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불교전서

선문증정록(禪門證正錄) / 禪門證正錄

ABC_BJ_H0262_T_002

010_1137_a_02L禪門證正錄幷序

010_1137_a_03L

010_1137_a_04L曹溪山 優曇洪基述

010_1137_a_05L頭輪山 梵海覺岸校

010_1137_a_06L
若論禪門之旨 以心傳心者知之 不
010_1137_a_07L得心印者 不能知之 譬如皇城之事
010_1137_a_08L親見者知之 不得目擊者 不能知之
010_1137_a_09L旣不能知 而我能知見者 妄也 嗚
010_1137_a_10L呼 考我東方祖語 契彼中華祖文
010_1137_a_11L遠比肩而無違 求永爭衡而有傳也
010_1137_a_12L今之學者 或觀禪錄而自悟 或講心
010_1137_a_13L聲而他聞 可以對會祖文傳燈錄 人天
眼目 拈頌 五
010_1137_a_14L宗綱
不叅差古釋也禪門綱要
拈頌說語
一切禪
010_1137_a_15L門 摠不出臨濟三句 而三句辨釋
010_1137_a_16L備盡於禪門綱要 古龜谷先祖 每推
010_1137_a_17L之曰 一愚夫已說了 何用更商量
010_1137_a_18L其餘末盡之釋 備於說話 然則欲學
010_1137_a_19L禪門 先識臨濟三句 欲識三句 熟
010_1137_a_20L讀禪門綱要 欲識其餘釋 應熟讀說
010_1137_a_21L話也 於綱要說話之外 別有所釋
010_1137_a_22L違於古釋者 何固不信之執也 愚今
010_1137_a_23L但叅差於古釋者 引證而辨正之

010_1137_a_24L
夫三處傳心 禪門之源 源淸則流淸

010_1137_b_01L義理禪格外禪 如來禪祖師禪 禪門之
010_1137_b_02L名 名正則實正 殺人刀活人劒 禪門
010_1137_b_03L之喩說機關 喩極則法極 三句一句
010_1137_b_04L禪門之本有文彩 本達則末達也

010_1137_b_05L

010_1137_b_06L初三處傳心說

010_1137_b_07L如來三處傳心

010_1137_b_08L
第一分半座 說話云殺人刀 又云沒分
010_1137_b_09L外 第二擧拈花 說話云活人劒 又云
010_1137_b_10L正法眼藏 付囑有在 第三示雙趺 說
010_1137_b_11L話云 泥蓮示趺 熊耳留履 此是第三
010_1137_b_12L傳心 又云茶毘後品 流通去在 故傳
010_1137_b_13L燈錄中華道源法師 集一千七百二十一祖傳心
成三十卷 目之曰景德傳燈錄 大宋眞宗皇
010_1137_b_14L帝 詔翰林楊
大年刊布也
本師釋尊章中 分半座 擧
010_1137_b_15L拈花 示雙趺 次第錄之 此西域傳心
010_1137_b_16L之源也

010_1137_b_17L

010_1137_b_18L達摩三處傳心

010_1137_b_19L
一覔心了不可得 說話云 悟得諸佛法
010_1137_b_20L印 會得祖師禪 所謂二祖之爲二祖者
010_1137_b_21L也 二三拜得髓 說話云 親承入室 克
010_1137_b_22L紹家業 故傳衣付法也 三手携隻履
010_1137_b_23L說話云 此六代傳也 故傳燈錄達摩章
010_1137_b_24L中 同如來三處傳心 而次第釋云 第
010_1137_b_25L一覔心不得 第二三拜得髓 第三熊耳

010_1137_c_01L留履云 此爲震旦傳心之源也此上佛祖
三傳 皆
010_1137_c_02L第一句祖師
禪格外禪也
初師謂二祖曰 汝但外息諸
010_1137_c_03L緣 內心無喘 心如墻壁 可以入道云
010_1137_c_04L此一段問答 但證得第二句如來禪 不
010_1137_c_05L入於第一句祖師禪 故拔去不載 而但
010_1137_c_06L方便因緣 使人知之 註脚於三拜得髓
010_1137_c_07L下 已而曹溪之眞覺國師 採集古話一
010_1137_c_08L千一百二十五則 幷諸師拈頌等要語
010_1137_c_09L錄成三十卷 於如來三傳 次第錄之
010_1137_c_10L於達摩三傳 而其諸緣斷否問答 亦拔
010_1137_c_11L去不載 此吾東方之拈頌元錄 與中華
010_1137_c_12L之傳燈元錄 冥符無差也 中華之禪門
010_1137_c_13L綱要 三聖二賢一愚 夫釋傳燈錄 直
010_1137_c_14L趣臨濟章中 釋蘊揔三句傳燈錄三十卷
不出蘊摠三句
010_1137_c_15L但釋三句 而其
餘不釋自釋也
一愚以三處傳心 揔配乎
010_1137_c_16L第一句 祖師心印 敎外別傳 格外禪
010_1137_c_17L也 東方之龜谷先祖 作說話三十卷
010_1137_c_18L釋拈頌三十卷 至第三傳心 即云泥蓮
010_1137_c_19L示趺 熊耳留履 此是第三傳心云 然
010_1137_c_20L則三拜得髓 爲第二傳心 覔心不得
010_1137_c_21L爲第一傳心 不言而知也 請着眼看
010_1137_c_22L旣以諸佛法印 爲達摩初傳 謂會得祖
010_1137_c_23L師禪法印話云 遂乃會得祖師禪
得他印許二祖之爲二祖故也
即知如來

