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_BJ_H0135_T_001
-
007_0609_b_01L[勸念要錄]
007_0609_b_02L1)勸念要錄
007_0609_b_03L
007_0609_b_04L懶庵撰
007_0609_b_05L2)目次
007_0609_b_06L王郞返魂傳
007_0609_b_07L遠公結社傳
007_0609_b_08L闕公則現報傳
007_0609_b_09L烏長王見佛傳
007_0609_b_10L鄭牧卿執幡傳
007_0609_b_11L房翥勸他徃生傳
007_0609_b_12L隋文皇后傳
007_0609_b_13L荆王夫人立化傳
007_0609_b_14L梁氏自明傳
007_0609_b_15L童女勸母傳
007_0609_b_16L屠牛善和十念傳
007_0609_b_17L觀法
007_0609_b_18L引證
007_0609_b_19L
007_0609_b_20L嗟夫人道也 疑多學寡 障重福輕 如
007_0609_b_21L無開噵之文 豈解求生之法 是以援引
007_0609_b_22L古今善士緇素 名人感應之多 徃生非
007_0609_b_23L一之賢 錄以視末運 善男善女 或有
007_0609_b_24L念而未露 或無心而發起者也 方袍圓
-
007_0609_c_01L頂 冝追慧遠之高風 儒履道冠 可慕
007_0609_c_02L遺民之雅範 啓芳懷玉 壽終而化佛迎
007_0609_c_03L歸 張抏吳瓊 命盡而金僊引去 善和
007_0609_c_04L具屠牛之業而尙徃玉池 仲擧負害命
007_0609_c_05L之㤪而亦生金地 慈光照處 地獄爲之
007_0609_c_06L崩隤 聖號持時 天魔爲之悚懼 不思
007_0609_c_07L議佛力 無障碍神通 一聲滅八十憶刼
007_0609_c_08L之罪 ((僣-日/心)) 一念獲八十億刼之功德 現世
007_0609_c_09L則白業頓增 惡緣漸息 人敬而神佑
007_0609_c_10L禍去而福來 梁氏女目盲而重明 馮夫
007_0609_c_11L人身病而復差 邵希文神遊而脫難 劉
007_0609_c_12L惠仲夢魘而無驚 此乃身前之效也 臨
007_0609_c_13L終則免赴黃泉 更無黑業 緩則一日至
007_0609_c_14L于七日 急則十登至于一聲 面覩白毫
007_0609_c_15L光 身乘紫金座 閻王不敢召 化佛自
007_0609_c_16L來迎 直歸極樂之鄕 永別幽㝠之路 ▩
007_0609_c_17L{底}崇德二年求禮地華嚴寺開刊本(서울大學
007_0609_c_18L校所藏 懸吐諺解本) {甲}乾隆四十一年陜川海
007_0609_c_19L印寺開刊「念佛普勸文」所載之該當文(國立圖
007_0609_c_20L書館所藏諺解本) {乙}慶北大學校大學院影印本
007_0609_c_21L「新編普勸文」所載之該當文(諺解本) {丙}乾隆
007_0609_c_22L三十年九月山興律寺開刊「念佛普勸文」所載之
007_0609_c_23L該當文(國立圖書館所藏 諺解本) {丁}乾隆十八
007_0609_c_24L年大邱八公山桐華寺開刊「王郞返魂傳」(誠庵
007_0609_c_25L文庫所藏 阿彌陀經合綴諺解本) {戊}刊年未詳
007_0609_c_26L「王郞返魂傳」(國立圖書館所藏 諺解本)。目
007_0609_c_27L次 編者作成補入。
-
007_0610_a_01L▩▩▩府而未久返魂人間宋氏囚㝠▩
007_0610_a_02L▩▩▩▩▩公主范婆 瞻聖像於戶外
007_0610_a_03L▩▩▩▩▩▩▩▩ 烏長王天樂盈空
007_0610_a_04L隋▩▩▩▩▩▩▩▩▩生之徵也 過
007_0610_a_05L世則▩▩▩▩▩▩▩▩▩▩▩▩▩白
007_0610_a_06L骨爲▩▩▩▩▩▩▩▩▩▩▩▩▩年
007_0610_a_07L化生▩▩▩▩▩▩▩▩▩▩▩▩▩▩
007_0610_a_08L▩▩▩▩▩▩▩▩▩▩▩▩▩▩▩▩
007_0610_a_09L▩▩▩▩▩▩▩▩▩▩▩▩▩▩▩▩
007_0610_a_10L▩▩▩▩▩▩▩▩▩▩▩▩▩▩▩▩
007_0610_a_11L此乃▩▩▩▩▩▩▩▩▩▩▩▩▩而
007_0610_a_12L聊陳▩▩▩▩▩▩▩▩▩▩▩▩心之
007_0610_a_13L頑踈▩▩▩▩▩▩▩▩▩▩▩▩伏以
007_0610_a_14L同識1)勉……
007_0610_a_15L
007_0610_a_16L2)王郞返魂傳
007_0610_a_17L此王郞者은 姓은 王오 名은 思机니 吉州
