신집성문헌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四

ABC_NC_01816_0001_T_004

0001_0077_b_01L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四

0001_0077_b_02L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 集

0001_0077_b_03L
䟽不起樹王羅七處於法界者 問若據經 唯三天有
0001_0077_b_04L不起之言 何以今言羅七處耶 答據實七處 皆應有
0001_0077_b_05L不起之言 經中欲顯異義故 只約三天說也 謂初二
0001_0077_b_06L會相鄰接故 不假帶前 此三天中人天隔越 故須連
0001_0077_b_07L帶 又此三會同詮三賢位 第六已入證不假帶前 第
0001_0077_b_08L七卽位中普賢居然不假 第八頓成諸行五位體用
0001_0077_b_09L已融 第九唯明證入體用一味 故竝皆不假也 今約
0001_0077_b_10L通義故云爾也
○鈔此樹高聳等者 案西域記 長一

0001_0078_a_01L百尺畢鉢羅樹 於下成菩提 故云菩提樹也
○鈔而
0001_0078_a_02L昇忉利天等者 此云三十三天 以須彌頂四面各有
0001_0078_a_03L八天 帝釋居中 故云三十三天也 等字等餘六處 可
0001_0078_a_04L
○鈔故下經云 此是四句中第一句 下䟽云 經中
0001_0078_a_05L欲顯一多相卽 故舉初句 鈔釋云 顯經中不盡之由
0001_0078_a_06L若云不離一樹 而昇一天 難思之相不顯 若言不起
0001_0078_a_07L一樹 而昇一切忉利天者 則不顯本會圓徧 若言不
0001_0078_a_08L離一切樹 而昇一切天 則無一多無礙之相 故唯出
0001_0078_a_09L初句下法慧 例云 十方悉亦然則方有昇一切天之
0001_0078_a_10L句也
○鈔三天皆有不起而昇之言者 忉利如前 夜

0001_0078_b_01L摩經云 爾時世尊 不離一切菩提樹下及須彌頂 而
0001_0078_b_02L向於彼夜摩天宮寶莊嚴殿等 兜率天云 爾時世尊
0001_0078_b_03L復以神力不離此菩提樹及須彌頂夜摩天宮 而徃
0001_0078_b_04L詣於兜率陁天一切妙寶所莊嚴殿等 問動靜相違
0001_0078_b_05L去住懸隔 旣云不離 何得言昇 答佛得菩提 智無不
0001_0078_b_06L周 體無不在 無依無住 無去無來 然以自在卽體之
0001_0078_b_07L應 應隨體徧緣感前後 有住有昇 閻浮有感見在道
0001_0078_b_08L樹 故云不離覺樹 天中有感見昇天上 故云而昇非
0001_0078_b_09L移覺樹之佛 而昇天宮等 譬如澄江一月三舟共觀
0001_0078_b_10L一舟停住二舟南北 南者見月千里而隨南 北者見

0001_0079_a_01L月千里而隨北 停舟之者見月不移 是爲此月不離
0001_0079_a_02L中流而徃南北 設百千人共觀八方各去 則百千月
0001_0079_a_03L各隨去 諸有智者曉斯㫖焉上皆須彌
品䟽文也
○鈔故成四
0001_0079_a_04L句者 卽昇須彌品中也
○鈔言如前經文者 卽前長
0001_0079_a_05L行全法慧偈中 前一偈半也
○鈔取其結例之文者
0001_0079_a_06L卽法慧偈中後半偈內上一句也 其如來自在力一
0001_0079_a_07L句 通四句之因也 然此結例一句自有二說 一云 結
0001_0079_a_08L與例別所昇有二 謂一及一切不但昇一須彌頂 總
0001_0079_a_09L結分齊則十方須彌頂也 皆例同此一須彌頂 爲所
0001_0079_a_10L昇處云悉亦然 問若爾 二三兩句皆能昇中無文 所

0001_0079_b_01L昇中有文 何偏言第三無文也 答其第二句旣許 第
0001_0079_b_02L三句更易 寧不許耶 故云易故文無義必合有 此云
0001_0079_b_03L無文非一向無 但以易故曰無 若或取之亦有文也
0001_0079_b_04L一云 此結與例不分二別 此句所昇唯一切而無一
0001_0079_b_05L也 意云 鈔中取長行全并偈前六句爲初句 次以十
0001_0079_b_06L方悉亦然一句爲所昇一切 取上能昇中別一及總
0001_0079_b_07L一切 相對成二四兩句 問何不亦取能昇中一及所
0001_0079_b_08L昇一 爲第三一句文耶 答此第三句於結例中無所
0001_0079_b_09L昇一 與四二兩句義不齊故 謂第四一句能昇所昇
0001_0079_b_10L皆有文故 第二一句能昇無文 所昇有文故 第三一

0001_0080_a_01L句能昇所昇皆無文故 所以不同也 故云 其第三句
0001_0080_a_02L易故 文無義必合有 問二釋何優 答隨情去取 若以
0001_0080_a_03L前長行及所例 偈中有所昇一 爲第三句文 前解爲
0001_0080_a_04L
○鈔是則下 總釋䟽意 則不起法界菩提樹王 該
0001_0080_a_05L羅遍於法界七處 則爲一重 佛爲能遍七處爲所遍
0001_0080_a_06L
○鈔今言羅七處下 七處二字上爲所遍 今爲能
0001_0080_a_07L徧通二義
○鈔略有二意者 一卽七處平徧 如七星
0001_0080_a_08L總遍百川 二卽七處互遍亦云別遍 如七盞燈一一
0001_0080_a_09L遍餘六燈更遍一室
○鈔旦初義者下 此亦有二 一
0001_0080_a_10L卽次第遍 二直徧 且初中言說處中十重者 一閻浮

