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불교전서

우담림하록(優潭林下錄) / 優曇林下錄

ABC_BJ_H0261_T_001

010_1126_c_01L[優曇林下錄]

010_1126_c_02L1)優曇林下錄

010_1126_c_03L

010_1126_c_04L2)目次

010_1126_c_05L
文十六篇

010_1126_c_06L
贈凾溟堂序 與玉龍演大僧統書 上桐
010_1126_c_07L裡寺碧梧師主䟽 上虛舟師主書 與
010_1126_c_08L友人書 答釋王寺師文大師書 上寶龍
010_1126_c_09L洞鄭醫書 上枕溟和尙書
上草隱
010_1126_c_10L門兄書 伐作道彥師答旻大師書 上
010_1126_c_11L梵魚寺門庭書 上金山湖隱師主書 滑
010_1126_c_12L稽說話重答凾溟堂書 與凾溟書 答
010_1126_c_13L某書

010_1126_c_14L

010_1126_c_15L3)

010_1126_c_16L贈凾溟堂序

010_1126_c_17L
至道本乎其心 心法本乎無住 無住心
010_1126_c_18L軆 靈知不昧 性相寂然 包含德用 該
010_1126_c_19L攝內外 迷之則三界九流之雲興 悟之
010_1126_c_20L則三乘一乘之風馳 法界之物形萬殊
010_1126_c_21L究之則唯一心法 天下之道術千差 軆
010_1126_c_22L之則唯一至道 然則據海印而觀變化
010_1126_c_23L則萬象之動 不足多也 握天鏡而臨事
010_1126_c_24L{底}咸豊十年造成筆寫本(松廣寺所藏)目次
010_1126_c_25L編者作成補入
「文」一字 編者補入

010_1127_a_01L業 則萬機之湊 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
010_1127_a_02L所服 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 器有所歸
010_1127_a_03L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於是我迦文 玉
010_1127_a_04L象乘日 始來於大術胎中 金輪作王
010_1127_a_05L創誕於無憂樹下 現優曇花 作獅子吼
010_1127_a_06L魔外由其破膽 人天所以覺夢 苟功成
010_1127_a_07L而不居 將返本而還源 第一迦葉首傳
010_1127_a_08L燈 二十八代西天記 法東流入中華
010_1127_a_09L菩提達摩爲初祖 六代單傳 五派芬芳
010_1127_a_10L流入海東 太古普愚爲鼻祖 至于芙蓉
010_1127_a_11L二龍爭一珠 淸虛浮休 爲世木鐸云
010_1127_a_12L嗚呼 昌期忽兮 盛事衰矣 徒守嘿而含
010_1127_a_13L枚 但尋文而搖舌 人天以爲無與爲歸
010_1127_a_14L而魔外沛然自以爲得時 敎龍亡而禪
010_1127_a_15L虎逝 則舞鰌鱔之醜 馳孤狸之熊矣
010_1127_a_16L孰能斥異端而正宗源 掃荒屯而樹眞
010_1127_a_17L宰乎 然而貝葉不可以終喪 芬花不可
010_1127_a_18L以遂絕 由是如來遣我和尙枕溟大師
010_1127_a_19L於贍浮 爲浮休之嫡孫 天地氤氳 山
010_1127_a_20L河兆朕 開受記之符 擧乘時之策 興
010_1127_a_21L八萬之廢典 振三千之頹綱 筐篚五敎
010_1127_a_22L笙簧三禪 三十三天 雨寶花而飄堂
010_1127_a_23L千二百人奉弘䂓而入室 今凾溟千二
010_1127_a_24L百人之一 而所謂奪古賢席 敞金仙門

010_1127_b_01L者 譽四飛於無翼 象一變於不言 昨
010_1127_b_02L年自仙寺 領衆而來 任松寺之普照蘭
010_1127_b_03L若 逐嗅之徒 自遠方至者多矣 纔六
010_1127_b_04L朔而旋歸 莫不齎咨涕洟 以爲失摩尼
010_1127_b_05L之寶也 吾聞之歎曰 玆所謂孔席不暇
010_1127_b_06L暖 墨堗不得黔者也 吁 吾失其偶矣
010_1127_b_07L因作序而贈之 續之以短偈曰

010_1127_b_08L黃梅夜失鉢袈裟 憶昔南樓雲雨下

010_1127_b_09L七百雄徒不作家 唯君一木現曇花

010_1127_b_10L

010_1127_b_11L與玉龍演大僧統書上佐禮寬入室
010_1127_b_12L號九淵堂

010_1127_b_13L
識荊願切 尙此未果 悵仰徒㴱 伏唯
010_1127_b_14L歲色垂窮 體度珎勝 區區贍仰 與日
010_1127_b_15L俱深 某姑保昔樣 此外何喩 第控盖
010_1127_b_16L枝無無本之枝 波無無源之波 自崔曇
010_1127_b_17L氏 分座迦葉 至於達摩 西乾四七 自
010_1127_b_18L齴齲氏 傳髓惠可 至於惠能 東土二
010_1127_b_19L三 惠能之後 分爲五派 曰臨齊 曰雲
010_1127_b_20L門 曰曺洞 曰潙仰 曰法眼 其臨齊之
010_1127_b_21L下 歷多傳 而有曰石室淸珙 始傳於
010_1127_b_22L海東 無海東始祖者 曰普愚 號太古
010_1127_b_23L五傳而得芙蓉靈觀 靈觀之門 傑出二
010_1127_b_24L法眼 曰淸虛休靜 曰浮休善修 俱爲

010_1127_c_01L一代宗師云 其浮休之下 六世得楓巖
010_1127_c_02L世察 法見高峻 與衲子有緣 搥拂之
010_1127_c_03L下 衆盈七百 分皮肉者夥 而得骨中
010_1127_c_04L髓者 曰默庵最吶 曰碧潭幸仁 今見
010_1127_c_05L松山 有二枝爭春 春光無彼此 彼此
010_1127_c_06L由枝焉 今淳潭和尙 於碧潭曾孫 以
010_1127_c_07L所得於先師之鉗鎚 傳之於僧統之龍
010_1127_c_08L子 寔乃襲九淵之神龍 今得此諸祖之
010_1127_c_09L如意寶 布玆雲於三界 注法雨於九流
010_1127_c_10L使覺樹益茂於桃野 定水增深於桑浦
010_1127_c_11L可謂兩桂垂蔭 一花現瑞 寔門庭之慶
010_1127_c_12L莫此爲尤也 當叔伯兄弟侄孫 共叅乎
010_1127_c_13L登壇之讌 拘於事故 以書替溷 伏唯
010_1127_c_14L下照