007_0610_a_18L人也라 年이 五十七애 其妻宋氏先亡
007_0610_a_19L後十一年中夜三更애 扣窓云호
郞아 宿
007_0610_a_20L耶아 不宿耶아 郞이 云호
阿誰也오 郞君
007_0610_a_21L의 故妻宋氏也러
니 乍傳要意
야 以告之來
007_0610_a_22L也로
라
007_0610_a_23L郞이 驚恠云호
何要事也오 宋氏曰호
我
-
007_0610_b_01L이 亡後十一年로
問其罪而未畢
고 待君
007_0610_b_02L已決리
라
007_0610_b_03L前日閻王이 相論久矣라 來朝애 捉君差
007_0610_b_04L使五鬼來
니 君冝家中애 彌陁幀을 高
007_0610_b_05L掛西壁
고 君이 東坐向西
야 念彌陁佛
라
007_0610_b_06L郞이 云호
㝠官이 捉吾何事오 宋氏이 云
007_0610_b_07L호
宅北隣居安老宿이 每日早晨애 向西
007_0610_b_08L五十拜
고 每月望日애 念彌佛을 萬篇爲
007_0610_b_09L業거
君와 與我로 每常誹謗더
니 以此
007_0610_b_10L로 捉囚先問
고 待君問了리
니 我等이 必
007_0610_b_11L然墮於地獄이
면 永無出期로
다 言訖애 宋氏
007_0610_b_12L即還
야 於是애 郞이 3)明朝애 如其所
007_0610_b_13L告
야 至誠로 念佛더
니 時애 忽然五鬼이
007_0610_b_14L來立庭中
야 良久回看
야 審諦觀察다
가
007_0610_b_15L先禮彌陁幀
고 次拜王郞야
郞이 大驚
007_0610_b_16L下坐
야 答拜
대 鬼使이 云호
吾等은 㝠曺
007_0610_b_17L承命이
라 捉君而來러
니 今君淸淨道塲
고 端
007_0610_b_18L坐勤念彌陁
니 吾等이 雖敬無已
나 難避
007_0610_b_19L閻王之命어니
와 雖不如勑이
나 非不捉去니
007_0610_b_20L伏請行李쇼
셔 第三鬼이 曰호
閻王이 下
007_0610_b_21L令샤
彼王郞을 嚴縛將來라
시니 不如
007_0610_b_22L勑則王之所嗔을 吾等이 可被也로
다
007_0610_b_23L餘鬼이 曰호
若我等이 被多勑언
뎡 不修善
-
007_0610_c_01L道故로 今受鬼報을 未脫
니 寧受死罪언
뎡
007_0610_c_02L不敢以念佛者을 從令縛之니
라
007_0610_c_03L第一鬼이 告王郞曰호
雖有犯罪如山
야
007_0610_c_04L必入地獄이
나 吾等所見로 善奏閻王
면 必
007_0610_c_05L還人道리
니 君이 不敢悲憫쇼
서 君若生
007_0610_c_06L極樂이
든 不忘吾等鬼使슈셔
고 因跪示偈
007_0610_c_07L曰
007_0610_c_08L我作㝠間使이 今已百千刼로
디
007_0610_c_09L不見念佛人이 墮於惡道中게
라
007_0610_c_10L君이 若生蓮花國어
든 念吾軰을 脫鬼報케
007_0610_c_11L슈
셔 已然後애 到㝠曺
니 閻王이 怒勑使曰
007_0610_c_12L호
急捉縛來라
니 如何遲晩也오 鬼使이
007_0610_c_13L具陳所見
니 王이 起4)坐立云호
善哉라
007_0610_c_14L王郞5)耶速階上슈
셔
007_0610_c_15L十王이 齊拜曰호
夫妻이 常曾誹謗安老
007_0610_c_16L宿의 念佛事더
니 先囚宋氏
고 當問王郞
007_0610_c_17L야
사 墮於惡道리라
야 今差極惡鬼使러
니
007_0610_c_18L鬼使所見을 聞之君이 改心懺悔
고 勤修
007_0610_c_19L念佛
니 有何罪乎리
오 王이 因偈曰
007_0610_c_20L西方主彌陁佛은 此娑婆別有緣
니
007_0610_c_21L「勉」以下磨滅{編}。此右側行間有「勸念要
007_0610_c_22L錄」 重出故 編者除之。「明」作「朙」{甲}{丁}{戊}。
007_0610_c_23L「坐」作「座」{甲}{丁}{戊}。「耶」作「也」{甲}{丁}{戊}。
-
007_0611_a_01L若不一念彼佛
면 㝠曺猛使難降러니
라
007_0611_a_02L夫妻을 還返人間
야 遺命三十年이
을 年加
007_0611_a_03L六十歲
야 勤修精進
야 念彌陁佛
면 速徃
007_0611_a_04L彼刹시
리니 吾等十王도 並到西方케
쇼셔 爲
007_0611_a_05L送뇌
다
007_0611_a_06L王이 命曺府崔判官
야 曰호
王郞이 造排
007_0611_a_07L道塲
고 懇切念佛
니 先犯無間罪報이 今
