신집성문헌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六

ABC_NC_01816_0007_T_002

0007_0024_b_01L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六

0007_0024_b_02L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 集

0007_0024_b_03L
○䟽四智心品者 意云四智 是識心相應品故 所以
0007_0024_b_04L論 云此 轉有漏八七六五識相應品 如次而得 智雖
0007_0024_b_05L非識 而依識 轉識爲主故 說轉識得 又有漏位中 智
0007_0024_b_06L劣識强 無漏位中 智强識劣 爲勸有情 依智捨識 故
0007_0024_b_07L說轉八識而得此四智 大圓鏡智相應心品 解脫道
0007_0024_b_08L時 初成佛故 乃得初起 盡未來際 相續不斷 持無漏
0007_0024_b_09L種 令不失故 平等性智相應心品 菩薩 見道初現前
0007_0024_b_10L位 違二執故 方得初起 後十地中 執未斷故 有漏等

0007_0025_a_01L位 或有間斷 法雲地後 與淨第八 相依 相續盡未來
0007_0025_a_02L際 妙觀察智相應心品 生空觀品 二乗 見位 亦得初
0007_0025_a_03L起 此後 展轉至無學位 或至菩薩解行地終 或至上
0007_0025_a_04L位 若非有漏生空 或智果無心時 皆容現起 法空觀
0007_0025_a_05L品 菩薩 見位 方得初起 此後展轉乃至上位 若非有
0007_0025_a_06L漏法空智果 或無心時 皆容現起 成所作智相應心
0007_0025_a_07L品 成佛 方得初起 而數間斷 作意起故 此四種性 雖
0007_0025_a_08L皆本有 而要熏發 方得現行 因位 漸增 佛果 圓滿 不
0007_0025_a_09L增不減 盡未來際 但從種生 不熏成種
○鈔皆是眞
0007_0025_a_10L如體相差別者 謂涅槃體上 三德四德等 皆是眞如

0007_0025_b_01L體上 無爲功德之相 差別不同也 有爲功德四智所
0007_0025_b_02L攝者 有二義故 四皆所攝 一 智用 强故 二 以智名 顯
0007_0025_b_03L故 一切種心下 約就實及麄相二義 以釋四智所攝
0007_0025_b_04L也 言及彼品類者 卽四念住等 是彼心心所家 品類
0007_0025_b_05L
○鈔四所轉得等者 准唯識修習位中 分二 一 十
0007_0025_b_06L地因 二 轉依果 後文分四 一 能轉道此有二 一 能伏
道 當地前 二 能
0007_0025_b_07L斷道 卽前科
所引者 是也
二 所轉依 三 所轉捨 四 所轉得 今此 當
0007_0025_b_08L第四所轉得中 所生得義也 言乃至者 超過餘文 具
0007_0025_b_09L足 應云云何四智相應心品 一 大圓鏡智相應心品
0007_0025_b_10L謂此心品 離諸分別 所緣行相 微細難知 不忘不愚

0007_0026_a_01L一切境相 性相 淸淨 離諸雜染 純淨圓德 現種依持
0007_0026_a_02L能現能生身土智影 無間無斷 窮未來際 如大圓鏡
0007_0026_a_03L現衆色像 二 平等性智相應心品 謂此心品 觀一切
0007_0026_a_04L法自他有情 悉皆平等 恒共相應 隨諸有情 所樂 示
0007_0026_a_05L現受用身土影像差別 妙觀察智 不共所依 無住涅
0007_0026_a_06L槃之所建立 一味相續 窮未來際 三 妙觀察智相應
0007_0026_a_07L心品 謂此心品 善觀諸法 自相共相 無礙而轉 攝觀
0007_0026_a_08L無量諸法總持定門 及所發心功德珍寳 於大衆會
0007_0026_a_09L能現無邊作用差別 皆得自在 雨大法雨 斷一切疑
0007_0026_a_10L令諸有情 皆獲利樂 四 成所作智相應心品 爲此心

0007_0026_b_01L品 爲欲利樂諸有情故 普於十方 示現種種變化三
0007_0026_b_02L業 成本願力 所應作事 如是四智相應心品 雖各定
0007_0026_b_03L有二十二法 能變所變 種現俱生二十二法者 謂徧
行五別境五善十
0007_0026_b_04L一并四智各
隨一心王也
而智用 增 以智名顯 故此四品 總攝佛
0007_0026_b_05L地一切有爲功德 皆盡
○鈔况能生識下 卽無漏第
0007_0026_b_06L八識 體是生滅 依識生智是增
上緣
何非有爲 帶無漏種
0007_0026_b_07L子 爲親因緣 能生於智故 智有爲也
○鈔四智 攝於
0007_0026_b_08L三身者 論 云此四心品 雖皆徧能緣一切法 而用有
0007_0026_b_09L異 謂鏡智品 現自受用身淨土相 持無漏種 平等智
0007_0026_b_10L品 現他受用身淨土相 成所智品 能現變化身及土

0007_0027_a_01L相 觀察智品 觀察自他功德過失 雨大法雨 破諸疑
0007_0027_a_02L網 利樂有情 百法鈔 云大圓鏡智 攝自受用身 以含
0007_0027_a_03L持種子 親變根身 爲衆色心 總所依故 平等性智 攝
0007_0027_a_04L他受用身 返因立號 觀自他平等 現十平等身 行相
0007_0027_a_05L勝故 妙觀察智 能觀諸法自共相故 於淨穢二土 說
0007_0027_a_06L法斷疑 最爲殊勝 二身皆攝 若成所作智 攝變化身
0007_0027_a_07L謂卽此智 偏能成就昔時所作利他願故 現三種化
0007_0027_a_08L身義 爲勝故 今鈔但言自報 不言餘二者 餘二 非實
0007_0027_a_09L報故 或舉勝該劣故
○䟽如是義類下 問前正明立
0007_0027_a_10L敎中 始敎 有破相立相二義 今約所詮辯異 何以唯