010_1127_c_15L

010_1127_c_16L上桐裡寺碧梧師主䟽

010_1127_c_17L
一條根源 萬殊枝派 香火同門 起居
010_1127_c_18L分界 情通曉夕 面隔時月 況先師之
010_1127_c_19L忌日未遠 當後孫之奠時可近 雖地遲
010_1127_c_20L由旬 乃行速不日 人選可人 物封眞
010_1127_c_21L物 俯累楮先生之白面 仰慰桐和尙之
010_1127_c_22L素候 伏唯歲律行盡 寒威轉拙 體度
010_1127_c_23L度冬 如度夏乎 兢兢有耿 區區無任
010_1127_c_24L門末末月 若初月也 中實激激 外何

010_1128_a_01L奉聞 第恐責香火同門也 則鴈叅杯觴
010_1128_a_02L之奉 謝起居分界也 則蝙避蘋蘩之薦
010_1128_a_03L卑辭仰告 伏唯下照

010_1128_a_04L

010_1128_a_05L上虗舟師主書

010_1128_a_06L
命於地者 唯松栢 獨得其正 貫四時
010_1128_a_07L閱千秋 而鬱鬱靑靑 命於天者 唯聖
010_1128_a_08L賢 獨得其正 輝天地 亘古今 而洒洒
010_1128_a_09L躶躶 自佛囑迦葉 代代相承 燈燈明
010_1128_a_10L明 指不可勝屈 而今之季世 衆生水
010_1128_a_11L濁兮 聖賢月隱矣 於是和尙 間氣斯
010_1128_a_12L來 卓冠群轍 一言爲天下法 一行爲
010_1128_a_13L萬歲模 遠方奇士 異域高人 森竹葦
010_1128_a_14L于所止之處 虗而徃 實而歸 何幸得
010_1128_a_15L見濁水中月輪 如是皓皓朗朗者乎 伏
010_1128_a_16L唯杮棗呈紅 稻黍流香 大講氣體候
010_1128_a_17L小病小惱 棒喝之令 雄彼雷霆乎 伏
010_1128_a_18L慕下誠 區區不任 某杲日麗天 護覆
010_1128_a_19L盆之暗 時雨降地 守背春之枯 豈日
010_1128_a_20L雨之過 乃暗枯之無分也 然耳高風之
010_1128_a_21L扇遠 驚覺而起 四顧其身 此瞀瞀之質
010_1128_a_22L何時得其一條之光 一滴之潤 醉舞春
010_1128_a_23L風之端 熈弄盛明之下 豈不我遐棄
010_1128_a_24L如是之願 不墜於無何有之鄕也 第恐

010_1128_b_01L聞方欲味其五派之溢流 攬其眞歸之
010_1128_b_02L湥源者 四五開士 請益座下 皆諸刹
010_1128_b_03L匠伯 信知屠龍烹鯨者 非圖果腹而食
010_1128_b_04L追風捕景者 不與爭道而馳 豈非卓冠
010_1128_b_05L群轍哉 某即欲趨進座下 熏其餘芳 浴
010_1128_b_06L其邊波 方今叩莊子於奇峰師主案下
010_1128_b_07L故未遂素志 愧恨之至 說話一卷命索
010_1128_b_08L故 上送而或恐中間墜失 勅察左右 茶
010_1128_b_09L一囊送呈 或可有助於討論三句之1)
010_1128_b_10L一句明明者否也 餘萬不偹 伏唯下監

010_1128_b_11L

010_1128_b_12L與友人書

010_1128_b_13L
奉別何時焉 而年又年矣 春樹暮雲之
010_1128_b_14L懷 每常依依於夢寐之間 伏唯時維地
010_1128_b_15L臘 序屬天風 做履履于何境 彼呂蒙
010_1128_b_16L蜀中竪子 猶對三日括目之責 想必尊
010_1128_b_17L君 應有瞬目登龍門之能矣 延頸佇望
010_1128_b_18L不啻若靑天九萬里神龍變化也 某溝
010_1128_b_19L中斷物 鷽鳩之與爭飛 鷦鷂之與誇能
010_1128_b_20L雖欲預搏扶搖而上靑天之翼 螗蜋之
010_1128_b_21L拒轍 蚊虻之負山 其不及也 我知之
010_1128_b_22L矣 第天生蒸民 必授之職 豈天以尊
010_1128_b_23L君 爲文章之司命 人物之權衡 學究
010_1128_b_24L天人之秘 筆叅造化之變耶 凡天下有

010_1128_c_01L耳目者 孰不曰生不用封萬戶侯 但願
010_1128_c_02L一識某大師耶 2)犍羨*犍羨 聞尊君之
010_1128_c_03L捿某處 情當進候 而拘於事故 未遂
010_1128_c_04L素志 尊君其恕否 黌中列雄 均登靑
010_1128_c_05L雲之鄕耶 並爲慕仰 自餘盡在乘間躬
010_1128_c_06L趨望履之日 姑且不宣 伏唯下亮

010_1128_c_07L

010_1128_c_08L答釋王寺師文大師書

010_1128_c_09L
自南而觀 小白釋王 同是北 吾與君
010_1128_c_10L一隊鴈也 各自翺翔而來 共鳴于海之
010_1128_c_11L南 返北之期 必不出於後先矣 南方
010_1128_c_12L之人 以緣爲羅 羅之吾翼 兩繫之一
010_1128_c_13L樹 樹號優曇 優曇花也 花開而結實
010_1128_c_14L啄實而去矣 其時不早也 嗚呼 君之
010_1128_c_15L振羽而歸兮 耿耿無所依 君本鴻也
010_1128_c_16L其雄且大 出乎群 其術甚微妙 治裝
010_1128_c_17L其羽 曰旣以鯤化爲鵬 鴻化爲鵬 何
010_1128_c_18L傷 即化爲鵬 其大不知幾千里 搏扶
010_1128_c_19L搖而上靑天 將欲圖南溟幾千萬里 食
010_1128_c_20L盡魚龍而空諸廣利之宮 奮翼登須彌
010_1128_c_21L頂 呼吼一聲 北東西三海之龍膽喪
010_1128_c_22L天以之驚 人以之畏 過路 恤其落南
010_1128_c_23L之故友 拔一毛而投信於我 其毛盡龍
010_1128_c_24L「除」疑「際」{編}「犍」疑「健」{編}次同