007_0611_a_08L已散盡
고 唯念佛功德로 夫妻을 同返人
007_0611_a_09L間
야 偕老同住
야 念佛케
리니 宋氏이 命終
007_0611_a_10L年久
야 皮骨散失
니 屬魂何處오
007_0611_a_11L判官이 聽王命
야 以閻王旨로 回拜王郞
007_0611_a_12L
고 夫妻을 奏王호
니 月氏國翁主이 時命이
007_0611_a_13L二十一歲라 命限已盡故로 魂今1)來此
007_0611_a_14L
야 夜魔天2)報이 已盡
야 還生於天上리
니
007_0611_a_15L其體專在
宋氏之魂을 托於公主形
야
007_0611_a_16L還生可冝니이
다
007_0611_a_17L閻王이 歡喜曰호
郞君夫妻이 不忘此願
007_0611_a_18L
면 速生西方시
리니 君則諦聽
라 君宅北居
007_0611_a_19L安老宿을 不敢誹謗어
다 受此身以來애 常
007_0611_a_20L尊西方
니 3)由此功故로 諸佛諸天이 常
007_0611_a_21L護持也니
라
007_0611_a_22L君則常供養如父母
샤 請君노
니 吾等音
007_0611_a_23L信을 傳達安老宿쇼셔
야 王郞이 應諾
대
-
007_0611_b_01L閻王이 向老宿
야 拜曰호
道體如何오 日
007_0611_b_02L新堅固시
니 隔三年이라
가 三月初一日면
007_0611_b_03L西方敎主이 持紫金蓮花座
고 迎君
야 西
007_0611_b_04L方上品애 徃生케리
라고 言訖애 還生本家
007_0611_b_05L
니 家人이 欲葬時애 還生偈曰
007_0611_b_06L滿堂妻子與財珎이 受苦當時不代身로
다
007_0611_b_07L一念彌陁消罪報니 還生延命更修眞호
리
007_0611_b_08L라
007_0611_b_09L宋氏이 托公主身
야 還生
니 王與夫人이
007_0611_b_10L歡喜時에 公主生身이 具陳上事
니 王이
007_0611_b_11L嘆之
고 詔王郞曰호
朕曾不見此事所謂
007_0611_b_12L夢中之瑞로
다 王郞이 即奏言호
宋氏十一
007_0611_b_13L年間애 不思餘親호
고 唯守前信로 乃遇重
007_0611_b_14L親라
고 歡喜而退
야 延壽一百四十七歲
007_0611_b_15L後애 同生極樂4)也
다
007_0611_b_16L〔編者追記〕
007_0611_b_17L編者 近日偶然得見大德八年甲辰(高麗
007_0611_b_18L忠烈王三十年)刊 佛說阿彌陀經。其卷
007_0611_b_19L末有王朗返魂傳 對照其文與此勸念要
007_0611_b_20L錄所收之王郞返魂傳 字句出入不少(對
007_0611_b_21L校脚註不施)。又其傳首曰「窮原集云 吉
007_0611_b_22L州王思机郞年五十七…」。此文 甚有意
007_0611_b_23L義 王郞傳之所出原典明示故。是以編
007_0611_b_24L者追記之。
-
007_0611_c_01L遠公結社傳
007_0611_c_02L東晋僧慧遠法師은 鴈門人也라 㞐廬山
007_0611_c_03L
야 與劉遺民等僧俗百二十三人로 結爲
007_0611_c_04L蓮社
고 以修淨土
야 謂他日生蓮花中也
007_0611_c_05L러
니 遺民이 著文讃頌
대 感一仙人이 乘雲
007_0611_c_06L聽法
며 空中或奏淸唄聲
고 卸長風러
라
007_0611_c_07L法師이 澄心觀想
니 初十年애 三覩聖相
007_0611_c_08L호
而遠公이 沉厚不言러시
니 後七月애 遠
007_0611_c_09L이 又見阿彌陁佛身이 滿虗空
며 圓光之
007_0611_c_10L中애 有諸化佛시
며 觀音勢至이 侍立左
007_0611_c_11L右
며 又見水流光明이 分十四支
야 一一
007_0611_c_12L支水이 流注上下
야 自然演說苦空無常
007_0611_c_13L無我妙法
니 如十六觀經說러
라
007_0611_c_14L佛告遠曰샤
我以本願力故로 來安慰
007_0611_c_15L汝노
니 後七日애 當生我國리
라 見僧佛
007_0611_c_16L䭾耶舍와 及慧持와 曇順이 住佛之側
야
007_0611_c_17L向前揖遠曰호
法師之志은 在吾先로
何
007_0611_c_18L來之遲也오
007_0611_c_19L遠이 自見分明
야 乃與其徒로 言之
고 且
007_0611_c_20L「來此」作「生於」{甲}{丁}{戊}。「報已盡還生於天
007_0611_c_21L上」無有{甲}{丁}{戊}。「由」作「曰」{甲}{戊}。「也」下
