한국불교전서

염송설화절록(拈頌說話節錄) / 第一卷

ABC_BJ_H0131_T_001

007_0388_c_01L

007_0388_c_02L1)拈頌說話節錄

007_0388_c_03L

007_0388_c_04L2)碧松智嚴錄

007_0388_c_05L3)第一卷

007_0388_c_06L
〔兜率〕此話 華嚴經離世間品十種微
007_0388_c_07L細趣散文 述而爲詮也 兜率 具云兜
007_0388_c_08L率陀 亦云4)都史陀 此云喜足 亦云妙
007_0388_c_09L足 喜足者 謂於諸5)樂欲 生喜足之心
007_0388_c_10L又得小6)意悅爲喜 更不求餘爲足 佛
007_0388_c_11L佛出世 皆從兜率天 降生閻浮者 何
007_0388_c_12L也 兜率天 六欲天中中央天 常處中
007_0388_c_13L道而不偏滯 於諸欲境而不染着 故此
007_0388_c_14L上妙足之義也 此中王宮兜率 度生出
007_0388_c_15L胎 八相中四相 八相者 住兜率 降王
007_0388_c_16L宮 住胎 出胎 出家 成道 降魔軍 轉
007_0388_c_17L法輪 入涅7)般 此則九相 所謂八相者
007_0388_c_18L何也 大無降魔 魔8)即法界故 小無住
007_0388_c_19L胎 胎若虛空故 然則大小乘 互奪爲八
007_0388_c_20L{底}正德壬申碧松書本(東國大學校所藏){甲}康
007_0388_c_21L熙二十三年刊 禪門拈頌說話(全書第五册)之
007_0388_c_22L該當文底本之筆寫體 多用半字ㆍ略字ㆍ借音字
007_0388_c_23L如是諸字 編者依拈頌說話原文 還元正字

007_0388_c_24L名補入{編}本書末有書記如下「峕正德壬申仲
007_0388_c_25L秋日碧松書於獅子庵」依此 編者補入錄者名

007_0388_c_26L「第一卷」三字補入{編}「都」作「覩」{甲}
007_0388_c_27L 「樂欲」作「欲樂」{甲}
「意」作「喜」{甲}「般」音
007_0388_c_28L 通「槃」以下倣此不更加註{編}
「即」作「則」 {甲}

007_0389_a_01L相也 又起信論云 從兜率退云云 1)
007_0389_a_02L涅槃也 佛佛出世 皆以八相成道 未
007_0389_a_03L離兜率云云者何也 八相成道次第聲
007_0389_a_04L聞人曲見 若約華嚴 八相一時 無前
007_0389_a_05L後次第 故淸凉疏云 佛身無礙故 法自
007_0389_a_06L爾故 無盡居士昭化院記云 夫2)花嚴
007_0389_a_07L之爲體也 始終一念也 今昔一時也
007_0389_a_08L十方一刹也 三界一體也 當體現前 不
007_0389_a_09L渉情解 則3)事事無碍中 時處無碍也
007_0389_a_10L未離4)兜率云云 處無碍 未出云云 時
007_0389_a_11L無碍 則無邊刹境 自他不隔於毫端
007_0389_a_12L十世古今 始終不離於當念也 此是經
007_0389_a_13L義 引以爲話者 何也 古人云 非是花
007_0389_a_14L嚴 說理未盡 但學者 汨沒文字義理
007_0389_a_15L不能忘意了心 所以達磨西來 直指人
007_0389_a_16L心 見性成佛 則禪行事事無㝵 敎說事
007_0389_a_17L事無㝵也 5)敎但說而行不得 禪家一
007_0389_a_18L機一境上 把得便用 如云擲大千於方
007_0389_a_19L外 納須彌於芥中 皆吾軰之常分 非假
007_0389_a_20L於他6)述 又云擲大千於方外 一日三
007_0389_a_21L出門外 納須彌於芥中 稊稗納於7)
007_0389_a_22L癛也 古德云 若談無上正理 花嚴 豈
007_0389_a_23L不圓極哉 若然者 何必達磨西來 枝
007_0389_a_24L蔓上更生枝蔓 達磨西來 焉知不是

007_0389_b_01L這介道理 則不可以事事無㝵爲 (扌+亟)
007_0389_b_02L啇量也 古德頌云 釋迦不出世 四十
007_0389_b_03L九年說 達磨不西來 8)小林有妙訣 則
007_0389_b_04L人人个个 壁立千仭 塵點劫前 修行
007_0389_b_05L亦竟 成佛亦竟 更無添脂着粉地面目
007_0389_b_06L擧唱則此約最初句說也 此說義雖高
007_0389_b_07L妙 虛遠而無氣力 汎濫而無辨白 非宗
007_0389_b_08L師引9)以爲話之義 則如何圓通善 未
007_0389_b_09L離云云 着語云 一月在天 已10)降云云
007_0389_b_10L着語云 影含衆水 未出云云 云乾坤
007_0389_b_11L把定 度人云云 云誰不蒙恩 將此八
007_0389_b_12L相 以配證化 廣而爲八相 未離云云
007_0389_b_13L證也 已降云云 化也 就此化門 亦有
007_0389_b_14L證化 住胎 證也 出胎出家成道降魔
007_0389_b_15L軍轉法輪 化也 入涅般亦證 度人已畢
007_0389_b_16L是涅般也 此圓悟所謂始終略而爲四
007_0389_b_17L相 離兜率而降王宮 從證起化 出母
007_0389_b_18L胎而度人已畢 收化歸證 此所謂去來
007_0389_b_19L通前後 皆名䂓矩 今旣未離云云已
007_0389_b_20L畢 則始終一貫 初無去來 證化斯亡
007_0389_b_21L須是不立䂓矩 承言會宗 始得 大11)
007_0389_b_22L云 末後一句子 聲前露倮倮云云已
007_0389_b_23L畢 則此是末後句之一着也 謂是末後
007_0389_b_24L句之一着則可 謂是末後句則不可 指

007_0389_c_01L山而問焉曰山乎 曰山則可 山有草
007_0389_c_02L木土石 皆擧之也 指山中之一石問焉
007_0389_c_03L曰山乎 曰山則不可 何得擧山之一石
007_0389_c_04L稱山云者哉 故松源上堂云云 長靈
007_0389_c_05L12)卓云 未離兜率 然則向出空入有 變
007_0389_c_06L化無方處 轉得身吐得氣 便會得末後
007_0389_c_07L句 亦是一着 猶欠會哉 畢竟如何 理
007_0389_c_08L極忘情謂 如何話13)喩齊 到頭霜夜月
007_0389_c_09L任運落前溪 雖然離一着外 別討末後
007_0389_c_10L句 又却不是 大辜負先聖哉 不見古
007_0389_c_11L人道 末後句爲君說 明暗雙雙的時節
007_0389_c_12L且如最初句末後句 同別如何 宗師善
007_0389_c_13L知識 若向最初句中 對機則不過下
007_0389_c_14L得沒道理14)底一句 旣沒道理而無辨白
007_0389_c_15L故 學者以己之局量 或有作無爲無事
007_0389_c_16L會 或有高着眼 向宗門向上 作主宰
007_0389_c_17L者 *大惠所謂一着也 其15)如中下之
007_0389_c_18L流 只認得个法身 又下而悟得一色邊
007_0389_c_19L事 亦未可定 則不如末後句 從淺至
007_0389_c_20L深 以至於深之又深 使學者 蕩盡微
007_0389_c_21L「止涅槃也」無有{甲}「花」通用「華」以下倣
007_0389_c_22L此不更加註{編}
「事事」作「十」{甲}「兜率」
007_0389_c_23L無有{甲}
「敎」下有「家」{甲}「述」作「術」{甲}
007_0389_c_24L「瘡癛」作「倉廪」{甲}「小」作「少」{甲}「以」
007_0389_c_25L作「敎」{甲}
「降」作「絳」{甲}「惠」作「慧」{甲}次
007_0389_c_26L
「卓」作「云」{甲}「喩」作「諭」{甲}「底」
007_0389_c_27L作「的」{甲}次同
「如」作「餘」{甲}

007_0390_a_01L細法縛 荷擔法印之爲愈也 巖頭謂德
007_0390_a_02L山不會末後句 大*惠謂世尊得末後句
007_0390_a_03L之一着 非以世尊德山一期方便爲實
007_0390_a_04L然而歸咎 只要圓成末後句也 以末後
007_0390_a_05L圓成 故曰末後句 至於圓極 則與最
007_0390_a_06L初句 何以異哉 故曰要識末後句 看
007_0390_a_07L取未生時