010_1138_a_01L初傳 分半座 殺人刀 爲祖師禪明矣
010_1138_a_02L何以知然 法印話中 覔心不得 與分
010_1138_a_03L半座 別傳正脈 沒分外 相照 同爲祖
010_1138_a_04L師禪第一句 殺人刀也 得髓話中 出
010_1138_a_05L禮三拜 依位而立 親承入室 克紹家
010_1138_a_06L業 故乃傳衣付法也 此克紹家業 傳
010_1138_a_07L衣付法 與擧拈花 正法眼藏 付囑有
010_1138_a_08L在 相照 同爲祖師禪第二句 活人劒
010_1138_a_09L也 隻履話中 留隻履 與示雙趺 相照
010_1138_a_10L同是入滅後條 流通生前所傳殺活於
010_1138_a_11L萬代也 一愚與龜谷 直以三傳 揔配
010_1138_a_12L於第一句 釋之 此東方說話釋錄 與
010_1138_a_13L中華綱要釋錄 冥符無差也 拈頌第五卷
初四丈

010_1138_a_14L鈯斧話 淸源 垂下一足 頂禮拜 入南
010_1138_a_15L岳 住山說話第五卷
初二丈
釋云垂下一足者
010_1138_a_16L拈鎚竪拂 一般耶 傳法自有來由 沙
010_1138_a_17L羅雙樹下 槨示雙趺 熊耳山中 棺留
010_1138_a_18L隻履 則涅槃後不生滅之一着子也 迦
010_1138_a_19L葉敬禮處 亦是達摩所留地 事禮拜者
010_1138_a_20L見與師齊耶 智過於師耶 亦有來由
010_1138_a_21L沙羅樹下 世尊之於迦葉 作榜樣 西
010_1138_a_22L乾四七之最初也 各言所得時 達摩之
010_1138_a_23L於慧可 亦作榜樣 東震二三之最初也
010_1138_a_24L六代以後 淸源之於石頭 亦作榜樣

010_1138_b_01L不其然乎 後來兒孫 遍地得正脉者
010_1138_b_02L無不得用遮個手脚 自然而然乎 非强
010_1138_b_03L爲也 然則迦葉第三傳 作榜樣 慧可
010_1138_b_04L第二傳 作榜樣也 或以如來分半座第
010_1138_b_05L一句祖師禪殺人刀 爲第二句如來禪
010_1138_b_06L又以諸緣斷否問答 爲達摩之初傳 不
010_1138_b_07L知傳燈拈頌 不載之義 如是誤辨 於
010_1138_b_08L是禪源一濁 如來禪祖師禪 殺人刀活
010_1138_b_09L人劒三句一句等 千派萬流 一時渾濁
010_1138_b_10L愚今所淸者 但引祖文古釋 以辨之
010_1138_b_11L功在祖文 何在於我哉

010_1138_b_12L

010_1138_b_13L第二如來禪祖師禪 義理禪格外
010_1138_b_14L禪說

010_1138_b_15L
夫敎外別傳 但有三處 而上第一段
010_1138_b_16L已知三傳 總屬於第一句祖師禪之格
010_1138_b_17L外 則其第二句如來禪 不可不屬乎敎
010_1138_b_18L內之義理禪 不言而知也 所謂如來禪
010_1138_b_19L者 如來於正覺山前 見明星 而證得
010_1138_b_20L第二句 如證而說華嚴等經 而初現瑞
010_1138_b_21L動地 直示第二句 利根頓證 鈍根罔
010_1138_b_22L措 故不得已 現說於妙音善字之中
010_1138_b_23L以成經敎 然其實本意 現瑞動地 直
010_1138_b_24L示第二句之禪 使衆生 悟修斯亡 欲

010_1138_c_01L證一句法身之意也 此是如來自證之
010_1138_c_02L禪 故曰如來禪也 猶形於現瑞動地之
010_1138_c_03L義理 經敎之朕迹 故亦名義理禪也
010_1138_c_04L所謂祖師禪者 世尊自知所證 猶未臻
010_1138_c_05L極 尋訪眞歸祖師 始證第一句了沒
010_1138_c_06L巴鼻之心印 此是世尊 得之於眞歸祖
010_1138_c_07L師 故曰祖師禪也 此和根拔去 了沒
010_1138_c_08L巴鼻之第一句 永脫現瑞動地義理之
010_1138_c_09L迹 亦能出於經敎之外 故亦名格外禪
010_1138_c_10L達摩有頌云 眞歸祖師在雪山 叢木房中待
釋迦 傳持祖印壬午歲 心得同時祖宗旨

010_1138_c_11L燈錄第九卷
十六丈
僧問虔州處微禪師云 三
010_1138_c_12L乘十二分敎 軆理得妙 與祖意爲同爲
010_1138_c_13L別 師云須向六句外鑑 不得隨聲色轉
010_1138_c_14L僧問如何是六句 師云語底 默底 不
010_1138_c_15L語 不默 摠是 摠不是 汝合作麽生
010_1138_c_16L指月錄第九卷
三十三
藥山問石頭云 三乘十
010_1138_c_17L二分敎 某甲粗知 甞聞南方 直指人
010_1138_c_18L心 見性成佛 實未明了 望和尙 慈悲
010_1138_c_19L指示 頭曰恁麽也不得 不恁麽也不得
010_1138_c_20L恁麽也不恁麽也總不得 子作麽生 山
010_1138_c_21L罔措 頭曰子因緣不在此 且往馬大師
010_1138_c_22L處去 山稟命 恭禮馬祖 仍伸前問 祖
010_1138_c_23L曰我有時 敎伊揚眉瞬目 有時不敎伊
010_1138_c_24L揚眉瞬目 有時揚眉瞬目者是 有時不

010_1139_a_01L揚眉瞬目者不是 子作麽生 山言下契
010_1139_a_02L悟 便禮拜 祖曰伊見什麽道理 便禮
010_1139_a_03L拜 山曰某甲在石頭處 如蚊子上銕牛
010_1139_a_04L祖曰汝旣如是 善自護持 拈頌第九卷
初五丈

