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불교전서

염송설화절록(拈頌說話節錄) / 第二卷

ABC_BJ_H0131_T_002

007_0398_b_19L

007_0398_b_20L8)第二卷

007_0398_b_21L
〔握劒〕寶積經文 握劒逼佛者 五百比
007_0398_b_22L丘 各見過去 殺父母罪 不能證入故
007_0398_b_23L罪性本空之義 令他會取不止此也 佛
007_0398_b_24L見法見不立

007_0398_c_01L
〔女子〕諸佛要集經文 9)經云爾時天王
007_0398_c_02L如來 於色欲二界中間 安立寶坊 說大
007_0398_c_03L集經 文殊告彌勒 可共歸詣天王佛所
007_0398_c_04L彌勒曰文殊 莫以色相見諸如來 辭而
007_0398_c_05L不行 文殊如伸臂頃 到天王佛所 如
007_0398_c_06L來微10)見神力 貶向二鐵圍山 文殊不
007_0398_c_07L自覺知爲誰所擧 佛召之 還至佛所
007_0398_c_08L値諸佛各還本11)位云云 則世尊卽天王
007_0398_c_09L如來也 文殊出女子定不得 罔明出
007_0398_c_10L12)得何也 文殊因此女子 發菩提心 此
007_0398_c_11L女因罔明 發菩提心 則師能動資 資
007_0398_c_12L不動師 此則敎迹因果 引以爲話 諸
007_0398_c_13L宗師家 拈頌所指各別 翠岩歸宗問答
007_0398_c_14L意 則女子入定時 從儉入奢 黃金爲
007_0398_c_15L地 白銀爲壁 樓閣重重華藏界 紫羅
007_0398_c_16L帳裏撒眞珠 出定從奢出儉 山是山水
007_0398_c_17L是水 拄杖元13)是木頭造 白飯元是米
007_0398_c_18L14)造 師姑元是女人做 天衣懷雲居
007_0398_c_19L祐圓悟勤白雲昺拈意 則女子名離愛
007_0398_c_20L所入三昧 名寶月離垢光明三昧 即如
007_0398_c_21L「依…土」七字在「虛空」之下{甲}「賢色身」作
007_0398_c_22L「現身色」{甲}
「舜」無有{甲}「功…諸」作「云云
007_0398_c_23L至」{甲}
▩疑「則」{編}「寬」作「觀」{甲}「曰」
007_0398_c_24L作「名」{甲}
「第二卷」三字補入{編}「經」無
007_0398_c_25L有{甲}
「見」作「現」{甲}「位」作「處」{甲}「得」
007_0398_c_26L作「定」{甲}
「是」作「來」{甲}「造」作「做」{甲}

007_0399_a_01L來大定 文殊出不得者 一亘靑空 是
007_0399_a_02L文殊境界 恒入 何更出 罔明出定者
007_0399_a_03L1)罔明 此云無明 千波競起 是普2)
007_0399_a_04L床榻 恒出 何更入 然則文殊罔明爲
007_0399_a_05L左右 女子瞿3)旵爲中間 蔣山泉頌 則
007_0399_a_06L女子文殊爲左右 罔明爲中間 覺範法
007_0399_a_07L語 則但擧女子出禪 明衆生日用而已

007_0399_a_08L
〔自恣〕寶篋印多羅尼經文 自恣者 自
007_0399_a_09L陳己過 恣任僧擧 三處者 一月王后
007_0399_a_10L4)中 一月童子學堂 一月婬女舍5)
007_0399_a_11L即貪嗔癡也 三處過夏者 貪欲即是道
007_0399_a_12L恚癡亦復然 如是三事中 具無量佛法
007_0399_a_13L則遍界是金色世界 遍界是文殊師利
007_0399_a_14L貪嗔癡三毒 稱眞稱性 文殊普賢大人
007_0399_a_15L境界也 迦葉 非摩訶迦葉 三迦葉中
007_0399_a_16L之一也 一本云 優6)波梨 欲白槌擯出
007_0399_a_17L而不得者 大人境界 非小乘人而能測
007_0399_a_18L量 禪義何也 迦葉欲白槌擯出者 萬
007_0399_a_19L松云 吾觀大衆 如海澄淸 唯文殊破
007_0399_a_20L夏破群 迦葉旣掌叢林䂓矩 不可放過
007_0399_a_21L又云和瞿*旵 一時擯出 獨留迦葉看堂
007_0399_a_22L則佛也打祖也打 眞人面前休說假也
007_0399_a_23L乃見百千萬7)億文殊 佛也安祖也安 衲
007_0399_a_24L僧肚裏如海寬 然則三處過夏地 三處

007_0399_b_01L義不無 皇都帝輦 紫陌紅塵 高8)峯頂
007_0399_b_02L上也 是大人境界明暗相叅 迦葉槌不
007_0399_b_03L9)能擧者 萬松云 旣圖壁立眞風 不妨
007_0399_b_04L權留佛祖 不見道 花又不損 蜜又得
007_0399_b_05L成 萬松伊麽道 累他迦葉 話作兩橛
007_0399_b_06L若據圓悟天同10)覺義 則以迦葉不下此
007_0399_b_07L槌 爲落節爲無膽 此論11)爲得

007_0399_b_08L
〔法輪〕此話 12)初初不轉法輪也

007_0399_b_09L
〔鹿野〕此話 終日說 未甞說一字

007_0399_b_10L
〔摩胸〕摩胸告衆者 他處13)云胸藏放光
007_0399_b_11L疏云表中道正性 善觀吾云云者 如
007_0399_b_12L承當這介事 大須審細 若謂云云者
007_0399_b_13L一物長靈 盖天盖地故 謂吾滅度云云
007_0399_b_14L耶 若謂14)吾不云云者 百骸潰散 15)歸火
007_0399_b_15L歸風故 謂吾云云耶 吾今色身 即是
007_0399_b_16L常身法身也 百萬止悟者 悟得介什
007_0399_b_17L麽滅度者 證滅度生

007_0399_b_18L
〔智慧〕如來現相品文淸凉疏云 衆生
007_0399_b_19L在纒之因 已具出纒之果 又云彼衆生
007_0399_b_20L因中果智 即諸佛之果智 智慧根16)
007_0399_b_21L內 德相發*乎外 妄想者 凡夫妄想 執
007_0399_b_22L着者 二乘執着也 引以爲話義 則我
007_0399_b_23L今止德相 萬松着語云 熊翻斤斗 驢
007_0399_b_24L舞柘枝 但以止得者 妄想執着也 不

007_0399_c_01L惡則人人介介自受法樂也

007_0399_c_02L
〔一切〕疏云 何法不生 何法不滅 迷
007_0399_c_03L時妄法不生 眞法不滅 悟時眞法不生
007_0399_c_04L妄法不滅 李長者云 迷之則一切心境
007_0399_c_05L揔爲苦 悟之則一切心境 皆波羅蜜門
007_0399_c_06L17)悟正覺時 無明不見滅 智慧不見生
007_0399_c_07L是故經云云 禪義則生滅者 生則生滅
007_0399_c_08L也 滅則不生滅也 而云不生不滅 則
007_0399_c_09L不落生滅 不生滅18)也 故頌中云 不二
007_0399_c_10L法門耶 過猶不及也 一切止滅者 當
007_0399_c_11L生滅不生滅也 故他處云 常修行凡夫
007_0399_c_12L法 若見凡夫法 不合不散 是名修集
007_0399_c_13L也 然則可謂之不二法門 諸佛常*見
007_0399_c_14L前 若作諸佛*見前解 便不是 若移身
007_0399_c_15L轉步 又却不是 古人云 差之毫釐 失
007_0399_c_16L之千里*也