0001_0080_b_01L提七處 二同類百億 三異類 四刹種 五華蔵 六餘刹
0001_0080_b_02L海 七前六類塵 八虛空容塵之處 九猶帝網 十餘佛
0001_0080_b_03L
○鈔然下十重下 揀別前後也 所依下進顯難易
0001_0080_b_04L
○鈔今直下 顯直徧之相 以五重與法界合說 故
0001_0080_b_05L云直就徧法界也
○鈔二徧異類刹中者 此上缺法
0001_0080_b_06L界二字 此重卽收後十重中四重 謂異類刹刹種華
0001_0080_b_07L蔵 餘刹海之四重也 餘四各當其一
○鈔二令一一
0001_0080_b_08L下 釋七處互徧也 有本改等七處與徧七處亦徧 非
0001_0080_b_09L七處之處并一一皆徧七處 此四箇七字皆爲六字竝
0001_0080_b_10L非也 此是第二畨約互遍 釋䟽羅七處於法界也 若

0001_0081_a_01L改作六有所缺故 今以義求能遍 却爲所遍故 或別
0001_0081_a_02L得總名故 不可改也
○鈔色界十八者謂初禪有三
天 二禪有三
0001_0081_a_03L天 三禪有三天 四禪
有九天 義如常說
等者 等餘三州及四空等 竝非
0001_0081_a_04L說經處故
○鈔更細而論下 進顯七處之塵徧也 如
0001_0081_a_05L菩提場中一一塵 徧上五重 是則能遍一處中有一
0001_0081_a_06L切處 亦以餘六處一一塵 俱遍菩提場中 則菩提一
0001_0081_a_07L處有一切處也 如菩提旣爾 餘六處亦然
○鈔前三
0001_0081_a_08L約事等者 此就所徧爲言 故單約事 其第三重雖徧
0001_0081_a_09L塵中之刹 然是一重平徧意在所遍刹故 或可前之
0001_0081_a_10L刹字 應廻置微字之上 碎刹爲塵 徧所碎之塵故 唯

0001_0081_b_01L約事也 若能所合論 皆事事無礙 唯徧第四似兼理
0001_0081_b_02L事無礙 有理空故
○鈔由事下 顯徧因也 卽法性融
0001_0081_b_03L通之因
○䟽無違後際暢九會 於初成者 上句圓融
0001_0081_b_04L不礙行布 下句行布不礙圓融 暢者敷揚之謂也 故
0001_0081_b_05L易曰 宣揚發暢 孝經序云 約文敷暢 問今言初者 尚
0001_0081_b_06L總是幾日之初 答淮下䟽有三意 一約不壞前後相
0001_0081_b_07L說 纔成初七日說前五會 第二七日說十地等 第九
0001_0081_b_08L一會在後時說 二順論釋 皆在二七日 後二七日非
0001_0081_b_09L久亦名始成 三約實圓融釋 皆在初成一念之中 一
0001_0081_b_10L音頓演七處九會無盡之文 今此初成之言 雖通三

0001_0082_a_01L釋 今文正取第三一念之初 暢斯九會也 然卽十世
0001_0082_a_02L隔法異成門 初句十世隔法九會前後不同 下句卽
0001_0082_a_03L異成也 一念頓演故 所以初說者 論云示法勝故 及
0001_0082_a_04L勝處說故 不同餘敎三七等別 雖普曜彌沙塞等 皆
0001_0082_a_05L言二七說 此表末不離本故
○鈔謂菩提流支者 約
0001_0082_a_06L文理分爲三時 以經初云者 證初會是初成說 三天
0001_0082_a_07L下 證第三第四第五會皆在初說 其第二會義准應
0001_0082_a_08L在初時說 言婆伽婆者 涅槃云 能破煩惱名婆伽婆
0001_0082_a_09L卽斷德法身 亦舉此具攝十身也 卽佛地經說 婆伽
0001_0082_a_10L梵但梵音小異而自在示不繫屬
煩惱故
熾盛猛燄智火
所燒煉故

0001_0082_b_01L三十二相
所莊嚴故
名稱一切殊勝功德
圓滿無不知故
吉祥一切世間親
近供養咸稱
0001_0082_b_02L讃故
尊貴具一切德常起方便 利益安樂一
切有情 無懈倦故 上依本論付也
之六義
0001_0082_b_03L也 七八二會在十地品後 亦在第二七日後說 例此
0001_0082_b_04L前說則第九會在後時說 以有下出所以也 言有身
0001_0082_b_05L子等者 十二遊行經云 成道五年方度身子彼云佛
成道第
0001_0082_b_06L二年度五比丘 第三年度迦葉
兄弟三人 五年度身子目連
准此祗園 又在身子
0001_0082_b_07L之後 以佛在王舍城 舍衛國須達長者爲子娶妻 至
0001_0082_b_08L於王舍城 遇佛發心 請佛徃本國 佛敕目連 相與偕
0001_0082_b_09L行 先造精舍等
○鈔賢首等者 准探玄記 卽取第二
0001_0082_b_10L七日頓說九會 不許五會在初 及第九在後也 故彼

0001_0083_a_01L破云 以初七日竝不說法 十地論云 思惟因行緣行
0001_0083_a_02L故 設有救言只不說十地 非不說餘法 則不得言思
0001_0083_a_03L惟也 下論又釋爲顯己法樂 是故初七定不說爾 又
0001_0083_a_04L第九會彼云第八
今順唐經
亦非後時 何得於一部經 前已說
0001_0083_a_05L半 中說餘經 後方始續 豈令佛無陁羅尼力 不能一
0001_0083_a_06L念說一切法 是知此經定是第二七日所說 問據此
0001_0083_a_07L則賢首是第二七頓說此經 何故今云初成頓說耶
0001_0083_a_08L答賢首之意不定二七 謂若約論文定則初七不說
0001_0083_a_09L若約法定義初成頓說故 㫖歸云 初唯一念二盡七
0001_0083_a_10L日 縱約二七去成道未久 亦初成頓說也 不同流支

0001_0083_b_01L三時故 所以異也
○鈔今䟽會取下 正會取賢首無
0001_0083_b_02L違流支 意云 旣㫖歸前後際而無涯 流支第九在後
0001_0083_b_03L五年 亦有何過 然䟽主亦用賢首意會故 引㫖歸證
0001_0083_b_04L之 明非新意也
○鈔分於三時約所表者 妙嚴品䟽
0001_0083_b_05L鈔云 䟽初五會信解行願最在初故 皆云不離道樹
0001_0083_b_06L第六因地證位居其次深故 無不起菩提樹 言法界
0001_0083_b_07L極證最在後故 亦顯二乘絕見聞故 問花嚴敎㫖時
0001_0083_b_08L乃圓融 要歷三時 豈通玄趣 答常恒之說 說無息時
0001_0083_b_09L後時不說 豈名常耶 問一音頓演何要三時 答雖能
0001_0083_b_10L頓演表法淺深 問若表三節 三七日中一七一節 足