010_1139_a_05L引爲話 說話第九卷
初三丈
釋之云 某甲在石
010_1139_a_06L頭云者 非謂在石頭時 悟不得 如蚊
010_1139_a_07L子上銕牛也 於此始悟得 石頭道得
010_1139_a_08L如蚊子上銕牛 揷觜不得也 汝旣如是
010_1139_a_09L云者 馬祖伊麽也得 不任麽也得 恁
010_1139_a_10L麽也不恁麽也摠得 即是石頭任麽也
010_1139_a_11L不得 不任麽也不得 任麽也不任麽也
010_1139_a_12L摠不得云 拈頌十四卷
十八丈
石霜因僧問 敎
010_1139_a_13L中還有祖意麽 師云 有僧云如何是敎
010_1139_a_14L中祖意 師云莫向卷中求云 說話十四卷
十三丈

010_1139_a_15L釋云若道有 世尊何故更拈花 達摩何
010_1139_a_16L故更西來 若道無 三乘十二分敎 軆
010_1139_a_17L理得妙 何處更有祖師禪 有者 軆理
010_1139_a_18L得妙之意也 莫向卷中求者 滯於敎綱
010_1139_a_19L又却不是也 此上數條問答 皆如來禪
010_1139_a_20L元是敎中所有之 悟修斯亡 證得一句
010_1139_a_21L法身之義理 故不問 而但問答了沒巴
010_1139_a_22L鼻 格外之祖師禪也 此東方之拈頌元
010_1139_a_23L錄 與中華之指月 傳燈元錄 相符無
010_1139_a_24L差也 或有難曰 何處有以敎爲禪耶

010_1139_b_01L此惑之甚矣 華嚴九會 每入三昧門
010_1139_b_02L法華 入無量義處三昧 起信 明眞如
010_1139_b_03L三昧 其餘一乘經 皆演三昧之義理
010_1139_b_04L以成經敎 盖其本意 在於悟修斯亡
010_1139_b_05L證得一句法身之如來禪也 故圭峰云
010_1139_b_06L敎也者 諸佛菩薩所說經論也 禪也者
010_1139_b_07L諸善知識所述句偈也 但佛經開張 羅
010_1139_b_08L大千八部之衆也 禪偈撮畧 就此方一
010_1139_b_09L類之機也 羅衆則莽蕩難依 就機則指
010_1139_b_10L的易用 盖鈍機 溺於言敎 而不證敎
010_1139_b_11L中如來禪 故諸善知識 撮畧指的 直
010_1139_b_12L示敎中第二句如來禪 故謂之禪偈也
010_1139_b_13L此即敎內之義理也 獨第一句祖師禪
010_1139_b_14L龍藏所不載之格外 而所謂釋尊之於
010_1139_b_15L迦葉 達摩之慧可 第一傳殺人刀 第
010_1139_b_16L二傳活人劍 第三傳流通殺活於萬代
010_1139_b_17L者也 綱要一愚說中 僧問第一句如何
010_1139_b_18L宿振威一喝 僧▼(賏/隻)然 宿厲聲曰 此是
010_1139_b_19L達摩初來之面目 若向此句下薦得 徑
010_1139_b_20L踏毘盧頂上 直佩祖師心印 故云第一
010_1139_b_21L句薦得 與佛祖爲師 問第二句如何
010_1139_b_22L曰爲物作則 施設戈甲 完成規模 若
010_1139_b_23L向此句下薦得 堪與人天 爲軌爲範
010_1139_b_24L故云第二句薦得 人天爲師 此爲物作

010_1139_c_01L則等言 正爲格內之義理禪必也 奈何
010_1139_c_02L與第一句同爲格外禪耶 問第三句如
010_1139_c_03L何 曰落草爲人 隨病與藥 乃事不獲
010_1139_c_04L已也 若向此句下薦得 偏滯知見 功
010_1139_c_05L行不圓 故云自救不了 此但以言說
010_1139_c_06L橫說竪說於第一句格外之朕 第二句
010_1139_c_07L義理之迹 及當句中 許多差別地位等
010_1139_c_08L事 無自證之實 故譬如傀儡之假也
010_1139_c_09L又云十一丈
十四行
照用是要 當第一句 權實
010_1139_c_10L是玄 當第二句 又當第三句 此第一
010_1139_c_11L句 獨爲格外 故以照用之要 獨配之
010_1139_c_12L第二句第三句 雖假實有異 同爲義理
010_1139_c_13L故以權實之玄 合配也 龜谷先祖 每
010_1139_c_14L推一愚夫 而不敢異說 奈何以第二句
010_1139_c_15L第三句 合爲格外 而爲君臣同席乎
010_1139_c_16L又引風穴上堂云見十二
丈中
祖師心印 狀
010_1139_c_17L如鐵牛之機 即第一句風吹不入 水洒不着
掀戞不動 故云狀如
010_1139_c_18L鐵牛
之機
去則印住去於生死
印住涅槃
住則印破住於
涅槃
010_1139_c_19L印破
涅槃
只如不去不住 印則是耶 不印則
010_1139_c_20L是耶 是三要末後 打盧波兩拂子 是
010_1139_c_21L用得三要 百丈黃蘗 於馬祖一喝 得
010_1139_c_22L大機大用 是當機 世尊迦葉 三處傳
010_1139_c_23L心 所以首標此個公案 以立別傳之宗