007_0611_c_22L有如下文「彼王郞 於此念佛 雖不信 輕笑以其
007_0611_c_23L見聞故 終成徃生之益 況見聞而不輕笑 見聞
007_0611_c_24L而隨喜者乎 故附此傳 助現念佛利澤之廣」{甲}
007_0611_c_25L{丁}{戊}。
-
007_0612_a_01L曰始吾居此
야 幸於淨土애 三覩聖相
고
007_0612_a_02L今復見之호
니 吾生淨土이 決矣로
다 次日애
007_0612_a_03L寢疾
야 至七日야
聖衆遙迎
샤 寂然而
007_0612_a_04L化
니 時義熈十二年八月六日也러
라 同會
007_0612_a_05L一百二十三人이 前後皆生淨土니
라
007_0612_a_06L
007_0612_a_07L闕公則現報傳
007_0612_a_08L東晋闕公則은 遠公白蓮社中人이
라 已亡
007_0612_a_09L커
을 友人이 於東京白馬寺애 作忌日러
니 林
007_0612_a_10L木殿宇이 皆作金色
고 空中有聲云호
我
007_0612_a_11L是闕公則로
니 所祈徃生極樂寶國을 今已
007_0612_a_12L遂矣읠
이 故來相報로라
고 言訖不現니
라
007_0612_a_13L
007_0612_a_14L烏1)長王見佛2)傳
007_0612_a_15L3)烏長國王이 萬機之暇애 謂群臣曰朕
007_0612_a_16L은 爲人主로
不免生老病死無常之苦니
007_0612_a_17L六4)趣輪5)回애 誰分貴賤이리
오 聞호
니 西方
007_0612_a_18L佛國은 誓願6)棲神라
고 於是애 日夜精
007_0612_a_19L勤
야 念佛行道
며 廣行7)布施
야 利樂衆
007_0612_a_20L生
며 每日애 設一百僧齋호
王與后8)妑
007_0612_a_21L이 親手行食
며 時請名僧
야 9)咨扣妙法
007_0612_a_22L
야 三十餘年을 精專無替러
니 一日宮中애
007_0612_a_23L10)見彌陁佛
니 西方聖衆이 來迎祥瑞이
-
007_0612_b_01L不一러
라 端坐示滅
니 11)神色怡悅러
라
007_0612_b_02L
007_0612_b_03L12)鄭牧卿執幡13)傳
007_0612_b_04L14)唐信士鄭牧卿은 榮陽人15)也이
라 擧家奉
007_0612_b_05L佛
야 母及姉妹이 同祈淨16)土러
니 至開元
007_0612_b_06L二十一年
야 因疾困篤거
을 有醫人及同道
007_0612_b_07L者이 咸勸喩言호
且進魚肉
야 以救羸軀
007_0612_b_08L
고 痊復之後애 修持淨戒호
미 不亦可乎아
007_0612_b_09L牧卿이 曰噫라 如此浮生이 縱因葷穢
야
007_0612_b_10L而得痊平이
나 終歸磨滅리
라 不奉佛禁
고
007_0612_b_11L而惜微命
야 何爲오 確然不許
고 遂嚴佛
007_0612_b_12L事
야 手執幡脚과 香爐
야 一心稱念阿彌
007_0612_b_13L陁佛
야 復作是言호
丈夫이 一心不退
야
007_0612_b_14L願生西方라
고 奄然長徃
니 異香充庭
야
007_0612_b_15L隣里共知
며 舅氏夢애 寶池花敷커
을 見牧
007_0612_b_16L卿이 合掌趨上
니 時當五十九러
라
007_0612_b_17L
007_0612_b_18L17)房翥勸他徃生18)傳
007_0612_b_19L19)唐房翥은 京兆人*也라 暴死
야 至陰府
007_0612_b_20L
야 見閻羅王
대 王이 曰據案簿호
니 君이 曾
007_0612_b_21L勸一老人念佛
야 已生淨土케
니 20)君承
007_0612_b_22L此福
야 亦合生淨土
故로 來相見로
라
007_0612_b_23L翥曰先許金剛經萬卷
야 巡21)禮五臺언
뎡
-
007_0612_c_01L未欲徃生로
라 王이 曰誦經巡禮이 固爲好
007_0612_c_02L事나 不如早生淨土어니
녀 王이 知意不可
007_0612_c_03L奪
고 乃放還니
라 以此知勸人修者이 非
007_0612_c_04L徒徃生라 又感動幽㝠也로
다
007_0612_c_05L
007_0612_c_06L隋文皇后22)傳
007_0612_c_07L23)隋文24)帝后이 雖㞐王宮
나 深厭女質
야
007_0612_c_08L常誦阿彌陁佛더
니 至臨終時
야 異香滿
007_0612_c_09L室
야 從空而至어
을 文帝이 問25)闍提三藏
007_0612_c_10L호
是何祥瑞오 答曰四方有佛샤
號이