007_0390_a_08L
〔周行〕此話普耀經文 本經云 佛初生
007_0390_a_09L下 刹利王家 放大智光明 照十方世
007_0390_a_10L界 地湧金蓮花 自然奉雙足 東西及
007_0390_a_11L南北 各行於七步 分手指天地 作大
007_0390_a_12L1)獅子吼 上下及四維 無能尊我者 周
007_0390_a_13L行者 周而行七步耶 能於十方 各行
007_0390_a_14L七步 則周足而行七步也 周行七步
007_0390_a_15L位當第七故 行七步耶 西天以七爲數
007_0390_a_16L極故耶 表七覺支瑞應耶 龍王墮地行
007_0390_a_17L七步 世尊 人中龍王故 行七步耶 *獅
007_0390_a_18L子墮地行七步 世尊 人中師子故 行
007_0390_a_19L七步耶 目顧四方者 表四知見耶 表
007_0390_a_20L四智菩提耶 四聖諦之瑞應耶 佛祖傳
007_0390_a_21L心偈問答章云 問目顧四方意旨如何
007_0390_a_22L答表離四相 願證解脫 問一手指天意
007_0390_a_23L旨如何 答表出三界 利樂人天 一手指
007_0390_a_24L地意旨如何 答表救出三途 定出輪廻

007_0390_b_01L表法如是 周行云云2)至指地者 只要
007_0390_b_02L道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一句 伊麽
007_0390_b_03L道得者 證實法界 永斷無明 成最正覺
007_0390_b_04L天上人間 最尊最貴故 如是道得也
007_0390_b_05L故云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
007_0390_b_06L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007_0390_b_07L大惠云 釋迦老子 從3)都史天 乘日輪
007_0390_b_08L香象 降摩耶夫人胎 只是示見个人人
007_0390_b_09L生相4)底時節 及至初生 一手云云 只
007_0390_b_10L是示5)視介人人生相地㨾子 則此个消
007_0390_b_11L息 非局悉達一人故 悟6)空禪師云 他
007_0390_b_12L釋迦老子 才生下時 周行云云 有如
007_0390_b_13L是奇特 只如上座初生下時 有什麽奇
007_0390_b_14L特 若道無 當面諱却 我者 人我之我
007_0390_b_15L耶 法身大我耶 人我之我外 更無法
007_0390_b_16L身大我也 則五尺皮囊 橫踏三界 從
007_0390_b_17L何處轉何處 則周羅法界 唯自一人
007_0390_b_18L古德云 春山疊亂靑 秋水7)㨾虛碧 寥
007_0390_b_19L寥天地間 獨立望何極 阿呵呵是什麽
007_0390_b_20L南北東西唯是我 雲門云 我當時若見
007_0390_b_21L云云者 世尊伊麽道 撥亂返正 致得
007_0390_b_22L太平 無風起浪 無事起事 是亂世之
007_0390_b_23L英雄 太平之奸賊也 則雲門氣宇如王
007_0390_b_24L都 無佛法道理 則本太平也 此暢佛

007_0390_c_01L本懷也 故云將8)此深心奉塵刹 是則
007_0390_c_02L名爲報佛恩 又長慶招9)却大師云 盡
007_0390_c_03L其機 與伊相10)看 如聾若啞 始露頭
007_0390_c_04L角 又提不起 11)始注過與 又認着卽脚
007_0390_c_05L之事 則藍毘尼12)苑無憂樹下 從母右
007_0390_c_06L脇誕生 端然立地時 第一意輪良久
007_0390_c_07L門 周行云云指地 第二身輪頭角作用
007_0390_c_08L門 天上云云13)獨尊者 第三口輪言說
007_0390_c_09L門 故海印14)信頌云 才降王宮示本然
007_0390_c_10L云云也 又才生下時 惣句 周行七步
007_0390_c_11L一身應於十方 則從體起用 目顧四方
007_0390_c_12L四方15)供於一目 則攝用歸體 一手云
007_0390_c_13L云者 撑天撑地 則中間句 天上云云
007_0390_c_14L者 末後句也 此說釋文巧妙 說義圓
007_0390_c_15L備 然於拈頌家發揚無此論 恐是臆
007_0390_c_16L16)師圖度之說

007_0390_c_17L
〔悟道〕此話普耀經文 菩薩於二月八
007_0390_c_18L日 明星見時成道 號曰17)人天師 則見
007_0390_c_19L明星18)悟道者 生死暗夜裏 智日發現耶
007_0390_c_20L「獅」作「師」{甲}次同「至」無有{甲}「都」
007_0390_c_21L作「覩」{甲}
「底」作「地」{甲}「視」作「見」{甲}
007_0390_c_22L「空」作「眞」{甲}「㨾」作「漾」{甲}「此」作
007_0390_c_23L「比」{甲}
「却」作「覺」{甲}「看」作「著」{甲}
007_0390_c_24L「始」作「試」{甲}「苑」作「花」{甲}「獨」無有
007_0390_c_25L{甲}
「信」無有{甲}「供」作「共」{甲}「師」作
007_0390_c_26L「斷」{甲}
「人天」作「天人」{甲}「悟道」作「云
007_0390_c_27L云」{甲}

007_0391_a_01L輥上一輪紅日 分明達麽眼睛耶 大1)
007_0391_a_02L云 釋迦老子 正覺山前 從定而起 因
007_0391_a_03L見明星 忽然悟道 信知時節若至 其理
007_0391_a_04L自彰 2)則但記悟道時節因緣而已 則
007_0391_a_05L世尊悟處 不在明星上 香嚴悟處 不在
007_0391_a_06L擊竹邊 偈云因星見悟者 離緣地借緣
007_0391_a_07L方見 悟罷云云者 所悟3)地不干於緣
007_0391_a_08L不逐云云者 不同木石 性自神解 天
007_0391_a_09L眞之妙 不屬迷悟 因緣時節 寂然昭著

007_0391_a_10L
〔分座〕多子塔4)者 辟支論云云 爲人
007_0391_a_11L天說法者 五戒十善 人天因果之法 迦
007_0391_a_12L葉後到者 付法藏傳云 爾時迦葉被糞
007_0391_a_13L掃衣云云 令坐者 漢書趙5)一傳 請爲
007_0391_a_14L諸公分座 註云分座者 別坐也 則分
007_0391_a_15L別座以令坐耶 以金襴圍之 則分已
007_0391_a_16L坐以令坐也 6)分座云云者 通錄云云
007_0391_a_17L則以正法之座 報其本熏耶 諸佛大圓
007_0391_a_18L鑑 內外無瑕7)瞖 兩人同得見 心眼皆
007_0391_a_19L相似耶 人人8)具有一座具地 則若是
007_0391_a_20L此座 亦是世尊9)地 亦是迦葉*地耶
007_0391_a_21L此是最初傳心 如人飮水冷暖自知 證
007_0391_a_22L者方知 餘莫能測 故宗道者云 雖有
007_0391_a_23L密傳之迹 而傍人不會故 現其傳嗣之
007_0391_a_24L迹 以決衆疑也

007_0391_b_01L
〔拈花〕靈山說法 天雨四花 節法華經
007_0391_b_02L文 吾有云云迦葉 節涅槃經文 拈花微
007_0391_b_03L笑 節經來未盡耶 經論無文耶 又人
007_0391_b_04L天寶鑑錄云云 則大梵王問佛決疑經
007_0391_b_05L文所出也 善卿師云 禪家所引渉藏乘
007_0391_b_06L之緣頗多 由是緣而獲證悟者 盖不鮮
007_0391_b_07L少 只如世尊拈花 阿難門前倒刹竿
007_0391_b_08L外道問佛有無言 文殊白槌 二女評屍
007_0391_b_09L五通問佛 須菩提岩中宴坐 似此等緣
007_0391_b_10L徃徃講學之輩 謂爲經論無文 輙疑而
007_0391_b_11L不信 然吾祖之來 未甞以文字言辭
007_0391_b_12L爲能事也 盖當時大衆 謂爲偶然 不
007_0391_b_13L結集在法藏 唯大迦葉獨得密契 以此
007_0391_b_14L傳阿難 阿難傳10)啇那和修 轉展相承
007_0391_b_15L傳之華夏 以爲別傳之標致 何必徵於
007_0391_b_16L經論載不載 經來盡未盡也 若在簡牘
007_0391_b_17L11)宛同於敎乘矣 又宗道者云 莫以
007_0391_b_18L經論無文而生疑也 此是諸佛諸祖別
007_0391_b_19L傳之妙也 四花者 曼殊沙花云云 拈起
007_0391_b_20L地一枝花耶 四花中一花耶 拈花示衆
007_0391_b_21L云云者 閑拈花閑微笑耶 但拈花但微
007_0391_b_22L笑耶 當機直指 當機悟達耶 古人云
007_0391_b_23L當機直指 早已迃曲了也 當機悟達
007_0391_b_24L早已鈍痴了也 然此亦拂迹之談 於世
007_0391_b_25L尊迦葉相見處 了沒交渉 釋迦老子