007_0399_c_17L
〔大通〕雙釋云 初之一句 擧果佛號 後
007_0399_c_18L之三句 談行因時 就此行因 亦有二
007_0399_c_19L「罔明」無有{甲}「賢」作「現」{甲}次同「旵」
007_0399_c_20L作「曇」{甲}次同
「中」無有{甲}「房」作「坊」
007_0399_c_21L{甲}
「波梨」作「婆離」{甲}「億文殊」作「云云
007_0399_c_22L者」{甲}
「峯」作「岑」{甲}「能」無有{甲}
007_0399_c_23L「覺」無有{甲}
「爲」作「始」{甲}「初」作「最」
007_0399_c_24L{甲}
「云」無有{甲}「吾」無有{甲}「歸火歸
007_0399_c_25L風」作「云云」{甲}
「乎」作「於」{甲}次同「悟
007_0399_c_26L正覺時」作「正覺悟則」{甲}
「也」無有{甲}次同

007_0400_a_01L義 初1)之一句 現因時分 後*之二句
007_0400_a_02L明果未見 文句云 釋迦六年苦行 蘆
007_0400_a_03L芽穿膝 不移坐成道 彌勒出家日成道
007_0400_a_04L彼佛十刼坐道塲 猶未成佛者 非謂法
007_0400_a_05L有勝劣 機有利鈍 但緣宜延促應時長
007_0400_a_06L短 禪義 九峯虔禪師云 機貴回互 不
007_0400_a_07L欲染汚 語忌十成 不欲斷絶 如大通
007_0400_a_08L智勝云云 是染汚是斷絶 過十小劫 佛
007_0400_a_09L法現前 成阿耨菩提 言過十小劫者 偏
007_0400_a_10L正回互之2)至也 曺山法語即此義 百
007_0400_a_11L丈臨濟廣語義亦各別

007_0400_a_12L
〔四聞〕宗鏡云 約佛妙證 有四種聞
007_0400_a_13L一不聞聞 二不聞不聞 三聞不聞 四
007_0400_a_14L聞聞 天台釋云 初入證道 修道忽捨
007_0400_a_15L無所可有 名不聞 眞明3)割開 無所不
007_0400_a_16L照 即是於聞 故不聞聞 證得如是
007_0400_a_17L大涅般樂 無有聞相 故名不聞不聞
007_0400_a_18L證起惑滅 故名聞不聞 寂而常照 隨
007_0400_a_19L扣即應 故名聞聞 初句證智 二句證
007_0400_a_20L理 三句證斷 四句證應 若理若事 智
007_0400_a_21L斷自他 於初智證中 具足無缺 此一
007_0400_a_22L妙證 盡涅般海 又4)圓韶國師上堂云
007_0400_a_23L

007_0400_a_24L
〔伊字〕岩頭云 吾二十年披究涅般經

007_0400_b_01L有三段意 頗似衲僧說話 遂擧此三
007_0400_b_02L話 第一向東云云四十二字 非經文
007_0400_b_03L岩頭述意也 伊字者 智圓法師谷響
007_0400_b_04L5)鈔云 西域伊字 有新舊本 舊則縱橫
007_0400_b_05L新則不爾 狀似此方草書下字 淸凉演
007_0400_b_06L義鈔 有云如品字 有云如倒品字 以
007_0400_b_07L後意爲正 西天伊字二點 居上天目之
007_0400_b_08L喩 不可二目在一目之上 如來恐人誤
007_0400_b_09L作此解故 以天目轉喩 不得定一二上
007_0400_b_10L下 但取不可縱橫及並別耳 若定說言
007_0400_b_11L一二上下 非唯義理不得圓妙 致令二
007_0400_b_12L喩 自互相違 則以經義取之 如倒品
007_0400_b_13L字爲正 今云上方下一點 則草書下字
007_0400_b_14L爲正 第一向東止頂門者 心賦註云
007_0400_b_15L東方一點法身 法身積聚6)爲義故 西
007_0400_b_16L方一點般若 般若斷德故 上方一點解
007_0400_b_17L脫 解脫不滯兩頭故 7)則如是配看耶
007_0400_b_18L敎中有性修二門 一性二修 一性法身
007_0400_b_19L二修般若 解脫則以法身配東方 不辨
007_0400_b_20L尊卑 則東方主生長 假觀也 解脫也
007_0400_b_21L俗諦也 點諸菩薩眼者 照了爲眼也
007_0400_b_22L西方主肅殺 空觀也 般若也 眞諦也
007_0400_b_23L菩薩命根者 空慧爲命根也 上方屬中
007_0400_b_24L中觀也 法身也 中道諦也 頂門者 無

007_0400_c_01L見頂上也 然諸佛立法 必先眞而後俗
007_0400_c_02L先空而後假 若無空與眞假與俗 不爲
007_0400_c_03L智所照境 完是凡夫妄境 則先立8)
007_0400_c_04L假 非諸佛立法䡄則 點者 換却眼睛
007_0400_c_05L之義 眼者 法空爲眼 則向東方下一
007_0400_c_06L點云云者 旋假入空 命根者 菩薩入
007_0400_c_07L俗 無非以方便智9)慈爲命根 則向西方
007_0400_c_08L下云云者 旋空10)出假 向上方云云者
007_0400_c_09L旋空假入中道 然則一空一切空 無假
007_0400_c_10L無中而無不空 一假一切假 無空無中
007_0400_c_11L而無不假 一中一切中 無空無假而無
007_0400_c_12L不中 又直法身非法身 法身必具般若
007_0400_c_13L解脫 直般若非般若 般若必具法身解
007_0400_c_14L脫 直解脫非解脫 解脫必具法身般若
007_0400_c_15L然則非縱非橫非並非別 二點居下 非
007_0400_c_16L流水之縱 一點11)居上 非烈火之橫 三
007_0400_c_17L點不同 非並細畫相連非別故 永嘉云
007_0400_c_18L三諦一境法身之理 恒淸 三智一心般
007_0400_c_19L若之明 恒照 境智冥合解脫之應 隨
007_0400_c_20L機 非縱非橫圓伊之道 玄會 此爲叢
007_0400_c_21L「之」無有{甲}次同「至」作「旨」{甲}「割」
007_0400_c_22L作「豁」{甲}
「圓」無有{甲}「鈔」作「抄」{甲}
007_0400_c_23L「爲」無有{甲}「則」無有{甲}「觀假」作「假
007_0400_c_24L觀」{甲}
「慈」作「悲」{甲}「出」作「入」{甲}次
007_0400_c_25L
「居」作「在」{甲}

007_0401_a_01L林極論 然非岩頭 引以爲話之義 何
007_0401_a_02L也 旣向東方下一點 不點其方之事
007_0401_a_03L遽點西方之事 必無此理 西方下一點
007_0401_a_04L亦然 旣東方西方之點交互 點却及至
007_0401_a_05L上方 因甚不點下方之事 只點其方之
007_0401_a_06L事 又東方之點 點西方之事 西方之
007_0401_a_07L點 點東方之事故 以旋假入空 旋空
007_0401_a_08L*出假配之矣 上方則旣以中道配之
007_0401_a_09L還退一步云 旋空假入中道 又無此理
007_0401_a_10L只知諸佛立法䡄則 不知衲僧說話不
007_0401_a_11L存䡄則 此所謂越詮得意也 招慶問羅
007_0401_a_12L山 岩頭道 伊麽伊麽不伊麽不伊麽 意
007_0401_a_13L旨如何 云雙明亦雙暗 百丈云 靈光
007_0401_a_14L獨耀止文字 此非1)先擧用而後擧體耶