0007_0027_b_01L彰立相 不說破相耶 答此 約所說法相 明異 破相 不
0007_0027_b_02L明法相等 異 故不說之 問頓敎中 總不說法相 唯辯
0007_0027_b_03L眞性 何故前䟽 標云若約所說法相者耶 答頓敎 不
0007_0027_b_04L說法相 故異餘敎 亦是約法相有無等 以明敎別耳
0007_0027_b_05L問頓 旣不說法相 猶廣明不說之義 唯辯眞性 破相
0007_0027_b_06L始敎 何不然耶 答今准知故 但頓敎則辯眞性 破相
0007_0027_b_07L則唯顯但空 如圓覺䟽鈔 廣有十門
○䟽少說法相
0007_0027_b_08L等者 探玄記 云不論百法 名數 又不同小乗 亦無多
0007_0027_b_09L門料㨂 故云少說法相 一切諸法 皆是眞如 隨緣建
0007_0027_b_10L立 故云多說法性 所說法相 別無自體 皆卽法性 宗

0007_0028_a_01L意 顯性 故云性宗 廣䟽鈔 云然 大小乗法相 所詮法
0007_0028_a_02L義則末廣本略 如俱舍等 明起業受果 三界六道依
0007_0028_a_03L正之相 甚廣 唯識等 說六識中二執二障 亦廣 八識
0007_0028_a_04L三細 所依根本則略 其本始二覺 三大及眞如門 乃
0007_0028_a_05L至一眞心源之義 渾不分析行相 若起信等 則於此
0007_0028_a_06L開章廣辯 其六麄障執之義 皆略說之 起業受果 但
0007_0028_a_07L列名而已 由此 應成四句 一 終敎卽本廣末略 二 小
0007_0028_a_08L敎及立相始敎 則末廣本略 三 頓敎中 非本非末 四
0007_0028_a_09L圓敎中 全本全末
○如說五藴等者 卽般若經 只如
0007_0028_a_10L心經 已廣破之 况大部耶
○鈔下文云等者 卽夜摩

0007_0028_b_01L偈讃品文也 彼䟽鈔 云藴 是世間 緣成寂滅 卽出世
0007_0028_b_02L間 一 體說二 故云假名 淨名不二品 說那羅延菩薩
0007_0028_b_03L曰 世間出世間 爲二世間性空卽是
出世間
其中 不入不出
0007_0028_b_04L不溢不散 是爲入不二法門 是也
○鈔又云有諍下
0007_0028_b_05L須彌偈讃品文 如前眞妄交徹中 已釋 此中 意取生
0007_0028_b_06L死涅槃 皆是從緣 俱名法相 俱不可得 以卽法性故

0007_0028_b_07L
○鈔如說心等者 卽起信論 說依如來藏故 有生滅
0007_0028_b_08L心等 言心體離念者 論 云謂心體離念 離念相者 等
0007_0028_b_09L虚空界 無所不徧 法界一相 卽是如來平等法身 彼
0007_0028_b_10L䟽 云顯卽性故 離於妄念 顯無不覺 法界一相 謂在

0007_0029_a_01L纏出纏 恒無二故
○鈔華藏世界下 卽華藏品文 彼
0007_0029_a_02L䟽 云初句 標名 次句 不壞分量 卽同眞性 然 上來所
0007_0029_a_03L引當經 皆是圓中 同實敎一分之義 所引他文 正是
0007_0029_a_04L終敎 能同所同 不定殊故 所以雙引其文 又圭峰圓
0007_0029_a_05L覺鈔 云故無諍論 以起信智度寳性等三論 皆無諸
0007_0029_a_06L師諍競之異
○鈔然法性宗下 預出引文之體例也
0007_0029_a_07L言同敎中義者 以此敎經 同頓同實 今此 同實義 故
0007_0029_a_08L至下理事無礙中 引本文釋 今終敎中 引他文釋也

0007_0029_a_09L
○鈔故楞伽第一云下 卽是起信論中 無明 爲因 生
0007_0029_a_10L三細 境界 爲緣長六麄中 此經 當其後義 前偈 喻明

0007_0029_b_01L後偈 法合 以巨海 喻常住識海 猛風 喻於境界 波浪
0007_0029_b_02L喻前七轉識 此中引意者 取藏識 卽是常住 顯證第
0007_0029_b_03L八通如來藏 不唯生滅 以有常住言故
○鈔卽起信
0007_0029_b_04L論文等者 本䟽 云不生不滅 是如來藏淸淨心 因無
0007_0029_b_05L明風 動作三細 第八識生滅 不相離故 故云和合 非
0007_0029_b_06L謂別有生滅 來與眞如合 謂生滅之心 心之生滅 無
0007_0029_b_07L二相故 眞如全體動故 心與生滅 非異 而恒不變眞
0007_0029_b_08L性故 與生滅 非一 則第八識中 已含動靜三細 卽第
八識內 三
0007_0029_b_09L
又依楞伽經 七識染法 爲生滅 以如來藏淨法 爲
0007_0029_b_10L不生滅 此二和合 爲阿賴耶識 以和合故 非一非異

0007_0030_a_01L
○鈔廣如問明品辯者 散在此品上下之文說爾

0007_0030_a_02L
○鈔廣如前說者 卽前十段 引經諸論附出也 然 准
0007_0030_a_03L佛性論 說除五失生五德故 說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
0007_0030_a_04L一 下劣心 不發菩提心故 知有佛性 能起正懃心故
0007_0030_a_05L二 慢心 謂我有佛性 他無佛性故 知皆有佛性 能生
0007_0030_a_06L敬慕心故 三 妄起二執 迷二空故 知有佛性 能生眞
0007_0030_a_07L般若故 四 由法執 妄見眞諦故 知有佛性 能生俗智
0007_0030_a_08L顯實智故 五 由我執 妄見彼此故 知有佛性 能生大
0007_0030_a_09L悲心 乃至故說一切衆生 皆有佛性 是故 唯以一佛
0007_0030_a_10L乗 化之
○鈔楞伽經云者 卽第四經 具云大慧 如來

0007_0030_b_01L藏 是善不善因 能徧興造一切趣生 乃至云爲無始
0007_0030_b_02L惡習所熏 名爲藏識等 問明品鈔 說如來藏性 爲無
0007_0030_b_03L始根本無明虚僞惡習所熏 成第八藏識
○鈔又云
0007_0030_b_04L如來藏下 卽第四經 具云大慧 七識 不流轉 不受苦
0007_0030_b_05L樂 非涅槃因 大慧 如來藏 受苦樂 與因俱 若生若滅
0007_0030_b_06L十忍品鈔 云七識 念念 生滅無常 當起卽謝 如河流
0007_0030_b_07L轉 自體無成 故 不受苦樂 旣非染依 亦非無漏涅槃
0007_0030_b_08L依矣 其如來藏 眞常普徧 而在六道 迷此 能隨緣成
0007_0030_b_09L事 受苦樂果 與七識俱 名爲因俱 不守自性而成故
0007_0030_b_10L七識 依此 而得生滅 云若生若滅 此 明如來藏 卽是