007_0391_c_01L久默12)思要四十九年三百餘會 提不起
007_0391_c_02L說不盡 末後靈山會上 始提得起說得
007_0391_c_03L盡 人天百萬億衆 悉皆罔措 唯大迦
007_0391_c_04L葉破顔微笑 此是第二傳心 吾有正云
007_0391_c_05L云者 揀邪爲正 軌持爲法 照了爲眼
007_0391_c_06L含攝爲藏 又正法如眼如藏也 付13)
007_0391_c_07L云云者 取信當時 光揚後世

007_0391_c_08L
14)〔雙趺〕15)沙羅 此云高遠 亦云堅固
007_0391_c_09L雙樹者 四雙八隻 四方皆悉一枯一榮
007_0391_c_10L榮喩常等 枯喩無常等 如來於中北首
007_0391_c_11L而臥 入涅槃 盡爲鶴色 喩眞常眞樂
007_0391_c_12L眞我眞淨 迦葉後16)到者 涅般經云 迦
007_0391_c_13L葉與諸弟子 在耆闍崛山17)中 入于正
007_0391_c_14L定 於正定中 乃見天地斗暗 日月無光
007_0391_c_15L鳥獸悲呼 決定世尊入18)滅 以敬佛故
007_0391_c_16L不敢飛行 尋路疾行 正滿七日 至拘
007_0391_c_17L尸城 世尊入滅 已經七日 迦葉說偈
007_0391_c_18L曰 世尊19)入滅一何速 大悲不能20)留待
007_0391_c_19L「惠」作「慧」{甲}「則」無有{甲}「地」作「的」
007_0391_c_20L{甲}
「者…云」六字無有{甲}「一」作「逸」{甲}
007_0391_c_21L「分座云云者」無有{甲}「瞖」作「穢」{甲}
007_0391_c_22L「具」作「盡」{甲}
「地」作「底」{甲}次同「啇」康
007_0391_c_23L熙字典商通啇以下倣此{編}
「宛」作「完」{甲}
007_0391_c_24L「思」作「斯」{甲}
「屬」作「囑」{甲}「雙趺」話
007_0391_c_25L甲本在卷二「摩胸」話之下
「沙」作「娑」{甲}
007_0391_c_26L「到」作「至」{甲}「中」無有{甲}「滅」作「寂」
007_0391_c_27L{甲}
「入滅」作「滅度」{甲}「留」作「無」{甲}

007_0392_a_01L我 我今敬禮如來頂 爲復敬禮如來胸
007_0392_a_02L爲復敬禮大聖手 爲復敬禮如來腰 爲
007_0392_a_03L復敬禮如來臍 爲復深心禮佛足 因何
007_0392_a_04L不見佛涅般 惟願示我敬禮處 爾時世
007_0392_a_05L尊 槨示雙趺 從千輻輪相放光 遍照
007_0392_a_06L十方世界 還自入棺 封閉如舊 槨示
007_0392_a_07L雙趺者 慈明寄李駙馬書中 畫雙足則
007_0392_a_08L徃來相見之1)義耶 人人脚2)根下 有不
007_0392_a_09L沈不掉地一條活路耶 靈源湛寂無古
007_0392_a_10L無今 妙體靈明 何生何死 所以泥蓮
007_0392_a_11L河畔槨示雙趺 熊耳3)峯前 4)唯留隻履
007_0392_a_12L此是第三傳心 三處傳心 啇量甚衆
007_0392_a_13L有以悟修證三程節配之者 悟修證 乃
007_0392_a_14L進修者 鍊治習氣之事 非敎外別傳之
007_0392_a_15L事 且約敎門 畢竟亡因果爲 (扌+亟) 則 而
007_0392_a_16L謂宗門鼻祖 返不及敎門之機 而以悟
007_0392_a_17L修證爲能事 釋迦老子 肯以爲敎外別
007_0392_a_18L傳之標5)準歟 旣6)已自壞其宗7)矣 而
007_0392_a_19L又謗佛謗祖 又有體用三句配之者 余
007_0392_a_20L以爲不可 三句 是8)䂓模也 若是敎外
007_0392_a_21L別傳 三句斯亡 尙猶不可 而況未離
007_0392_a_22L*䂓模者哉 又有以最初句末後句中間
007_0392_a_23L句配之者 古人云 要識9)末後句 看
007_0392_a_24L取未生時 則特最初末後不同 其實一

007_0392_b_01L也 旣*已傳得最初句 又以明得未後
007_0392_b_02L句 無有是處 且贅於中間10)句者 復是
007_0392_b_03L何句耶 又有以現傳密傳配之者 不知
007_0392_b_04L何據而有此語 只聞有現敎密敎 未聞
007_0392_b_05L現傳密傳 於此三處傳心現傳者 傳什
007_0392_b_06L麽消息 密傳者 傳什麽消息 又有一
007_0392_b_07L般地道 世尊迦葉 處處相見 奚啻三
007_0392_b_08L處 此無稽之談 莽鹵之甚 三處傳心
007_0392_b_09L天下之公論 非一人造端之說也 圓悟
007_0392_b_10L11)勤示勝首坐法語云 釋迦文多子塔前
007_0392_b_11L分坐 已密12)受此印 爾後拈花 是第二
007_0392_b_12L重公案云云 此爲明證 勤親13)得正脉
007_0392_b_13L爲臨濟嫡孫 豈肯妄爲無實游言乎 然
007_0392_b_14L則前所說旣不是 除此外 且作麽生
007_0392_b_15L今不避譏嫌 下注脚去也 世尊在多子
007_0392_b_16L塔前 爲人天說法 一人傳虛 萬人傳
007_0392_b_17L實 迦葉後到惺惺着 世尊分坐令坐錯
007_0392_b_18L殺人須是殺人刀 漏14)透也不15)小 雖然
007_0392_b_19L如是 向者窠窟裡透得 方知別傳正
007_0392_b_20L脉沒分外 大衆罔措者 非唯人天百萬
007_0392_b_21L億衆 三世諸佛歷代祖師 也須罔措
007_0392_b_22L莫道三世諸佛歷代祖師 任是釋迦迦
007_0392_b_23L葉 也須罔措 世尊在靈山16)說法 天雨
007_0392_b_24L四花一片兩片 千片萬片 繽紛而下

007_0392_c_01L世尊拈花示衆 錯活人須是活人釰 狼
007_0392_c_02L藉也不少 雖然如是 向這葛藤裡咬
007_0392_c_03L17)嚼 方知正法眼藏 付囑有在 迦葉微
007_0392_c_04L笑 知音知後 更誰知 誰知正法眼藏
007_0392_c_05L18)者瞎驢邊滅却 吾有正法云云 四
007_0392_c_06L五百條花柳巷 二三千處管絃19)機 一
007_0392_c_07L合相不可得 須菩提好與三十棒 世尊
007_0392_c_08L在沙羅雙樹下云云 蒼天蒼天 迦葉後
007_0392_c_09L至 繞棺三匝印文生也 祖禰不了 殃
007_0392_c_10L20)兒孫 世尊*槨示雙趺 錯錯 犀因
007_0392_c_11L翫月紋生角 象被雷驚花入牙 敗闕也
007_0392_c_12L不少 雖然如是 向者圈圚裡 跳得出
007_0392_c_13L方知茶毗後品流通去在 迦葉禮拜 王
007_0392_c_14L婆終是能煎䭔 寃有頭債有主 大衆罔
007_0392_c_15L措 南北東西歸去來 夜深同看千岩雪