010_1129_a_01L文五采 其爲欣慶 感荷無辭 伏唯信
010_1129_a_02L後 益增瞻仰 際玆體度佳勝 仰慰仰
010_1129_a_03L慰 某日用事業 若是若非 若喜若悲
010_1129_a_04L盡非吾志 不與人說 而暗歎於自心者
010_1129_a_05L二十餘年於此矣 反以思之 別是一段
010_1129_a_06L可恠之公案耳 下示中解弄三處祖風
010_1129_a_07L之語 壯也 必是屈釋迦於叢木房中座
010_1129_a_08L下之設 更作淸流洞枕虛和尙之會 以
010_1129_a_09L今視昔 稍乎否乎 無乃眞歸 今作枕
010_1129_a_10L虛耶 枕虛昔之眞歸耶 揔見乎哉 別
010_1129_a_11L見乎哉 一體乎哉 異體乎哉 其一與
010_1129_a_12L異 揔與別 稍與否 且置而*犍羨*犍羨
010_1129_a_13L君之天資 智且勇 談論有餘 其智也
010_1129_a_14L則義不曀翳 其勇也則學不遺時 其辯
010_1129_a_15L也則若河決而東注也 良平不智則已
010_1129_a_16L智則君也 賁育不勇則已 勇則君也
010_1129_a_17L儀秦不辯則已 辯則君也 此浩然之氣
010_1129_a_18L在天爲星辰 在地爲河嶽 在人爲良平
010_1129_a_19L賁育儀秦 以至於出世 則爲維摩文殊
010_1129_a_20L十大弟子之各穪第一之能 墮在異類
010_1129_a_21L中 則獸則獅子 禽則鵬也 取之寓言
010_1129_a_22L不亦宜乎 然此氣無私 疾足者先得
010_1129_a_23L吾旣失之於君 一朝奮發 決欲光掩星
010_1129_a_24L辰 勢囊河嶽 智困良平 勇折賁育 辯

010_1129_b_01L緘儀秦 而久作南山霧豹 君智士 必
010_1129_b_02L不嚇也 盡天下之英雄 其或恐耶 以
010_1129_b_03L余之意諭之 鵷鶵雖有欲 無奪就之腐
010_1129_b_04L鼠也 餘萬不一

010_1129_b_05L

010_1129_b_06L上寶龍洞鄭醫書

010_1129_b_07L
伏唯劫輪輪新 氣體候餞邊萬福乎 伏
010_1129_b_08L慕之誠 區區不任 某林間棄物 奉新
010_1129_b_09L祝於西方聖人而已 外何聞達 第恐先
010_1129_b_10L生高明 術牟扁鵲 藥可以不老 緘可
010_1129_b_11L以延壽 判天地於壼中 築樓臺於橘裡
010_1129_b_12L久視長存 消遣世間甲子 可曰彭祖
010_1129_b_13L是何人 只是古時仙 我是何人 亦乃
010_1129_b_14L今時仙 造化乃我之如意受用之物 何
010_1129_b_15L求於外矣 然而不多乎 是而以爲岩間
010_1129_b_16L金像 必有其德 以第二郞 齋明盛服
010_1129_b_17L待爆竹於招提 眞易之所謂無固無必
010_1129_b_18L者也 企羨何及 某病魔 終無退去之
010_1129_b_19L意 昨年雖服所賜之藥 奏功無跡 逐
010_1129_b_20L其學徒 退去廣遠庵 千里他鄕 一介
010_1129_b_21L單身 仰看則日月雖同 俯察則山河乃
010_1129_b_22L異 眼前無一介使 坐守空堂 唯病是護
010_1129_b_23L日欲一進拜謁 更蒙慈誨 而因循未果
010_1129_b_24L歲忽段矣 唯願大醫先生 特垂慈悲

010_1129_c_01L使枯秃永脫病鎻 今則懸鶉尙寒 陽春
010_1129_c_02L稍暖 拜謁爲計 不備 伏唯下監

010_1129_c_03L

010_1129_c_04L上枕溟和尙書

010_1129_c_05L
法乳之哺 金錍之括 已累多年 而疑
010_1129_c_06L若餘緣又濃 有得皮得髓之饒 而固無
010_1129_c_07L一艱難之事於其間 終未得屈初指之
010_1129_c_08L愛 而況今歲謁 只拜十笏室之空乎
010_1129_c_09L憂心忡忡 幸得毘盧頭陁之便 伏聞氣
010_1129_c_10L體候安寧 又春移錫者二 惶恐自以爲
010_1129_c_11L天遣毗沙 勑其土地之靈 以其法雨
010_1129_c_12L普沾群方之枯 某如彼西川十㨾之錦
010_1129_c_13L以爲繪畵之質 而未得使龍眠之手 吳
010_1129_c_14L道之才 粉餙而蜀丹靑於其上 必使一
010_1129_c_15L世人 見而怒之 終未免抱玉泣荊山之
010_1129_c_16L徒矣 第恐念一眞流光於九界者 豈盡
010_1129_c_17L聰明 盡痴愷哉 在春秋之時 天降猉
010_1129_c_18L獜於魯 天下之人 咸無知而以爲不祥
010_1129_c_19L或折其脛 唯孔子者 抱泣城外 反袂
010_1129_c_20L拭淚 知其獜之爲獜 在蕭梁之時 觀
010_1129_c_21L音發影於西城 號達摩也 而入于震朝
010_1129_c_22L武帝擿埴何甚 擧國之人 夜光按劒而
010_1129_c_23L唯誌公尊者 解其蒙 今和尙行履 衲子
010_1129_c_24L之聚乎 叢林者有許多數 而莫知其所

010_1130_a_01L履 而其中有識者 肅然而恐 怳爾而
010_1130_a_02L驚 譬若三憂之月 立於洞庭雲夢之側
010_1130_a_03L望其光瑞而曰 某日驪龍騰天云矣 自
010_1130_a_04L餘惶恐 不備白

010_1130_a_05L

010_1130_a_06L

010_1130_a_07L
恐伏問氣體候 不爲陰賊之所惱乎 不
010_1130_a_08L爲天魔之所障乎 不爲化緣之所倦乎
010_1130_a_09L伏慕下誠 區區不任 小僧昨年歸故山
010_1130_a_10L謁恩師 而前後謗▼(賣+言+賣)頗多 古有市虎之
010_1130_a_11L傳言 今有機母之投抒也 然而特蒙如
010_1130_a_12L天恩之澤 涉千里之遠 歷多時之久
010_1130_a_13L而自在受用 第念世之所謂高者須彌
010_1130_a_14L深者香海 而某甲別有最高深者 撓撓
010_1130_a_15L百冗中 寂寂常思 是我最高深者 高
010_1130_a_16L於須彌 而上出雲霄幾千仭之太淸 深
010_1130_a_17L於香海 而下接風輪幾萬重之濸溟 彼
010_1130_a_18L日月識 盈虛之有數 此一念覺 晝夜之
010_1130_a_19L無窮 方思之際 虛空天子 堅牢地神
010_1130_a_20L彼旣有他心之通 察余之心 問余曰
010_1130_a_21L何等高深 能如是乎哉 余曰嗚呼噫嘻
010_1130_a_22L汝等曾於靈山 受如來囑者哉 余之最
010_1130_a_23L高深者 其唯我南樓和尙也 何者 假
010_1130_a_24L使有人 將九土田畓 七寶珎瑰 授余