0007_0031_a_01L眞如 隨緣 受苦樂等
○鈔起信亦云下 彼䟽 云眞隨
0007_0031_a_02L妄轉也 以淨心不能自動 要因無明之風 動也
○鈔
0007_0031_a_03L而䟽云但是下 意明衆生 但是眞如 隨緣成立 是故
0007_0031_a_04L衆生 皆有佛性 則復成一性之義
○鈔對上始敎下
0007_0031_a_05L遮妄解也 以法相說法性宗中 但有隨緣 無不變義
0007_0031_a_06L故此遮也 敎義 問云眞如 旣云常法 云何說得隨熏
0007_0031_a_07L起滅 如何復說爲凝然常 答旣云眞如常 固 非如言
0007_0031_a_08L所謂常也 何者聖說眞如 爲凝然者 此 隨緣作諸法
0007_0031_a_09L時 不失自體故 說爲常 則不異之常 名不思議常 非
0007_0031_a_10L謂不作諸法如情所謂之凝然也 乃離諸情執故 經

0007_0031_b_01L云難可了知
○鈔由不變下 略釋 何者下 廣釋 謂若
0007_0031_b_02L乃至眞如隨緣 釋由不變故 始能隨緣 若不 乃至何
0007_0031_b_03L成不變 釋由隨緣故 方能不變 是以下 總結 故勝鬘
0007_0031_b_04L下 引證 可知 問眞 隨緣時 爲動 不動若動 應是箇物
0007_0031_b_05L復有方所 故 涅槃 說常法 無處住故 又圓覺經 云岸
0007_0031_b_06L實不移等 若不動而不違他緣故 名隨緣 則應如虚
0007_0031_b_07L空頑凝 不能隨轉 海水金性等喻 云何似耶 答動與
0007_0031_b_08L不動 猶兩頭語 設雙存二義 難免相違 或俱非兩邊
0007_0031_b_09L寧逃戲論 問畢竟如何 答圓成眞理 非凡境故 玄極
0007_0031_b_10L則名言 不及 見異則展轉無窮 故圓覺經 云虚妄浮

0007_0032_a_01L心多諸巧見 不能成就圓覺方便
○鈔三性空有等
0007_0032_a_02L者 依他徧計 皆空 不但空徧計 卽空有 不同 言空卽
0007_0032_a_03L圓成者 問法相眞如 離有離無 此何空卽圓成耶 答
0007_0032_a_04L此依他無自性 卽第一義空 事卽理 故爲無礙 理 更
0007_0032_a_05L無二體 是故相融 則不異緣生有之空 非斷空也

0007_0032_a_06L鈔此中無性 卽無徧計者 別釋䟽中 無性二字 能無
0007_0032_a_07L卽圓成空義 所無 卽徧計性 由依他上 有徧計性 依
0007_0032_a_08L他 不空 今依他上 無徧計性 故依他 卽空矣 不同法
0007_0032_a_09L相 但空徧計 不空依他也
○鈔法性宗中等者 攝論
0007_0032_a_10L云阿毗達磨修多羅中 世尊說法 有三種 一 染汚分

0007_0032_b_01L二 淸淨分 三 染汚淸淨分 依何義 說此三分 於依他
0007_0032_b_02L性中 分別性 爲染汚分 眞實性 爲淸淨分 依他性 爲
0007_0032_b_03L染汚淸淨分 依此義 說三分 釋論 云阿毗達磨修多
0007_0032_b_04L羅中 說分別性 以煩惱爲性 眞實性 以淸淨分爲性
0007_0032_b_05L依他性 由具兩分 以二性爲性 故說法有三種 一 煩
0007_0032_b_06L惱爲分 二 淸淨爲分 三 二法爲分 依此義故 作此說
0007_0032_b_07L也 賢首釋云此上論文 明眞該妄末 無不稱眞 妄徹
0007_0032_b_08L眞源 體無不寂 眞妄 交徹 二分 雙融
○鈔故宻嚴下
0007_0032_b_09L引證 名相 二俱遣者 證遍計依他 皆無性也 名相妄
0007_0032_b_10L境 旣遣 分別妄情 自息 正智 能遣 還㝠第一圓成 故

0007_0033_a_01L云是爲第一義空 卽圓成眞性也
○鈔一因緣下 如
0007_0033_a_02L因緣所生一色法 當情現故 遍計 卽空 如幻故 依他
0007_0033_a_03L但有假名 逈超空假故 圓成中道 如略鈔第二說 又
0007_0033_a_04L空卽假 假卽空 空卽中 中卽空 假卽空 空卽假 假卽
0007_0033_a_05L中 中卽假 中卽空 空卽中 中卽假 假卽中 空卽假中
0007_0033_a_06L假中 卽空 假卽空中 空中 卽假 中 卽空假 空假 卽中
0007_0033_a_07L三一 無碍 存亡 互攝 如一緣生色法 如是甚深 情執
0007_0033_a_08L安寄 故非妄想 洞然通解 故非無記 無念而知 知而
0007_0033_a_09L無念 萬法 皆然 三性圓融觀行 可以留神
○䟽一理
0007_0033_a_10L齊平等者 問旣分生佛不同 何名平等 答不分生佛

0007_0033_b_01L言誰平等 界者 性義 生佛 同一性故 問若云性者 何
0007_0033_b_02L說生佛 答離生佛外 說有何性 問何故不得分義名
0007_0033_b_03L界 答假是分義名界 亦無增減 如東方虚空 爲生界
0007_0033_b_04L西方虚空 爲佛界 雖分齊各別 皆無邊際 設東方 更
0007_0033_b_05L行極多劫數 亦不可言西方虚空 增多也 東方虚空
0007_0033_b_06L減少也 假使無量勝神通者 各無量劫 飛行虚空 求
0007_0033_b_07L空邊際 終不可盡 非以不盡 不名遊行 非以遊行 令
0007_0033_b_08L其得際 勝神通者 如佛 飛行 如化生 已過之空 如所
0007_0033_b_09L化得作佛者 未到之空 如未作佛者 雖不住過虚空
0007_0033_b_10L亦不說已過之空 增多 未到之空 減少 當知此中道