007_0392_c_16L
〔陞座〕古叢林 因智門祚雪竇顯頌 以
007_0392_c_17L文殊白槌 爲順機爲逆機 謂順機者
007_0392_c_18L才陞座間 說也說盡 爭奈大衆懵憧不
007_0392_c_19L「義」通「意」於此書以下倣此不更加註{編}
007_0392_c_20L「根」作「跟」{甲}
「峯」作「山」{甲}「唯」作「曾」
007_0392_c_21L{甲}
「準」作「准」{甲}「已」作「以」{甲}次同
007_0392_c_22L「矣」無有{甲}
「䂓」作「矩」{甲}次同「末」作
007_0392_c_23L「未」{甲}
「句」無有{甲}「勤」無有{甲}「受」
007_0392_c_24L作「授」{甲}
「得」作「傳」{甲}「透」作「逗」{甲}
007_0392_c_25L「小」作「少」{甲}「說法」無有{甲}「嚼」作
007_0392_c_26L「破」{甲}
「者」作「這」{甲}「機」作「樓」{甲}
007_0392_c_27L「兒」作「子」{甲}

007_0393_a_01L會故 文殊白槌告衆 是順機處 謂逆
007_0393_a_02L機者 大凡說法䡄1)則 行者擊動法鼓
007_0393_a_03L長老陞座大衆集定 維那白槌云 法筵
007_0393_a_04L2)龍象大衆 當觀第一義 說法已畢云
007_0393_a_05L諦觀3)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 才陞座間
007_0393_a_06L文殊下末后白槌 文殊意謂大地衆生
007_0393_a_07L本來成就 今日陞座圖介什麽 是逆機
007_0393_a_08L處 余以爲不然 考之經文律文 世尊當
007_0393_a_09L時說法䂓矩未定也 天鼓自鳴 何4)
007_0393_a_10L行者擊鼓 且擊鼓 所以集衆 世尊臨說
007_0393_a_11L法時 或放光明 或大地震動 現種種
007_0393_a_12L瑞相 何必擊鼓5)然後集衆 白槌辭語
007_0393_a_13L何據爲先後耶 每說法時 不必維那下
007_0393_a_14L槌 有此辭語也 如優婆離等諸大聲聞
007_0393_a_15L作維那文殊普賢 影響菩薩 豈肯作維
007_0393_a_16L那 旣是文殊白槌 不必維那白槌 今
007_0393_a_17L以百丈剏造䂓式 謂世尊當時說法䂓
007_0393_a_18L式爲然 錯判先聖公案 可笑 然則如
007_0393_a_19L何 如金剛經初敷座而坐處 雪峯眞歇
007_0393_a_20L云 釋迦老子 被个須菩提出來道个希
007_0393_a_21L有 當下氷消瓦解 則才陞座間 文殊白
007_0393_a_22L槌云云 則其言似讃他說法利生 是順
007_0393_a_23L機 其實謾6)它陀泥帶水 是逆機故 萬
007_0393_a_24L松着語云 知它是什麽心行 又曰閉

007_0393_b_01L門瞌睡時 接上上機 顧鑑嚬呻 曲爲
007_0393_b_02L中下 那堪更上曲 彔木床上 弄鬼眼
007_0393_b_03L睛哉 有个傍不肯地出來 也恠伊不得
007_0393_b_04L碧岩云 始從鹿野苑 終至拔提河 幾曾
007_0393_b_05L用着金剛王寶劒 當時衆中 有衲僧氣
007_0393_b_06L息地漢 綽得去 免得它末後拈花 一
007_0393_b_07L場狼7)藉 世尊才陞座 輙被文殊一8)
007_0393_b_08L便下坐 那時也有這介消息也 世尊下
007_0393_b_09L坐處 休戀江湖五六月 收取絲綸歸去
007_0393_b_10L9)耶 萬松着語云 今日不着便 則便
007_0393_b_11L下坐處 心下最毒 直得無限故 佛鑑
007_0393_b_12L10)勤頌云 一輪明月映天心云云 然則
007_0393_b_13L文殊白槌 焦11)塼打着連底凍

007_0393_b_14L
〔說法〕此話 上生經文 說法者 世尊
007_0393_b_15L生經七日 母便命終 生忉利天 成道
007_0393_b_16L後 一夏爲母說法 及至下時 設三道
007_0393_b_17L寶橋迎之 12)四衆八部云云 汝雖見云
007_0393_b_18L云者 法身凝寂 非去來今也 須菩提
007_0393_b_19L解空第一故 雖在岩中 能見法身也
007_0393_b_20L然吾今色身 即是常身法身 則離色身
007_0393_b_21L外 別無法身 伊麽道 但破蓮花色比
007_0393_b_22L丘尼 色見聲求之執耳

007_0393_b_23L
〔勝義〕此話 仁王經二諦品文 波斯匿
007_0393_b_24L此云勝軍 亦云和悅 父王與隣國戰勝

007_0393_c_01L之日誕生故 因以名之 勝義諦者 曉
007_0393_c_02L公疏云 超過世間名爲勝 13)有深所以
007_0393_c_03L名爲義 諦有諦審諦實二義 從智約境
007_0393_c_04L以立名 以離智 無別所證故 勝義諦
007_0393_c_05L世俗諦者 眞諦名勝義諦 以褒立名
007_0393_c_06L俗諦名世俗諦 以貶立名 勝義諦中云
007_0393_c_07L11)不者 淨源疏云 先開雙關 次牒而
007_0393_c_08L難 若言云云 疏云若言無世俗諦 則智
007_0393_c_09L不應照眞俗之二 若言其15)有云云 疏
007_0393_c_10L云若言有世俗諦 則智不16)應觀中道之
007_0393_c_11L一 一二之義云云 疏云雙結前意 敢
007_0393_c_12L問如何 大王汝於云云 疏云過去已問
007_0393_c_13L獨善其身 是自利 今復請益 兼濟大
007_0393_c_14L衆 是利他 我今云云 疏云說聽俱泯
007_0393_c_15L故 眞諦唯一 師資並存 眞俗17)具二 此
007_0393_c_16L標徵釋結俱備地問答也 仁王經 唯論
007_0393_c_17L二諦 不論三諦言中道之一者 何也 此
007_0393_c_18L經始敎之終 終敎之18)始 隱談三諦故
007_0393_c_19L「則」無有{甲}「龍象…一義」九字無有{甲}
007_0393_c_20L「法王…座間」十二字無有{甲}
「暇」作「假」{甲}
007_0393_c_21L「然」作「而」{甲}「它」通「他」以下倣此{編}
007_0393_c_22L「藉」作「籍」{甲}「挫」作「槌」{甲}「耶」無
007_0393_c_23L有{甲}
「勤」無有{甲}「塼」作「磚」{甲}「四
007_0393_c_24L衆八部云云」無有{甲}
「有深」作「深有」{甲}
007_0393_c_25L「不」作「否」{甲}
「有」無有{甲}「應」作「能」
007_0393_c_26L{甲}
「具」作「俱」{甲}「始」作「初」{甲}

007_0394_a_01L耶 非也 勝義諦 名爲中道之一 因俗
007_0394_a_02L諦或有或無 名爲中道爾 非如他敎眞
007_0394_a_03L俗中之中道也 故云單中道 亦云但中
007_0394_a_04L道 亦云離二邊中道 又宗鏡錄云 相
007_0394_a_05L即故非二 相離故非一 非一故俗諦不
007_0394_a_06L泯 非二故眞諦不隱 以此論之 勝義
007_0394_a_07L諦中 若言無世俗諦 則眞俗各立 若
007_0394_a_08L約智體 智體唯一能觀之智 旣不應二
007_0394_a_09L所觀之諦 亦不應二 若言有世俗諦
007_0394_a_10L則眞俗混成一塊 若約智用 理量雙存
007_0394_a_11L能觀之智 旣不應一 所觀之諦 亦不
007_0394_a_12L應一 然則淨源疏意 則諦之一二也
007_0394_a_13L宗鏡1)䟽意 則智之一二也 引以爲話
007_0394_a_14L者 波斯匿王問云云云何者 圓悟2)
007_0394_a_15L云 摩醘首羅三隻眼 八面通透 縱橫
007_0394_a_16L並別也難分 世尊云 汝於云云者 釋
007_0394_a_17L迦老子百億身 十方分形 前後中際也
007_0394_a_18L難分 若深入骨髓地 向者二老子葛藤
007_0394_a_19L3)窟 直下透脫 則更不疑天下人舌
007_0394_a_20L頭去哉 翠岩4)眞拈意 何也 大王伊麽
007_0394_a_21L問 非要世俗諦 只要弄現勝義5)諦偏
007_0394_a_22L於理 世尊伊麽答 眞俗分開 則已
007_0394_a_23L爲世俗諦故 偏於事 翠岩伊麽道 拈
007_0394_a_24L起上頭關捩子也 然則撥敎迹而明向