010_1130_b_01L而百歲相歡 如有一不幸 違千里之隔
010_1130_b_02L則負之而人疲 䭾之而馬倦 以爲轉則
010_1130_b_03L車破 以爲漕則舟沉 晝行而冒白拈之
010_1130_b_04L慓悍 夜宿而恐黑取睥睨 又况沛公將
010_1130_b_05L入漢中 纔一步而關中之富 業已爲項
010_1130_b_06L氏之私 而一物卒不入于劉邦之囊乎
010_1130_b_07L世之風波 有如此之險也 我之所得於
010_1130_b_08L南樓講下一句法如意珠者 與世大不
010_1130_b_09L同 南走智異 而某法珠 係在身中 其
010_1130_b_10L光發外 智異之人 敬而慕之 爲室爲
010_1130_b_11L饍而待之 如恐不及焉 北步香山 西
010_1130_b_12L窺阿達 東遊楓岳 而亦不謀而作風偃
010_1130_b_13L之草 以至極扶桑之遠 咸池之幽 須彌
010_1130_b_14L之側 黃髮之境 愈遠愈適也 入一國
010_1130_b_15L則一國皆我之國 入百國則百國皆我
010_1130_b_16L之國 凡娑婆世界 百億國土 是誰之
010_1130_b_17L土 我以解虎錫降龍鉢 左右顧盼 天
010_1130_b_18L無烈風 海不揚波 尙不用牧野之戰
010_1130_b_19L鳴條之功 又安取孫吳之術 漢唐之法
010_1130_b_20L哉 然則南樓和尙之德於我者 高須彌
010_1130_b_21L而上出 深香海而下透者非耶 於是二
010_1130_b_22L神者 張目吐舌 而視余良久 因讃曰
010_1130_b_23L余自靈山以來 至今日而聞汝之言 益
010_1130_b_24L知佛法之廣 而大欽枕溟醒和尙 爲海

010_1130_c_01L東宗主 人無與敵焉 又曰德汝者 和
010_1130_c_02L尙也 困汝者 和尙也 余愕然曰 何困
010_1130_c_03L之也 神曰汝亦佛門中一難得之人 托
010_1130_c_04L身於和尙 猶馬之遇伯樂 而伯樂不以
010_1130_c_05L座下馬易而忍鹽車之困 是馬雖有千
010_1130_c_06L里之能 受辱於不知馬者之手 曉夕群
010_1130_c_07L聚而謗曰 無百里之能 怒策而驅之
010_1130_c_08L不通呼吸之甚也 則非困誰乎 余曰豈
010_1130_c_09L獨和尙之過也 抑天命之未歸也 神曰
010_1130_c_10L何不一徃拜謁 一書問安 因以辭去
010_1130_c_11L冉冉百步外 咏一句詩 曰改頭換面龍
010_1130_c_12L華會 甘露法音共汝聽 拭目視之 不
010_1130_c_13L見其處 奉神敎而上書 罪悚

010_1130_c_14L

010_1130_c_15L上草隱門兄書

010_1130_c_16L
賢劫千佛數 第四釋迦如來季法中 偸
010_1130_c_17L名服者 優曇禹幸白 何是眞 何是假
010_1130_c_18L耶 唯有一事實 餘二則非眞 此一難
010_1130_c_19L信之物 非思量之所及故 滿世間人
010_1130_c_20L只知鏡中之影 咸昧自己之頭 唯兄主
010_1130_c_21L立大誓願 必曰金石非堅 我心是堅
010_1130_c_22L日月可變 我信不變 入香山 訪其眞
010_1130_c_23L眞中無歲月 花自開 葉自落者 二矣
010_1130_c_24L經云發心畢竟二不別 如是二心先心

010_1131_a_01L難 難者已得 易者還爲難得 何則 詩
010_1131_a_02L云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願大兄 或時
010_1131_a_03L節到來 明見落處 久久保任 不昧大
010_1131_a_04L慧所謂此道得易守難之誨 莫執石爲
010_1131_a_05L寶 莫夜光按劒 莫掬泡爲珠 莫連城
010_1131_a_06L刖足 廓而充之然後 還度有緣衆生
010_1131_a_07L最初度我 如釋迦本師 度憍陳如等
010_1131_a_08L噫 弟小白沙彌禹幸 受宗脉於曹溪
010_1131_a_09L於去年五月 與兄主共入室云 誰知小
010_1131_a_10L白曹溪 相距千里而爲法兄弟耶 豈非
010_1131_a_11L香火之緣 熟於三生而遺之今生乎 伏
010_1131_a_12L惟別後夢中日月 春又春矣 兄主修眞
010_1131_a_13L道候安寧 伏慕下誠 區區不任 弟禪
010_1131_a_14L敎二道 俱未處斷 唯望他日 與兄共
010_1131_a_15L會於何山水間 慈悲敎誨 第控兄主上
010_1131_a_16L佐道彥 叩經於弟 弟無伯樂之才 豈
010_1131_a_17L御千里之驥哉 惶恐無已 餘多所懷
010_1131_a_18L在那時奉面 不宣 伏惟下照 辛亥正
010_1131_a_19L月日 門弟禹幸拜

010_1131_a_20L

010_1131_a_21L代作道彥師答旻大師書

010_1131_a_22L
道彥係在一隅 自作不市之瓢 而常竊
010_1131_a_23L有歎 以爲天下之人 宿有因緣 不能
010_1131_a_24L初無不會 終無不離 是以仁兄賢弟之

010_1131_b_01L處於世 合必離 離必合 合也離也 喜
010_1131_b_02L怒之使 勞其神 霜其鬢 又有一願 一
010_1131_b_03L超超入光明藏常寂土 與其仁兄賢弟
010_1131_b_04L彷徨乎無爲日月 逍遙乎曠漠原野 怒
010_1131_b_05L其智之未達其關 分之難越其封 晝霄
010_1131_b_06L矻矻 自作一段怒三昧 而終年無事 一
010_1131_b_07L念萬歲 至於寢食俱忘 不剪貝葉 不
010_1131_b_08L看彌陁 唯怒是怒 而其中錚錚者 唯
010_1131_b_09L大兄之久不奉 奉其手滋 足爲次面
010_1131_b_10L不待圭復 如上所爲者 蕩盡無餘 快
010_1131_b_11L若發蒙 見靑天覩白日 而況審大兄主
010_1131_b_12L動靜如此 其遊刃內典如此 其硏窮外
010_1131_b_13L典如此 其文藻筆華如此 其將以魚登
010_1131_b_14L龍門 鶴添朱點之不遠如此 於其時也
010_1131_b_15L螘慕彌山 鷹化幽谷之不知幾多者如
010_1131_b_16L此乎 其所喜豁 區區無任 而不意有
010_1131_b_17L先俯君 奄棄榮養之示 讀至此 驚怛
010_1131_b_18L不能已已 孝心純至 思慕號絕 乃天
010_1131_b_19L理自旁 不可遏而不行 然只如此而已
010_1131_b_20L則此世之擔板之孝 出家眞孝 別有道
010_1131_b_21L理 故昔者阿泥樓豆 招阿難 以戒拘
010_1131_b_22L尸羅之哭 六祖告弟子 以抑曹溪之悲
010_1131_b_23L大兄能於此體認得 又於地藏目連之
010_1131_b_24L事 亦以行之乎 弟役事所縻 本由奔