007_0612_c_11L阿彌26)陁시
니 皇后이 業高
샤 神生彼國로
다
007_0612_c_12L況聖敎分明
니 無致疑矣니
다
007_0612_c_13L「長」下有「國」{甲}{乙}{丙}。「傳」 作「徃生」{甲}{乙}
007_0612_c_14L{丙}。「烏」上有「徃生傳云」{甲}{乙}{丙}。「趣」作
007_0612_c_15L「道」{甲}{乙}ㆍ作「途」{丙}。「回」作「廻」{甲}{乙}{丙}。
007_0612_c_16L「棲」作「栖」{丙}。「布」作「普」{甲}{乙}{丙}。
007_0612_c_17L「妑」作「妃」{甲}{乙}{丙}。「咨扣」作「恣問」{甲}{乙}{丙}。
007_0612_c_18L「見」下有「阿」{甲}{乙}{丙}。「神」作「身」{甲}{乙}{丙}。
007_0612_c_19L「鄭」作「信士」{甲}。「傳」作「徃生」{甲}。「唐」
007_0612_c_20L上有「徃生傳云」{甲}。「也」無有{甲}次同。「土」
007_0612_c_21L作「方」{甲}。「房」上有「京兆」{甲}。「傳」無有
007_0612_c_22L{甲}。「唐」上有「彌陀感應圓云」{甲}。「君承此
007_0612_c_23L福亦合生淨土」無有{甲}。「禮」無有{甲}。「傳」
007_0612_c_24L作「異香徃生」{甲}。「隋」上有「徃生傳云」{甲}。
007_0612_c_25L「帝」作「皇」{甲}。「闍」作「闇」{甲}。「陁」下有
007_0612_c_26L「佛」{甲}。
-
007_0613_a_01L荊王夫人立化傳
007_0613_a_02L荊王夫人이 元祐間애 與婢妾로 精修西
007_0613_a_03L方호
唯一妾이 懈怠어
을 夫人이 斥去
대 其
007_0613_a_04L妾이 悔悟
야 精進久之러
니 謂他妾云吾이
007_0613_a_05L今夜애 當生西方라
니 是夜애 異香滿室
007_0613_a_06L
야 無疾而終거
을 明日애 同事之妾이 告夫
007_0613_a_07L人云호
昨夜夢애 化去之妾이 託致起㞐
007_0613_a_08L云호
夫人이 訓責야
시을 我修西方
야 今애
007_0613_a_09L以獲徃生호
니 感德無量로다
데다
007_0613_a_10L夫人이 云使我亦夢야
사 乃可信耳니
라 其
007_0613_a_11L夜애 夫人夢애 見亡妾애 叙謝如前
대 夫
007_0613_a_12L人이 云西方을 可到不아 妾이 云호
可到
007_0613_a_13L뢰
다 但從妾行호리라
고 夫人이 隨之
야 見池
007_0613_a_14L溏廣大
야 紅白蓮花이 大小相間호
或榮
007_0613_a_15L或悴
야 種種不同커
을 夫人이 問云何以如
007_0613_a_16L此오 妾이 云此皆世間애 發念
야 修西方
007_0613_a_17L人也니
다 纔發一念
면 池內애 便生蓮花一
007_0613_a_18L朶호
若願心精進則花이 日日敷榮
야 以
007_0613_a_19L至大如車輪
고 若願心이 退轉則花이 日
007_0613_a_20L日萎悴
야 以至殞滅
니다
007_0613_a_21L次見一人이 坐蓮花上
야 其衣이 飄揚散
007_0613_a_22L去
며 寶冠瓔珞로 莊嚴其身
고 夫人이 問
007_0613_a_23L云何人也오 妾이 云楊傑也니
다 又見一人
-
007_0613_b_01L
니 坐於蓮花上어
을 妾이 云馬玕也니
다 夫人
007_0613_b_02L이 云我 當生何處오 妾이 引行數里許
007_0613_b_03L
야 遙望見一金壇
니 金碧照曜어
을 妾이 云
007_0613_b_04L此 夫人化生處니 乃上品上生이니
다
007_0613_b_05L夫人이 旣覺
야 訪問楊馬의 所在
니 傑이
007_0613_b_06L已亡
고 而玕이 無恙러
라 是知精進不退者
007_0613_b_07L은 雖身在娑婆之內나 其神이 已在淨土
007_0613_b_08L矣로
다 後夫人이 於生日애 秉爐焚香
고 望
007_0613_b_09L觀音閣而立어
을 子孫이 方具獻壽之儀
대
007_0613_b_10L已立化矣러
라
007_0613_b_11L
007_0613_b_12L梁氏自明傳
007_0613_b_13L唐淸信女梁氏은 括州人也라 宿殃所鍾
007_0613_b_14L로 雙目無見러
니 遇僧勸令念佛
야 一聞敎
007_0613_b_15L誨
고 係心相續
니 三年之後애 兩目洞開
007_0613_b_16L
야 無復纎翳
야 所患旣痊커
을 勤苦彌切
더
007_0613_b_17L니 至貞觀三年二月中