0007_0034_a_01L理亦爾 若立一分無性有情 守衆生界 妨難 極多

0007_0034_a_02L鈔不增不減經等者 彼經 云舍利弗 問佛 一切衆生
0007_0034_a_03L從無始來 輪廻生死 此衆生聚 爲有增減 爲無增減
0007_0034_a_04L此義 甚深 若人 問我 當云何答 佛言大邪見者 所謂
0007_0034_a_05L見衆生界 增 見衆生界 減 以是見 故生盲無目 是故
0007_0034_a_06L長夜 妄行邪道 於現在世 墮諸惡趣 舍利弗 大嶮難
0007_0034_a_07L者 所謂取衆生界增減 堅着妄執 於未來世 墮諸惡
0007_0034_a_08L趣 言大般若經者 通指八部般若 文殊般若 云 假使
0007_0034_a_09L一佛 住世 如是無量諸佛 各度無量衆生 皆入涅槃
0007_0034_a_10L而衆生界 亦不增減 何以故 衆生定相 不可得故 而

0007_0034_b_01L言等者 等餘經也 十行品 云菩薩不着多衆生 捨一
0007_0034_b_02L衆生 不增衆生界 不減衆生界 何以故 菩薩 深入衆
0007_0034_b_03L生界 如法界 衆生界 無二 無二法中 無增無減 何以
0007_0034_b_04L故 菩薩 了一切法 法界無二故
○鈔䟽第一義空下
0007_0034_b_05L大科分二
0007_0034_b_06L初束義總明初標科通難䟽第後引文釋義初引二文
0007_0034_b_07L初仁王初俱有相卽問故仁後俱無相卽答佛言後涅槃
0007_0034_b_08L初詳問略答涅槃後問略荅詳佛言後對前辨異初標以上
0007_0034_b_09L二釋初所對八諦前敎二能對二經今此三結斷其意初結斷斯則
0007_0034_b_10L後引文證初引昔人雙結二經意故昔二引生公別成涅槃生公三引梁論斥法相失意梁論三會然法

0007_0035_a_01L後按文銷釋初四句明二諦初二句二諦不卽然䟽
0007_0035_a_02L後二句二諦不離初影略釋眞非後不壞相釋而不
0007_0035_a_03L後二句明中道初躡前標㨂䟽雖二依文廣釋
0007_0035_a_04L初指文所憑此卽二正銷䟽文初雖空不斷
0007_0035_a_05L初正釋本義且約後別㨂法相不同後雖有不常難有
0007_0035_a_06L三引論爲證故中四結顯中道非斷五㨂別法相若成
0007_0035_a_07L三結顯文義初順結上則後反結若其

0007_0035_a_08L
○鈔仁王經等者 羅什所譯 第一義諦下 乃至智不
0007_0035_a_09L應二者 以智難諦 旣有眞俗二智 諦不應一 次若言
0007_0035_a_10L有者 智不應一者 智旣是一 諦不應二 一諦二諦之

0007_0035_b_01L義 其事云何 或可一智二智之義 其事云何 以約二
0007_0035_b_02L諦俱有故 相違也
○鈔佛言下 以二諦 俱無故 相卽
0007_0035_b_03L也 謂汝我相分 卽有二諦二智第一義中有世諦也
0007_0035_b_04L說聽皆無 卽是一諦一智第一義中無世諦也 故云
0007_0035_b_05L卽爲一義二義 偈云下有四偈初偈 雙標眞俗初句
標眞
0007_0035_b_06L無相爲眞故 次句 㨂自他因緣 以眞本無相 非因緣
故 三句 標俗 因緣爲俗 是本有故 四句 㨂非 外道自
0007_0035_b_07L性等 及梵王
等緣作也
第二偈 釋成眞俗上半 釋成眞諦本無
上句 釋成無自無他
0007_0035_b_08L作 下句 釋成無相 下半 釋成俗諦本有 言諸有者 略
唯三有 廣則二十五有 又卽一切有爲諸法也 此因
0007_0035_b_09L緣 自爾有故 云本有法 言三假者 下踈 云假有三種
一 因成假 二 相續假 三 相待假 因成有二 一 五藴和
0007_0035_b_10L合 假名某甲 則入生空 二 隂亦因緣而有 則入法空
言相續者 前隂滅 後隂 續生念念相續 假而非實 言

0007_0036_a_01L相待假者 待非衆生 以說衆生等 又或云三假者 卽
名假法假受假 彼注 云名假如響 法假 如幻 受假 如
0007_0036_a_02L夢 今意云但三假 集故 因緣 本有俗諦之法 非自
性我作 亦非梵王等 作 卽因緣假相 自爾而有也

0007_0036_a_03L二/三偈 釋成一諦二諦義初句 有相世俗 無相第一義
本自二故 卽約法說二 次句
0007_0036_a_04L約喻說二 如牛二角 相待而立 第三句 約智爲一 第
四句 約境爲二 或第三句 釋成一諦 旣相待立 豈定
0007_0036_a_05L二耶 第四句 釋成二諦 常無二
不礙常二 故云二諦常不卽耶
第四偈 結成一諦二
0007_0036_a_06L諦之義初句 結成一諦 約智爲一故 次句 結成二諦
約境常二故 第三句 融於境智 通達一諦二
0007_0036_a_07L諦無二 眞入
第一義也
○鈔涅槃經下 言所說世諦等者 此牒
0007_0036_a_08L總徴 次前 佛說中智 總知世諦 上智 別知無量彼䟽
中 知
0007_0036_a_09L眞實如來藏
恒河沙佛法
世尊下 正申難也 難意云如其相有 卽
0007_0036_a_10L是一諦 何有二諦 如其相無 將非如來前文 但虚妄

0007_0036_b_01L說有二諦耶 佛言善男子 世諦者 卽第一諦者 彼䟽
0007_0036_b_02L云以相卽故互得相有 言世尊若爾下 總徵也 旣二
0007_0036_b_03L相卽 便無二諦 佛言有善下 總明有二也 若隨言說
0007_0036_b_04L下別顯二相 先標列二名 善男子下 廣釋二相 言五
0007_0036_b_05L隂和合者 謂凡夫 隨名取相 釋上世人所知淺近 卽
0007_0036_b_06L上世法 是名世諦 若解五隂法 無某甲名字 又推一
0007_0036_b_07L一隂中 皆無某甲名字 一隂 若有某甲名字 餘四 何
0007_0036_b_08L無 若皆有者 應五箇某甲名字 卽如其體性知解 離
0007_0036_b_09L五隂法 亦無某甲名字 假合强立 故此 卽如稱其性
0007_0036_b_10L相而知之 釋上出世人 所知深遠 卽上出世法 名第