0001_0084_a_01L得成表 何要第九五年後耶 答三七未有身子等聲
0001_0084_a_02L聞 不能顯於不共敎 故須後時 問時不圓融 豈順經
0001_0084_a_03L㫖 答正融於異時 故作此會也
○鈔又分三時等者
0001_0084_a_04L昇夜摩品䟽云 時而後言 聞者悅伏 時而後動 見者
0001_0084_a_05L敬從鈔上之二段者 處與時也 皆分十故云廣辨
0001_0084_a_06L
○䟽盡宏廓之幽宗 被難思之海會者 上句能被
0001_0084_a_07L敎 皆科云所被機者 約能目所故 下句所被衆 言會
0001_0084_a_08L者 聚義 聚集多人共在一處 名會餘義如鈔 問據下
0001_0084_a_09L列衆 初會四十二衆 或四十五衆同生一 異生三十
九 師子座衆一兼
0001_0084_a_10L菩提樹中所流一及宮殿中無邊菩薩
及新集衆眉間衆 總有四十五衆也
總九會都數

0001_0084_b_01L有一百七十五衆 旣可標列 那云難思耶 答只由此
0001_0084_b_02L衆故說 難思下 䟽云 然此諸衆或總爲一 一乘衆故
0001_0084_b_03L或分爲二 以有實衆及化衆故 或可爲三 人天神故
0001_0084_b_04L或可爲四 佛菩薩人非人故 或五非人開天神故 或
0001_0084_b_05L六加畜生故 或七天分欲色故 或分八菩薩有此界
0001_0084_b_06L他界故 或九他方有主伴故 或十加聲聞故 或一百
0001_0084_b_07L七十五加前說 故或無量無邊義類多方故 一一或
0001_0084_b_08L以刹塵量爲數故 又如新集菩薩毛光出衆 例上皆
0001_0084_b_09L爾 故一一衆皆無分齊 此猶約相別 若融攝一一會
0001_0084_b_10L中皆具一百七十五衆 以稱法界緣起之會 互相在

0001_0085_a_01L故 上且約一界 若通十方及異類刹塵帝網無盡 無
0001_0085_a_02L盡是爲華嚴海會衆數 據此則足見難思也
○鈔宏
0001_0085_a_03L者大也者 卽事法界 廓者空也者 卽理法界 幽者深
0001_0085_a_04L也者 卽後二法界也 以四法界爲能被之宗敎故 上
0001_0085_a_05L指在㫖趣玄微之中
○鈔謂普賢等者 問說法 豈欲
0001_0085_a_06L被普賢等耶 答出現䟽云 所謂圓根不揀凡聖 以法
0001_0085_a_07L爲師 何非所被 問涅槃云 諸佛所師 所謂法故 則遮
0001_0085_a_08L那亦成所被耶 答遮那以爲敎主 則不謂所被 問十
0001_0085_a_09L方諸佛爲所被 答是遮那類 故非所被 問普賢文殊
0001_0085_a_10L道圓上果 何成所被 答今就迹門故爲所被 經云 普

0001_0085_b_01L賢行人方得入故 但善財等成所被義增 普賢等稍
0001_0085_b_02L隱 皆爲所被 此應與下所被根 互有影略 今且說當
0001_0085_b_03L時海會耳
○鈔數廣刹塵者 或菩薩數廣 或上德數
0001_0085_b_04L廣 通二義故
○鈔眞應權實者 眞謂海會 眞實本身
0001_0085_b_05L應是海會 應現雜類之身 權乃權巧 佛果權現雜類
0001_0085_b_06L之身 或權卽上應實同上眞 言類例多端者 應類上
0001_0085_b_07L深廣相奪說也 謂卽眞而應等 又有因果本迹等類
0001_0085_b_08L非一故 言尤不可思者 以果海離念 此等菩薩細念
0001_0085_b_09L已亡故 尤不可思也 又已該徹果海 是不捨因門之
0001_0085_b_10L
○鈔故初會下 示難思之文也 略列四十二衆者

0001_0086_a_01L一海易等十菩薩同生衆同配初
發心住
二執金剛神 三身
0001_0086_a_02L衆神 四足行神 五道場神 六主城神 七主地神 八主
0001_0086_a_03L山神 九主林神 十主藥已上如次
配十住
十一主稼神 十二
0001_0086_a_04L主河神 十三主海神 十四主水 十五主火 十六主風
0001_0086_a_05L十七主空 十八主方 十九主夜 二十主晝已上
十行
二十
0001_0086_a_06L一阿修羅王 二十二迦樓羅王 二十三緊那羅王 二
0001_0086_a_07L十四摩睺羅伽王 二十五夜叉王 二十六龍王 二十
0001_0086_a_08L七鳩盤茶王 二十八乾闥婆王 二十九月天子 三十
0001_0086_a_09L日天子已上配
十廻向
三十一忉利天王 三十二夜摩天王
0001_0086_a_10L三十三兜率天王 三十四化樂天王 三十五他化天

0001_0086_b_01L王 三十六大梵天王 三十七光音天王 三十八遍淨
0001_0086_b_02L天王 三十九廣果天王 四十大自在天王上十
地也
四十
0001_0086_b_03L一師子座衆配等
覺位
四十二眉間衆配妙
覺位
言皆以刹塵
0001_0086_b_04L等者 經云 有佛刹微塵數執金剛等
○鈔况口光所
0001_0086_b_05L召下 進顯廣多 現相品說 佛口衆齒 放佛刹塵數光
0001_0086_b_06L明 照十方各一億佛刹微塵數世界海中菩薩衆 一
0001_0086_b_07L一菩薩各領世界海微塵數菩薩 爲眷屬來 其諸菩
0001_0086_b_08L薩身毛孔中 一一各現十世界微塵數寶光 一一光
0001_0086_b_09L中復現十世界海微塵數菩薩此卽毛
光重現
此諸菩薩徧
0001_0086_b_10L入法界諸安立海所有微塵此卽周
入刹塵
彼一一塵中皆