야 不豫自知
야 報
007_0613_b_18L盡
니 臨終之時애 合村이 共見阿彌陁佛
007_0613_b_19L이 與諸大士로 幡花降迎
야 遂終于世
니
007_0613_b_20L라
007_0613_b_21L
007_0613_b_22L1)童女勸母2)傳
007_0613_b_23L3)童女은 梁郡人也라 父子三人이 俱修
-
007_0613_c_01L西方호
4)唯母 不修러
니 女年이 十四라
007_0613_c_02L死後七日애 却5)回啓母曰兒은 徃西方
007_0613_c_03L호
니 父兄及己이 已有蓮花
야 後當6)化生
007_0613_c_04L어니
와 7)唯母이 獨無
兒이 今애 暫歸
야
007_0613_c_05L相報로라
至後
야 母이 依兒敎
야 日念
007_0613_c_06L8)彌陀
니 9)四人이 盡得徃生安養矣
리
007_0613_c_07L
007_0613_c_08L屠牛善和十念傳
007_0613_c_09L唐善和은 殺牛로 爲業러
니 臨終見牛數頭
007_0613_c_10L이 作人言云호
汝殺我라
야 善和이 大恐
007_0613_c_11L
야 告妻云호
急請僧來
야 救我
라 僧至
야
007_0613_c_12L云十六觀經說호
若人이 臨終애 地獄相
007_0613_c_13L이 現커
든 志心로 十稱南無阿彌陀佛
면 即
007_0613_c_14L得徃生淨士라
善和이 不暇取香爐
야
007_0613_c_15L即以左手로 擎火
고 右手로 捻香
야 面西
007_0613_c_16L
고 專切念佛
니 未滿十聲애 乃云我見阿
007_0613_c_17L彌陀佛이 從西而來
샤 與我寶座로다
코 言
007_0613_c_18L訖而終
007_0613_c_19L「童」上有「世子」{甲}{乙}{丙}。「傳」作「徃生」{甲}
007_0613_c_20L{乙}{丙}。「童女」作「法苑珠林云 童女宋朝威世
007_0613_c_21L子」{甲}{乙}{丙}。「唯母」作「惟妻」{甲}{乙}{丙}。「回」
007_0613_c_22L作「廻」{甲}{乙}{丙}。「化」作「徃」{甲}{乙}{丙}。「唯」作
007_0613_c_23L「惟」{丙}。「彌陀」作「陀佛」{甲}{乙}{丙}。「四人」
007_0613_c_24L無有{甲}{乙}{丙}。
-
007_0614_a_01L觀法
007_0614_a_02L十六觀經修持法門略云샤
齋戒潔已
007_0614_a_03L
며 淸心淨慮
야 面西安坐
야 閇目默然코
007_0614_a_04L觀想阿彌陀佛眞金色身이 在西方七寶
007_0614_a_05L池中大蓮花上애 坐
샤 其身長은 丈六시
고
007_0614_a_06L兩眉中間向上애 有白毫호
右旋轉
야 光
007_0614_a_07L明이 照曜紫金色身인
야 以停心注想於
007_0614_a_08L白毫
야 更不得妄有分毫他念
야 當令閇
007_0614_a_09L目開目애 悉皆見之
야 盖欲念念不忘也
007_0614_a_10L호리
라
007_0614_a_11L如此久久
야 念心成熟
면 自然感應
야 見
007_0614_a_12L佛全身리
니 此法最上
니 謂心想佛1)時
007_0614_a_13L即是佛일
又過於口念也니
라
007_0614_a_14L次觀想觀音菩薩身은 紫金色이
며 手掌은
007_0614_a_15L白蓮花오 其天冠中애 有一立化佛
며
007_0614_a_16L次2)▩▩大勢至菩薩身은 紫金色이
며 其
007_0614_a_17L天冠肉髻上애 有一瓶
며 次想自身이
007_0614_a_18L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야 於蓮花中애 結跏
007_0614_a_19L趺坐
야 作蓮花合想開想애 見佛菩薩이
007_0614_a_20L滿虗空中호리
라
007_0614_a_21L稱讃䟽云如何口念心思
야 即得徃生西
007_0614_a_22L方淨土오 答曰心則緣佛境界
야 憶持不
007_0614_a_23L忘
고 口則稱佛名號
야 分明不亂이
니 如是
-
007_0614_b_01L心口內外相應
야 若念一句阿彌陀佛
면
007_0614_b_02L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고 成就八十億
007_0614_b_03L劫殊勝功德리
니 一句尙爾오
는 何況十句
007_0614_b_04L百句千句萬句
녀 如是一日一月一年一
007_0614_b_05L生을 行住坐臥晝夜애 精勤
