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불교전서

선교총판문(禪敎摠判門) / 禪敎摠判門

ABC_BJ_H0321_T_001

012_0853_c_01L[禪敎摠判門]

012_0853_c_02L1)禪敎摠判門

012_0853_c_03L
012_0853_c_04L
夫○圓相之作 始於南陽忠國師 國師
012_0853_c_05L卽文字 拈出離文字底消息 以亦於天
012_0853_c_06L下後世古德 因此有頌云 古佛未生前
012_0853_c_07L凝然一相圓 釋迦猶不會 迦葉豈能傳
012_0853_c_08L此一句 生佛之源 妙體無物 故三世
012_0853_c_09L諸佛 歷代祖師 天下老和尙 微塵善
012_0853_c_10L知識 及與三世間四法界一切染緣起
012_0853_c_11L之法 無一毫出此圓相之外 故禪云
012_0853_c_12L最初一句子 敎云最淸淨一法界 儒云
012_0853_c_13L統體一太極 老云天下母 語勢雖異
012_0853_c_14L其實皆指此也 此一句 包含衆妙 亦
012_0853_c_15L超言辭 本不名諸佛 亦不名衆生 但
012_0853_c_16L此物 靈妙自在 不守自性故 遂開一
012_0853_c_17L心 名眞如 亦云如來藏 於此不達一
012_0853_c_18L法界 法爾開眞妄二義 二義復各二義
012_0853_c_19L各二義者 眞有不變隨緣二義 妄有體
012_0853_c_20L空成事二義 謂由眞不變故 妄體本空
012_0853_c_21L爲眞如門 由眞隨緣故 妄識成事爲生
012_0853_c_22L滅門 以生滅卽眞如 故諸經說 無佛
012_0853_c_23L{底}萬曆三十五年仁壽宮開刊(國立圖書舘所
012_0853_c_24L藏)

012_0854_a_01L無衆生 本來湼槃常寂滅相 又以眞如
012_0854_a_02L卽生滅 故經云 法身流轉五道 名曰
012_0854_a_03L衆生

012_0854_a_04L
其眞如門中 自然有眞實心妄識空 離
012_0854_a_05L言離相 離名離字 眞實識知 常樂我
012_0854_a_06L淨 等過恒沙 不思議淨妙佛法 圓滿
012_0854_a_07L具足 收揀自在 故法身之佛 於此現
012_0854_a_08L淸淨遮那極妙之身 以法界爲體 虛空
012_0854_a_09L爲座 爲最上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之
012_0854_a_10L類 於光明藏中 開大圓覺大陀羅尼門
012_0854_a_11L圓唱性相事理存泯無礙圓果離一之法
012_0854_a_12L聞者見者 圓覺大智 朗然大悟 永斷
012_0854_a_13L無明 圓成果德 㝠於根本眞淨心源
012_0854_a_14L常住法界 應用塵沙 感而遂通 名大
012_0854_a_15L覺世尊 故法身有斷德之名焉 是果解
012_0854_a_16L圓敎

012_0854_a_17L
其生滅門中 自然有如來淸淨藏 與生
012_0854_a_18L滅無明和合 爲世間賴耶藏二識 二識
012_0854_a_19L違自違他 成覺不覺二義 與體相用三
012_0854_a_20L大等 過塵不思議麤細本末染淨緣起
012_0854_a_21L之法 圓融含攝 舒捲自在故 報身之
012_0854_a_22L佛 於此現千丈舍那十重之身 以大寶
012_0854_a_23L花王爲座 爲宿世緣熟上根三賢十地
012_0854_a_24L諸賢聖之流 以根本智佛法界 以爲敎

012_0854_b_01L體 重重法界 建大華嚴大道場 頓說
012_0854_b_02L性相事理 衆生萬惑 賢聖地位 菩薩
012_0854_b_03L萬行 諸佛萬德 元是一時 無異之法
012_0854_b_04L聞者見者 卽皆信受 永斷麤細 方成
012_0854_b_05L佛果菩提 究竟安住秘密藏中 故報佛
012_0854_b_06L有智德之名焉 是智解頓敎

012_0854_b_07L
其餘學小乘貪愛之流 處會盲聾 不見
012_0854_b_08L佛境 不聞圓融法 自失寶藏 咸沒惡
012_0854_b_09L趣 輪廻不已 我世尊 於菩提場 始成
012_0854_b_10L正覺 以無障碍淸淨智眼 普觀法界一
012_0854_b_11L切衆生 而作是言 奇哉奇哉 此諸衆
012_0854_b_12L生 云何具有如來智慧 愚癡迷惑 不
012_0854_b_13L知不見 我當敎以聖道 令其永離妄想
012_0854_b_14L執着 自於身中 得見如來廣大智慧
012_0854_b_15L如我無異 不起寂場 降跡王宮 月滿
012_0854_b_16L出胎 最初佛佛授受骨髓祖祖相傳之
012_0854_b_17L面目 爲人徹骨 盡底掀翻 然而道大
012_0854_b_18L機小 生不蒙益 聾啞轉熾 不得已 隱
012_0854_b_19L舍那身 現劣應相 就分別思識之中
012_0854_b_20L以瑞草爲座 爲人天劣機 三七日掩思
012_0854_b_21L惟 尋念過去諸佛所行方便之道 遂一
012_0854_b_22L音演說 開權實深淺之門 誘引群迷
012_0854_b_23L其事有三種焉