010_1140_a_01L者也 此三處傳心 總屬於第一句祖
010_1140_a_02L師禪心印 以爲格外別傳之宗旨 然則
010_1140_a_03L其第二句如來禪 即如來所證所說之
010_1140_a_04L敎內義理 故次下即云如來 在寂滅場
010_1140_a_05L中 初成正覺 現千丈盧舍那身 四十
010_1140_a_06L一位法身大士 及根熟天龍八部 一時
010_1140_a_07L圍繞 如雲籠月 是第二句 故云人天
010_1140_a_08L爲師 然則三傳之第一句祖師禪 爲敎
010_1140_a_09L外之格外禪 第二句如來禪 爲敎內之
010_1140_a_10L義理禪 如彼分明 奈之何 以第二句
010_1140_a_11L如來禪 爲格外禪 又分半座 爲第二
010_1140_a_12L句如來禪耶 此下明第三句云 如來於
010_1140_a_13L木菩提樹下 現劣應身 着蔽垢衣 四
010_1140_a_14L十九年 隨機說法 是第三句 此但有
010_1140_a_15L言說 無其所證 若謂之禪 與第二句
010_1140_a_16L假實雖異 同爲義理禪 然第三句 不
010_1140_a_17L謂如來禪 但隨機假說 非如來禪意故
010_1140_a_18L也 蓮老云 義理之言寬 如來之言局
010_1140_a_19L以如來禪尊貴解 近於靈知故 亦名義
010_1140_a_20L理禪 義理禪 完有義理故 不得名如
010_1140_a_21L來禪 寬局之說 本出於綱要照用是要 當
第一句 權實
010_1140_a_22L是玄 當第二句
又當第三句云
實稽古之講老也 說話序
010_1140_a_23L云 禪者具云禪那 此云思唯修 亦云
010_1140_a_24L靜慮 斯皆定慧之通稱也此約法名義理禪
但票名不釋義也

010_1140_b_01L當此看 則敎外別傳一味禪也此約法名
格外禪
010_1140_b_02L但票名不
釋義也
釋曰三乘一乘之敎 淺深雖異
010_1140_b_03L皆修定慧而證入 故謂之義理禪 當此
010_1140_b_04L拈頌看 則唯第一句敎外別傳一味禪
010_1140_b_05L爲主 深必該淺 故亦有第二句義理禪
010_1140_b_06L也 次下云 且如來禪祖師禪同別如何
010_1140_b_07L如來禪者 山山水水 法法全眞也 祖
010_1140_b_08L師禪者 和根拔去 了沒巴鼻也此約人名
如來禪
010_1140_b_09L祖師禪 即票
名而釋義也
然則約法名義理禪格外禪
010_1140_b_10L約人名如來禪祖師禪者 實祖祖相傳
010_1140_b_11L之通談 非泛講之臆論 豈背以無稽之
010_1140_b_12L言 以蔽師資授受 積年煆鍊之通談耶
010_1140_b_13L今正其義理禪格外禪等名 名下之實
010_1140_b_14L自然隨正也 此上東方之說話釋錄 與
010_1140_b_15L中華之綱要釋錄 冥符無差也

010_1140_b_16L

010_1140_b_17L第三殺人刀活人劒說

010_1140_b_18L
夫殺人刀活人劒者文殊所謂此藥 亦能殺人
亦能活人之例也 又本有
010_1140_b_19L智慧 殺盡無明賊 活現法身佛之義也 古人
安劔字云 此劔亦能殺人 亦能活人之喩云爾

010_1140_b_20L分獨在第一句中 三不得謂之殺人刀
010_1140_b_21L三得謂之活人劒也 三句謂伊麽也 即
010_1140_b_22L規模也 一句謂不伊麽也 離規模
010_1140_b_23L也 然則三句一句揔不得 謂殺人刀

010_1140_c_01L三句一句揔得 謂活人劒也 說話第六卷
初八丈

010_1140_c_02L釋獨耀話中 云百丈本意 作麽生 眞
010_1140_c_03L淨文擧起柱杖 擧起也 靈光獨耀 逈
010_1140_c_04L脫根塵 放行也 復斜亞云放行也 軆
010_1140_c_05L露眞常 不拘文字 把定也 伊麽會 在
010_1140_c_06L家疑是客 不伊麽會 別國却爲親 到
010_1140_c_07L伊麽時節 方知是百丈大智禪師 擧揚
010_1140_c_08L然則不擧不放 復名何物 便爲剩語矣
010_1140_c_09L釋曰此詠月詩也 若拘於三句軆用
中句
規模
010_1140_c_10L則不親切 如在家見月疑是客也 若離
010_1140_c_11L却三句規模 則親切 如別國見月却爲
010_1140_c_12L親也 說話第二卷
初七丈
三句是規模也 一句
010_1140_c_13L離規模也 綱要亦云 三句是規模 故
010_1140_c_14L謂伊麽也 一句離規模 故不伊麽也
010_1140_c_15L故上云三句一句總不得 謂殺人刀 總
010_1140_c_16L得謂活人劒也 近有以用爲伊麽 以軆
010_1140_c_17L爲不伊麽也 旣有體用之名義 則何爲
010_1140_c_18L不伊麽也 傳燈拈頌綱要說話中 何處
010_1140_c_19L有以用爲伊麽 以軆爲不伊麽耶 說話
010_1140_c_20L十六片
初五丈
云 第二句則有許多消息 若約
010_1140_c_21L第一句 則但殺人刀活人劒而已 至二
010_1140_c_22L十三1)券十六丈云 直接上根 向第一
010_1140_c_23L機提持 則句句一一全提 到這時節 只
010_1140_c_24L道得個殺人刀活人劒而已 不得已爲
010_1140_c_25L「券」疑「卷」{編}