010_1131_c_01L慰 其於罪悚 無路自訟 弟今春運氣
010_1131_c_02L縠穿雀飛 應知今日 偶得神祐 火浴
010_1131_c_03L之日 待乎後時 而其所課工 濫入大
010_1131_c_04L光明藏 而希夷乎 聽得百步外蚊蚋
010_1131_c_05L其所得解數 難十一於千百 自愧自愧
010_1131_c_06L耳 第恐弟之不肖 忝在眷愛之地 累
010_1131_c_07L辱其玉札 其文勢汗瀾卓踔 奫泫澄深
010_1131_c_08L其字畫銀鉤鐵索 伏龍騰蛇 是何兆耶
010_1131_c_09L此豈非叅天地之化 關盛衰之運 而中
010_1131_c_10L興吾道之兆耶 大兄之志 必曰上師三
010_1131_c_11L敎 下友百氏 窺一覺之原 探二智之緖
010_1131_c_12L自未始有形之前 曁四達無窮之外事
010_1131_c_13L理之數 擧皆學之 文殊之法眼 普賢
010_1131_c_14L之行願 維摩之不二 迦葉之心印 阿
010_1131_c_15L難之揔持 至於五派芬芳 三玄三要
010_1131_c_16L五位偏正等 千七百則公案 投之所向
010_1131_c_17L無不了了 外學則太極元會 風雅彖象
010_1131_c_18L萬數策之微旨 采取作自仕而易之動
010_1131_c_19L書之質 詩之恒 禮之宜 春秋之斷 糓
010_1131_c_20L梁氏之氣 孟筍之文 莊老之端 國語
010_1131_c_21L之趣 離騒之幽 太史公之潔 旁推交
010_1131_c_22L通 而以爲從事而已 端居丈室 提接
010_1131_c_23L方來者否 若爾盡取天下之美 藏在腹
010_1131_c_24L中 其於應機 可謂伸於久屈之中 而

010_1132_a_01L用於至足之後 流於旣溢之餘 而發於
010_1132_a_02L待滿之末 猶河漢而無極也 然則是文
010_1132_a_03L殊也 普賢也 維摩迦葉阿難五派也
010_1132_a_04L孟子韓子莊子屈子也 但覈其人則非
010_1132_a_05L也 即某堂旻丈室云矣 大兄以爲如何
010_1132_a_06L弟之不肖 不能如兄之所爲 此固生平
010_1132_a_07L之一咄咄書空而長歎者也 伊間忽得
010_1132_a_08L一物 乃神愁鬼哭 若非兄之高眼 焉
010_1132_a_09L能破疑 庶幾一來如何 自餘不具 伏
010_1132_a_10L惟下亮 某年某月某日某謹上謝狀

010_1132_a_11L

010_1132_a_12L上梵魚寺門庭書

010_1132_a_13L
昔我浮休和尙 與其兄西山 共禀芙蓉
010_1132_a_14L大師 點得鳳尾而各主一方 於是鰈水
010_1132_a_15L分爲二派矣 生乎堪忍 結勝緣於一派
010_1132_a_16L之中 豈易事乎 去甲寅歲 貴寺湖月
010_1132_a_17L師主 降臨鄙寺 問其宗脉 則乃浮休
010_1132_a_18L門下 敢不欽承 旣謂因門陞堂 豈無
010_1132_a_19L尺書問候之道哉 伏惟門庭僉尊體候
010_1132_a_20L安寧 伏慕下誠 區區不任之至 門滓
010_1132_a_21L僅保門儀 乃祖宗覆陰之無私也 弟恐
010_1132_a_22L湖月師主 道德天成 文章拔萃 十餘
010_1132_a_23L年前 四方推尊曰 淸凉達四緯五明
010_1132_a_24L圭峯通九流百家 某也 吾東方一淸凉

010_1132_b_01L一圭峯也 然千里馬 不辱於庸人之手
010_1132_b_02L恨伯樂之難逢 於是焉貴寺門庭收之
010_1132_b_03L天下叢林 非但慶其千里馬之遇伯樂
010_1132_b_04L亦美伯樂之遇千里馬也 奈何隻身臨
010_1132_b_05L鄙寺 無一介使一斗米 終歲無消息 其
010_1132_b_06L於義也 如是其薄耶 是乃千里馬 幾將
010_1132_b_07L死於槽櫪之間矣 抑恐夫伯樂之失其
010_1132_b_08L所以爲伯樂之名也 今別差退虛師主
010_1132_b_09L打一上葛藤 聒擾淸淨耳根邊 察其辭
010_1132_b_10L而垂仁採納焉 古云馬之千里者一食
010_1132_b_11L或盡栗一石 豈可忽哉 某與其事頗相
010_1132_b_12L類 始終言之 自餘不備 伏唯下照

010_1132_b_13L

010_1132_b_14L上金山湖隱師主書

010_1132_b_15L
依一心法 開二種門 一則造化權輿之
010_1132_b_16L首 玄黃未分 眞如門也 金山松山 一
010_1132_b_17L塊無棱 誰問誰答 一則緣起向背之末
010_1132_b_18L愚智可別 生滅其門也 爲兄爲弟 二
010_1132_b_19L路有殊 可友可恭 恐伏問飛雪滿空
010_1132_b_20L千山一玉 大法體度 安樂行否 伏慕
010_1132_b_21L下誠 區區不任 某日月盈▼((吳-口)*日) 而病勢
010_1132_b_22L一樣 斯悶奈何 盖病則固無讓於維摩
010_1132_b_23L詰 而孰使文殊 致行詣之問 彼釋迦
010_1132_b_24L有親䟽耶 乃摩耶城中 不二風光 卒