007_0401_a_15L
〔摩醯〕摩醯首羅 正作麽醯濕2)代羅
007_0401_a_16L此云大自在 於三千大千世界 得大自
007_0401_a_17L在故 一隻眼者 三句外一句也

007_0401_a_18L
〔塗毒〕此話三一不相攝 須知向上路
007_0401_a_19L耶 小嚴上坐問云云 韓信云云 廣武
007_0401_a_20L問韓信 將軍何往而有功 韓信曰 將軍
007_0401_a_21L臨朝 號令天下 長嘯一聲 志若無人
007_0401_a_22L焉 適齊也得 適魯也得 何往而不可
007_0401_a_23L則東方下一點也得 西方下一點也得
007_0401_a_24L上方下一點也得 摩醯首羅一隻眼也

007_0401_b_01L得 一一是塗毒鼓

007_0401_b_02L
〔圓覺〕圭峯疏云 種種者 有漏五藴十
007_0401_b_03L二處十八界等 皆生者 諸有漏法 皆
007_0401_b_04L從性正眞心而出 依眞起妄故 如來者
007_0401_b_05L此心雖凡聖同依 唯佛圓證故 約佛標
007_0401_b_06L之 圓覺者 離相故 圓非空故 覺妙心
007_0401_b_07L者 染而不染 曰妙中實神解 曰心禪
007_0401_b_08L3)家義 投子意 圓覺妙心上不坐不立
007_0401_b_09L晦堂意則圓覺妙心到底也

007_0401_b_10L
〔知幻〕疏云 但能知之是幻 已名爲離
007_0401_b_11L但得離幻 卽是圓覺 更無階級 漸變
007_0401_b_12L爲覺 如人夢見身瘡 問醫求藥 覺來
007_0401_b_13L旣知是夢 更欲作何方便 若待方便
007_0401_b_14L修之漸離 即是實法 何名幻化 若執
007_0401_b_15L實有 還是妄計 何名修行 只如禪義
007_0401_b_16L作麽生會 若即此話會 停橈把纜 且
007_0401_b_17L向灣裏泊船 若離此話會 未免被寶林
007_0401_b_18L本喚作無智人

007_0401_b_19L
〔一切〕圭峯疏云 證位階差門中二 初
007_0401_b_20L明依位漸證 二明忘心頓證 初中四
007_0401_b_21L一信位 二賢位 三聖位 四果位 寄現
007_0401_b_22L返流四位 以明始覺分劑 二忘心頓證
007_0401_b_23L者 前由普示敎門 就機說有深淺 今
007_0401_b_24L恐存分別 則悟入無期故 示圓頓安心

007_0401_c_01L於覺1)成眞隨順 前是隨相 此當離相
007_0401_c_02L亦如華嚴先說地位差別 後以平等因
007_0401_c_03L果融之 如文有四節 每節第二句 則
007_0401_c_04L四位隨順 覺性外 別開忘心頓證也
007_0401_c_05L亦云忘心入覺 居一切云云者 䟽云妄
007_0401_c_06L念者 攀緣取着外法也 念則違覺故
007_0401_c_07L令不起 於諸云云者 若求眞捨妄 如
007_0401_c_08L棄影勞形 若滅妄存眞 似揚聲止響
007_0401_c_09L住妄想云云者 境從心現 元是自心
007_0401_c_10L若加了知 即迷5)見量 於無云云者 能
007_0401_c_11L知旣寂 即眞實知 眞實知卽知 誰知
007_0401_c_12L眞實 如眼不自見 刀不自割等 或云居
007_0401_c_13L一切止息滅6)者 汎約時 住妄想止實
007_0401_c_14L者 的約境 又云居一切云云者 約內
007_0401_c_15L境 住妄云云 約外境 言雖事順於理
007_0401_c_16L無益古叢林啇量 此話云 四節安心
007_0401_c_17L後來有介 自謂得意云 安心豈7)有四
007_0401_c_18L節 只是一節 一節居一切時 不起妄
007_0401_c_19L念下三節 但注䟽此一節耳 學者習聞
007_0401_c_20L其說 皆以此爲得 亦無辨白 尤爲莾
007_0401_c_21L鹵 與古叢林地無一可者 今亦不避諸
007_0401_c_22L「先」無有{甲}「代」作「伐」{甲}「家」無有
007_0401_c_23L{甲}
「成」作「性」{甲}「見」作「現」{甲}
007_0401_c_24L「者」無有{甲}
「有」作「謂」{甲}

007_0402_a_01L方檢責 略呈管見 一切衆生背覺合塵
007_0402_a_02L者 妄念也 故令不起 所謂執有破有
007_0402_a_03L若滅妄存眞 其病一也 故令不息 所
007_0402_a_04L謂居空斥空 若分別眞妄 是了知 故
007_0402_a_05L令不加 所謂兩邊俱莫立 雖無了知
007_0402_a_06L亦未眞實 故令不辨 所謂中道不須安
007_0402_a_07L然則伊麽也不得 不伊麽也不得 伊麽
007_0402_a_08L不伊麽摠不得 如蚊子上鐵牛 無你揷
007_0402_a_09L觜處故 淨嚴1)遂頌云云 即此義也 大
007_0402_a_10L慧云 老漢昔2)在雲門庵3)時 甞有頌云
007_0402_a_11L荷葉云云 但將此頌 放在上面 却將經
007_0402_a_12L文 移來下面 經却是頌 頌却是經 修
007_0402_a_13L行人試如此做工夫看 則水中鹽味 色
007_0402_a_14L裏膠精 決定是有 不見其形 相似句
007_0402_a_15L絕相似句 落霞與孤 (牧/鳥) 齊飛 秋水共長
007_0402_a_16L天一色 萬松下四介不字 又云不起不
007_0402_a_17L滅不加不辨 此四八三十二字 諸方皆
007_0402_a_18L爲病 我這裏爲藥 且諸方病者 不起
007_0402_a_19L妄念 豈非焦芽播種 不滅妄念 豈非
007_0402_a_20L養病喪 (身+丘) 不加了知 豈非暫時不在
007_0402_a_21L如同死人 不辨眞實 豈非4)瞞盰佛性
007_0402_a_22L5)弄痛眞如 且道 如何是藥 須是天童
007_0402_a_23L6)合將來 始得 又擧天童頌云 試將
007_0402_a_24L天童莫動着三字 換萬松四介不字 便