010_1141_a_01L中根 向第二機施設 則完成格則 如
010_1141_a_02L軆用中云也 曲爲下根 向第三機接
010_1141_a_03L得 則施設許多差別地位 故殺活之名
010_1141_a_04L獨在乎第一句祖師禪中也 其第二句
010_1141_a_05L如來禪 則有宗門向上 悟修斯亡 取
010_1141_a_06L證一句法身之解碍 則乃一句之得也
010_1141_a_07L不可謂三不得也 非殺人刀明矣 釋尊
010_1141_a_08L於多子塔前 以第一句祖師禪中 三句
010_1141_a_09L伊麽之不得 一句不伊麽之不得 三句
010_1141_a_10L一句揔不得之 非從人得 沒分外者
010_1141_a_11L傳于迦葉 說話云殺人刀也 釋尊於靈
010_1141_a_12L山會上 以第一句祖師禪中 三句伊麽
010_1141_a_13L之得 一句不伊麽之得 三句一句揔得
010_1141_a_14L之正法眼藏 傳于迦葉 說話云1)話人劒
010_1141_a_15L也 達摩第一傳以三不得之諸佛法印
010_1141_a_16L非從人得 覔心了不可得者 殺人刀傳
010_1141_a_17L于二祖 說話謂之會祖師禪 此二祖之
010_1141_a_18L爲二祖者也 達摩第二傳以三得之出
010_1141_a_19L禮三拜 依位而立者*話人劒傳于二祖
010_1141_a_20L說話謂之親承入室 克紹家業也 至于
010_1141_a_21L六祖 始乃分傳 而殺傳於淸源 活傳
010_1141_a_22L於南嶽 淸源云 聖諦尙不爲 何階級
010_1141_a_23L之有聖諦一句也 一句尙不爲 三句
不爲可知也 是爲三不得也
南嶽云
010_1141_a_24L修證即不無 染汚即不得修證不無三句也
染汚不得 一句也

010_1141_b_01L是爲三
得也
說話五卷
初丈
釋淸源所務話中 評論
010_1141_b_02L二大師行李曰 要識淸源麽 伊麽也不
010_1141_b_03L得 不伊麽也不得 伊麽也不伊麽也揔
010_1141_b_04L不得 看他老淸源 便作木羅漢 向天
010_1141_b_05L台華頂上打坐道 三世諸佛 被我一口
010_1141_b_06L呑盡 何處更有衆生敎化 當伊麽時
010_1141_b_07L末後句作麽生會 要識讓和尙麽 伊麽
010_1141_b_08L也得 不伊麽也得 伊麽也不伊麽也揔
010_1141_b_09L得 看他讓和尙 變作水牯牛 上三十
010_1141_b_10L三天 觸着帝釋鼻孔 却向溪東溪西
010_1141_b_11L和泥合水 當伊麽時 正法眼藏 在什
010_1141_b_12L麽處 此二大師 如其法印 作榜樣也
010_1141_b_13L世尊於多子塔前 靈山會上 密付迦葉
010_1141_b_14L迦葉傳于阿難 人傳一人 至于曹溪
010_1141_b_15L得此二大士分付 各立家風 二大師得
010_1141_b_16L其孫臨濟洞山 斯道大行天下 其派有
010_1141_b_17L源 其枝有本 學者不得莾鹵也 然殺
010_1141_b_18L活皆第一句上 義分兩傳 而體則一
010_1141_b_19L故淸源令石頭 馳書達信於讓和尙云
010_1141_b_20L易子而敎之也 此殺活 傳之不絕 即釋
010_1141_b_21L尊達摩第三傳茶毘後品流通去在之相
010_1141_b_22L故第三傳 乃流通前二傳而已 非別有
010_1141_b_23L體 深於前二傳也 又第一句中 同時
010_1141_b_24L三句 不同時一句 總不得者 謂之殺

010_1141_c_01L摠得者 謂之活 則非以大機爲殺 大
010_1141_c_02L用爲活也 說話中有機用處 或有殺活
010_1141_c_03L然機用但活 而殺活体無二故 因便擧
010_1141_c_04L之 如馬祖一喝 百丈三日聾 黃蘗不
010_1141_c_05L覺吐舌 後來仰目辨曰 百丈得機 黃
010_1141_c_06L蘗得用也 說話六卷
初丈
釋云 百丈黃蘗 到
010_1141_c_07L這時節 古人只道得個殺人刀活人劒
010_1141_c_08L也 又殺謂之鈍金鋪者 淸源石頭 子
010_1141_c_09L子孫孫 傳授無變勢也 活謂之雜貨鋪
010_1141_c_10L者 馬祖百丈 子子孫孫 傳授有變勢
010_1141_c_11L也 如所謂百丈得大機 黃蘗得大用也
010_1141_c_12L故說話六卷
三丈
馬祖百丈黃蘗臨濟 用處不
010_1141_c_13L同 非如淸源石頭子孫 只明得尊貴人
010_1141_c_14L邊事也 殺下出曹洞一宗 活下出臨濟
010_1141_c_15L雲門潙仰法眼四宗 其所證之自宗 則
010_1141_c_16L但第一句祖師禪中 殺活敎化 說通
010_1141_c_17L門中 或宗一句 或宗二句 故曹洞明
010_1141_c_18L向上 潙仰明体用 法眼明唯心 然意
010_1141_c_19L不在此 使之成熟 畢證於第一句之殺
010_1141_c_20L活去在也 如敎中文殊宗空 彌勒宗相
010_1141_c_21L之例也 故指月錄二十二卷
十五丈
法眼初行脚
010_1141_c_22L時 過地藏 地藏問曰 師常說三界唯
010_1141_c_23L心 萬法唯識 借問庭中一片石 在心
010_1141_c_24L「話」疑「話」{編}次同