0001_0087_a_01L有佛刹微塵數諸廣大刹此卽依
作用也
前廣大刹中皆有
0001_0087_a_02L三世諸佛 此諸菩薩悉能親近供養卽正作
用也
旣皆供
0001_0087_a_03L養三世諸佛 故云該攝三際 此等之義大位菩薩 尚
0001_0087_a_04L不能思 况凡情可測耶 可謂義深難信思惟難解 應
0001_0087_a_05L敎難說數極難量 是故總云難思海會
○䟽圓音落
0001_0087_a_06L落該十刹而頓周者 起信
○䟽云 一一語音徧窮生界
0001_0087_a_07L卽圓
義也
而其音韻恒不雜亂 卽音義也 若音不徧 是音
非圓 若音等徧 失其韻曲 則是圓非
0001_0087_a_08L音 今不壞曲而等徧 不
動徧而韻差 此是如來
圓音 非是心識思量境界

0001_0087_a_09L鈔說經本者 卽說經之本也 以言音乃經敎之本 非
0001_0087_a_10L卽是經敎 以敎自在機故 言踈遠者 遠近聽之無大

0001_0087_b_01L小故
○鈔經列二十者 華蔵品中具列 謂廻轉形世
0001_0087_b_02L襵褺徃來
之形也
江河世界旋流形河海深淵之
處水施流也
輪輞形
0001_0087_b_03L壇墠形築土曰壇
除土曰墠
樹林形 樓觀形 尸羅幢形此云美
玉以玉
0001_0087_b_04L爲幢
普方形 胎蔵形 蓮華形 佉勒迦形此云[竺-二/而]淮南
子云[竺-二/而]囤也
0001_0087_b_05L以判竹圍器
可以盛穀也
衆生形 佛相形 圓光形 雲形 網形 門闥
0001_0087_b_06L內門
須彌形 嚴具形 言結有十佛刹者 以經中上
0001_0087_b_07L一一形 各結有十佛刹塵數 如言有十佛刹塵數廻
0001_0087_b_08L轉形世界等 問旣經列二十異類 何以䟽中 但云十
0001_0087_b_09L刹 鈔答云 舉十以彰無盡故
○鈔圓音之義下 當廣
0001_0087_b_10L說者 卽出現品中十喻廣說 一劫盡唱聲喻 喻如來

0001_0088_a_01L說法音聲無主 二響聲隨緣喻 喻如來音聲無生滅
0001_0088_a_02L或云無示 三天皷開覺喻 喻如來音聲無斷絕 四天
0001_0088_a_03L女妙聲喻 喻如來音隨根信解 五梵聲及衆喻 喻如
0001_0088_a_04L來隨時分音 六衆水一味喻 喻如來無邪曲音 七降
0001_0088_a_05L雨滋榮喻 喻如來隨樂欲音 八漸降成熟喻 喻如來
0001_0088_a_06L無遲速音 九降霔難思喻 喻如來音雖差別同一性
0001_0088_a_07L故 十徧降種種喻 喻如來音普徧 或云隨類音 又彼
0001_0088_a_08L文有六句料揀 謂非量
非無量四五
二義
非主
非無
0001_0088_a_09L
非示二三
兩義
非無示七八十
三義也
初對約相雙存 顯中
0001_0088_a_10L道 次對約體雙非 顯中道 後對約用雙非 顯中道也

0001_0088_b_01L經文極廣 不能具引 須者徃檢
○鈔一音之中具一
0001_0088_b_02L切音者 准梵摩喻經 有八種音 一最好音 如迦陵頻
0001_0088_b_03L伽故 二易了音 言辭辨了故 三柔軟音 無麄獷故 四
0001_0088_b_04L調和音 大小皆中故 五尊慧音 無戰懼故 六不悞音
0001_0088_b_05L無錯悞故 七深妙音 臍輪發聲故 八不女音 其聲雄
0001_0088_b_06L朗故 然此且約一相而說 理實前十喻之音 一具一
0001_0088_b_07L切方是圓音之義也
○鈔佛演一妙音等者 現相品
0001_0088_b_08L偈也 䟽鈔釋云 初句唯一妙音 卽天竺一梵音故 次
0001_0088_b_09L句稱性故遍聞音問聲四
達曰聞
次句理融故一具一切 次
0001_0088_b_10L句彼一一音雨多法雨 四諦緣生六度等法 悉充滿

0001_0089_a_01L故 次句隨說一法 文詞深廣故 次句隨前一音 外通
0001_0089_a_02L物情之類故 次句此音各各遍一切處故 末句所說
0001_0089_a_03L各顯性淨之理故
○䟽主伴重重極十方而齊唱者
0001_0089_a_04L餘經隨機別說 無此重重極於十方故 唯此經說儀
0001_0089_a_05L周普也 問七科皆云說儀普周 何故此科獨得說儀
0001_0089_a_06L之名 答由此六科辨定身處時衆音 皆周法界故 方
0001_0089_a_07L得有此主伴重重 故前前別說 此得通名 理實前六
0001_0089_a_08L皆說儀也 或可上約遮那一佛說儀 此則別是通方
0001_0089_a_09L說法儀式
○鈔別示說儀中一段鈔文 口科分二
0001_0089_a_10L初正釋此䟽 初互望論重重
初標
有者

0001_0089_b_01L初法
初總標
初此佛爲主重重
0001_0089_b_02L二釋 二喻如長 二牒釋
0001_0089_b_03L初約第二會顯重重 三結
三合

0001_0089_b_04L三結指故云 二例諸會顯重重
初布定主伴遠近

0001_0089_b_05L初釋主伴
二彼佛爲主重重
二釋成法喻重徧
0001_0089_b_06L後釋重重 三彼此相望重重
初壓東一重
0001_0089_b_07L二通前配屬
後互遍論重重
0001_0089_b_08L二顯餘重重
0001_0089_b_09L初法