010_1132_c_01L未入我煩惱肚裡也 第控風聞聖刹移
010_1132_c_02L於無忌之宅 深歎魔撓之難制 然一爲
010_1132_c_03L兄憂 一爲兄賀 何則 長者給孤 初創
010_1132_c_04L祗桓精舍 居士裴休 重葺龍興寶殿
010_1132_c_05L今世降聖遠 壇越無信 彼居士長者者
010_1132_c_06L何處出現 如是思量 如大禹之勞身焦
010_1132_c_07L思 非一朝一夕之間矣 此一憂者非耶
010_1132_c_08L若弗遇盤根錯節 無以別利究 兄之道
010_1132_c_09L德拔萃 氣像出倫 不遊刃於艱難之際
010_1132_c_10L則何從而辨得 然則非灾也 乃土祇惡
010_1132_c_11L其千年之棟 虫蠹之糞灰而掃之 使兄
010_1132_c_12L之功德林 蔚然盛大 千秋不彫也 此
010_1132_c_13L一賀者非耶 每曉夕西向 而一憂一賀
010_1132_c_14L伊間得聞鳴鳳大和尙安否乎 千里之
010_1132_c_15L外 魚鴈沒處憑梯 恨不得再逢親友之
010_1132_c_16L緣因也 自餘便忙立促 因以絕筆 因
010_1132_c_17L入眞如門 宴坐一心源 金山松山 多
010_1132_c_18L寶釋迦 無思無慮 其樂陶陶 餘萬不
010_1132_c_19L備 伏唯下監

010_1132_c_20L

010_1132_c_21L滑稽說話重答凾溟堂書

010_1132_c_22L
向得辱書 方有事故 纔一徧而答數字
010_1132_c_23L了 未盡所謝 不可遂已 後乃細閱 乃
010_1132_c_24L一段文章 想必君候 括平生之見聞

010_1133_a_01L盡吮乳之氣力 頓廢累日之講 而專作
010_1133_a_02L此一紙之書者也 以君候之乳嗅知見
010_1133_a_03L濫接三十餘數靑眼學徒 雖終日盡力
010_1133_a_04L于習講 猶不滿其學者之半眼之左眦
010_1133_a_05L而又不得十問之一答之右頭也 又况
010_1133_a_06L汨沒一紙之札 而糢糊累日之講 加以
010_1133_a_07L勞身焦思 不勝焦渴 役待者於汲水
010_1133_a_08L盡東西之川 川涸而山中之水舂者怨
010_1133_a_09L也 同下之移秧者辱也 然猶且不知慚
010_1133_a_10L愧 朝參講席 東問西答 學者皆瞋目
010_1133_a_11L贅唇 咸目笑而指曰 無慚公云爾 君
010_1133_a_12L候亦有人心 方乃小覺 不勝厚顏而垂
010_1133_a_13L頭喪氣 見拙於學徒 取笑於諸方而
010_1133_a_14L瞎眼宗師之嗅 遺萬年於天下後世 斷
010_1133_a_15L無疑矣 且來書所論 皆出於吠天雪之
010_1133_a_16L南越狂狗 侮夫子之西隣愚夫也 何者
010_1133_a_17L凡天下之道術 其數不億而統之 則佛
010_1133_a_18L老儒三也 佛有悲智願三心也 老有慈
010_1133_a_19L儉謙三寶也 儒有仁義禮智信五常也
010_1133_a_20L三敎之旨趣 雖張皇千門萬戶之多 而
010_1133_a_21L極其淵源 則不外乎此也 吾之謂君候
010_1133_a_22L可憐生者 本出於君候之舌 非關於
010_1133_a_23L1)五之口也 實非抑君候之談 乃所以
010_1133_a_24L慰君候之言 徃春奉面三四度 春風猶

010_1133_b_01L寒膚唯汗 行李不遠 股唯戰 每每如
010_1133_b_02L是 吾亦爲之憫然 君候潜焉 出涕添衿
010_1133_b_03L而嗟嘆久之曰 咄咄我生 若朝華之草
010_1133_b_04L俄杲日而忽乾也 我實爲天地間可憐
010_1133_b_05L生之一贅物也 若是而別者數矣 然則
010_1133_b_06L乃所以出於君候之舌者非耶 吾之私
010_1133_b_07L念 此子如是可憐生 而猶爲慼慼焉
010_1133_b_08L思其力所不及 憂其智之所不能 窮彼
010_1133_b_09L2)盧 耗其血氣 而蠅營狗苟於名利
010_1133_b_10L之間 股無髮 足無枝 而不知休也 必
010_1133_b_11L此可憐生之命 其危如一髮 引千鈞也
010_1133_b_12L相知之間 豈可恝然無一言於其間者
010_1133_b_13L哉 故一書而警之 是乃本於佛之三心
010_1133_b_14L老之三寶 儒之五常中流出之大醫王
010_1133_b_15L甘露法雨也 乃所以慰君候之言者非
010_1133_b_16L耶 然而君候不之察 以磣心含毒 甚
010_1133_b_17L於蛇虺蜈蚣之屬 尤於虎豹梟獍之類
010_1133_b_18L乃吐毒於我 而其氣之遇於物也 石以
010_1133_b_19L之裂 地以之陷矣 古今天下 安有自
010_1133_b_20L謂講師者 忽爲着袈裟之梟獍 持應器
010_1133_b_21L之蜈蚣 若是之烈乎 眞所謂衣猿狚以
010_1133_b_22L周公之服 假狗子以虎豹之皮者也 此
010_1133_b_23L可憐生者 安能突出乎吠雪之狂狗 侮
010_1133_b_24L聖之愚夫之穴竇者哉 不惟如是 將天

010_1133_c_01L下之人 謂三敎之大逆不道之罪漢 怒
010_1133_c_02L目切齒 奮袂攘衿 欲加刀鉅之刑 永
010_1133_c_03L鎻於人物之外 阿修羅之獄 更不吐毒
010_1133_c_04L於淸平世界也 且天地鬼神 臨之在上
010_1133_c_05L質之在傍 風雪之以怒也 雷霆之以擊
010_1133_c_06L也 君候於是乎跋前疐後 不唯欲覔狗
010_1133_c_07L竇鼠穴 不可得也 覔之蛭螾之穴 將
010_1133_c_08L不暇矣 當此時 必此可憐生 股戰膚
010_1133_c_09L汗之狂狗者 環目吐舌 垂頭低尾 百
010_1133_c_10L般阿私 千拜蠅手 以求活於吾 躍入
010_1133_c_11L乎我掌握中矣 吾以大慈悲 徐展無畏
010_1133_c_12L之手 摩其頭曰 汝能從此 改過否 我
010_1133_c_13L是法界王 人天師之弟子 以四生九流
010_1133_c_14L等視爲子也 此狂狗者 豈非四生九類
010_1133_c_15L之一數乎 因撫而慰之曰 倘或毒心
010_1133_c_16L終不改 而突出乎吾之掌握 則不唯日
010_1133_c_17L中避影 藏身無地也 洽似入虎口之狗
010_1133_c_18L子 弄㹨舌之鼠雛 難保性命矣 然則
010_1133_c_19L吾於君候 如是至恩 而君候毒吠之
010_1133_c_20L毒謗之乎 雖然顧吠者 狂狗也 謗者
010_1133_c_21L愚夫也 其天雪與夫子 何咎哉 且來
010_1133_c_22L書中 毒吠之曰 我若倣維摩之通變
010_1133_c_23L設遣侍者而問訊 倘有借座之端 則想
010_1133_c_24L「五」疑「吾」{編}「盧」疑「慮」{編}