010_1142_a_01L內耶 在心外耶 師曰在心內也 藏曰
010_1142_a_02L師何謂在一片石於心頭耶 師無以對
010_1142_a_03L而因求決 月餘 藏曰若論佛法 一切
010_1142_a_04L現成 師言下大悟 師有頌曰 理極亡
010_1142_a_05L情謂 如何有喩齊 渡頭霜夜月 任運
010_1142_a_06L落前溪 說話兜率
話中
引云 末後句具足也
010_1142_a_07L仰山藥山 皆證祖師禪之明文 若此
010_1142_a_08L何以第一句祖師禪中殺 爲第二句如
010_1142_a_09L來禪 又云如來禪 則單殺無活 祖師
010_1142_a_10L禪 則有殺有活 以大機單得 爲三不
010_1142_a_11L得之殺 以大用單得 爲三得之活也
010_1142_a_12L然則百丈得大機 何不謂之殺人刀傳
010_1142_a_13L心耶 夫殺活所證之本源 五宗說通之
010_1142_a_14L枝派 執派昧源者 何也 綱要說話等
010_1142_a_15L何處有以殺人刀 爲第二句者乎 盖諸
010_1142_a_16L緣斷否問答 爲達摩初傳 而說話旣配
010_1142_a_17L如來禪 又如來初傳分半座 說話旣配
010_1142_a_18L殺人刀 故不知其諸綠斷否問答 非達
010_1142_a_19L摩初傳 故傳燈拔去不載 而說話明辨
010_1142_a_20L非傳心之義 誤以殺人刀 爲如來禪
010_1142_a_21L嘻殺活極喩 壓累於第二句中 又累於
010_1142_a_22L單機單用 而昧目後學 不知其然 故
010_1142_a_23L今正其殺活極喩 獨在乎一句中也

010_1142_b_01L第四三句一句說

010_1142_b_02L
大凡無有定法 名阿耨菩提 亦無有定
010_1142_b_03L法 如來可說 授受傳心 俱爲虛妄 求
010_1142_b_04L眞覔實 轉見叅差 然雖復不依言語道
010_1142_b_05L亦復不着無言說 佛祖之傳授心印上
010_1142_b_06L本有文彩 所謂軆用中三般面目也 心
010_1142_b_07L印者 即祖師心印 亦諸佛心印也 說
010_1142_b_08L話云 法如印也 有三義 文彩分明也
010_1142_b_09L號令群品也 惟傳嫡子 終不妄與也
010_1142_b_10L今軆用中 三般面目 即三義中 第一
010_1142_b_11L文彩分明者也 軆用中 則三句之本名
010_1142_b_12L也 三玄三要 則三句 分淺深之異名
010_1142_b_13L也 人或有滯乎軆用中之義理 故別立
010_1142_b_14L省要之名曰三要也 故第二句中 多立
010_1142_b_15L軆用中之本名 而又約當句中 難辨之
010_1142_b_16L義 以立三玄之名也 佛祖將心印 傳
010_1142_b_17L授於人 機有利鈍 故分其淺深也 深
010_1142_b_18L則謂之三要 在第一句中 而喩之以形
010_1142_b_19L也 淺則謂之三玄 在第二句中 而喩
010_1142_b_20L之以影也 形影相即 故或擧要明玄
010_1142_b_21L或擧玄明要也 故第一句中 雖但擧要
010_1142_b_22L而玄在其中也 故綱要一愚夫曰 所謂
010_1142_b_23L三句者 如軆用中三般面目是也 作家
010_1142_b_24L宗師 將此三者 向第一句中用得 則

010_1142_c_01L一一絕諸對待 故轉玄名要 如影即形
010_1142_c_02L也 不得已向第二句中施設 則完成格
010_1142_c_03L則 故轉要名玄 如形即影也 其三者
010_1142_c_04L本不移易故 即擧要而明玄 擧玄而
010_1142_c_05L明要 世不曰每句中必具三玄三要乎
010_1142_c_06L聞擧三要 謂離三玄外 別有三要 聞
010_1142_c_07L擧三玄 謂離三要外 別有三玄 此乃
010_1142_c_08L偏局之量 非得意者也 所謂一句者
010_1142_c_09L非三句外別有也 乃三句軆無二 而
010_1142_c_10L擧一全收 故謂之一句也 謂聞擧心印
010_1142_c_11L上三句 鈍者滯於三句規模 而不能證
010_1142_c_12L入三句 故乃立一句而破之 令證入三
010_1142_c_13L句 故謂之一鏃破三關也 所謂第二句
010_1142_c_14L宗門向上之一句也 若執一句規模 則
010_1142_c_15L如執三句 終不證入也 綱要山雲篇云
010_1142_c_16L夫由天中一句 分別三句 則三句摠是
010_1142_c_17L一句 旣一句 一一絕諸對待 而畢竟
010_1142_c_18L亦無一句可得 一尙不可得 甚處得許
010_1142_c_19L多來 而學者泥他三句規模 透不得徹
010_1142_c_20L則反以雲門謾人 其謂之關 不亦宜乎
010_1142_c_21L若靈利漢 才聞擧着 直下透徹 剔起
010_1142_c_22L便行 雲門何消道介一鏃破三關 當時
010_1142_c_23L大衆 旣不能 故雲門伊麽道 是多小
010_1142_c_24L慈悲 或若執認一鏃 便向這裡作活計

010_1143_a_01L與泥三句規模地 無一可者 此所謂以
010_1143_a_02L楔出楔 前楔雖出 後楔復入 故一句
010_1143_a_03L不深於三句也 然一鏃破三關之說 唯
010_1143_a_04L用於第二句義理禪中機也 其第一句
010_1143_a_05L格外禪之機 則一聞三要 而即證同時
010_1143_a_06L三句 不同時一句 融同一味 而三一
010_1143_a_07L雙奪 則爲三不得殺人刀也 三一雙具
010_1143_a_08L則爲三得活人劒也 何用一鏃破三關
010_1143_a_09L哉 若聞擧三要 而滯三句之規模 則
010_1143_a_10L墮在第二句中機 而非第一句中機也
010_1143_a_11L綱要雲門三句註云 一鏃破三關者 有
010_1143_a_12L三意 一者反照之智爲一鏃 若當眞實
010_1143_a_13L反照之時 不作三一解 故如云 說時
010_1143_a_14L有三名字 在反照時 不作道一解故
010_1143_a_15L二者三句中一句看 則句句無定次第
010_1143_a_16L1)擧全收 絕諸對待故 三者別置一句
010_1143_a_17L看則三關施設 自然消落故 此等皆在
010_1143_a_18L第二句中也 三一軆無二 而一不在於
010_1143_a_19L三外 亦不深於三之義 故今約四喝而
010_1143_a_20L明之 前三喝三句也 第四喝一句也 說
010_1143_a_21L十九卷
初四丈
云 四喝者 金剛寶劒喝 獅子
010_1143_a_22L踞地喝 探竿影草喝 一喝不作一喝用
010_1143_a_23L也 前三隨其取比之義 現然可知 一
010_1143_a_24L喝不作一喝用 例皆謂三喝外 別有一