면 何罪垢而
007_0614_b_06L不消忘
며 何功德而不增長
며 何因으
로 不
007_0614_b_07L生極樂國이
며 何緣으
로 不見彌陁佛이리
오
007_0614_b_08L
007_0614_b_09L引證
007_0614_b_10L藥師經云 若淨信男女이 有能受持八
007_0614_b_11L分齋戒
야 或經一年커
나 或三月
야 以此善
007_0614_b_12L根로 願生西方極樂世界호
有未㝎者이
007_0614_b_13L若能聞我藥師瑠璃光如來名號
며 臨命
007_0614_b_14L終時애 有菩薩이 乘神通來
야 示其道路
007_0614_b_15L
야 卽於西方極樂世界寶蓮花中에 自然
007_0614_b_16L化生리라
시다
007_0614_b_17L陁羅尼經애
이 云諸佛子等 若聞阿彌陁
007_0614_b_18L佛名號
면 能令汝等로 徃生西方極樂淨
007_0614_b_19L土
야 蓮花애 化生
야 得不退地리라
시리라
007_0614_b_20L以此同念彌陁 齊登樂岸 同種善因
007_0614_b_21L共成佛道 願與萬萬千千 同結成佛正
007_0614_b_22L因 何以故 萬萬千千人中 豈無 一人
007_0614_b_23L最成佛道 一人若先成道 萬萬千千 盡
-
007_0614_c_01L於言下得證 萬萬千千 旣各得證 亦
007_0614_c_02L各敎化萬萬千千 悉令成道 如是展轉
007_0614_c_03L普與盡法界 同成無上佛果菩提
007_0614_c_04L勸念要錄終
007_0614_c_05L
007_0614_c_06L3)崇德二年 秋七月 初吉日 求禮地 華嚴
007_0614_c_07L寺開刊
007_0614_c_08L自施刊 海淳比丘
007_0614_c_09L「時」下疑脫「心」{編}。▩▩底本磨滅 疑「觀
007_0614_c_10L想」{編}。{甲}本刊記如下「宗師秩照愿 性雨 維
007_0614_c_11L善 朗奎 攝行 斗定 持殿雲戒 賛惠 時維那肅
007_0614_c_12L聦 住持孟震 僧統法利 前御秩椘仁 補信 照信
007_0614_c_13L寶行 和信 爾允 攝彥 智祥 智軒 記室 勸榮
007_0614_c_14L奉玄 朗旬 坦演 謹學 玹閏 典益 性惣 大淑
007_0614_c_15L惣允 刻手秩管榮 永元 願哲 惣允 惣性 善一
007_0614_c_16L是還 益順 儀官 呂行 俊和 克念 色和 三綱
007_0614_c_17L琢賛 允性 義官 鍊板萬初 乾隆四十一年丙
007_0614_c_18L申 三月 日 慶尙道 陜川 海印寺開刊」。
007_0614_c_19L丙本刊記如下「奉爲主上殿下壽萬歲 國界恒安
007_0614_c_20L於萬歲 王妑殿下壽齊年 法輪常轉於無窮 世
007_0614_c_21L子邸下壽千秋 雨順風調於太平 伏爲 普勸念佛
007_0614_c_22L功德主寬休與結緣等 願以此先亡父母 九族亡
007_0614_c_23L魂 多生師長 累世宗親 兼及法界亡魂 咸脫苦
007_0614_c_24L趣 同生極樂 亦願十方世界 人與含靈 咸脫娑
007_0614_c_25L婆之苦處 同歸西方之樂邦 見佛聞法 同成正
007_0614_c_26L覺 訂正大德泰鵬 載訔 任性 進賢 施主佛養
007_0614_c_27L財 維邦廳 補用廳 淸眼 宗位 就成 月端 寬
007_0614_c_28L玄 擇璘 幸律 肯秋 錦六 漢哲 漢俊 國淨 快
007_0614_c_29L永 國淸 淸楫 錦蓮 高益章 吳仍邑山 崔氏月
007_0614_c_30L瑞 張氏五承 女文娥德 自蘭 翠蘭 曺氏錦禮
007_0614_c_31L金氏重承 李順才 李泰玄 趙重成 比丘性宗 來
007_0614_c_32L往䡄性 具覈 忠亮 處士敬梵 月精三綱軏敏 厚
-
007_0615_a_01L吅 演根 興律三綱彩裕 寬仅 敏眞 刊工交哲
007_0615_a_02L世雄謹書 乾隆三十年三月 日 九月山 興律寺
007_0615_a_03L開刊」。
007_0615_a_04L丁本刊訐如下「引牛 載遠 曇華 會鵬 奉初 內
007_0615_a_05L外持殿覺心 快俊 雨漸 楚梅 龍海 浮板楚閑
007_0615_a_06L采淸 敏元 鍊板碩坦 致明 來徃 性賛 施主慧
007_0615_a_07L熙 金命化 採心 躰尊 化主秩處行 萬祥 印
007_0615_a_08L和 信摠 月奎 ((宀/尤)) 慧 處英 躰叔 時僧統普天 前
007_0615_a_09L御秩頴熏 頴珠 淸悟 曇彥 國林 醉愚 海隱 海