007_0402_b_01L見一字法門 7)海墨書而不盡 諸方因
007_0402_b_02L萬松語 又有反着經文 安着經文之語
007_0402_b_03L不知萬松如何會經義天童義 伊麽道
007_0402_b_04L諸方如何會萬松 伊麽道 今旣不知萬
007_0402_b_05L松所指 諸方所論 駁雜不一 不可以
007_0402_b_06L一隅判斷 莫是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007_0402_b_07L
〔伽藍〕䟽云伽藍者 此云衆園 園是衆
007_0402_b_08L居處故 圓覺即萬德所依 以八識海澄
007_0402_b_09L淸 流注寂滅體 遍法界故 得名爲大
007_0402_b_10L於四智中 卽圓鏡智也 身心安居者
007_0402_b_11L身即五識所依 色根所發故 心卽意識
007_0402_b_12L以五識取塵 意識分別 熏動心海 波
007_0402_b_13L浪從生 故不名安 今旣意無分別 五
007_0402_b_14L不妄緣 識浪永寂 與體一如 故名安
007_0402_b_15L也 身安故 成所作智 心安故 妙觀察
007_0402_b_16L智 平等性智者 比以四惑相應 妄計
007_0402_b_17L賴耶 爲自內我 於平等理中 起不平等
007_0402_b_18L見 今旣所緣性寂 能緣七識 自如如性
007_0402_b_19L同故 平等8)矣 它處則六七因中 轉五
007_0402_b_20L八果上亡 此經是頓敎當宗故 先轉第
007_0402_b_21L9)識 而五六七識 不轉而自轉 禪義
007_0402_b_22L以大圓覺爲我伽藍者 以知寂不二之
007_0402_b_23L一心 契空有雙融之中道耶 猶是敎
007_0402_b_24L意 未離能所 不如道珠自有光 光還自

007_0402_c_01L照 此亦拂迹而已 未出敎意 然離此
007_0402_c_02L外別求 又却不是 古人云 卽是如來
007_0402_c_03L大圓覺云云 又云廓周沙界云云 旣以
007_0402_c_04L10)此圓覺 爲我伽藍 則全身全心 當下
007_0402_c_05L安樂 即成性智 眞妄平等矣

007_0402_c_06L
〔不見〕經云阿難 是諸遠近諸有物性
007_0402_c_07L雖復差殊 同汝見精淸淨所矚 則諸物
007_0402_c_08L類自有差殊 見性無殊 此精妙明 誠
007_0402_c_09L汝見性 戒環解云 前問云何得知是我
007_0402_c_10L眞性 此11)示萬境差別 見無差別 無差
007_0402_c_11L別者 即汝眞性 此之眞性 攬麁濁而
007_0402_c_12L12)雜精也 13)攝萬殊而不異妙也 極遠
007_0402_c_13L近而同矚明也 四辨見非物

007_0402_c_14L
若見是物 卽汝亦可見吾之見

007_0402_c_15L
物則可見 此14)踄上咸物 非汝之言重
007_0402_c_16L辨也 經云若同見者 名爲見吾 吾不
007_0402_c_17L見之時 何不見吾不見之處

007_0402_c_18L
同見者 依物之迹也 不見者 離物之
007_0402_c_19L體也 若謂吾汝同見一物 是見吾之見
007_0402_c_20L「遂」作「邃」{甲}「在」作「居」{甲}「時」無有
007_0402_c_21L{甲}
「瞞盰」作「顢頇」{甲}「弄痛」作「儱侗」
007_0402_c_22L{甲}
「合」作「拾」{甲}「海墨書」作「書海墨
007_0402_c_23L{甲}
「矣」作「義也」{甲}「識」無有{甲}
007_0402_c_24L「此」無有{甲}
「示」作「是」{甲}「雜」作「染」
007_0402_c_25L{甲}
「攝」作「涉」{甲}「踄」作「攝」{甲}

007_0403_a_01L特迹而已 當吾離物 不見之時 其體
007_0403_a_02L何在 旣無處可見 定1)非是物矣 經云
007_0403_a_03L若見不見止之相

007_0403_a_04L
縱辨也 縱使妄意 謂能見吾不見者
007_0403_a_05L終自非是 彼不見相 盖彼不見相 非
007_0403_a_06L見所及 經云若不見止非汝

007_0403_a_07L
見旣非物 則眞汝生 經義不見之處
007_0403_a_08L即見精明元也 引以爲話者 不見之
007_0403_a_09L處 亦不存 又有古佛未生前 凝然一
007_0403_a_10L相圓 釋迦猶2)不會 迦葉豈能傳 頌配
007_0403_a_11L之者 非拈頌無此義

007_0403_a_12L
〔見見〕3)環疏云 正明見體二 初明離
007_0403_a_13L緣 經云是故阿難 汝今當知 見明之
007_0403_a_14L時 見非是明 見暗之時 見非是暗 見
007_0403_a_15L空之時 見非是空 見塞之時 見非是塞
007_0403_a_16L明暗空塞 皆屬4)前塵 各非見體 二
007_0403_a_17L明離相 經云四義成就 汝復應知 見
007_0403_a_18L見之時 見非是見 盖知明暗之非見
007_0403_a_19L則雖悟見體離緣 而未見見體 知見
007_0403_a_20L見之非見 則悟見體離相 而眞見見
007_0403_a_21L體矣 經云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云何
007_0403_a_22L復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 見體 尙猶
007_0403_a_23L離見而見不能及 況諸言說能及乎5)
007_0403_a_24L離緣離相 言說不及 是謂淸淨實相妙
007_0403_a_25L菩提路 孤山疏云 見見之時者 上見

007_0403_b_01L是能見之眞智 下見是所見之眞理 以
007_0403_b_02L眞智契眞理之時也 見非是見者 契眞
007_0403_b_03L理之眞智 非向離塵之妄見也 前非所
007_0403_b_04L見 故離四塵 今非能見 故離見相也
007_0403_b_05L上文云 見精明元 此見雖非妙精明心
007_0403_b_06L如第二月 非是月影 今云見非是見
007_0403_b_07L上見即妙淨明心 如眞月也 下所非者
007_0403_b_08L即見精明元 如第二月也 妙6)精明心
007_0403_b_09L尙非見精明元 故7)云見8)猶離見 緣塵
007_0403_b_10L妄見 安能及理 故云見不能及 猶云
007_0403_b_11L眞月 尙非第二月水中之9)月 安能及
007_0403_b_12L眞 經義現妙淨明體 離緣離相 禪義
007_0403_b_13L非離聲色 別有介妙*精明體

007_0403_b_14L
〔知見〕經云佛告阿難 根塵同源 縛脫
007_0403_b_15L無二 識性虛妄 猶如空花 阿難由塵
007_0403_b_16L發知 因根有相 相見無性 同於交蘆
007_0403_b_17L是故汝今知見止涅般 無漏眞淨 云何
007_0403_b_18L是中更容他物 環解云 根塵本空 故
007_0403_b_19L曰同源 結解俱幻 故曰無二 夢識無
007_0403_b_20L初 故比空花 物境成有故 由塵發知
007_0403_b_21L因根有相 此根塵識 比如束蘆 互相
007_0403_b_22L依倚 雖粗有相 其體全空 故曰相見
007_0403_b_23L無性 同於交蘆 旣無自性 則隨緣轉
007_0403_b_24L變 故於知見 立識知之心 則結爲無

007_0403_c_01L明之本 於知見無見覺之妄 則解爲涅
007_0403_c_02L般眞淨 旣曰眞淨 豈容立知 故曰云
007_0403_c_03L何是中更容他物云云 孤山疏云 上言
007_0403_c_04L立知而略見 下言立見而略知 經文互
007_0403_c_05L彰也 執知見實有 名立知見 此則妄
007_0403_c_06L心 是生死輪迴之本也 故云即無明本
007_0403_c_07L達知見無性 名無知見 此10)即眞心安樂
007_0403_c_08L妙常 故云斯則涅般無漏眞淨 是則唯
007_0403_c_09L一眞性 更無別法 故曰云何是中更容
007_0403_c_10L他物云云 引以爲話 崇勝11)供頌義 即
007_0403_c_11L知見而更無別法 智海12)逸義 即知見
007_0403_c_12L而無無明 亦無涅般 亦不可道無無明
007_0403_c_13L無涅般也 淨因13)岳義 即涅般而會祖
007_0403_c_14L師禪義