0007_0037_a_01L一義諦矣 言某甲者 亦名字也 祖庭事苑 云某 如甘
0007_0037_a_02L在木上 指其實也 然 猶未足以定其名 甲 次第之言
0007_0037_a_03L故云某甲也 言名字者 淨名集義鈔 云俗說父母 立
0007_0037_a_04L名 朋友 立字 名以定體 字以表德 言隂者 十藏鈔 云
0007_0037_a_05L隂者 覆義 圭峰 云覆眞理故 言第一義諦者 卽歎勝
0007_0037_a_06L之名 理法 㣲妙 名爲第一 深有所以 名之爲義 義實
0007_0037_a_07L名諦
○鈔對前二論者 卽唯識喻伽二論也
○鈔涅
0007_0037_a_08L槃 本唯一諦者 以上總荅云世諦 卽第一義故 唯一
0007_0037_a_09L諦 解惑分二者 出世人 達解 名第一義諦 世人 惑倒
0007_0037_a_10L名爲世諦
○鈔斯則二而不二者 斷仁王意 不二而

0007_0037_b_01L二者 斷涅槃意 一二自在爲眞二諦者 雙斷二經 結
0007_0037_b_02L成無礙也 或可此中 有四句義 初二句 可知 言一二
0007_0037_b_03L自在者 若亦一亦二 爲自在 卽第三句 非一非二 爲
0007_0037_b_04L自在 卽第四句 遮過具德 四句融通 可知
○鈔昔人
0007_0037_b_05L云下 證前雙斷二經之意也 二諦 並故 二 非雙故 不
0007_0037_b_06L二 證斷仁王經也 未曾各故 不二 恒乖故 而二 證斷
0007_0037_b_07L涅槃意也
○鈔是非相待下 如前出世人 知解 爲是
0007_0037_b_08L世人 倒惑 爲非 相待故有眞諦俗諦名 生 言一諦爲
0007_0037_b_09L眞者 以前云世諦 卽第一義諦故 一諦爲眞也 言二
0007_0037_b_10L言成權者 是非相待 非權而何 有本 云四言成權 卽

0007_0038_a_01L指法相 四眞四俗爲權也 然今順涅槃意 不及二字

0007_0038_a_02L
○鈔梁論下 斥法相 失意也 以彼宗 八諦區分 眞俗
0007_0038_a_03L別執者 皆由智障 覆故 論意 云由所知障 覆所知境
0007_0038_a_04L令智不生 甚於盲瞑 都無所識 旣其眞俗別執 豈爲
0007_0038_a_05L識眞俗耶
○鈔然法相下 會也 問上引梁論 豈法相
0007_0038_a_06L不見此文理 准法苑 亦云 二諦不定同定異 此云何
0007_0038_a_07L通 故此會也 意云法相 專務分析 使法相昭彰故 法
0007_0038_a_08L性 不無分析 務在融通 使不生局見故 又法相 豈令
0007_0038_a_09L生局見耶 法性 一向不分析耶 乍觀 則文同水火 審
0007_0038_a_10L推 乃義符膠漆 何者 如其不委分析 何以明法相 不

0007_0038_b_01L混然融通 何以袪法執 融則融於分析 析則析於融
0007_0038_b_02L通 非唯不互相違 抑亦遞相成立 不爾 聖人設化 本
0007_0038_b_03L欲利根 豈所說法 互爲矛盾 此則各據一趣入之義
0007_0038_b_04L門 但冀通玄理 應勿生偏滯也
○鈔眞妄俱空下 以
0007_0038_b_05L此科 正辯二諦空有卽離 別 今初二句䟽文 正辯二
0007_0038_b_06L諦空有別義也 此中 有三宗之義 不同 此眞妄俱空
0007_0038_b_07L一句 卽性宗義 釋䟽二句 以爲能別 非獨下二句 所
0007_0038_b_08L別二宗義 空宗則眞空妄有 以上仁王及次下中論
0007_0038_b_09L智論 皆明俗有眞空故 言妄空眞有者 法相宗義也
0007_0038_b_10L以初俗則空 後三俗及四眞皆有故 今云眞妄俱空

0007_0039_a_01L則二諦空有 與餘宗別也
○鈔眞非俗外下 釋䟽中
0007_0039_a_02L次二句文 明二諦卽離別中 卽義也 其中 有二例釋
0007_0039_a_03L初 約義齊故影略以明之 二 則下 約義不齊 不壞相
0007_0039_a_04L以釋也 以妄必眞 無自性故 卽俗可言眞也 如說波
0007_0039_a_05L卽濕 亦有眞非妄 卽眞如 不變也 有濕非波 卽靜水
0007_0039_a_06L故 佛已證故者 上約法釋 此約人說 以佛所證之眞
0007_0039_a_07L不可言卽妄也 但言下 成前引證 可知
○鈔由上二
0007_0039_a_08L諦下 躡前二諦 略標法性宗中道 以㨂法相中道 亦
0007_0039_a_09L應名中道 別也
○鈔且約空爲眞諦下 以二諦 多門
0007_0039_a_10L故云且約
○鈔不同始敎如龜毛等者 此㨂法相 妄

0007_0039_b_01L空義 以彼說徧計情執 此一 如龜毛兎角 是以爲空
0007_0039_b_02L依他 似有 此性 不空 今以依他有法 因緣無性卽空
0007_0039_b_03L空卽圓成而不壞因緣故 雖空不斷 爲卽俗之眞故
0007_0039_b_04L㨂不同彼也 言若有定是有下 更以境 對心明之 影
0007_0039_b_05L取前段 若空定謂是空 便墮斷見
○鈔中論下 引證
0007_0039_b_06L雙證上卽有之空卽空之有 及以境對心之義也

0007_0039_b_07L鈔非斷非當下 結成中道 可知已上皆釋上標中
不斷不常四字也

0007_0039_b_08L鈔若滅故下 㨂別法相 釋上標中 中道妙㫖 不唯約
0007_0039_b_09L事八字也
○鈔上則下 順結也 言不壞有無而離有
0007_0039_b_10L無者 卽結上釋中卽有之空 雖空而不斷 卽空之有