010_1134_a_01L必欲覔狗竇鼠穴 而日中避影 藏身無
010_1134_a_02L地矣 住住勿動 獅子一聲 狐狸腦裂
010_1134_a_03L不若低頭收尾 而退藏林丘 早啚保命
010_1134_a_04L之爲愈也云云 吾讀至此 不覺絕到
010_1134_a_05L此君候貶我之乏借座之神通 而君候
010_1134_a_06L反自收取焉 何者 維摩經 世尊令文
010_1134_a_07L殊 領三十二菩薩 而行詣維摩詰問
010_1134_a_08L訊 維摩借座於他方佛刹 以接夫問訊
010_1134_a_09L者焉 然則問訊者 世尊也 借座者 維
010_1134_a_10L摩也 今君候則自作維摩 反問訊於維
010_1134_a_11L摩 而欲借座接待 自問訊之象 愧不
010_1134_a_12L能也 欲覔狗竇鼠穴 乃至狐狸腦裂
010_1134_a_13L退藏林丘 早啚保命云云 則何自貶之
010_1134_a_14L若是之明也 眞所謂痴人唾天 反汗自
010_1134_a_15L面者也 從今以徃 凡天下後世之人
010_1134_a_16L皆知狂狗吠天雪 自勞其口 天雪之氣
010_1134_a_17L肅肅也 愚夫侮夫子 自慢其心 夫子
010_1134_a_18L之風 凛凛矣 周天地亘萬世 而四時
010_1134_a_19L之序 天雪 主一職也 五聖之數 夫子
010_1134_a_20L居一位焉 夫如是則臨濟之喝 德山之
010_1134_a_21L捧 用之自有其人焉 爲君候之用 不
010_1134_a_22L敢聞命耳 姑置是事 一笑 旣以戱而
010_1134_a_23L出之 滿紙之言 盡是弄談 覽竟 傳於
010_1134_a_24L祝融之宮 丙辰某月日某重謝

010_1134_b_01L與凾溟書

010_1134_b_02L
如何捨松山而取仙寺 政若怒朝三暮
010_1134_b_03L四 而喜朝四暮三者也 昔者鼯王朝群
010_1134_b_04L鼯 而貢橡栗曰 朝三而暮四 群鼯皆
010_1134_b_05L怒 復曰朝四暮三 羣鼯皆喜也 曺溪
010_1134_b_06L優曇子 聞而罵之曰 咄哉 痴鼯雖四
010_1134_b_07L三相換 七數固然 何喜怒之不常耶
010_1134_b_08L松山仙寺 定如橡子之七數 而君候自
010_1134_b_09L同羣鼯之見 回頭搖尾 旋目䑛唇於幽
010_1134_b_10L巖空林之間 俄矗石而忽机木 入岩間
010_1134_b_11L而出溪邊 其惑亂大人君子之目 不啻
010_1134_b_12L若賴耶一念 九百生滅之惑亂眞性也
010_1134_b_13L人或以罵鼯之罵 罵之魘魅不醒 何足
010_1134_b_14L云哉 伏唯遷後 講履珎勝 在予之志
010_1134_b_15L必曰天有四時 春夏則晝長 秋冬則夜
010_1134_b_16L長 長夜長晝 吾心在何處 人或問之
010_1134_b_17L即將應之曰 汝不知乎 吾心專注凾溟
010_1134_b_18L大師也 鄙鄙於萬物 比於驢屎 不願
010_1134_b_19L作驢屎之虫也 三昧爲足 智慧爲杖
010_1134_b_20L有時登高而望遠 隨雨而種花 朗達吟
010_1134_b_21L者之詩曰 寒暑催人日月流 幾多讙喜
010_1134_b_22L幾多愁 終成白骨堆靑草 難把黃金換
010_1134_b_23L黑頭 死後空懷千古恨 生前誰肯一時
010_1134_b_24L休 聖賢都是凡夫做 何不依他樣子修

010_1134_c_01L吟去吟來 朝而暮 暮而朝而已 今書
010_1134_c_02L而送之 與君候分吟 伴送長簡 寂漠
010_1134_c_03L無聊 滑稽以爲消憂之作 看竟 焚火
010_1134_c_04L而勿怒 別奉一序一偈 是售吾誠意
010_1134_c_05L幸勿爲見却而留匣 若有念及之時 時
010_1134_c_06L以辱覽 餘萬不宣 伏惟下照 丙辰某月
010_1134_c_07L

010_1134_c_08L

010_1134_c_09L答某書

010_1134_c_10L
伏惟書後 益增瞻仰 那知今者得見尊
010_1134_c_11L君 做履履于天莫識人不知之大不思
010_1134_c_12L議造化之域者乎 其所喜豁 百般鴻私
010_1134_c_13L千拜蠅手 初辱書 語高而旨深 三四
010_1134_c_14L讀 尙不能通嘵 茫然增愧赧 遂日夜
010_1134_c_15L讀之者 至百千圭復之久 而後乃知其
010_1134_c_16L道德文章 詭然而蛟龍翔 蔚然而虎鳳
010_1134_c_17L躍 千態萬狀 卒澤於佛心祖意周情孔
010_1134_c_18L思也 眞所謂仰之彌高 鑚之彌堅 瞻
010_1134_c_19L之在前 忽焉在後者也 鄙之前書 瞬
010_1134_c_20L目登龍門之讚 猶劣不能及也 何則
010_1134_c_21L鄙之以學究 天人讚尊君之能 以蚊虻
010_1134_c_22L負山 貶鄙之拙言 甚的當矣 尊君更
010_1134_c_23L加主奴兩字 反以哼推於主位 而自處
010_1134_c_24L於奴位 此眞周易之所謂謙德之柄者