007_0394_b_01L上 翠岩也 借敎迹而展家風 圓悟也
007_0394_b_02L翠岩之意 高則高矣 爭如圓悟卽敎迹
007_0394_b_03L而明宗旨也 會翠岩關捩則易 透圓悟
007_0394_b_04L圈圚則難

007_0394_b_05L
〔入門〕此話 入法界體性經文 文殊云
007_0394_b_06L云者 因文殊在門外 弄現法界體性也
007_0394_b_07L此門者 盡大地是解脫門之門耶 十方
007_0394_b_08L薄伽梵一路涅般門之門耶 無上法王
007_0394_b_09L有大陀羅尼門 流出一切淸淨眞如菩
007_0394_b_10L提涅般及波羅密之門耶 法界體性是
007_0394_b_11L門也 不同世間門淺室深也 文殊云云
007_0394_b_12L者 若是法界體性 無內外 亦無出入
007_0394_b_13L故大覺6)連頌云云 解弄却活 則各主
007_0394_b_14L7)丈啇量亦得

007_0394_b_15L
〔人命〕此話 四十二章經文 在數云云
007_0394_b_16L者 今日雖存 明亦難保 在飯云云者
007_0394_b_17L較於數日之間 尤爲迅速 在呼云云者
007_0394_b_18L一息不來 便是8)他生異世 則大殺迅
007_0394_b_19L速 佛伊麽問諸沙門者 令諸沙門 痛
007_0394_b_20L信無常故 孤山疏云 知人命之急9)
007_0394_b_21L則不放逸 不放逸則能得道 此則敎意
007_0394_b_22L禪意則何也 無常至極 則眞常現前耶
007_0394_b_23L佛眼10)遠云 國土有成住壞空 身上有
007_0394_b_24L生老病死 念上有生住異滅 此等十二

007_0394_c_01L事 甚能奇特 則此義也 故云東西南
007_0394_c_02L北趙州門云云

007_0394_c_03L
〔猪子〕此話 上同 11)者介云云者 非不
007_0394_c_04L知是猪子 伊麽問其意有在 佛具云云
007_0394_c_05L12)差過失支對也 也須云云者 迷蹤
007_0394_c_06L盖覆也 此則敎義也 13)雖是死虵 解弄
007_0394_c_07L却活 則佛具一切智云云 二人伊麽答
007_0394_c_08L則猪子但喚作猪子也 也須云云者 元
007_0394_c_09L來有出身之路故 無衣子頌云 佛具
007_0394_c_10L一切知 分明問猪子 看他支對長 却
007_0394_c_11L入有頭地 佛具一切知 投身荊14)棘裡
007_0394_c_12L垂慈不着便 折合歸無味

007_0394_c_13L
〔摩尼〕此話 出宗門統要 示隨色云云
007_0394_c_14L者 丹霞翫珠吟云 日猶背夜 鏡奚照
007_0394_c_15L後 此則不爾 圓明通透 則摩尼珠 唯
007_0394_c_16L圓淨明體性 輕軟潔淨 唯此一寶 可
007_0394_c_17L喩佛性故耶 但待他五方天王 互說異
007_0394_c_18L色 却拈出眞珠 破他隨聲逐色迷倒
007_0394_c_19L之情也 五方天王互說異色者 果然各
007_0394_c_20L隨其服 各說其色也 世尊藏云云者
007_0394_c_21L「䟽」作「錄」{甲}「勤」無有{甲}「窟」作「裏」
007_0394_c_22L{甲}
「眞」無有{甲}「諦」下有「故」{甲}「連」
007_0394_c_23L無有{甲}
「丈」作「張」{甲}「他」作「來」{甲}
007_0394_c_24L「促」作「捉」{甲}「遠」無有{甲}「者」作
007_0394_c_25L「這」{甲}
「差」作「蹉」{甲}次同「雖」作「須」
007_0394_c_26L{甲}
「棘」作「蕀」{甲}

007_0395_a_01L1)拈出眞珠 直指本源佛性也 天王云
007_0395_a_02L云者 轉轉*差過也 世尊云云者 金拳
007_0395_a_03L擧處 直下要識本明 塵想未除 依舊
007_0395_a_04L認賊爲子 五方止道者 悟得眞珠 悟
007_0395_a_05L得世珠 旣悟得擡手處 是眞珠 示隨
007_0395_a_06L色摩尼處 豈是世珠 若也於此悟不得
007_0395_a_07L莫道示隨色摩尼珠處 是世珠擡手處
007_0395_a_08L亦是世珠

007_0395_a_09L
〔定法〕此話 雜阿含經文 2)又藏乘無
007_0395_a_10L文 定法不定法者 凡夫確定事相 外
007_0395_a_11L道斷滅無常耶 了義不了義配看耶 皆
007_0395_a_12L非也 外道斷常二見也 問昨日云云不
007_0395_a_13L定法者 邪人說正法 正法悉歸邪 正
007_0395_a_14L人說邪法 邪法悉歸正 此所謂借婆裙
007_0395_a_15L子拜婆年 騎賊馬趕賊也 曰昨日定云
007_0395_a_16L云者 無味答話 古云六代已前 早有
007_0395_a_17L平常答話者 以此

007_0395_a_18L
〔五通〕此話 通明集文3)也 五通者 道
007_0395_a_19L4)依報妖 六通者 天眼天耳他心宿
007_0395_a_20L命如意漏盡也 則仙人五通 非佛之六
007_0395_a_21L通中之前五通 仙人不知妖通神通之
007_0395_a_22L別 妄意以謂得佛之五通 唯第六通
007_0395_a_23L未得故 伊麽致問也 又泉石云 凡夫
007_0395_a_24L五通者 五根發識 物無能隔 照境寬

007_0395_b_01L遠故 名爲五通 非如佛之六通中前五
007_0395_b_02L通也 漏盡通 唯佛圓證 那一通 聰聽
007_0395_b_03L如聾 佛召仙人者 泉石云 5)嚬呼 曾子
007_0395_b_04L非他事 只要叅歸一貫宗 那一通你問
007_0395_b_05L我 爲人須爲徹也 只如那一通作麽生
007_0395_b_06L會 爲即此句會 爲離此句會 若卽此
007_0395_b_07L句會 未免那一通謾住 若離此句會
007_0395_b_08L又遭釋迦老子毒手 直須具眼 莫錯認
007_0395_b_09L定盤星 今時學者 以多般口訣 妄爲
007_0395_b_10L穿鑿 此失旨甚6)

007_0395_b_11L
〔塔廟〕此話 寶篋印7)多尼經文 廟者
007_0395_b_12L貌也 髣髴先人之8)貌也 見一止塔廟
007_0395_b_13L者 過去作主 見在作賔 是何人云云者
007_0395_b_14L見在作主 過去作賔 此定9)位賔主也
007_0395_b_15L古云弟子鏡中和尙 爲和10)上鏡中弟子
007_0395_b_16L說法 和上鏡中弟子 聽弟子鏡中和尙
007_0395_b_17L說法 則如一面鏡 師資同對 以師取
007_0395_b_18L之則師鏡 以資取之則資鏡耶 以雲門
007_0395_b_19L11)杲拈考之 12)則此論非也 然則世尊作
007_0395_b_20L禮者 要見過去諸佛塔廟故 問是何人
007_0395_b_21L塔廟 答云云塔廟也 是何人弟子者
007_0395_b_22L釋迦彌勒 猶是他奴故也 是吾弟子者
007_0395_b_23L非但過去 三世諸佛 齊立下風 雲門
007_0395_b_24L*杲云 更須禮某三拜始得者 弟子邊
007_0395_b_25L事欠了 然則世尊道 是吾弟子 大高