0007_0040_a_01L此有 非常等文也 言有之與無 非一非異者 結上非
0007_0040_a_02L斷非常 卽中道之文也 餘文 可知
○鈔以性滅爲滅
0007_0040_a_03L等者 謂所相有爲諸法體性 當體卽滅 非謂眞如體
0007_0040_a_04L性 卽滅也 以有爲法體性 卽滅 方歸眞性 㨂別法相
0007_0040_a_05L有爲法 前生後滅 今以全性 隨緣 成萬法時 卽生卽
0007_0040_a_06L滅 以全無自性故 言不爲愚者說者 以滅義 甚深故
0007_0040_a_07L無智之人 難生信解 恐謗法墮惡道故
○鈔淨名云
0007_0040_a_08L下 卽菩薩品彌勒章文也 言三世皆空下 鈔詞明生
0007_0040_a_09L等 皆無定相 會三世相 卽歸性空也
○鈔故起信論
0007_0040_a_10L云下 但取四相俱時而有一句 證成四相同時也 彼

0007_0040_b_01L䟽 云若至心源 得於無念 則能遍知一切衆生 一心
0007_0040_b_02L動轉自相差別 以一切衆生 皆同 本自無念故 又四
0007_0040_b_03L相中 各卽無念 故云以無念等故 所覺四相 本來無
0007_0040_b_04L起 待何而有始覺之異 以四相 一心所成 無有前後
0007_0040_b_05L離淨心外 無別自體 無自體故 本來平等 同一本覺
0007_0040_b_06L然 本覺者 如夢四相 唯一淨心 無有體性可辯前後
0007_0040_b_07L說言俱有 且爲融其前後 則同時 亦假施設 是故 不
0007_0040_b_08L唯諸惑四相 同時 一刹那中四相 皆爾
○鈔所相法
0007_0040_b_09L體者 一切有爲法也 此有爲法 無自性故 隨法性而
0007_0040_b_10L融通也 言能相之相者 生住異滅 此能相 於有爲法

0007_0041_a_01L上 有生滅等相 有爲法 旣隨法性融通故能相生滅
0007_0041_a_02L之相 亦卽生卽滅 無礙也
○鈔䟽緣境斷惑等者 易
0007_0041_a_03L處 大科 難處 略科 大分爲二
0007_0041_a_04L初總出敎意䟽緣二消釋䟽文分初總科兩段而䟽
0007_0041_a_05L二別釋分爲初影出緣境今初二依文斷惑分
0007_0041_a_06L初不二而二初牒定能所若約二方釋兩義
0007_0041_a_07L初不二今且後而二無二後二而不二二而三別明證理
0007_0041_a_08L初順明初惑卽能證照惑後智卽所證言照後反顯非智

0007_0041_a_09L
○鈔故十地經云下 以斷惑之義 稱難故 先出敎意
0007_0041_a_10L也 經文 正顯證智 唯據甚深緣性 不可說義故 皆非

0007_0041_b_01L三時也 言此智漏盡下 且就見道智斷惑 分爲三時
0007_0041_b_02L如燈熖 非唯初唯中唯後燋炷 一一推徵 三皆不斷
0007_0041_b_03L已上經 則約性故 不斷 如燈熖 初中後 總取 方能燋
0007_0041_b_04L炷 前中後取故 三時總取 方說能斷 已上 論文 則約
0007_0041_b_05L相故 斷 大品 云菩薩 非初心 得菩提 亦不離初心 後
0007_0041_b_06L心亦爾 而得菩提 譬如燃燈 非初熖燋炷 亦不離初
0007_0041_b_07L熖 後焰 亦爾而炷實燋 龍樹 判云佛以甚深因緣 答
0007_0041_b_08L涅槃二十 亦云 五隂 雖念念滅而有修道 如燈 雖念
0007_0041_b_09L念滅而有光明 故上經論 皆顯性相無礙無斷之斷
0007_0041_b_10L大意 可知
○鈔而䟽有二節下 䟽 雖有二節 約鈔釋

0007_0042_a_01L中 影出一義 以對前始敎中三義故 今科爲三節也

0007_0042_a_02L
○鈔若約緣境下 眞體無二故 不二 不碍能緣所緣
0007_0042_a_03L故云而二 又雙照眞俗無碍境 復有卽眞卽俗雙照
0007_0042_a_04L中道之智 及非眞非俗雙遮中道之智 遮照 亦復無
0007_0042_a_05L碍故 又總上之心境 不同 云二 其性 無殊云不二 如
0007_0042_a_06L是緣境 卽是名證如也
○鈔若約斷惑不二而二下
0007_0042_a_07L性不碍相也
○鈔二而不二說爲內證下 相不碍性
0007_0042_a_08L也 寂照 以此段 屬證理者 非也 此 正明斷惑故 以性
0007_0042_a_09L宗斷惑 有斷而不斷當二而
不二也
不斷而斷 方名斷也 具
0007_0042_a_10L兩句故 故前引經論 有三時斷三時不斷 方名爲斷

0007_0042_b_01L也 問若是斷惑 何有內證之言 荅以此中 能合所故
0007_0042_b_02L惑卽如故 方爲眞斷 若能不合所 惑不卽如 非眞能
0007_0042_b_03L斷 故以內證 釋眞斷也 何獨斷惑 前緣境中 亦具內
0007_0042_b_04L證 若不內證 非眞緣境 思之 言能合所故惑卽如故
0007_0042_b_05L者 有二師釋 寂照等 云上句 釋二而字 下句 釋不二
0007_0042_b_06L字 若助正 云二句 合釋二而不二也 上句 能及下句
0007_0042_b_07L惑卽 名爲二 上句所及下句如 唯是一性 故名不二
0007_0042_b_08L二釋 隨取若約惑智對說 後釋 近宗
○鈔䟽照惑本
0007_0042_b_09L無下 第三別 明證理 指玄 以此段 科爲別明二而不
0007_0042_b_10L二 非證理者 對前相宗三義 義不足也 問旣明證理