010_1143_b_01L個 不作一喝用地喝者 非也 喝喝一一
010_1143_b_02L是不作一喝用也 故首山念云 甚處是
010_1143_b_03L一喝用 是前一喝 不作一喝 是後一
010_1143_b_04L喝云 又此說中 旻德兩喝外 無一喝
010_1143_b_05L但禮拜歸衆 興化云 一喝不作一喝用
010_1143_b_06L不言喝之一字 若是旻德兩喝後 不一
010_1143_b_07L喝 興化亦是應言 一喝不作一喝用喝
010_1143_b_08L矣 釋曰此亦是辨四喝也 故作家宗師
010_1143_b_09L將心印上 本有文彩之三句 以傳授而
010_1143_b_10L利機 則薦取第一句 同時三句 不同時
010_1143_b_11L一句 自在其中也 三一雙奪雙具 所
010_1143_b_12L謂殺人刀活人劒也 鈍機則薦取第二
010_1143_b_13L句三玄 宗門向上一句 自在其中也
010_1143_b_14L所謂悟修斯亡 證一句法身也 一句法
010_1143_b_15L身 非三句外一句 乃統三一之一法界
010_1143_b_16L身也 若鈍之又鈍 滯在三玄規模 則
010_1143_b_17L又不能證入也 故有三玄外 別置宗門
010_1143_b_18L向上一句 破三玄之關說 第一句則但
010_1143_b_19L三要三句也 第二句則但三要三句也
010_1143_b_20L權實但三玄之異名也 非三玄外 別有
010_1143_b_21L權實三句也 綱要二賢話 月問第二句
010_1143_b_22L如何 風連下三喝云 是幾耶 月云三
010_1143_b_23L也 風曰然則非實也 權也 臨濟答此
010_1143_b_24L句云 妙喜豈容無着問 漚和爭負絕流

010_1143_c_01L機 前句現乎實 後句示其權 就此權
010_1143_c_02L門 立三玄名云 釋曰就此權門者 文
010_1143_c_03L似單約後句 實則合約前後句權實 以
010_1143_c_04L成此一權門 立三玄名 待權之實 故
010_1143_c_05L實亦權也 故下一愚章中 問第二句如
010_1143_c_06L何 曰爲物作則 施設戈甲 特完成規
010_1143_c_07L模 若向此句下薦得 堪與人天 爲軌
010_1143_c_08L爲範 故云人天爲師 問妙喜豈容無着
010_1143_c_09L問 漚和爭負絕流機 如何 曰妙喜 即
010_1143_c_10L大智 實也 這裏豈容無着問 問答俱
010_1143_c_11L泯 故漚和 即方便 權也 個時爭負絕
010_1143_c_12L流機 機應幷存 故此兩句 明三玄 第
010_1143_c_13L一玄 名軆中玄 妙喜豈容無着問 第
010_1143_c_14L二玄 名句中玄 漚和爭負絕流機 第
010_1143_c_15L三玄 名玄中玄 妙喜豈容無着問 漚
010_1143_c_16L和爭負絕流機也 觀此釋文 可知二賢
010_1143_c_17L話之 合前後句權實 以爲一權門矣
010_1143_c_18L奈何 三玄外 別有權實 第二句中 立
010_1143_c_19L兩種三句 筆而圖示 使人必信耶 其
010_1143_c_20L第三句 無別立三句 軆與名 但數第
010_1143_c_21L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以爲第三句中
010_1143_c_22L三句 盖第三句 但能詮言說門 橫說
010_1143_c_23L竪說於第一句三要之格外 第二句三
010_1143_c_24L「擧」下疑脫「一」{編}

010_1144_a_01L玄之義理 及自句中 前二句 緣影功
010_1144_a_02L熏 修證一切 差別地位也 故1)綱要二
010_1144_a_03L賢話 月問第三句如何 風曰即今吾與
010_1144_a_04L子 一說一聽 一問一答 早落第三句
010_1144_a_05L了也 如將三要印 向瀾泥裏搭却 痕
010_1144_a_06L縫全彰 轉名三句 玄要在其中矣 月
010_1144_a_07L問第三句 復云三句者何 風曰至建化
010_1144_a_08L門中 旁施午設 倒用橫拈 圓悟云 作
010_1144_a_09L家漢 將三要印 印空印水印泥 以驗
010_1144_a_10L人者 在師家邊說也 大慧云 上師聞
010_1144_a_11L道 如印印空 中師聞道 如印印水 下
010_1144_a_12L師聞道 如印印泥者 就賓客邊云耳
010_1144_a_13L此皆此句中事 功莫錯會 臨濟答此句
010_1144_a_14L云 看取棚頭弄傀儡 抽牽全借裡頭人
010_1144_a_15L裡頭人豈臨濟自謂歟 逢佛說佛 逢羅
010_1144_a_16L漢說羅漢 逢餓鬼說餓鬼者 豈棚頭弄
010_1144_a_17L傀儡歟 且不是汝 凡聖淨穢 又向甚
010_1144_a_18L句中 討這老漢 或若滯他言句 認他
010_1144_a_19L光影 尙不能自救 大辜負臨濟之恩
010_1144_a_20L此第三句也云 釋曰作家宗師 於第三
010_1144_a_21L句中 對第一句佛祖師之機而說 故
010_1144_a_22L云逢佛說佛也 對第二句中人天師之
010_1144_a_23L機而說 故云逢羅漢說羅漢 大小乘羅
010_1144_a_24L漢 皆出世之名 度人天出世 故曰人