0001_0089_b_10L後喻

0001_0090_a_01L
○鈔謂是通方之說者 釋齊唱 亦釋科中別字
○鈔
0001_0090_a_02L略有三句者 皆約說者爲主 證者爲伴 非約聽者約
0001_0090_a_03L主唯一約伴須多 然因人果人雖皆通主伴 而主伴
0001_0090_a_04L不雜 故下䟽云 主主不相見 伴伴不相見 主伴伴主
0001_0090_a_05L則互相見 若不相見則各徧法界 若互相見則同徧
0001_0090_a_06L法界等 所言齊唱者 亦約互爲主伴義邊 同時徧法
0001_0090_a_07L界 故得十方齊唱也 言果主果伴者 問若果主果伴
0001_0090_a_08L齊唱者 僧祇隨好是佛說 餘是菩薩說 豈遮那并十
0001_0090_a_09L方佛皆說耶 答發心品 說十方佛同名法慧 證言我
0001_0090_a_10L等諸佛 亦如是說 諸佛旣說 此佛豈獨不說耶 故知

0001_0090_b_01L但約所表如前已明 言因主因伴等者 准會解及指
0001_0090_b_02L玄等 以說者爲主 聽者爲伴 此中何不指海會爲伴
0001_0090_b_03L而獨指十方法慧菩薩耶 故知此方說者爲主時 十
0001_0090_b_04L方說者證之爲伴 十方說者爲主時 此方說者菩薩
0001_0090_b_05L證之爲伴故 云主伴齊唱 然海會等只得爲聽衆 不
0001_0090_b_06L得望說者爲伴故 果主因伴之中 亦唯言普賢等 不
0001_0090_b_07L言餘海會也 又㫖玄云 對屬爲文 前句頓字唯約說
0001_0090_b_08L者 此句齊字亦爲約說者 頓之與齊周徧十方 非漸
0001_0090_b_09L次故 前句所該中名頓 今亦所極中名齊 若後能先
0001_0090_b_10L所則有不對之失 今詳如此消釋 似不得䟽文之意

0001_0091_a_01L上一極字已明遍於十方 今又齊字目遍則有重繁
0001_0091_a_02L之失 故知前該與頓 約橫竪異 此極與齊 約能所別
0001_0091_a_03L智者詳之 言果主因伴者 問前果主果伴因主因伴
0001_0091_a_04L十方互望 可曰重重 今但遮那爲主 普賢等爲伴 豈
0001_0091_a_05L有重重極十方耶 答此是一重 普賢更與阿閦爲伴
0001_0091_a_06L二重 如是望於十方 亦有重重義也 問若果主因伴
0001_0091_a_07L齊唱者 僧祇隨好果說因不說 餘品因說果不說 豈
0001_0091_a_08L得齊唱 答佛義如前菩薩 亦說二品者 以表細顯超
0001_0091_a_09L故 云佛說 亦不礙於菩薩同說也 問如說十地佛 與
0001_0091_a_10L金剛蔵皆說 豈不雜亂 答普賢三昧品說 十方諸佛

0001_0091_b_01L同聲讃於普賢 豈其同聲亦雜亂耶 多旣不雜 二人
0001_0091_b_02L齊唱 豈成雜亂 如諸菩薩同時應於萬類 尚不雜亂
0001_0091_b_03L况此雜亂耶
○鈔如法慧等者 問如法慧說法十方
0001_0091_b_04L佛證 何不亦有因主果伴 故此答也 問其十方佛應
0001_0091_b_05L闕伴義 設爾下答也 問四句圓融方爲圓故 今何闕
0001_0091_b_06L此句耶 答理實亦具 今約不壞尊卑之相 順軌儀故
0001_0091_b_07L如下眞妄交徹 而但云卽凡心而見佛心等
○鈔此
0001_0091_b_08L界之東者 卽妙喜世界阿閦如來此云
不動
卽知爲主須
0001_0091_b_09L一 爲伴須多也
○鈔有法界諸佛重數者 上唯約十
0001_0091_b_10L方諸佛則唯十重 此以法界諸佛相望 則有法界無

0001_0092_a_01L盡重數 思之
○鈔如十人下 正喻果主果伴 亦可兼
0001_0092_a_02L喻下之因主因伴 不喻果主因伴
○鈔佛主菩薩伴
0001_0092_a_03L亦然者 問因主因伴 有互望義 可云亦然 其果主因
0001_0092_a_04L伴 無互望義 云何例云亦然耶 答諸說法菩薩不但
0001_0092_a_05L望 於本佛爲伴者 更與餘佛爲伴 乃有無盡重數 故
0001_0092_a_06L云亦然 斯則言總意別
○鈔自有三義者 結上三句
0001_0092_a_07L以爲三義也
○鈔二者遮那一佛下 此約互遍 論重
0001_0092_a_08L重也 然且約三句中果主因伴一句徧也
○鈔遮那
0001_0092_a_09L處普光堂者 說第二會處也 然有三釋 一殿是寶成
0001_0092_a_10L光普照故 二佛於其中放普光故 三佛於殿中說普

0001_0092_b_01L法門慧光照世故 立斯名 初義依主後二有財 言東
0001_0092_b_02L方等者 經列十方 東方如文殊 南方妙色世界覺首
0001_0092_b_03L菩薩 西方蓮華色世界財首菩薩 北方瞻葡花色寶
0001_0092_b_04L首 東北方優鉢羅花色功德首 東南方金色目首 西
0001_0092_b_05L南方寶色精進首 西北方金剛色法首 下方玻璃色
0001_0092_b_06L智首 上方平等色賢首 如是十方皆去十佛刹塵數
0001_0092_b_07L界外 而來普光堂也 此卽布定主伴遠近
○鈔若此
0001_0092_b_08L主佛向東一界下 此略示壓東一重之相也 有法喻
0001_0092_b_09L合 此法說也 如佛初坐普光堂 文殊去十佛刹而來
0001_0092_b_10L今佛向東徧一界 已壓第一重伴刹 應文殊過九佛

0001_0093_a_01L刹塵數界外而來 然以主伴皆徧故 文殊還去十刹
0001_0093_a_02L塵外也
○鈔如長空下 此喻有二意 一略喻上主伴
0001_0093_a_03L諸刹遠近常定故 云月如主佛列宿如伴 二略喻 主
0001_0093_a_04L伴不分而徧 故云一一水中遠近皆現 謂且如此一
0001_0093_a_05L溪中所現星月遠近如此 若移此星月更近東一溪
0001_0093_a_06L所現星月遠近亦然 是知是中移者不動此界 初一
0001_0093_a_07L重主伴 更移近東一界 然此喻雖有不分而徧之義
0001_0093_a_08L無相壓重重之理 故云略也
○鈔義當下合也 可知