0007_0043_a_01L何言照惑無本耶 荅此中鈔 說智有二能 一 能斷惑
0007_0043_a_02L二 能證理 上說斷惑 今明證理 以上字 爲初節 今字
0007_0043_a_03L爲後節 明文 若斯 無勞異執 又照惑無本 豈非證理
0007_0043_a_04L耶 然 有本 云二智 各有二能 卽眞俗二智 或權實二
0007_0043_a_05L智也 言尋此妄惑 都無根本者 惑自無本故 無住體
0007_0043_a_06L上 自有本智能知 此爲能斷智之本體也 言非內非
0007_0043_a_07L外者 卽淨名優波離章意也 彼 云罪性 不在內不在
0007_0043_a_08L外不在中間等 言三世推求下 梵行品意 彼 云過去
0007_0043_a_09L已滅 未來 未至 現在 空寂 無作業者 無受報者等 言
0007_0043_a_10L從無住本等者 淨名經 云善不善法孰爲本 曰身爲

0007_0043_b_01L本 乃至顚倒想 孰爲本 曰無住爲本 又問無住 孰爲
0007_0043_b_02L本 曰無住 卽無本 文殊師利 從無住本 立一切法 言
0007_0043_b_03L惑體智體無二體者 惑旣以無住爲本 無住 卽實相
0007_0043_b_04L異名 故與能斷無分別智 其體 不異也
○鈔䟽照體
0007_0043_b_05L無自下 能證 卽所證也 言卽此智體下 起信論意也
0007_0043_b_06L論 云依本覺故 說有不覺 依不覺故說有始覺 乃至
0007_0043_b_07L云無復始本之異等 言若以下 㨂法相宗 能證所證
0007_0043_b_08L不卽也 能證 有爲 所證 無爲 旣分能所 非證如矣

0007_0043_b_09L鈔卽回向經文者 彼䟽鈔 云自有三意 一 約如體性
0007_0043_b_10L空 智外無如 智體 性空 如外無智 二 如智 一味 同一

0007_0044_a_01L眞體 安得智外有如耶 三 約事事無礙 舉一全收 謂
0007_0044_a_02L佛智 稱眞 收法界盡 差別之事 皆隨理 在佛智中 所
0007_0044_a_03L證如 寧在智外 此 約相入門 又佛智 卽一切 一切 卽
0007_0044_a_04L佛智 相卽門也 上二 約理事無碍 後一 約事事無碍
0007_0044_a_05L全約如理 舉一全收 卽第二 如智一味同眞體義也
0007_0044_a_06L言更有文云下 亦廻向品文 彼䟽 云一 約離相 能證
0007_0044_a_07L相 離 不能證於佛境 所證體 空 故無少法 與能證智
0007_0044_a_08L同止 㝠契無二故 故楞伽云遠離覺所覺 二 約體融
0007_0044_a_09L佛卽法界 不應以法界 更證法界 故文殊問經 云若
0007_0044_a_10L以法界 證法界 則是諍競 如智 一體如外 無少智爲

0007_0044_b_01L能證 智外 無少如爲所證 故無可同止 影公中論䟽
0007_0044_b_02L云法性 不並眞 賢聖 無異道 卽斯意也 言如斯斷證
0007_0044_b_03L下 總結㨂也 緣境之義 亦應結㨂 但言略爾 又但能
0007_0044_b_04L如前緣境 卽能如前斷惑 若能如前斷惑 卽能如斯
0007_0044_b_05L證理 上之三義 鼎之三足 不可缺也
○鈔世出世智
0007_0044_b_06L者 有漏始覺 地前 名世間智 無漏始覺 地上 名出世
0007_0044_b_07L智 又根本智 名出世智 契眞體故 後得智 名世智達
俗諦
0007_0044_b_08L故 已
根後二智 單就始覺說也
○鈔始謂始覺下 雙
0007_0044_b_09L就本始說 本覺 卽上如來藏 始覺 卽上二智 有以始
0007_0044_b_10L覺 爲世智 本覺 爲世出智者 非也 本覺 卽所證故 言

0007_0045_a_01L始覺 修生 義同無常者 據其修生義邊 且許同於無
0007_0045_a_02L常 其實豈是無常耶 故次云今以始同本等 如鏡新
0007_0045_a_03L明 合舊明 豈有能以合之二體 此中卽義 亦無能所
0007_0045_a_04L但義分之 遮彼異解 故復言卽
○鈔恐人謂言下 遮
0007_0045_a_05L法相釋也 以彼宗 立三常義 莊嚴論 云常 有三種 一
0007_0045_a_06L本性常卽凝
然常
謂自性身 本來常住故 二 不斷常 謂受
0007_0045_a_07L用身 恒受法樂 無間斷故 三 相續常 謂變化身 沒已
0007_0045_a_08L復現 化無盡故 今遮之也
○鈔淨名經弟子品 云佛
0007_0045_a_09L身 無爲 不墮諸數者 彼䟽 云有爲之身 四相所遷 數
0007_0045_a_10L也 兜率偈䟽 云數有二種 一 數量 二 色心 有爲 皆名

0007_0045_b_01L爲數 佛身 無生 離生滅相常也 言以訶阿難者 以阿
0007_0045_b_02L難 晨朝 持鉢 於婆羅門下 立 維摩 問其故 答曰世尊
0007_0045_b_03L身有小疾 當用牛乳 故來至此 時 維摩詰 言止止 莫
0007_0045_b_04L作是語 如來身者 金剛之體 當有何疾 轉輪聖王 以
0007_0045_b_05L少福故 尚得無病 豈况如來 無量福會 如來身者 卽
0007_0045_b_06L是法身 非思欲身 佛身 無漏 諸漏 已盡 佛身 無爲 不
0007_0045_b_07L墮諸數 如此之身 當有何疾 黙往 阿難 勿謗如來 莫
0007_0045_b_08L使異人 聞此麄言等 天台 云無病 言病 增謗也 德圓
0007_0045_b_09L言減 損謗也 佛身 無生 應物現生 有身則有病 小乗
0007_0045_b_10L執實 故言謗也 大乗 知應故 非謗也 豈復離此現疾