012_0854_b_24L
其一爲三途衆生 說人天因果 示其福

012_0854_c_01L業不差 次爲人天劣機 漸說阿含 破
012_0854_c_02L我執 次爲小乘 漸說方等 破法執 顯
012_0854_c_03L示煩惱所知二空眞如 群機自淺 但
012_0854_c_04L取小果 執凢異聖 不解眞知 是密意
012_0854_c_05L依性說相敎

012_0854_c_06L
其二爲大乘人 漸說般若半千餘部 破
012_0854_c_07L三細業惑生滅之相 密顯眞機 密示階
012_0854_c_08L差 菩薩亦顯極違極順 㝠合一相 偏
012_0854_c_09L機亦淺 滯於寂滅 不解本淨 是密意
012_0854_c_10L破相顯性敎 此空相二敎 權而未實
012_0854_c_11L麤而未妙 是識解漸敎

012_0854_c_12L
其三法華終敎 爲上上菩薩之流 佛踞
012_0854_c_13L大定 動無明之厚根 對文殊 返照白
012_0854_c_14L毫光 破彼微塵 出此經卷 示彌勒 遂
012_0854_c_15L開方便門 □□實相□機 悟入得佛
012_0854_c_16L授記 次爲法□ □□未得記者 說1)
012_0854_c_17L槃圓敎 現□□眞心 乃言凢是有心者
012_0854_c_18L定當作佛故 現在天龍八部 未來聞經
012_0854_c_19L□□者 皆與授普賢圓滿之記 如上
012_0854_c_20L華嚴海會 獅子嚬伸 大衆頓證 曾無
012_0854_c_21L少異 皆安住秘密藏中 可謂恩愈日月
012_0854_c_22L德勝乾坤 故化佛有恩德之名 其所說
012_0854_c_23L法華湼槃 漸敎中終極之敎 與華嚴頓
012_0854_c_24L「理」疑「涅」{編}

012_0855_a_01L敎 深淺無異 都是顯示眞心卽性敎
012_0855_a_02L古人有頌云 身心不動衆茫然 更放毫
012_0855_a_03L光痛下鞭 無奈兒孫啼不已 强將黃葉
012_0855_a_04L作金錢 又云 三佛形儀揔不眞 眼中
012_0855_a_05L童子面前人 若能信得家中寶 啼鳥山
012_0855_a_06L花一樣春

012_0855_a_07L
釋尊云 摩耶肚裏堂 法界體一如 三
012_0855_a_08L十三諸祖師 同時密授記 是故最後拈
012_0855_a_09L花一擧 百萬罔措 飮光獨笑其拈笑之
012_0855_a_10L中 前來敎上 菩提湼槃 眞如佛性 智
012_0855_a_11L慧解脫 三身四智 如來藏藏識等緣起
012_0855_a_12L之法 當下滅盡無餘 故古人云 四十
012_0855_a_13L九年積累功 龜毛兎角滿虛空 一冬臘
012_0855_a_14L雪垂垂下 落在紅爐烈熖中 其熖煌煌
012_0855_a_15L上徹有頂 乾坤失色 其光1)2)卞透風
012_0855_a_16L3)輸 日月無光 橫不可以窮其際 竪不
012_0855_a_17L可以極其邊 龍宮鬼域 無幽不燭 虎
012_0855_a_18L穴魔宮 無處不明 以此諸聖傳燈 燈
012_0855_a_19L燈相續 明明不絕 故曰以心傳心 不
012_0855_a_20L立文字 達摩門下 以此相傳 任千燈
012_0855_a_21L千照 洎乎法久 成廢錯謬者多故 群
012_0855_a_22L生自敝靈光 履于險道 顚沛無窮 先
012_0855_a_23L祖憫此之故 不得已 一眞淨心 演性
012_0855_a_24L相之別法 接引群生 有三門