0001_0093_a_09L
○鈔如是主佛下 顯餘重 先明東之十重 以佛初坐
0001_0093_a_10L普光堂時 文殊自十刹塵界外來 今主佛徧東正當

0001_0093_b_01L文殊住處 金色依前近東 還十刹塵界 其西蓮花色
0001_0093_b_02L應遠二十刹塵界外 今亦不然 唯十刹塵界外而來
0001_0093_b_03L言如是主佛極於東方等者 如去金色之東十刹塵
0001_0093_b_04L界外則金色 應在於西十刹塵界外 言終不見文殊
0001_0093_b_05L下 遮妄解也 妄解云 主佛 旣極於東 文殊應從西向
0001_0093_b_06L佛 今遮也 意謂文殊亦從東十刹塵界外 來近主佛
0001_0093_b_07L又妄解云 莫不文殊從西而來 於佛前過東邊去 方
0001_0093_b_08L却從東向西來近主佛 故今遮云 亦不見文殊等 然
0001_0093_b_09L此兩節文有解 前遮佛不過文殊向東 後遮文殊不
0001_0093_b_10L過佛向西 然不及前解 餘方妄解 例此可遮
○鈔如

0001_0094_a_01L是主佛極西方下 明西之十重 例上可知 十方皆然

0001_0094_a_02L
○鈔如人以十錢下 且約大數 理實先以十一錢 布
0001_0094_a_03L地向東 餘方各十 總有一百一也 法喻方齊 每一文
0001_0094_a_04L錢心如此界主處 錢邊緣如金色等伴處 開通元寶
0001_0094_a_05L等如相去十刹塵界也 言第一錢當中者 如第一重
0001_0094_a_06L主伴遠近 分量皆爾 以第二壓第一錢上者 此第二
0001_0094_a_07L錢望下 一錢開通元寶分量十分之中 移近東一分
0001_0094_a_08L故 云近東一緣之地 則開通元寶等亦近東一緣之
0001_0094_a_09L地 喻主佛近東一界 餘伴刹亦各相去十刹塵界 而
0001_0094_a_10L各近東一界 如此次十錢相壓皆爾 有以開通元寶

0001_0094_b_01L一字 喻一佛刹塵界者 重重之義稱隱 又主佛至金
0001_0094_b_02L色處時 蓮花色界當娑婆處之義不成也 今以圖示
0001_0094_b_03L

0001_0094_b_04L
0001_0094_b_05L
0001_0094_b_06L
0001_0094_b_07L
0001_0094_b_08L
0001_0094_b_09L
0001_0094_b_10L

0001_0095_a_01L
○鈔如第一會重重下 前猶各各自會論重重 今則
0001_0095_a_02L諸會重重者 復相望論重重也 若四十八會者 下品
0001_0095_a_03L經有十萬偈四十八品 卽以一品爲一會也 中本一
0001_0095_a_04L千二百品 應成一千二百箇重重 言無盡品者 卽上
0001_0095_a_05L本經之品也
○鈔如是諸佛重重相望者 此佛爲主
0001_0095_a_06L重重望 彼佛爲主重重影 此菩薩爲伴重重望 彼菩
0001_0095_a_07L薩爲伴重重 亦互相徧具上三義 故䟽云主伴重重
0001_0095_a_08L等 問上說三句主伴 今何唯就果主因伴 論此重重
0001_0095_a_09L餘何不爾 答義准知故 然上猶約顯而說 若更細而
0001_0095_a_10L論 如於此處見佛坐 一切塵中悉亦然 故名主伴重

0001_0095_b_01L重 則固難思議矣
○鈔餘義至下 卽依處中 十重明
0001_0095_b_02L徧則此佛與彼佛 同徧各徧前九重也
○鈔然䟽本
0001_0095_b_03L意下 問說經處爲意生身等 豈不義成曲巧耶 此答
0001_0095_b_04L也 言全不昭著者 集玄云 說處配意生身 此舉所依
0001_0095_b_05L處 顯能依身 又說經時舉所持時 顯能持身 又被海
0001_0095_b_06L會舉所被衆 顯能被身 如此二三身旣非直顯 故云
0001_0095_b_07L全不昭著也
○䟽雖空空絕跡下四句 雖字義含縱
0001_0095_b_08L奪 意該兩對 此由前科道理雖玄 義多涉迹 恐不了
0001_0095_b_09L者 以本末相乖爲難故 今初句縱其空無朕迹 下句
0001_0095_b_10L奪其空不乖相 下對上句縱其理本無言 下句奪其

0001_0096_a_01L不礙言 然此兩對 皆含法喻 皆可意得 言浩瀚者 有
0001_0096_a_02L本云浩爾 以對上燦然故 後人改爲浩瀚 取其讀便
0001_0096_a_03L
○鈔恐有難言等者 難意以無相無言之本 難有
0001_0096_a_04L相有言之迹 答意要由相故方顯無相 要由言故方
0001_0096_a_05L顯無言故也 須知大意 言大象無形大音無聲者 此
0001_0096_a_06L借老子德經文而立理也 彼本云 大音希聲 今以下
0001_0096_a_07L句云希微絕朕 恐文涉重故 改爲無聲也 言希微絕
0001_0096_a_08L朕者 義引老子道經 視之不見章文也 彼云 聽之不
0001_0096_a_09L聞曰希 注云 希聲之微也 道非聲故聽之不聞搏之
0001_0096_a_10L不得曰微 注云 搏執持也 微妙也 道無形故 執持不