007_0395_c_01L峻生 直須禮阿難三拜 始得

007_0395_c_02L
〔良久〕此話 寶積經文 有言無言者
007_0395_c_03L有句無句耶 有言說無言說也 不問有
007_0395_c_04L13)言無言者 釋氏新文集云 寶積經云
007_0395_c_05L爾時尼乾子 語刀師氏聚落主云 你等
007_0395_c_06L何不作蒺14)藜之問 令瞿15)旵不得語 不
007_0395_c_07L得不語 今叢林擧外道問佛不問有言
007_0395_c_08L不問無言 豈非蒺16)䔧論之徒也 則蒺
007_0395_c_09L*䔧之問也 外道意謂問有言 則必以
007_0395_c_10L無言答得 問無言 則必以有言答得
007_0395_c_11L若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 則世尊決定
007_0395_c_12L無如之何 故伊麽問 故圓通善云 西
007_0395_c_13L天九十六種外道 盡皆不出有無二見
007_0395_c_14L有則落常 無則落斷 外道致介問頭
007_0395_c_15L要離有無 意在言外 只要問倒大覺
007_0395_c_16L世尊 良久 答處如倚天長釰 纎塵不
007_0395_c_17L立 可謂淨裸裸赤洒洒沒可把 則世
007_0395_c_18L尊向它道什麽 外道讃嘆云 世尊云
007_0395_c_19L云者 和上大悲 恩猶父母也 碧岩云
007_0395_c_20L「拈」作」指」{甲}「又藏乘無文」無有{甲}
007_0395_c_21L「也」無有{甲}
「依報」作「衣服」{甲}「嚬」作
007_0395_c_22L「頻」{甲}
「遼」作「遠」{甲}「多」下有「羅」{甲}
007_0395_c_23L「貌」作「䫉」{甲}次同「位」作「爲」{甲}「上」
007_0395_c_24L通「尙」於此書以下倣此{編}
「杲」無有{甲}次同
007_0395_c_25L「則」無有{甲}「言無言」作「云云」{甲}「藜」
007_0395_c_26L作「梨」{甲}
「旵」作「曇」{甲}「䔧」作「藜」{甲}次
007_0395_c_27L

007_0396_a_01L如趂狗逼墻至 (扌+亟) 則無路處 它遂回來
007_0396_a_02L便乃活潑潑地 若計較是非 一時放下
007_0396_a_03L見盡情除 自然徹底分明 又云世尊
007_0396_a_04L看風使帆 應病與藥 阿難問佛云云者
007_0396_a_05L阿難非不知也 金鍾再擊 四衆共聞
007_0396_a_06L如世良馬云云者 一撥便轉地俊機 世
007_0396_a_07L尊垂鞭影 不垂鞭影 什麽處 是垂鞭
007_0396_a_08L影處 外道見鞭影 不見鞭影 什麽處
007_0396_a_09L是見鞭影處

007_0396_a_10L
〔調達〕此話 報恩經文 調達 具云提
007_0396_a_11L婆達多 此云天熱 以其生時 諸天心
007_0396_a_12L皆驚1)熱故 因以名焉 調達止獄2)者 本
007_0396_a_13L經云云 此話大義 善到底惡到底 善
007_0396_a_14L外無惡 惡外無善 無衣子頌云 諸優
007_0396_a_15L戱場中 一貴復一賤 心知本來同 是
007_0396_a_16L故無欣怨 則天堂地獄一人衣變 故云
007_0396_a_17L自携瓶去云云

007_0396_a_18L
〔指屍〕此話 七賢女經文 又藏乘無文
007_0396_a_19L七賢女並是諸大國王之女 遇賞花之
007_0396_a_20L節 百千人衆 各各奔趨所遊之處 以
007_0396_a_21L爲取樂中 有一女云 我與汝等 不可
007_0396_a_22L亦同衆人 遊3)尙塵寰 取其世樂 却同
007_0396_a_23L4)女 遊屍多林 諸姉曰 彼處 皆是
007_0396_a_24L汚穢之處 有何好事 一姉曰 且去必

007_0396_b_01L有好事 旣至林間 指屍謂諸姉曰 屍在
007_0396_b_02L這裏云云5)也 屍多林 此云寒林 凡其
007_0396_b_03L過者 無不寒身毛竪故 6)指屍謂諸姉
007_0396_b_04L曰云云者 如從上諸聖向什麽處去此
007_0396_b_05L類頗多 伊麽問意 有去處 無去處 若
007_0396_b_06L道有去處 渠無國土 何處逢渠 若道無
007_0396_b_07L去處 渠無國土 處7)處逢渠 作麽作麽
007_0396_b_08L者 諸方以五位家無病兼帶例之 刮削
007_0396_b_09L淨盡道 不落左不落右 正面而去 以
007_0396_b_10L愚料之 則此論不然 何者 作麽作麽
007_0396_b_11L者 應喏也 旣是應喏 處處逢渠 旣是
007_0396_b_12L處處逢渠 合道不上天堂 即入地獄 有
007_0396_b_13L一般漢 聞伊麽說 便以爲8)陀泥帶水
007_0396_b_14L罪之 殊不知大菩薩行李 畢竟以此爲
007_0396_b_15L極則 此諸姉諦觀而得意處故 於帝釋
007_0396_b_16L處 索三般物 以樹子爲先故 眞淨文上
007_0396_b_17L堂云云帝釋散花者 善說般若故 雨花
007_0396_b_18L讃嘆*也 唯願云云者 敬之至也 我家
007_0396_b_19L止一所者 諸方又9)釋此三般物云 樹
007_0396_b_20L以淸凉熱惱爲義 喩體句 地以運載一
007_0396_b_21L切爲義 喩用句 谷以虛而應物爲義
007_0396_b_22L喩中間句 此無病兼帶處 本具地三般
007_0396_b_23L面目 此亦不然 般若多羅尊者 樹下
007_0396_b_24L歸寂 議者曰 垂蔭後裔 又耽源頌國

007_0396_c_01L師無縫塔 以無影樹對琉璃殿 則樹
007_0396_c_02L蔭覆一切 用句 地堅牢不動 體句 谷
007_0396_c_03L喩同前 如普化於閙市裏振鈴云 明頭
007_0396_c_04L來明頭打 暗頭來暗頭打 四方八面來
007_0396_c_05L旋風打 立法次第 不循軌則 無根樹無
007_0396_c_06L陰陽 呌不響意 從可知已 然則擧用
007_0396_c_07L句而但喚作用 用外無餘 擧體句而但
007_0396_c_08L喚作體10)句 體外無餘 旣用句體句 絕
007_0396_c_09L諸待對 則於何處 更有中間句別作位
007_0396_c_10L乎 故普化有時云 明頭來也打 暗頭
007_0396_c_11L來也打 如是而已 蔣山泉頌云 憍尸
007_0396_c_12L迦止兩枝 非詩家之句法 盖得諸此
007_0396_c_13L意也 一切所云云者 帝釋但散花讃
007_0396_c_14L嘆而已 汝11)若無云云者 末後爲人曲
007_0396_c_15L12)故也 佛云憍尸云云者 阿羅漢此
007_0396_c_16L云無煩惱 雖然諸漏已盡 若是這介
007_0396_c_17L公案 也未夢見在 唯有諸云云者 此
007_0396_c_18L是文殊普賢大人境界 如云明暗相叅
007_0396_c_19L殺活機 大人境界普賢知 古人到者時
007_0396_c_20L節 忍俊不禁 大開口盡力道 寒山撫
007_0396_c_21L「熱」作「執」{甲}「者」無有{甲}「尙」作「賞」
007_0396_c_22L{甲}
「女」作「姊」{甲}「也」無有{甲}次同
007_0396_c_23L「指屍」作「云寒林」{甲}
「處處」作「何處不」{甲}
007_0396_c_24L「陀」作「拖」{甲}「釋」作「判」{甲}「句」無
007_0396_c_25L有{甲}
「若」無有{甲}「故」作「地」{甲}

007_0397_a_01L掌 拾得呵呵

007_0397_a_02L
〔合歡〕通明云云 1)桐花者 二種花名
007_0397_a_03L耶非也 東坡物類相感誌云 合歡樹
007_0397_a_04L或樹之階庭 使人不相離 2)稽康植於
007_0397_a_05L舍前 其樹似悟桐枝葉柔繁 互相交結
007_0397_a_06L3)一風來 輙自開解 不相牽綴 世尊
007_0397_a_07L云放下着放下着者 非4)敎汝放下兩手
007_0397_a_08L花 而梵志隨言放下故 第三度云 吾
007_0397_a_09L非敎汝放5)捨其花云云 無可舍云云死
007_0397_a_10L處者 如他處云 諸可還者 自然非
007_0397_a_11L汝 不可還者 非汝而誰 然非離根塵
007_0397_a_12L識外 別有捨也 捨不得處 根塵識三
007_0397_a_13L皆如來藏妙眞如性 無生忍者 6)諸無
007_0397_a_14L動作之理曰無生 慧心安於此曰忍