010_1144_b_01L天師也 對自句中自救不了之機而說
010_1144_b_02L故云逢餓鬼說餓鬼也 或若滯他言句
010_1144_b_03L不能自救 如餓鬼之不能自救口膓 而
010_1144_b_04L不了也 奈何 以第三句中 別立有無
010_1144_b_05L中 隔別三句 以架空作之曰 餓鬼則
010_1144_b_06L飢渴狂走 故有句 羅漢則灰身滅智
010_1144_b_07L故無句 佛證中道 故中句云乎 若云
010_1144_b_08L必有隔別之名 則以第一句 三要三句
010_1144_b_09L第二句 三玄三句 第三句 則三別三
010_1144_b_10L句也 若然則臨濟 不曰一句中 須具
010_1144_b_11L三玄 應必曰 一別中須具三玄云矣
010_1144_b_12L傳燈拈頌元錄 綱要說話釋錄中 何處
010_1144_b_13L有如此說 不見其文 可訝也 第一句
010_1144_b_14L但有同時三句 不同時一句 第二句
010_1144_b_15L但有三玄三句 宗門向上一句 而三一
010_1144_b_16L軆無二 故綱要三聖二賢一愚 只論三
010_1144_b_17L句 摠不言一句也 又其殺人刀活人劒
010_1144_b_18L獨在第一句中 但泯跡之極喩故 亦不
010_1144_b_19L論也 又從第二句三玄上 至第一句中
010_1144_b_20L不同時 向上一竅 皆是末後句 傳授
010_1144_b_21L邊法也 其同時 不同時 未起之前 謂
010_1144_b_22L之最初句 無傳授也 如何以末後句
010_1144_b_23L向上一竅 爲無傳授耶 說話云 末後
010_1144_b_24L句 至於圓極 則與最初句 何異哉者

010_1144_c_01L謂傳授之同時不同時圓具 則法軆無
010_1144_c_02L缺 與無傳授之法軆 混全無二之謂也
010_1144_c_03L非但以傳授中不同時 即爲無傳授也
010_1144_c_04L若單約不同時 則末後句之一着 何爲
010_1144_c_05L圓極耶 所謂圓極者 三句一句 一時
010_1144_c_06L圓具之謂也 又旣在末後句傳授中 則
010_1144_c_07L何謂無傳授耶 旣不爲無傳授 則第一
010_1144_c_08L句 豈有兩種妙有耶 又所謂向上一竅
010_1144_c_09L之言 亦有多勢也 或在三句 而指一
010_1144_c_10L句曰向上也 或在第二句 而摠在一句
010_1144_c_11L曰向上者也 或有摠在末後句 而指最
010_1144_c_12L初句曰 向上一竅者也 唯此向上一竅
010_1144_c_13L即傳授未起爲前 人人分上 修行亦竟
010_1144_c_14L成佛亦竟 山是山水是水 了2)汲巴鼻
010_1144_c_15L之法 但以傳授 與無傳授 分爲最初句
010_1144_c_16L與末後句中 第一句之法 而軆無二也
010_1144_c_17L故拈頌第七卷
三十一
盤山示衆云 向上一路
010_1144_c_18L千聖不傳 此是摠在末後句 而指最初
010_1144_c_19L句 曰向上一竅者也 故無傳授 曰向
010_1144_c_20L上一竅者 皆指最初句也 非指不同時
010_1144_c_21L者也 今世人 只知在於三句 而指一
010_1144_c_22L句 謂向上 而不知在第二句 而揔指
010_1144_c_23L第一句 謂向上 及揔在末後句 而指
010_1144_c_24L「網」疑「綱」{編}「汲」疑「沒」{編}

010_1145_a_01L最初句 謂向上者也 那知擧一而收三
010_1145_a_02L也 擧三而收一也 擧最初而收末後
010_1145_a_03L擧末後而收最初也 三句一句 舛錯失
010_1145_a_04L條 迷本迷末矣 于今辨之 本達而末
010_1145_a_05L達也

010_1145_a_06L
近老以諸綠斷否問答 爲達摩初傳 又
010_1145_a_07L以如來 初傳分半座之第一句殺人刀
010_1145_a_08L爲第二句 又以如來禪 爲格外禪 以
010_1145_a_09L如來禪 名義穿鑿 決不爲如來之如證
010_1145_a_10L所說 華嚴一乘敎中之禪也 又爲殺有
010_1145_a_11L二種 以第二句爲殺 而又以第一句中
010_1145_a_12L大機爲殺前殺單殺
後殺兼活
又以第二句中 立兩
010_1145_a_13L種三句三玄三句
權實三句
又第三句中 別立三
010_1145_a_14L有無隔
別三句
也 甚可訝焉 如上所辨者 但
010_1145_a_15L擧大端之處 其餘小節 不欲甚煩也
010_1145_a_16L此等誤說 誤却吾東後學 不足惜也
010_1145_a_17L如或流入中華 則與中華 爭衡之禪
010_1145_a_18L一朝墮在無稽之坑 愚敢證古正今 補
010_1145_a_19L過拾遺於先老之門 此可爲後生之孝
010_1145_a_20L道也 其或以先老之誤處 强爲推尊
010_1145_a_21L以誤爲證 以爲後生之孝道者 吾不敢
010_1145_a_22L取也 惟諸方知識 洞鑑焉

010_1145_a_23L
大朝鮮開國四百八十五年大淸光緖元
年 大日本

010_1145_b_01L明治
七年
丙子三月日 書于昇平府曹溪山
010_1145_b_02L吉祥社廣遠菴丈室中

010_1145_b_03L
    1. 1)「券」疑「卷」{編}。
    2. 1)「話」疑「話」{編}次同。
    3. 1)「擧」下疑脫「一」{編}。
    4. 1)「網」疑「綱」{編}。
    5. 2)「汲」疑「沒」{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