012_0855_b_01L
其一神秀等諸師 染淨緣起之相爲悟
012_0855_b_02L返流背之功爲修故 偏讃持律坐禪 人
012_0855_b_03L自不知 但取有修有證 背天眞而永沈
012_0855_b_04L有海 是息妄修心宗 其二懶融等諸師
012_0855_b_05L無事爲悟 以妄情爲修故 偏彰空理云
012_0855_b_06L一法勝過湼槃 亦如夢幻 破其執相
012_0855_b_07L密顯本寂 人亦不知 自取無修無證
012_0855_b_08L失圓修而常鎻空門 是4)氓絕無寄宗
012_0855_b_09L此空相二宗 二利行門 各隨其便 所
012_0855_b_10L宗之理 卽不合有二 是識解漸也 其
012_0855_b_11L三荷澤等諸師 空寂靈知爲悟 無念爲
012_0855_b_12L修 故念達摩命 若懸絲之讖 恐圓宗
012_0855_b_13L泯絕 遂言知之一字 衆妙之門 顯密
012_0855_b_14L雖異 法無二相 具體具用故 聞見皆
012_0855_b_15L蒙利益 圓頓之宗 從此卓立 祖敎重
012_0855_b_16L興 恰似曇花再現 重開覺苑之春 慧
012_0855_b_17L日長明 永燭昏衢之夜 其繼祖之恩
012_0855_b_18L豈不偉哉 然出世觀行 未能忘懷虛朗
012_0855_b_19L依敎得入故 普賢毛孔刹 未能闊步
012_0855_b_20L猶成一味 是直顯心性宗 古人有頌云
012_0855_b_21L百尺竿頭坐底人 雖然得入未爲眞 百
012_0855_b_22L尺竿頭須進步 十方世界是全身

012_0855_b_23L
又於善知識 高俊門庭 亦有叅意叅句
012_0855_b_24L二義 其叅意門中 曉公云 外忘諸理

012_0855_c_01L內求自心 能得至無理之至理 又末山
012_0855_c_02L了然云 五薀山頭古佛堂 毗盧晝夜放
012_0855_c_03L毫光 若知此處非同異 卽是華嚴徧十
012_0855_c_04L方 如是等言句 如河沙數 皆是敎內
012_0855_c_05L之法 其圓頓門中 淨解發明者 一般
012_0855_c_06L無異 意趣雖最圓妙 然古人云 死句
012_0855_c_07L下薦得 自救不了 可不懼乎

012_0855_c_08L
其叅句門中 死心趙老等本分宗師 據
012_0855_c_09L法離言 以斬釘截鐵之言 直示心識思
012_0855_c_10L議之表 是密意相傳之法印 於此活句
012_0855_c_11L善能叅詳 奮地一發 法界洞明 則前
012_0855_c_12L來顯傳門中 知解之跡 及與圓頓門中
012_0855_c_13L修證之理 當下氷消瓦解 毫末難停
012_0855_c_14L是謂跡絕於意地 理顯於心源 箇中百
012_0855_c_15L千三昧 無量妙義 不求而圓得 我爲
012_0855_c_16L法王 於法自在 一毫頭上 現寶王刹
012_0855_c_17L坐微塵裏 轉大法輪 建立掃蕩 都歸
012_0855_c_18L掌握 措縱殺活 盡在拳頭 當此之際
012_0855_c_19L驅魔王 作護法善神使 諸佛令提瓶挈
012_0855_c_20L鉢 非是分外 法如是故 其叅玄俊流
012_0855_c_21L能事如此 豈不快哉 豈不暢哉 古人
012_0855_c_22L云 活句下薦得 永刼不忘 是眞語 是
012_0855_c_23L「赫」下疑脫「赫」{編}「卞」疑「下」{編}「輸」
012_0855_c_24L疑「輪」{編}
「氓」疑「泯」{編}

012_0856_a_01L實語 又云此一條活路 留心日久 自
012_0856_a_02L然見得三世諸佛敗闕處 歷代祖師敗
012_0856_a_03L闕處 天下善知識敗闕處 然後運出自
012_0856_a_04L家財 實賑濟一切 則皇恩佛恩 一時
012_0856_a_05L報畢 正謂此也 又古人云 十佛壇場
012_0856_a_06L一海印 三種世間捴在焉 無量性海合
012_0856_a_07L一味 一味相沉是我禪 是禪也 豈不
012_0856_a_08L是藏在虛空骨中 三世諸佛說不得 歷
012_0856_a_09L代祖師傳不得乎 ○咄

012_0856_a_10L
嶺上白雲閑不輟 澗下流水大忙生

012_0856_a_11L
012_0856_a_12L
萬曆三十五年六月日仁壽宮開刊
    1. 1){底}萬曆三十五年仁壽宮開刊(國立圖書舘所藏)。
    2. 1)「理」疑「涅」{編}。
    3. 1)「赫」下疑脫「赫」{編}。
    4. 2)「卞」疑「下」{編}。
    5. 3)「輸」疑「輪」{編}。
    6. 4)「氓」疑「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