010_1135_a_01L也 孟子之所謂辭讓之心 禮之端者也
010_1135_a_02L老子之所謂不爲天下先者也 吾家之
010_1135_a_03L所謂鬪劣不鬪勝者也 非深入乎三敎
010_1135_a_04L之閫域之英雄 抱造化於彌高彌堅之
010_1135_a_05L地之一人 則又不能如是 且尊君之道
010_1135_a_06L德文章 天下之人 目之所睹 耳之所
010_1135_a_07L聞 孰不曰入聖賢之域哉 然而又讓曰
010_1135_a_08L以無似之業 何當聖賢之域耶 吾心猶
010_1135_a_09L爲未安焉 此謙之又謙 讓之又讓 譬
010_1135_a_10L如水之讓高而就鄙 愈讓而猶鄙 入於
010_1135_a_11L大海 則朝宗百川 尊君能朝宗天下之
010_1135_a_12L兆也 不用萬戶封 但願一面識 昔之
010_1135_a_13L韓荊州不辭 而今之尊君辭之 此賢於
010_1135_a_14L韓荊州 又不知其幾百層之靈矣 且昔
010_1135_a_15L者屈原 作離騷經 自非香草 而自取
010_1135_a_16L香草也 又非小康 而▼(女/聚)有虞之二姚也
010_1135_a_17L又非高辛 而▼(女/聚)有娀之佚女也 又李伯
010_1135_a_18L上韓荊州書 自非毛遂 而自作毛遂也
010_1135_a_19L又小微乃天之主 處士之星名 而人有
010_1135_a_20L小微先生也 猛孫陽之字曰伯樂 取夫
010_1135_a_21L天之主馬星名也 況視都知野 視野知
010_1135_a_22L國 視國知天下也 又公孫氏善舞劒
010_1135_a_23L而學書者得之 妙入其神 庖丁氏善解
010_1135_a_24L牛 而養生者得之 能致其妙也 凡天

010_1135_b_01L下非類 相感非類 强取者 考於傳
010_1135_b_02L記 不啻百千尊君 非不知此 而乃曰
010_1135_b_03L君非李白 我非韓荊 不當爲喩 此尊
010_1135_b_04L君之道德 自然合乎詩之不識不知 書
010_1135_b_05L之不衿不伐之道也 且自佛法東流 始
010_1135_b_06L於劉漢曺魏之間 盛於李唐趙宋之1)
010_1135_b_07L咸居公候之位 故中國則有肅國公之
010_1135_b_08L不空法師也 有安城候之法果大師也
010_1135_b_09L圖證與羅汴 道安及慧遠 智者又淸凉
010_1135_b_10L咸以國師居公候之上 又有左街寧右
010_1135_b_11L街寧之僧職焉 海東則無染智證眞鑑
010_1135_b_12L惠徹等無數國師 出於新羅也 今松寺
010_1135_b_13L十六國師 出於高麗也 至於我朝 則
010_1135_b_14L無學實爲太祖王師也 況四溟大師一
010_1135_b_15L國都元帥 進領上之位 又悔隱大師
010_1135_b_16L爲大將軍 衣冠簮組 皆綺纈金玉之屬
010_1135_b_17L出入乘驔駽 紞綖鞞鞛▼(革+般) 厲遊纓侔擬
010_1135_b_18L宰臣無敢誚者 古所謂黑衣之傑者也
010_1135_b_19L尊君旣以愽識强記 曉達古今 非不知
010_1135_b_20L之 而乃曰 幽室衲子之跡 踏靑雲之
010_1135_b_21L鄕 古今不見聞於其國也 此尊君道德
010_1135_b_22L可齊於夫子之默識心通也 顏子之終
010_1135_b_23L日如愚也 老子之知白守黑也 釋迦之
010_1135_b_24L不識猪豕也 達摩之不識聖諦也 莊子

010_1135_c_01L之以其所知易其所不知者也 可謂續
010_1135_c_02L夫絕千古之三敎道統者 其唯某大師
010_1135_c_03L乎 乃爲君作歌頌德曰 某大士奇男子
010_1135_c_04L亘萬古第一人 吾聞乘黃迺龍種 蹴
010_1135_c_05L踏千里追風嘶 又聞鳳雛生丹穴 見君
010_1135_c_06L骨格眞如斯 豈不見三十六峯山突起
010_1135_c_07L耶 知君道氣凌其危 又不見一十三派
010_1135_c_08L河倒流耶 知君雄辯涵其湄也 可謂昭
010_1135_c_09L乎日月不足爲明也 崒乎泰山不足爲
010_1135_c_10L高也 巍乎天地不足爲容也 假使古今
010_1135_c_11L天下文人辯士 共讚君之道德文章之
010_1135_c_12L萬一 冾似塵培華岳 露滴天地 必不
010_1135_c_13L能及 大慚愧而疾走十萬里之外 掩門
010_1135_c_14L不出 不通氣息而盡死者也 將古今天
010_1135_c_15L下文人辯士之父母兄弟妻子 哭望天
010_1135_c_16L涯 咸怨曰 某之道德文章 壓殺吾子
010_1135_c_17L吾兄弟吾夫吾父 哭不絕於天下後世
010_1135_c_18L也 我亦執筆 到此 垂頭喪氣 忽金剛
010_1135_c_19L神來奏曰 吾天地間第一力士 能擧某
010_1135_c_20L之道德文章 而盡出所壓死之尸 以爲
010_1135_c_21L安墳也 旣已還報曰 吾移泰華於天外
010_1135_c_22L瞬息之間 至於某之道德 不能爲也
010_1135_c_23L大慚而深入修羅宮曰 待彌勒佛出世
010_1135_c_24L「除」疑「際」{編}

010_1136_a_01L以爲運力而共擧云耳 然則固無得而
010_1136_a_02L稱焉 君之容在鄙之目 君之聲在鄙之
010_1136_a_03L耳 欲忘而難忘 而耿耿于中 有時魂
010_1136_a_04L迷 凡聲之五音六律 入我耳者 盡爲
010_1136_a_05L尊君之聲 而色之五色十色 入我目者
010_1136_a_06L盡爲君之容 拭目而收神 則但見碧岫
010_1136_a_07L靑嶂茂林1)修竹歸雲去鳥之色而已 不
010_1136_a_08L知君之容何處去 拂耳而厲氣 則但聞
010_1136_a_09L澗瑟松琴風鼓鶯歌之聲而已 又不知
010_1136_a_10L君之聲何處去 抑不知古今天下 有如
010_1136_a_11L此交契者乎 君亦於我如是否 下示中
010_1136_a_12L云 未量於吾之赤心 暫示於前溪之流
010_1136_a_13L水之責 不敢聞命 昔者仲尼 見漫白
010_1136_a_14L雪 猶有目擊道存之言 況如尊君者乎
010_1136_a_15L故如是也 非敢有他意也 惟尊君詳察
010_1136_a_16L焉 下示中有宜復者 故葛藤至此 死
010_1136_a_17L罪死罪 餘萬不備 伏惟下照

010_1136_a_18L
010_1136_a_19L
咸豊十䄵庚申二月永萬造成

010_1136_a_20L優曇師主大講下造成

010_1136_a_21L「修」疑「脩」{編}
    1. 1){底}咸豊十年造成筆寫本(松廣寺所藏)。
    2. 2)目次編者作成補入。
    3. 3)「文」一字 編者補入。
    4. 1)「除」疑「際」{編}。
    5. 2)「犍」疑「健」{編}次同。
    6. 1)「五」疑「吾」{編}。
    7. 2)「盧」疑「慮」{編}。
    8. 1)「除」疑「際」{編}。
    9. 1)「修」疑「脩」{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