007_0397_a_15L
〔髑髏〕7)伍分律云 世尊因耆婆云云
007_0397_a_16L又行數里 至一塚間 見一介髑髏 敲之
007_0397_a_17L云 此生何處 耆婆罔知生處 佛言此是
007_0397_a_18L阿羅漢髑髏 無有生處 則此敎義 引以
007_0397_a_19L爲話 別敲一者 五介中一介也 則前
007_0397_a_20L五度 8)攝境心故 各知生處 後入自受
007_0397_a_21L用三昧故 罔知生處 又五介髑髏 一
007_0397_a_22L一是在天同天 在人同人 在彼同彼
007_0397_a_23L在此同此故 各知生處 雖然人天彼此
007_0397_a_24L要且不與他合故 罔知生處 故蔣山拈

007_0397_b_01L云云

007_0397_b_02L
〔長爪〕智度論文 長爪者 學不休止
007_0397_b_03L無暇剪爪故 號長爪 一切不受爲宗
007_0397_b_04L斷見外道也 是見受9)不者 無私自然
007_0397_b_05L之智 拶伏魔外之辨耶 良久處一般一
007_0397_b_06L刀兩斷也 負門處 非依負之門 上文
007_0397_b_07L負墮之義 是見若受止細者 旣曰一切
007_0397_b_08L不受而受是見故 負門處麁大 此則人
007_0397_b_09L天二乘 亦知之 是見不受 其迹似得
007_0397_b_10L勝 自無立處故 負門處微細 此唯大覺
007_0397_b_11L世尊 與諸菩薩知之者也 旣受不受透
007_0397_b_12L脫故 自然邪宗 當下 (扌+(漢-氵))

007_0397_b_13L
〔獻樂〕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文云云
007_0397_b_14L乾達婆 此云尋香城 七寶山間 有一
007_0397_b_15L樂神 名乾達婆云云 獻樂者 左傳初
007_0397_b_16L獻六羽 註云獻者 奏也 此話大義 迦
007_0397_b_17L葉作舞者 迦葉五百生 曾作樂人來 習
007_0397_b_18L氣未除故耶 迦葉云 三界五欲我已斷
007_0397_b_19L竟 此是菩薩勝妙五欲 吾於此事 不
007_0397_b_20L能自安故 山河大地 作舞一般 寔不
007_0397_b_21L曾作舞

007_0397_b_22L
〔大集〕第六天者 他化自在天也 魔王
007_0397_b_23L云 我待一切云云者 衆生界空 無有
007_0397_b_24L是處 我乃發菩提心 亦無有是處 則

007_0397_c_01L不發菩提心到底 眞佛無出沒 正法無
007_0397_c_02L興衰 則魔王伊麽道 眞實擁護正法

007_0397_c_03L
〔老母〕觀佛三昧經云 佛10)在世時 王
007_0397_c_04L舍城東云云 11)不欲見佛者 世尊往劫
007_0397_c_05L爲國王 老婢爲侍女 王不幸 含怨命
007_0397_c_06L終故 同生一世不信12)於佛 引以爲話
007_0397_c_07L又不欲見佛者 終日背覺合塵 十指云
007_0397_c_08L云者 終日背塵合覺 手根本無明 十
007_0397_c_09L指掌 十13)使煩惱 然此一說 非拈頌家
007_0397_c_10L發揚之義 14)不欲見佛者 丈夫自有衝
007_0397_c_11L天志 15)莫向如來行處行 十指止佛者
007_0397_c_12L佛祖言敎 如生寃家 與它當頭合額也

007_0397_c_13L
〔普眼〕華嚴經十定品文 李長者論云
007_0397_c_14L何故不見 普眼是十地菩薩 出世智
007_0397_c_15L悲增勝 所有三昧 皆出世法 普賢是
007_0397_c_16L十一地菩薩 等覺行門 常在世間 出
007_0397_c_17L世心亡 寂用自在 與出世三昧 不相
007_0397_c_18L應故 是以不見 何故得見 普眼爲存
007_0397_c_19L想念 是以得見 以回體起用故 16)行境
007_0397_c_20L「桐」作「合歡」{甲}「稽」作「嵇」{甲}「一」作
007_0397_c_21L「日」{甲}
「敎汝」作「謂」{甲}「捨」作「舍」{甲}
007_0397_c_22L「諸無」作「無諸」{甲}「伍」作「五」{甲}「攝」
007_0397_c_23L作「渉」{甲}
「不」作「否」{甲}「在世」作「出」
007_0397_c_24L{甲}
「不…者」五字無有{甲}「於佛」無有{甲}
007_0397_c_25L「使」作「便」{甲}「不欲…額也」三十九字在
007_0397_c_26L「爲話(此頁下段六行)」之下{甲}
「莫向如來」
007_0397_c_27L作「止」{甲}
「行」作「則」{甲}

007_0398_a_01L界不同故不見 同一境界故得見 引以
007_0398_a_02L爲話者 古云一念未生 未是衲僧 安
007_0398_a_03L身立命處 一念才生 如龍得水 似虎
007_0398_a_04L靠山 全體伊麽來 全體伊麽去 則才
007_0398_a_05L起一念處 衲僧安身立命處 又普賢身
007_0398_a_06L相如虛空 隨諸衆生心所欲 1)依眞而
007_0398_a_07L住 非國土普2)賢色身等一切 則得見
007_0398_a_08L普賢時普賢也 不見普賢時普賢也 雲
007_0398_a_09L3)舜拈義 引以爲話義 則普眼不起
007_0398_a_10L一念 世尊起一念 普賢中間 則一佛
007_0398_a_11L二菩薩面目 六牙白象者 象威儀可
007_0398_a_12L觀六牙 表六波羅蜜 白 一色也 虛空
007_0398_a_13L一眞法界

007_0398_a_14L
〔布髮〕因果經文 長者論云 髮喩微
007_0398_a_15L細萬行 泥喩煩惱濕濁 如來因地 積集
007_0398_a_16L微細萬行 能掩於煩惱濕濁 欲表如是
007_0398_a_17L功德故 布髮掩泥 煩惱濕濁旣淨 如
007_0398_a_18L來宮殿 當處現前 引以爲話義 布髮
007_0398_a_19L掩泥 誠之至也 敬之至也 信爲道源
007_0398_a_20L4)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根 則當一片
007_0398_a_21L信心 云宜立梵刹耶 濕濁旣盡 則如來
007_0398_a_22L宮殿當處現前 賢于持標云云者 通對

007_0398_a_23L
〔建刹〕本生經云云 時帝釋將一莖草
007_0398_a_24L揷於地上 即成梵刹 名泥多寺云云

007_0398_b_01L此話 指一片地云云 則與前話小異
007_0398_b_02L不揀什麽 信手拈來用得親

007_0398_b_03L
〔彈琴〕成道記云云5)▩京兆府惟6)寬禪
007_0398_b_04L師云 凡夫無明 二乘執着 離此二病
007_0398_b_05L7)曰眞修 眞修者 不得勤不得忘 勤
007_0398_b_06L則近於執着 忘則落於無明 大惠云
007_0398_b_07L佛法如調絃之法 緊緩得中 曲調方成

007_0398_b_08L
〔不對〕心印集出 異學問云云者 斷常
007_0398_b_09L二見 不對者 麁人不對耶 如倚天長
007_0398_b_10L釰 纎塵不立也 汝之所問云云者 大
007_0398_b_11L惠云 有句是增益謗 無句是損減謗
007_0398_b_12L非有非無 是相違謗 亦有亦無 是戱
007_0398_b_13L論謗