007_0403_c_15L
〔水因〕經云跋14)陀波羅云云 白佛言
007_0403_c_16L我等於威音王佛 聞法出家 於浴僧云
007_0403_c_17L云 忽悟水因 旣不洗塵 亦不洗體 中
007_0403_c_18L間安然 得無所有 宿習未忘 乃至今
007_0403_c_19L生 從佛出家 今得無學 彼佛名我跋
007_0403_c_20L「非是」作「是非」{甲}「不」作「未」{甲}「環」
007_0403_c_21L無有{甲}
「前」作「緣」{甲}「哉」無有{甲}
007_0403_c_22L「精」作「淨」{甲}次同
「云」無有{甲}「猶」作
007_0403_c_23L「唯」{甲}
「月」作「影」{甲}「即」作「則」{甲}
007_0403_c_24L「供頌」無有{甲}「逸」無有{甲}「岳」無有
007_0403_c_25L{甲}
「陀波」作「陁婆」{甲}次同

007_0404_a_01L*陀波羅 妙觸宣明 成佛子住 佛問圓
007_0404_a_02L通 如我所證 觸因爲上環解云 跋*陀
007_0404_a_03L波羅 此云賢護 洗塵洗體 及塵體之
007_0404_a_04L中 小有所得 皆妄觸妄覺故 得無所
007_0404_a_05L有 則妙觸宣明 成佛眞子 名佛子住
007_0404_a_06L以善能守護 令妄不起 令覺不動 名
007_0404_a_07L賢護 佛子住者 第九法王子住 禪義
007_0404_a_08L雪竇顯妙觸宣明處 亦不立天童意妙
007_0404_a_09L觸宣明處 更無第二

007_0404_a_10L
〔可還〕經云阿難 此大講堂 洞開東方
007_0404_a_11L日輪升天 則有明耀 中夜黑月 雲霧
007_0404_a_12L晦冥 則復昏暗 戶牖之隙 則復見通
007_0404_a_13L墻宇之間 則復觀擁 分別之處 1)即復
007_0404_a_14L見緣 頑虛之中 遍是空性 鬱 (土+孛) 2)
007_0404_a_15L則紆昏塵 澄霽歛氣 又觀淸淨 阿難
007_0404_a_16L汝咸觀此諸變化相 吾今各還本所因
007_0404_a_17L處 云何本因 阿難此諸變化 明還日
007_0404_a_18L輪 何以故 無日不明 明因屬日 是故
007_0404_a_19L還日 暗還黑月 通還戶牖 擁還墻宇
007_0404_a_20L緣還分別 頑虛還空 鬱 (土+孛) 還塵 淸明
007_0404_a_21L還霽 則諸世間一切所有 不出斯類
007_0404_a_22L汝見八種 見精明性 當欲誰還 環解
007_0404_a_23L云 明暗通塞 緣空鬱淸 各還八因 能
007_0404_a_24L觀八種 見精明性 當還何所 則復見緣

007_0404_b_01L者 分別心生 則見色心諸緣也 經云
007_0404_b_02L何以故 若還於明 3)有不明時 無復見
007_0404_b_03L暗 雖明暗等種種差別 見無差別 疏
007_0404_b_04L云徵釋無還也 若有所還 即隨境去
007_0404_b_05L無復能見4)矣 境自有差 性無差別 則
007_0404_b_06L不隨境去明矣 經云諸可還者云云 結
007_0404_b_07L示無還 實汝眞性 所謂萬5)像之中 獨
007_0404_b_08L露身者也 引以爲話者 不可還處 亦
007_0404_b_09L不存

007_0404_b_10L
〔敷座〕六祖6)解云 次第者 不7)揀貧富
007_0404_b_11L平等以化也 乞已者 多不過七家 七
007_0404_b_12L家數滿 更不往餘家 還至云云者 佛
007_0404_b_13L意 制諸比丘 除請召外 不得輙向白
007_0404_b_14L衣之家故云爾 洗足者 示現順同凡夫
007_0404_b_15L故 敷座而坐者 如來說法時 常儀敷
007_0404_b_16L8)端坐 圭峯疏云 分三節 一屛資緣
007_0404_b_17L將欲入定 須息攀緣 衣鉢不收 心有
007_0404_b_18L勞慮故 即收大衣着七條 二淨身業
007_0404_b_19L阿含經說 佛行離地 四指蓮花承足
007_0404_b_20L今示9)見洗足者 順世表法 爲後範也
007_0404_b_21L三入正定 敷座云云者 由身端故 心
007_0404_b_22L離沈掉 法燈云 澄澄性海 湛湛智源
007_0404_b_23L文字言辭 從玆流出 此爲禪義耶 敷
007_0404_b_24L座云云者 釋迦老子 向四溟波瀾上

007_0404_c_01L駕起鐵船也 當時若有衲僧氣息地漢
007_0404_c_02L覷得破斫得去 釋迦老子 又若10)何折
007_0404_c_03L合 請下一轉語

007_0404_c_04L
〔諸相〕六祖解云 如來欲現法身故 說
007_0404_c_05L一切諸相 皆是虛妄 若悟一切諸相
007_0404_c_06L虛妄不實 即見如來無相之理 法燈云
007_0404_c_07L11)目觀相 相無不理 理即如來無相
007_0404_c_08L之身也 圭峯云 非但佛身無相 但是
007_0404_c_09L一切凡聖 依正有爲之相 盡是虛妄
007_0404_c_10L以從妄念 所變12)現故 妄念本空 所變
007_0404_c_11L何實 起信云 一切境界 唯依妄念而
007_0404_c_12L有差別 若離心念 即無一切境界之相
007_0404_c_13L若見諸相13)等者 遮離色14)空觀也 恐聞
007_0404_c_14L相是虛妄 又別求無相佛身故 相即非
007_0404_c_15L相 便是如來 不唯化15)身相 是如來所
007_0404_c_16L見一切諸法 皆是如來禪義 若見諸相
007_0404_c_17L云云者 16)即相非相 世尊說如來禪 法
007_0404_c_18L眼云 若見云云者 非相即相 法眼說
007_0404_c_19L祖師禪

007_0404_c_20L「即」作「則」{甲}「象」作「相」{甲}「有」作
007_0404_c_21L「即」{甲}
「矣」作「也」{甲}「像」作「象」{甲}
007_0404_c_22L「解」無有{甲}「揀」作「擇」{甲}「端」作「座
007_0404_c_23L而」{甲}
「見」作「現」{甲}「何」作「爲」{甲}
007_0404_c_24L「目」作「眼」{甲}
「現」作「見」{甲}「等」作「云
007_0404_c_25L云」{甲}
「空觀」作「觀空」{甲}「身」下有「無」
007_0404_c_26L{甲}
「即相」作「相即」{甲}