0001_0096_b_01L得 以况佛敎至理甚深 難可思議
○鈔則心絕動搖
0001_0096_b_02L等者 卽大般若那伽室利分中文也梵語那伽此云
龍室利此云吉
0001_0096_b_03L
以龍吉祥欲入城乞食 妙吉祥曰 隨汝意徃 然於
0001_0096_b_04L行時 勿得舉足 勿得下足 勿屈勿伸 勿起於心 勿興
0001_0096_b_05L戲論 勿生路想城邑聚落想大小男女想 所以者何
0001_0096_b_06L菩薩遠離諸所有想 無高無下 無卷無舒 心絕動搖
0001_0096_b_07L言忘戲論 無有數量 今唯用一對耳 言何用下 總結
0001_0096_b_08L相違
○鈔故今釋下 總答前難也 不因敎說 至理無
0001_0096_b_09L言 何以知乎無言 不因今容煥目 何以知眞身無相
0001_0096_b_10L則因言入理 藉像表眞理必然矣
○鈔十忍品下 引

0001_0097_a_01L諸文證 指配甚明 不勞更釋
○鈔今䟽下 上卽束義
0001_0097_a_02L懸明 此下方按文隨釋
○鈔法性本空空無諸相者
0001_0097_a_03L直談眞性絕相曰空 言緣生之法無性故空者 又推
0001_0097_a_04L一切法旣假緣成 當知無性故空 復有何相上自性
空 此緣
0001_0097_a_05L生故
皆釋上空一字 借空下 釋下空一字
○鈔中論
0001_0097_a_06L云者 本頌卽龍樹造 靑目菩薩釋云 爲破六十二見
0001_0097_a_07L及無明等煩惱故說空 若人於空復生見者 是不可
0001_0097_a_08L化 譬如病須服藥可治 若藥復爲病則不可治 如火
0001_0097_a_09L從薪出以水可滅 若從水生爲用何滅
○鈔經云下
0001_0097_a_10L卽須彌偈讃品文 無上慧菩薩偈也 䟽鈔釋云 初句

0001_0097_b_01L牒無二之迹 以此前經云 此中無有二故 今牒云無
0001_0097_b_02L中無有二 次句遣之 言無二者 但言無有二 非謂有
0001_0097_b_03L無二 卽執成病 若存無二之見 則還成二 以無二必
0001_0097_b_04L對二故遣之又遣之 以至於無遣 故云三界一切空
0001_0097_b_05L謂第一義空諸佛同見 故云爾也此段准寂照 唯證
上空字 卽鈔中云
0001_0097_b_06L卽空空也者 應剩一空字 今
詳應雙證二空字 思之可見
○鈔次云下 䟽云 正顯
0001_0097_b_07L令住無住之覺 身卽非身 故無可悟 身見兩亡 眞法
0001_0097_b_08L身也 觀身實相 觀佛亦然 以悟自身 故云則空亦無
0001_0097_b_09L所住矣寂照唯證後空字 今詳亦證二空
上二句證初空 下二句證後空
○鈔又上
0001_0097_b_10L無中無有下 問何以重釋此文 答有二意 若寂照等

0001_0098_a_01L意前唯證初空一字 今又證空空也 若今解者 前已
0001_0098_a_02L證二空義 今又成眞空以勝前二空故 云三界一切
0001_0098_a_03L空卽眞空也 眞空卽第一義故 前二有所遣到此無
0001_0098_a_04L所遣也 卽下絕迹之義也
○鈔言絕迹下 若不得意
0001_0098_a_05L■/千里遣之 未免於跡 如以楔出楔以賊逐賊 無有已
0001_0098_a_06L時 故云有所得故 如鳥履沙無所得故 當句卽絕

0001_0098_a_07L鈔若礙於言身子被呵者 淨名經中 舍利弗問天女
0001_0098_a_08L曰 止此室其已久如 答我止此室 如耆年解脫 舍利
0001_0098_a_09L弗言 止此久耶 天女曰 耆年解脫亦如何久 舍利弗
0001_0098_a_10L默然不答 天女曰 如何耆年大智而默 答解脫者無

0001_0098_b_01L所言說 故吾於是不知所云此上卽若
礙於言也
天曰 言說文
0001_0098_b_02L字皆解脫相 所以者何 解脫不內不外不在兩間 文
0001_0098_b_03L字亦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 是故舍利弗 無離文
0001_0098_b_04L字說解脫也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皆解脫相則身子
被呵也

0001_0098_b_05L不礙於言文殊攸讃者 文殊問淨名 何等入不二法
0001_0098_b_06L門 淨名默然 文殊讃言 善哉善哉 乃至無有文字言
0001_0098_b_07L說 是爲眞入不二法門如下第六
抄中具明
意云 若一向無言
0001_0098_b_08L爲是 文殊亦應默然 不應以言而讃也 鈔况文字下
0001_0098_b_09L不但如前無言不礙言 况此言來無所從 性不可得
0001_0098_b_10L故 卽言時亦亡言也 故雖性本無言 而不礙性海之

0001_0099_a_01L中 言敎波瀾浩瀚 今言敎海對上義天 欲成文故 或
0001_0099_a_02L可言敎深廣 亦如海也 言是以下 收成上義 言八音
0001_0099_a_03L者 卽梵摩喻經所說八音 如前已引 言演大蔵於龍
0001_0099_a_04L宮者 謂佛滅度後所說敎法 大分隱於龍宮 至龍樹
0001_0099_a_05L時 方入搜求 流布中外 或云 龍宮蔵者 從喻彰名 龍
0001_0099_a_06L宮多珍寶法蔵 具無邊義故
○鈔故知下 結勸也 言
0001_0099_a_07L至趣非遠者 無相秪在相中故非遠 下句卽相亡相
0001_0099_a_08L故心無所得而得之則觸處 甚深而莫測 反顯未得
0001_0099_a_09L意者 雖近而莫覩 言象易知而淺近 恒寂故非近 卽
0001_0099_a_10L言不礙無言也 下句卽言亡言 云若亡情體之則目

0001_0099_b_01L擊之事 無不幽矣 目擊之言 語出莊子 彼云 孔子欲
0001_0099_b_02L見溫伯雪子久矣 及見絕無一言 子路恠之 孔子曰
0001_0099_b_03L如斯人者目擊而道存 何用容聲矣 言絕下一句 成
0001_0099_b_04L上至趣非遠無相不礙相也 繁興下一句 成上言象非
0001_0099_b_05L近言不礙無言也 言故卽言亡言也者 成上一邊 影
0001_0099_b_06L取卽相亡相 言融常心言者 謂上聖人言象 旣爾融
0001_0099_b_07L通 我等常途心所緣相 及諸言說 理皆如是 故云無
0001_0099_b_08L所遺矣
○䟽若乃千門潜注下 初二字則引文之詞
0001_0099_b_09L初句垂末下句歸本 竝如鈔釋
○鈔以華嚴爲根本
0001_0099_b_10L法輪者 此約部帙 明本末不約五敎 而說不爾 豈獨