007_0398_b_14L
〔尼拘〕長阿含經文 尼拘律 此云無節
007_0398_b_15L如此方楊柳木 此話意 即此見聞非見
007_0398_b_16L聞 無餘聲色可呈君 白㲲云云者 見
007_0398_b_17L聞非見聞之酬價 白一色也 白㲲 祖庭
007_0398_b_18L云 草名 出高昌國 採其花 織成爲布
    1. 1){底}正德壬申碧松書本(東國大學校所藏){甲}康熙二十三年刊 禪門拈頌說話(全書第五册)之 該當文。底本之筆寫體 多用半字ㆍ略字ㆍ借音字 如是諸字 編者依拈頌說話原文 還元正字。題
    2. 2)名補入{編}。本書末有書記如下「峕正德壬申仲 秋日碧松書於獅子庵」依此 編者補入錄者名。
    3. 3)「第一卷」三字補入{編}。
    4. 4)「都」作「覩」{甲}。
    5. 5) 「樂欲」作「欲樂」{甲}。
    6. 6)「意」作「喜」{甲}。
    7. 7)「般」音 通「槃」以下倣此不更加註{編}。
    8. 8)「即」作「則」 {甲}。
    9. 1)「止涅槃也」無有{甲}。
    10. 2)「花」通用「華」以下倣此不更加註{編}。
    11. 3)「事事」作「十」{甲}。
    12. 4)「兜率」無有{甲}。
    13. 5)「敎」下有「家」{甲}。
    14. 6)「述」作「術」{甲}。
    15. 7)「瘡癛」作「倉廪」{甲}。
    16. 8)「小」作「少」{甲}。
    17. 9)「以」作「敎」{甲}。
    18. 10)「降」作「絳」{甲}。
    19. 11)「惠」作「慧」{甲}次同。
    20. 12)「卓」作「云」{甲}。
    21. 13)「喩」作「諭」{甲}。
    22. 14)「底」作「的」{甲}次同。
    23. 15)「如」作「餘」{甲}。
    24. 1)「獅」作「師」{甲}次同。
    25. 2)「至」無有{甲}。
    26. 3)「都」作「覩」{甲}。
    27. 4)「底」作「地」{甲}。
    28. 5)「視」作「見」{甲}。
    29. 6)「空」作「眞」{甲}。
    30. 7)「㨾」作「漾」{甲}。
    31. 8)「此」作「比」{甲}。
    32. 9)「却」作「覺」{甲}。
    33. 10)「看」作「著」{甲}。
    34. 11)「始」作「試」{甲}。
    35. 12)「苑」作「花」{甲}。
    36. 13)「獨」無有{甲}。
    37. 14)「信」無有{甲}。
    38. 15)「供」作「共」{甲}。
    39. 16)「師」作「斷」{甲}。
    40. 17)「人天」作「天人」{甲}。
    41. 18)「悟道」作「云云」{甲}。
    42. 1)「惠」作「慧」{甲}。
    43. 2)「則」無有{甲}。
    44. 3)「地」作「的」{甲}。
    45. 4)「者…云」六字無有{甲}。
    46. 5)「一」作「逸」{甲}。
    47. 6)「分座云云者」無有{甲}。
    48. 7)「瞖」作「穢」{甲}。
    49. 8)「具」作「盡」{甲}。
    50. 9)「地」作「底」{甲}次同。
    51. 10)「啇」康熙字典商通啇以下倣此{編}。
    52. 11)「宛」作「完」{甲}。
    53. 12)「思」作「斯」{甲}。
    54. 13)「屬」作「囑」{甲}。
    55. 14)「雙趺」話甲本在卷二「摩胸」話之下。
    56. 15)「沙」作「娑」{甲}。
    57. 16)「到」作「至」{甲}。
    58. 17)「中」無有{甲}。
    59. 18)「滅」作「寂」{甲}。
    60. 19)「入滅」作「滅度」{甲}。
    61. 20)「留」作「無」{甲}。
    62. 1)「義」通「意」於此書以下倣此不更加註{編}。
    63. 2)「根」作「跟」{甲}。
    64. 3)「峯」作「山」{甲}。
    65. 4)「唯」作「曾」{甲}。
    66. 5)「準」作「准」{甲}。
    67. 6)「已」作「以」{甲}次同。
    68. 7)「矣」無有{甲}。
    69. 8)「䂓」作「矩」{甲}次同。
    70. 9)「末」作 「未」{甲}。
    71. 10)「句」無有{甲}。
    72. 11)「勤」無有{甲}。
    73. 12)「受」作「授」{甲}。
    74. 13)「得」作「傳」{甲}。
    75. 14)「透」作「逗」{甲}。
    76. 15)「小」作「少」{甲}。
    77. 16)「說法」無有{甲}。
    78. 17)「嚼」作「破」{甲}。
    79. 18)「者」作「這」{甲}。
    80. 19)「機」作「樓」{甲}。
    81. 20)「兒」作「子」{甲}。
    82. 1)「則」無有{甲}。
    83. 2)「龍象…一義」九字無有{甲}。
    84. 3)「法王…座間」十二字無有{甲}。
    85. 4)「暇」作「假」{甲}。
    86. 5)「然」作「而」{甲}。
    87. 6)「它」通「他」以下倣此{編}。
    88. 7)「藉」作「籍」{甲}。
    89. 8)「挫」作「槌」{甲}。
    90. 9)「耶」無有{甲}。
    91. 10)「勤」無有{甲}。
    92. 11)「塼」作「磚」{甲}。
    93. 12)「四衆八部云云」無有{甲}。
    94. 13)「有深」作「深有」{甲}。
    95. 14)「不」作「否」{甲}。
    96. 15)「有」無有{甲}。
    97. 16)「應」作「能」{甲}。
    98. 17)「具」作「俱」{甲}。
    99. 18)「始」作「初」{甲}。
    100. 1)「䟽」作「錄」{甲}。
    101. 2)「勤」無有{甲}。
    102. 3)「窟」作「裏」{甲}。
    103. 4)「眞」無有{甲}。
    104. 5)「諦」下有「故」{甲}。
    105. 6)「連」無有{甲}。
    106. 7)「丈」作「張」{甲}。
    107. 8)「他」作「來」{甲}。
    108. 9)「促」作「捉」{甲}。
    109. 10)「遠」無有{甲}。
    110. 11)「者」作「這」{甲}。
    111. 12)「差」作「蹉」{甲}次同。
    112. 13)「雖」作「須」{甲}。
    113. 14)「棘」作「蕀」{甲}。
    114. 1)「拈」作」指」{甲}。
    115. 2)「又藏乘無文」無有{甲}。
    116. 3)「也」無有{甲}。
    117. 4)「依報」作「衣服」{甲}。
    118. 5)「嚬」作「頻」{甲}。
    119. 6)「遼」作「遠」{甲}。
    120. 7)「多」下有「羅」{甲}。
    121. 8)「貌」作「䫉」{甲}次同。
    122. 9)「位」作「爲」{甲}。
    123. 10)「上」通「尙」於此書以下倣此{編}。
    124. 11)「杲」無有{甲}次同。
    125. 12)「則」無有{甲}。
    126. 13)「言無言」作「云云」{甲}。
    127. 14)「藜」作「梨」{甲}。
    128. 15)「旵」作「曇」{甲}。
    129. 16)「䔧」作「藜」{甲}次同。
    130. 1)「熱」作「執」{甲}。
    131. 2)「者」無有{甲}。
    132. 3)「尙」作「賞」{甲}。
    133. 4)「女」作「姊」{甲}。
    134. 5)「也」無有{甲}次同。
    135. 6)「指屍」作「云寒林」{甲}。
    136. 7)「處處」作「何處不」{甲}。
    137. 8)「陀」作「拖」{甲}。
    138. 9)「釋」作「判」{甲}。
    139. 10)「句」無有{甲}。
    140. 11)「若」無有{甲}。
    141. 12)「故」作「地」{甲}。
    142. 1)「桐」作「合歡」{甲}。
    143. 2)「稽」作「嵇」{甲}。
    144. 3)「一」作「日」{甲}。
    145. 4)「敎汝」作「謂」{甲}。
    146. 5)「捨」作「舍」{甲}。
    147. 6)「諸無」作「無諸」{甲}。
    148. 7)「伍」作「五」{甲}。
    149. 8)「攝」作「渉」{甲}。
    150. 9)「不」作「否」{甲}。
    151. 10)「在世」作「出」{甲}。
    152. 11)「不…者」五字無有{甲}。
    153. 12)「於佛」無有{甲}。
    154. 13)「使」作「便」{甲}。
    155. 14)「不欲…額也」三十九字在「爲話(此頁下段六行)」之下{甲}。
    156. 15)「莫向如來」作「止」{甲}。
    157. 16)「行」作「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