007_0405_a_01L
〔差別〕六祖解云 三乘根性 所解不同
007_0405_a_02L見有深淺 故1)言差別 佛說無爲法者
007_0405_a_03L即是無住 無住即是無相 無相即是無
007_0405_a_04L起 無起即是無滅 蕩然空寂 照用齊
007_0405_a_05L施 覺鑑無礙 乃眞是解脫佛性 佛即
007_0405_a_06L是覺 覺即是觀照 觀照即是智慧 智
007_0405_a_07L慧即是般若波羅蜜 曉公疏云 一切云
007_0405_a_08L云者 三乘賢聖 雖有差別 皆以無分
007_0405_a_09L別智 證無爲法也 禪義 旣以無爲法
007_0405_a_10L而有差別 喚什麽作差別 旣無差別
007_0405_a_11L喚什麽作無爲法

007_0405_a_12L
〔第一〕六祖解云 佛說波羅蜜 令諸學
007_0405_a_13L人用智慧 除却愚心生滅 滅盡即到彼
007_0405_a_14L岸 若心有所得 不到彼岸 心無一法
007_0405_a_15L可得 2)即到彼岸 又口說心不行即非
007_0405_a_16L口說心行即是 心有能所即非 心無能
007_0405_a_17L所即是 法燈云 施爲六度之首故 名
007_0405_a_18L第一即非者 施離施相故 或云若無般
007_0405_a_19L若 五度如盲故 般若爲第一非也 百丈
007_0405_a_20L云 初令他發善心中破善 後3)始明善
007_0405_a_21L若說一句 敎學人 入地獄如箭射 若
007_0405_a_22L三句一時說 渠自入地獄 非干敎主
007_0405_a_23L事禪則初立中破 後*始明善則不落左
007_0405_a_24L不落右 正面而去

007_0405_b_01L
〔輕賤〕昭明太子 科此段經能淨業障
007_0405_b_02L分 圭峯4)辨爲轉罪成佛 傅大士*辨爲
007_0405_b_03L轉重輕受 六祖解云 佛言持經人 合
007_0405_b_04L得一切人恭敬供養 爲多生有重罪障
007_0405_b_05L故 今生雖得受持經典 常被人輕賤
007_0405_b_06L不得人恭敬供養 自以持經故 不起我
007_0405_b_07L人等相 不問寃親 常行恭恕 心無惱
007_0405_b_08L恨 蕩然無所計較 念念常行般若波羅
007_0405_b_09L蜜故 歷劫重罪 悉皆消滅 又約理而
007_0405_b_10L言 先世即是前念妄心 後世卽是後念
007_0405_b_11L覺慧 以後念覺慧輕賤 前念妄心 妄
007_0405_b_12L不能住 故云先世罪業 即爲消滅 妄
007_0405_b_13L5)心旣滅 罪業不成 即6)爲菩提 宗鏡云
007_0405_b_14L一念心起有二種覺 一約有心者 察一
007_0405_b_15L念才起 後念不續 即不成過 所謂禪
007_0405_b_16L門中云 不怕念起 7)唯恐覺遲 又云瞥
007_0405_b_17L起是病 不續是藥 以8)心生即是罪生
007_0405_b_18L時故 二約無心者 知初起時 即無初相
007_0405_b_19L可得 不須待後念更滅 以正生一念之
007_0405_b_20L時 畢竟不可得故 則轉輕不受也 引
007_0405_b_21L以爲話 9)若爲人輕賤 萬松着語云 叢
007_0405_b_22L林驢騾 蹴蹋龍象 先世止惡道云 某
007_0405_b_23L甲最先入 而今世人輕賤云云 我似糞
007_0405_b_24L中虫 先世罪業云云 甚麽處去也 則

007_0405_c_01L爲人輕賤地一人 轉罪成佛地一人 自
007_0405_c_02L携瓶去10)沽村酒却着衫來作主人 則一
007_0405_c_03L人衣變也

007_0405_c_04L
〔如是〕六祖解云 發菩提心者 應知一
007_0405_c_05L切衆生 皆有佛性 應見一切衆生 無
007_0405_c_06L漏種智 本自具足 應信一切衆生自性
007_0405_c_07L本無生滅 雖行一切智慧 接物利生
007_0405_c_08L不作能所心 口說無上法 心有能所
007_0405_c_09L即非法相 口說無11)相法 心行無*相行
007_0405_c_10L所得心滅 是名法相 引以爲話者 衆
007_0405_c_11L生日用 更無移身轉步處 則當法相
007_0405_c_12L不生法相也

007_0405_c_13L
〔佛見〕本經云 文殊云云 黃蘗云 心
007_0405_c_14L且不佛不衆生 才有佛見 便作衆生見
007_0405_c_15L若見有見無見常見斷見 便成二鐵圍
007_0405_c_16L山 皆成障故 則佛見法見衆生見 是
007_0405_c_17L二鐵圍山 誤認佛見法見 爲二鐵圍山
007_0405_c_18L間 或有之 引以爲話 佛見法見衆生
007_0405_c_19L見有什麽過

007_0405_c_20L
〔淸淨〕寶積經云 舍利弗云 犯重苾蒭
007_0405_c_21L「言」作「云」{甲}「即」作「是名」{甲}「始」
007_0405_c_22L作「示」{甲}次同
「辨」作「辦」{甲}次同「心」
007_0405_c_23L作「念」{甲}
「爲」作「得」{甲}「唯恐」作「猶盧」
007_0405_c_24L{甲}
「心生」作「生心」{甲}「若」作「者」{甲}
007_0405_c_25L「沽酒…主人」十字作「云云者」{甲}「相」作
007_0405_c_26L「上」{甲}次同

007_0406_a_01L非墮地獄 淨持戒者 非證涅般 何以
007_0406_a_02L故 眞淨性中 若持若犯 其性平等 無
007_0406_a_03L差別故 則平等無差別之義耶 淸淨行
007_0406_a_04L者也一人 破戒比丘也 一人1)

007_0406_a_05L
〔默然〕維摩詰 此云無垢稱 亦云淨名
007_0406_a_06L廣本經 維摩疾於毗耶離城 佛令聲
007_0406_a_07L聞等問疾 聲聞等白佛言 彼上人者 難
007_0406_a_08L爲酬對 不堪順旨 佛2)又令文殊問疾
007_0406_a_09L文殊云 承佛神力 可以問疾 於是領
007_0406_a_10L三萬二千菩薩 往毗耶離城 維摩預知
007_0406_a_11L除去所有 唯留一床 (穴/(寢-宀)) 疾而臥 爾時
007_0406_a_12L舍利弗作念云 室3)小衆多 如何容衆
007_0406_a_13L維摩於上方燈王如來4)處 請三萬二千
007_0406_a_14L5)獅子座 排置方丈 不廣不俠 又作念
007_0406_a_15L云 如何供養 又遣化菩薩於香積世界
007_0406_a_16L請一鉢飯供養 無欠無餘 華嚴謂之小
007_0406_a_17L不思議也 大珠云 諸菩薩以有言現
007_0406_a_18L於無言 文殊以無言現於無言 誰摩
007_0406_a_19L不以有言 不以無言 收前菩薩言與無
007_0406_a_20L言 淸凉云 諸菩薩以言指於法相 文
007_0406_a_21L殊有言於無言 維摩無言於無言 言雖
007_0406_a_22L異 義則同 眞秀大德法界圖記云 此
007_0406_a_23L證分者 言語路斷故 絶名也 心行處
007_0406_a_24L滅故 離相也 問若爾 此處與淨名默