0001_0100_a_01L華嚴一經占盡圓敎有以圓敎 爲此中本 前四
爲此中 末者 非正義也
○鈔
0001_0100_a_02L開漸之本者 所開卽漸 能開卽佛 所依開處 卽華嚴
0001_0100_a_03L本敎 言如海等者 指文所出 卽出現品意 彼云 譬如
0001_0100_a_04L大海潛流四天下地 有穿鑿者 無不得水 彼喻佛智
0001_0100_a_05L普入一切衆生身心 今借喻華嚴根本法輪 潛注衆
0001_0100_a_06L典故
○鈔九流下 亦指文所出 卽肇公 涅槃無名論
0001_0100_a_07L文也 九流者 有二 一瑤公注云 卽九類衆生也 此依
0001_0100_a_08L聖敎說卽九有也 二云 卽儒家流 道家流 隂陽流 法
0001_0100_a_09L流 名流 墨流 縱橫流 雜流 農流 前義爲正 以三界九
0001_0100_a_10L類衆生會歸於涅槃 三乘聖人於此涅槃 亦冥然而

0001_0100_b_01L會 故智論云 魚歸於水 鳥歸於林 聖歸涅槃 法歸分
0001_0100_b_02L
○鈔故論云下 卽攝論文 彼明三身從法身流 上
0001_0100_b_03L句證開漸 下句證歸本
○鈔故法華云下 證開漸 言
0001_0100_b_04L一佛乘卽華嚴者 約所詮目能詮也 會三下 證歸本

0001_0100_b_05L
○鈔第五經者 卽從地湧出品也 由上首四大菩薩
0001_0100_b_06L問佛云 如來安樂少病少惱 諸衆生等易可化度不
0001_0100_b_07L令世尊生疲勞耶 故佛答云 始見我身等 是衆生易
0001_0100_b_08L度無疲勞之相也 言法華攝餘經歸華嚴者 天台宗
0001_0100_b_09L中法華補注有破此文 立其四難 一歸彼不歸此難
0001_0100_b_10L謂法華攝於餘經 何不歸自而歸華嚴 二當部無文

0001_0101_a_01L難 謂法華部內實無入華嚴之文 三自語相違難 謂
0001_0101_a_02L是經之言旣云法華 何謂之歸華嚴耶 四縱圓奪別
0001_0101_a_03L難 謂若華嚴便說一極者 圓敎可爾 兼別如何彼以
華嚴
0001_0101_a_04L兼別
說圓
准會解 皆爲通之 且通初難者 若法華不歸華
0001_0101_a_05L嚴而別歸自法華者 應佛慧有二 以前始見我身入
0001_0101_a_06L佛慧 是華嚴 我今亦令得聞是經入佛慧 是法華 則
0001_0101_a_07L有二佛慧也 通第二難者 卽今此令入佛慧 豈非當
0001_0101_a_08L部之文耶 又信解品中 初見其父踞獅子床 如說華
0001_0101_a_09L嚴後認天性之父子 如說法華 然則此父 豈非昔父
0001_0101_a_10L耶 此亦當經文爾 通第三難者 旣因是經 卽是法華

0001_0101_b_01L其終入於佛慧 旣與始入無殊 豈非法華是經攝末
0001_0101_b_02L歸華嚴之本耶 明知自語前後相契 通第四難者 不
0001_0101_b_03L善他宗也 兼別之說 唯汝自宗中義 只由汝自宗中
0001_0101_b_04L不合以華嚴兼於一別故 失圓融具德宗㫖 今亦以
0001_0101_b_05L此爲難 不亦悲夫 問如上所通義皆可見 然經但云
0001_0101_b_06L入於佛慧 如何乃云歸華嚴耶 答此約所詮顯能詮
0001_0101_b_07L也 如上云一佛乘者 卽華嚴也者 同此義爾 以華嚴
0001_0101_b_08L正詮法界 法界卽是一乘 一乘卽是佛慧 今歸所詮
0001_0101_b_09L佛慧 卽是歸能詮華嚴也 是中攝末歸本四字 若作
0001_0101_b_10L釋者 能攝是法華末謂餘經 是末之攝能攝名攝 攝

0001_0102_a_01L末卽能歸 攝末歸之本名攝末歸本 以華嚴爲本 依
0001_0102_a_02L主持業可知 又所攝卽末 所歸名歸 攝末之歸 攝末
0001_0102_a_03L歸卽本 名攝末歸本 亦以華嚴爲本 言餘如下說者
0001_0102_a_04L卽下敎攝中 及爲敎本中說也
0001_0102_a_05L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四

0001_0102_a_06L
0001_0102_a_07L
0001_0102_a_08L
0001_0102_a_09L
0001_0102_a_10L

0001_0102_b_01L
0001_0102_b_02L
0001_0102_b_03L
0001_0102_b_04L
0001_0102_b_05L빈페이지
0001_0102_b_06L
0001_0102_b_07L
0001_0102_b_08L
0001_0102_b_09L
0001_0102_b_10L

0001_0103_a_01L
0001_0103_a_02L
0001_0103_a_03L
0001_0103_a_04L
0001_0103_a_05L빈페이지
0001_0103_a_06L
0001_0103_a_07L
0001_0103_a_08L
0001_0103_a_09L
0001_0103_a_10L

0001_0103_b_01L
0001_0103_b_02L
0001_0103_b_03L
0001_0103_b_04L
0001_0103_b_05L빈페이지
0001_0103_b_06L
0001_0103_b_07L
0001_0103_b_08L
0001_0103_b_09L
0001_0103_b_10L

0001_0104_a_01L
0001_0104_a_02L
0001_0104_a_03L
0001_0104_a_04L
0001_0104_a_05L빈페이지
0001_0104_a_06L
0001_0104_a_07L
0001_0104_a_08L
0001_0104_a_09L
0001_0104_a_1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