0007_0046_a_01L別有不謗法身哉
○鈔若體外有智下 體 謂法身眞
0007_0046_a_02L體 智 謂自報實智
○鈔涅槃第二下 彼䟽 云初 勸愚
0007_0046_a_03L人 一切莫說 良以愚人 心未見法 言多謬失 是故勸
0007_0046_a_04L其一切莫說 次敎莫著 唯當自責 我今愚癡 勸捨解
0007_0046_a_05L心 如來正法 不可思議 敎生信心 是故下 結勸莫說
0007_0046_a_06L是如來身 不可思議故 不應定說有爲無爲 若正見
0007_0046_a_07L下 勸智者定說無爲 以理正勸 何以故 下先問後答
0007_0046_a_08L由說無爲 令人正解 起修趣向 名生善法 佛身 無爲
0007_0046_a_09L而無不爲 雖現身雲而不墮諸數 卽無爲義 爲遮是
0007_0046_a_10L有爲 云定無爲 無爲之義 甚深若見無爲 是可得者
中間相分 亦是有爲

0007_0046_b_01L如斯果德 堪趣向 故名生善法 不說有爲 令人捨謗
0007_0046_b_02L不墮三惡 名生憐慜 言如彼女人者 以前經 有喻云
0007_0046_b_03L譬如貧女 無有居家救䕶之者 加復病苦 飢渴所逼
0007_0046_b_04L遊行乞丐 止他客舍 寄生一子 是客主 馳逐令去 其
0007_0046_b_05L産未久 携抱是兒 欲至他國 於其中路 遇惡風雨 襄
0007_0046_b_06L苦並至 多爲蚤虱蜂螫毒蟲之所唼食 經於恒河 抱
0007_0046_b_07L兒而渡 其水 漂溺而不放捨 於是 母子遂共俱沒 如
0007_0046_b_08L是女人 慈念功德 命終之後 生於梵天 卽接今所引
0007_0046_b_09L善男子 欲䕶正法等文也 今此 以法合於喻也 先舉
0007_0046_b_10L喻 善男子下 合 言以說如來下 法說 如彼下 喻明 何

0007_0047_a_01L以下 顯䕶法相 如是之人下 得果自然 前經 云慈念
0007_0047_a_02L功德 命終之後生於梵天以慈悲喜捨 名四
梵行 此當慈故
本無求
0007_0047_a_03L梵天之心 名曰自然 又心地觀經 說是女人 以慈善
0007_0047_a_04L根力故 生色究竟 作大梵王 當知慈心功德 廣大 應
0007_0047_a_05L善修學 言乃至云者 中間經 云文殊師利 如人 遠行
0007_0047_a_06L中路疲極 寄止他舍 卧寐之中 其室 忽然大火 卒起
0007_0047_a_07L卽時驚寐 尋計思惟 我於今者 定死無疑 具慚愧故
0007_0047_a_08L以衣纒身 卽便命終 生忉利天 從是已後 滿八十返
0007_0047_a_09L作大梵王 滿百千世 生於人中 爲轉輪王 是人 不復
0007_0047_a_10L生三惡趣 展轉常生安樂之處 以是緣故 文殊師利

0007_0047_b_01L若善男子 有慚愧者 不應觀佛同於諸行 文殊師利
0007_0047_b_02L外道邪見下 與鈔引同 彼䟽 云此敎勸文 有二對 一
0007_0047_b_03L邪正對有慚愧者 是正
外道 是邪故
二 持犯對持戒比丘下 是持
若言如來 乃至死
0007_0047_b_04L入地獄 如人自處
於己舍宅 犯也
三 止言對如來 眞實是無爲
不應言是有爲也
經次
0007_0047_b_05L後 云汝從今日 於生死中 應捨無知 求於正智 當知
0007_0047_b_06L如來 卽是無爲䟽云結勸
令捨邪心
鈔諸經皆有下 無上依經
0007_0047_b_07L云若計諸行無常 是名斷見 若計涅槃常住 是名常
0007_0047_b_08L見 勝鬘經 云見諸行無常 是斷見 非正見 涅槃常 是
0007_0047_b_09L常見等 言餘義至下當明者 常無常義 具足兩重四
0007_0047_b_10L句 至下自明
○鈔但諸經中 一向辯眞性處者 此 賢

0007_0048_a_01L首淸凉正立 唯此義爾 所以異天台等師 而圓覺䟽
0007_0048_a_02L鈔 多明不落三時五時 指圓覺等二十餘部經 爲頓
0007_0048_a_03L敎 此 約化儀 目化法 乃圭山之意 學者 不可不審

0007_0048_a_04L鈔亦無八識下 則無如始敎所說 謂八識自性 謂自
0007_0048_a_05L證分 尚無差別 况心所變現相分等 豈當有耶 相應
0007_0048_a_06L分位固不在言
○鈔心生下 起信論文也 彼䟽 云眞
0007_0048_a_07L心 隨緣故生 妄境 亦生 若無明 滅 境界 隨滅 諸識分
0007_0048_a_08L別 皆滅無餘 故云心滅則種種法滅 此卽無如終敎
0007_0048_a_09L所說眞妄和合八識 及諸境界差別之相也
○鈔故
0007_0048_a_10L起信論下 彼䟽 云如依病眼 妄說空華 若離下 應疑

0007_0048_b_01L云何以得知因妄念生 釋云以諸聖人 離妄念故 旣
0007_0048_b_02L無此境 卽驗此境 定從妄生 又若此境 非妄所作 定
0007_0048_b_03L實有者 聖人不見 應是迷倒 凡夫旣見 應是覺悟 如
0007_0048_b_04L不見空花 誰是病眼 是故下 結眞離妄 是 所執 本空
0007_0048_b_05L故 眞心不動故 由一切諸法 皆卽眞如 非音聲之所
0007_0048_b_06L說 非如文句之所詮 言語路絕 表非聞慧境也 非意
0007_0048_b_07L言分別故 心行處 滅 非思慧境 畢竟下 非修慧境 體
0007_0048_b_08L遍染淨而恒無二 所以得無二者 以在緣時 始終不
0007_0048_b_09L改變 所以在有爲中 得不變異者 以不同有爲可破
0007_0048_b_10L壞故 此則在染不破 治道不壞 唯是一心結歸法體

0007_0049_a_01L唯正智 相應故 上來離言說下 離僞 名眞 畢竟下 離
0007_0049_a_02L異相 名如 故云故名眞如也 言以一切言說下 明言
0007_0049_a_03L敎 非實 不可如言取也 言但隨下 釋成無實所以 上
0007_0049_a_04L云離名字相 何故復立此眞如名 釋曰假無實也
0007_0049_a_05L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六
0007_0049_a_06L唫順亨施牛畜助刊

0007_0049_a_07L
0007_0049_a_08L
0007_0049_a_09L
0007_0049_a_1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