007_0406_b_01L何別 答淨名默者 以名相倒故 離此
007_0406_b_02L名相 方爲默也 九會佛默者 名相中
007_0406_b_03L默 故云別也 謂不6)舍名相 即此名相
007_0406_b_04L中默 非如虗空 都無物也 問言語路
007_0406_b_05L斷心行處滅 亦極甚深 更約何義 爲
007_0406_b_06L十佛境界耶 答前雖是名相中默 7)
007_0406_b_07L約果分8)初初不見名相 則維摩默然
007_0406_b_08L不及九會佛默 何況普賢證分乎 約敎
007_0406_b_09L則此經頓敎當宗故 如是也 引以爲話
007_0406_b_10L9)義 逈異不同 碧岩云 10)盡謂三十二人
007_0406_b_11L以言遣言 文殊以無言遣言 一時掃蕩
007_0406_b_12L11)示要 是謂不二法門 殊不知靈龜
007_0406_b_13L曳尾 於途中拂迹成痕 又如掃12)帚掃
007_0406_b_14L塵相似 塵雖去矣 掃迹猶在 末後維
007_0406_b_15L摩默然 若是活漢 終不在死水裏浸却
007_0406_b_16L也 則維摩默不相攝處 則三十二菩薩
007_0406_b_17L與文殊所說到此 更生光彩也 又古德
007_0406_b_18L云 非寂非照故 淨名杜口於毗耶 世
007_0406_b_19L尊掩關於摩竭

007_0406_b_20L
又天衣云 維摩不默不良久 至皆拱手
007_0406_b_21L語是謗寂是誑 寂語向上有路子 老僧
007_0406_b_22L到這裏 口門窄故

007_0406_b_23L
雪竇着語云 維摩道什麽然 若一向默
007_0406_b_24L然處着13)到 又却不是故 雪竇復云 勘

007_0406_c_01L破了也 保福云 維摩一默未出化門

007_0406_c_02L
圓悟14)勤云 前聖後聖所說法門 只向
007_0406_c_03L維摩15)默然之間 一時16)顯現 則非離三
007_0406_c_04L十二菩薩所說外一默也 即此三十二
007_0406_c_05L說而默然 17)默然三十二說 亦未甞離
007_0406_c_06L於默然而說也 東坡讃云 我觀三十二
007_0406_c_07L菩薩 各以意談不二 維摩詰默無言 三
007_0406_c_08L十二說一時墮 我觀此義亦不墮 維摩
007_0406_c_09L初不離是說 比如油蠟作燈燭 不以火
007_0406_c_10L點終不明 及到維摩默然處 三十二說
007_0406_c_11L皆光焰 大惠見此 讃云 此是東坡居
007_0406_c_12L士說地禪 從始至終 不死在語下 若
007_0406_c_13L非前世熏習來 爭解伊麽道 佛子若讀
007_0406_c_14L維摩經 當作是觀爲正觀 伊麽啇量
007_0406_c_15L美則美矣 爭如雪竇道金毛*獅子無處
007_0406_c_16L

007_0406_c_17L
〔六師〕此話義 但破須菩提空見 五位
007_0406_c_18L家 不斷聲色隨18)類墮 19)引入

007_0406_c_19L「也」無有{甲}「又」無有{甲}「小」作「少」{甲}
007_0406_c_20L「如來處」作「佛所」{甲}「獅」作「師」{甲}次同
007_0406_c_21L「含」作「捨」{甲}「若」無有{甲}「初」作「最」
007_0406_c_22L{甲}
「義」無有{甲}「盡謂三十二人」作「諸
007_0406_c_23L咅薩」{甲}
「示」作「不」{甲}「帚」作「菷」{甲}
007_0406_c_24L「到」作「倒」{甲}
「勸」無有{甲}「默然」作「片
007_0406_c_25L時」{甲}
「現顯」作「顯現」{甲}「默然」無有{甲}
007_0406_c_26L「類」作「處」{甲}「引入」無有{甲}

007_0407_a_01L
〔福田〕肇法師云 其施1)與者 不名福
007_0407_a_02L田者 我受彼施 令其獲大福田 故名
007_0407_a_03L福田耳 由大觀觀之 彼我不二 誰爲
007_0407_a_04L田者 誰爲種者 供養汝者 墮三2)惡道
007_0407_a_05L五逆之失 供養之益 由大觀正齊 未
007_0407_a_06L嘗有異五逆之可墮 供養之亦可墮矣
007_0407_a_07L由大觀觀之 能所無二 非獨生心 受
007_0407_a_08L供之人墮惡道 供養之人 亦可墮矣
007_0407_a_09L謗於3)佛止法者 寃親之心 毁譽之意
007_0407_a_10L善惡一致 孰云其異 不入衆數者 犯
007_0407_a_11L重罪者 是不入賢聖之數 若能備爲上
007_0407_a_12L惡 乃可取食 4)捨惡取善 人之常情爾
007_0407_a_13L則此話與前話 大同小異

007_0407_a_14L
〔採藥〕 文殊云 不是止來者 只要5)
007_0407_a_15L得山中 無不是藥者 故云是藥者 6)
007_0407_a_16L將來則耆婆攬草 無非妙藥 此藥亦能
007_0407_a_17L殺人云云者 靈鋒寶釼 常露現前 亦
007_0407_a_18L能活人7)云云也

007_0407_a_19L
〔了知〕文殊所說佛境界 經云 爾時世
007_0407_a_20L尊 問文殊8)師利菩薩言 童子 諸佛境
007_0407_a_21L界 當於何求 文殊云 諸佛境界 當於
007_0407_a_22L一切衆生煩惱境界中求 何以故 若正
007_0407_a_23L了知云云 則衆生無明 住持煩惱 即
007_0407_a_24L是諸佛不動地也 即者 非二物相合之

007_0407_b_01L稱 亦非背手相反之即 當下即是 故
007_0407_b_02L名爲即 然又若有諸佛境界可求 非正
007_0407_b_03L了知也

007_0407_b_04L
〔楞嚴〕首楞嚴者 此云一切事畢竟堅
007_0407_b_05L固 常修云云者 凡夫法 緣合而生 緣
007_0407_b_06L散而滅 今旣不合不散 則即是修集首
007_0407_b_07L楞嚴三昧

007_0407_b_08L
〔此花〕天地人三者 台敎 人天交接
007_0407_b_09L兩得相見 註云天是智照人 是自己之
007_0407_b_10L義耶 世間萬法 不出天地人三才 皆
007_0407_b_11L云不也者 般若經云 此花非天花 亦
007_0407_b_12L非地花 乃是無生花 即此義也 然非
007_0407_b_13L離天地花9)外 別有無生花也 故問此
007_0407_b_14L花來處 乃擧手答之

007_0407_b_15L
〔燕坐〕此話大義無念恒覺照 名爲恒
007_0407_b_16L常說 離念通覺照 名爲自性聞

007_0407_b_17L
〔夢中〕般若夢行品云 舍離弗問須菩
007_0407_b_18L提 夢中行六波羅蜜 有益於阿耨10)
007_0407_b_19L羅三藐三菩提不 須菩提言 覺時行六
007_0407_b_20L波羅蜜有益 夢中亦有益 何以故 舍
007_0407_b_21L利弗 11)晝與夢無差別故 伊麽問意 非
007_0407_b_22L問六波羅蜜 只要弄現夢覺一如之義
007_0407_b_23L也 夢時夢中造作 覺時覺境都無 12)
007_0407_b_24L思覺時與夢顚倒 二見不殊 此義云云

007_0407_c_01L者 唯識唯心夢幻三昧 是彌勒所證法
007_0407_c_02L門 非彌勒無有能知之者 故推過彌勒
007_0407_c_03L耶 若道推過 又爭得誰爲止勒者 能
007_0407_c_04L所俱亡也

007_0407_c_05L
〔月上〕月上女經云 月上女忽然身如
007_0407_c_06L八歲 足步虛空 經行往來 須臾即出
007_0407_c_07L毘耶離城 欲向釋迦佛所 與萬四千
007_0407_c_08L人俱 隨後次第而行 爾時舍利弗 與
007_0407_c_09L五百比丘 於晨朝爲乞食故 向毘耶離
007_0407_c_10L城 彼聲聞徒衆 逢見月上女問答也
007_0407_c_11L此話義 月上女 是大菩薩 住於大涅
007_0407_c_12L般故 出入去來斯亡 舍利弗 是聲聞
007_0407_c_13L人 出入彼此未忘耶 引以爲話者 各
007_0407_c_14L有主張處 月上女出入斯亡 舍利弗出
007_0407_c_15L入完然13)故也 其身所着妙寶衣裳 出
007_0407_c_16L妙光明 勝於月照 故名月上也
    1. 1)「依…土」七字在「虛空」之下{甲}。
    2. 2)「賢色身」作「現身色」{甲}。
    3. 3)「舜」無有{甲}。
    4. 4)「功…諸」作「云云至」{甲}。
    5. 5)▩疑「則」{編}。
    6. 6)「寬」作「觀」{甲}。
    7. 7)「曰」作「名」{甲}。
    8. 8)「第二卷」三字補入{編}。
    9. 9)「經」無有{甲}。
    10. 10)「見」作「現」{甲}。
    11. 11)「位」作「處」{甲}。
    12. 12)「得」作「定」{甲}。
    13. 13)「是」作「來」{甲}。
    14. 14)「造」作「做」{甲}。
    15. 1)「罔明」無有{甲}。
    16. 2)「賢」作「現」{甲}次同。
    17. 3)「旵」作「曇」{甲}次同。
    18. 4)「中」無有{甲}。
    19. 5)「房」作「坊」{甲}。
    20. 6)「波梨」作「婆離」{甲}。
    21. 7)「億文殊」作「云云者」{甲}。
    22. 8)「峯」作「岑」{甲}。
    23. 9)「能」無有{甲}。
    24. 10)「覺」無有{甲}。
    25. 11)「爲」作「始」{甲}。
    26. 12)「初」作「最」{甲}。
    27. 13)「云」無有{甲}。
    28. 14)「吾」無有{甲}。
    29. 15)「歸火歸 風」作「云云」{甲}。
    30. 16)「乎」作「於」{甲}次同。
    31. 17)「悟正覺時」作「正覺悟則」{甲}。
    32. 18)「也」無有{甲}次同。
    33. 1)「之」無有{甲}次同
    34. 2)「至」作「旨」{甲}。
    35. 3)「割」作「豁」{甲}。
    36. 4)「圓」無有{甲}。
    37. 5)「鈔」作「抄」{甲}。
    38. 6)「爲」無有{甲}。
    39. 7)「則」無有{甲}。
    40. 8)「觀假」作「假觀」{甲}。
    41. 9)「慈」作「悲」{甲}。
    42. 10)「出」作「入」{甲}次同。
    43. 11)「居」作「在」{甲}。
    44. 1)「先」無有{甲}。
    45. 2)「代」作「伐」{甲}。
    46. 3)「家」無有{甲}。
    47. 4)「成」作「性」{甲}。
    48. 5)「見」作「現」{甲}。
    49. 6)「者」無有{甲}。
    50. 7)「有」作「謂」{甲}。
    51. 1)「遂」作「邃」{甲}。
    52. 2)「在」作「居」{甲}。
    53. 3)「時」無有{甲}。
    54. 4)「瞞盰」作「顢頇」{甲}。
    55. 5)「弄痛」作「儱侗」{甲}。
    56. 6)「合」作「拾」{甲}。
    57. 7)「海墨書」作「書海墨{甲}。
    58. 8)「矣」作「義也」{甲}。
    59. 9)「識」無有{甲}。
    60. 10)「此」無有{甲}。
    61. 11)「示」作「是」{甲}
    62. 12)「雜」作「染」。{甲}。
    63. 13)「攝」作「涉」{甲}。
    64. 14)「踄」作「攝」{甲}。
    65. 1)「非是」作「是非」{甲}。
    66. 2)「不」作「未」{甲}。
    67. 3)「環」無有{甲}。
    68. 4)「前」作「緣」{甲}。
    69. 5)「哉」無有{甲}。
    70. 6)「精」作「淨」{甲}次同。
    71. 7)「云」無有{甲}。
    72. 8)「猶」作「唯」{甲}。
    73. 9)「月」作「影」{甲}。
    74. 10)「即」作「則」{甲}。
    75. 11)「供頌」無有{甲}。
    76. 12)「逸」無有{甲}。
    77. 13)「岳」無有{甲}。
    78. 14)「陀波」作「陁婆」{甲}次同。
    79. 1)「即」作「則」{甲}。
    80. 2)「象」作「相」{甲}。
    81. 3)「有」作「即」{甲}。
    82. 4)「矣」作「也」{甲}。
    83. 5)「像」作「象」{甲}。
    84. 6)「解」無有{甲}。
    85. 7)「揀」作「擇」{甲}。
    86. 8)「端」作「座而」{甲}。
    87. 9)「見」作「現」{甲}。
    88. 10)「何」作「爲」{甲}。
    89. 11)「目」作「眼」{甲}。
    90. 12)「現」作「見」{甲}。
    91. 13)「等」作「云云」{甲}。
    92. 14)「空觀」作「觀空」{甲}。
    93. 15)「身」下有「無」{甲}。
    94. 16)「即相」作「相即」{甲}。
    95. 1)「言」作「云」{甲}。
    96. 2)「即」作「是名」{甲}。
    97. 3)「始」作「示」{甲}次同。
    98. 4)「辨」作「辦」{甲}次同。
    99. 5)「心」作「念」{甲}。
    100. 6)「爲」作「得」{甲}。
    101. 7)「唯恐」作「猶盧」{甲}。
    102. 8)「心生」作「生心」{甲}。
    103. 9)「若」作「者」{甲}。
    104. 10)「沽酒…主人」十字作「云云者」{甲}。
    105. 11)「相」作「上」{甲}次同。
    106. 1)「也」無有{甲}。
    107. 2)「又」無有{甲}。
    108. 3)「小」作「少」{甲}。
    109. 4)「如來處」作「佛所」{甲}。
    110. 5)「獅」作「師」{甲}次同。
    111. 6)「含」作「捨」{甲}。
    112. 7)「若」無有{甲}。
    113. 8)「初」作「最」{甲}。
    114. 9)「義」無有{甲}。
    115. 10)「盡謂三十二人」作「諸咅薩」{甲}。
    116. 11)「示」作「不」{甲}。
    117. 12)「帚」作「菷」{甲}。
    118. 13)「到」作「倒」{甲}。
    119. 14)「勸」無有{甲}。
    120. 15)「默然」作「片時」{甲}。
    121. 16)「現顯」作「顯現」{甲}。
    122. 17)「默然」無有{甲}。
    123. 18)「類」作「處」{甲}。
    124. 19)「引入」無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