007_0615_a_10L悅 海演 楚玧 快順 老德秩允明 學暉 智哲 願
007_0615_a_11L刻都監楚玧 惠鵬 施主秩載遠 會鵬 海淨 海
007_0615_a_12L悅 允明 淸演 晤默 再坦 太輝 玉善 明淑 會
007_0615_a_13L白 璽澄 道元 偉坦 眞哲 性宗 以俊 月岑 玄
007_0615_a_14L甘 碧玉 碧捴 豊熙 思熙 爲祥 各熏 進淳 天
007_0615_a_15L和 天己 天眼 友惠 普賛 朴進奉 朴弼文 金
007_0615_a_16L聲遠 柳再河 鄭仅仙 金愛春 安汝音男 姜召
007_0615_a_17L史 徐命益 權世興 金碩昌 魯淡沙里 魯介萬
007_0615_a_18L魯介先 李世必 權末叱世 李太古 權萬白 鄭
007_0615_a_19L日先 金正先 金馬乙同 金汝賛 金石化 孫信
007_0615_a_20L白 朴日萬 林夢禮 鄭居士 大施金萬才 金銑
007_0615_a_21L李日丹 金尙寬 玉賢 妙眞 河太增 韓德天 河
007_0615_a_22L大海 朴光守 敏淳 三隱 學熏 躰正 國海 朗
007_0615_a_23L熏 海輝 處仁 再坦 朗白 銀海寺秩 淸敏 采
007_0615_a_24L眞 國信 惠哲 普察 采學 惠澄 自允 普賛 願
007_0615_a_25L行 惠俊 德能 友擇 達熏 在軒 熙遠 國安 賛
007_0615_a_26L揮 善益 法行 宗熙 漢淸 國活 有仁 惠玉 日
007_0615_a_27L惠 寬軒 爲玉 頓圓 德還 淸一 思察 謹叔 敏
007_0615_a_28L善 善察 幸訔 就仁 惠明 演賛 守初 演什 快
007_0615_a_29L忍 各天 友日 太澄 至賛 豊悅 李興茂 李召
007_0615_a_30L史 李三先 鄭貴天 林椘善 林牙只 林進發 林
007_0615_a_31L椘成 林椘丹 金甲南 河增甲 智行 隱玉 夏正
007_0615_a_32L李召史 湖白女 書記有澄 首僧太性 持事偉
007_0615_a_33L順 三寶通義 都監信巡 校正性衍 別座處仁
007_0615_a_34L供養主玄察 來徃太澄 乾隆 十八年 十一月 日
007_0615_a_35L慶尙道大丘 八公山 桐華寺開刊」。
-
007_0615_b_01L
-
007_0615_c_01L
- 1){底}崇德二年求禮地華嚴寺開刊本(서울大學校所藏 懸吐諺解本) {甲}乾隆四十一年陜川海印寺開刊「念佛普勸文」所載之該當文(國立圖書館所藏諺解本) {乙}慶北大學校大學院影印本「新編普勸文」所載之該當文(諺解本) {丙}乾隆三十年九月山興律寺開刊「念佛普勸文」所載之該當文(國立圖書館所藏 諺解本) {丁}乾隆十八年大邱八公山桐華寺開刊「王郞返魂傳」(誠庵文庫所藏 阿彌陀經合綴諺解本) {戊}刊年未詳「王郞返魂傳」(國立圖書館所藏 諺解本)。
- 2)目次 編者作成補入。
- 1)「勉」以下磨滅{編}。
- 2)此右側行間有「勸念要錄」 重出故 編者除之。
- 3)「明」作「朙」{甲}{丁}{戊}。
- 4)「坐」作「座」{甲}{丁}{戊}。
- 5)「耶」作「也」{甲}{丁}{戊}。
- 1)「來此」作「生於」{甲}{丁}{戊}。
- 2)「報已盡還生於天上」無有{甲}{丁}{戊}。
- 3)「由」作「曰」{甲}{戊}。
- 4)「也」下有如下文「彼王郞 於此念佛 雖不信 輕笑以其見聞故 終成徃生之益 況見聞而不輕笑 見聞而隨喜者乎 故附此傳 助現念佛利澤之廣」{甲}{丁}{戊}。
- 1)「長」下有「國」{甲}{乙}{丙}。
- 2)「傳」 作「徃生」{甲}{乙}{丙}。
- 3)「烏」上有「徃生傳云」{甲}{乙}{丙}。
- 4)「趣」作「道」{甲}{乙}ㆍ作「途」{丙}。
- 5)「回」作「廻」{甲}{乙}{丙}。
- 6)「棲」作「栖」{丙}。
- 7)「布」作「普」{甲}{乙}{丙}。
- 8)「妑」作「妃」{甲}{乙}{丙}。
- 9)「咨扣」作「恣問」{甲}{乙}{丙}。
- 10)「見」下有「阿」{甲}{乙}{丙}。
- 11)「神」作「身」{甲}{乙}{丙}。
- 12)「鄭」作「信士」{甲}。
- 13)「傳」作「徃生」{甲}。
- 14)「唐」上有「徃生傳云」{甲}。
- 15)「也」無有{甲}次同。
- 16)「土」作「方」{甲}。
- 17)「房」上有「京兆」{甲}。
- 18)「傳」無有{甲}。
- 19)「唐」上有「彌陀感應圓云」{甲}。
- 20)「君承此福亦合生淨土」無有{甲}。
- 21)「禮」無有{甲}。
- 22)「傳」作「異香徃生」{甲}。
- 23)「隋」上有「徃生傳云」{甲}。
- 24)「帝」作「皇」{甲}。
- 25)「闍」作「闇」{甲}。
- 26)「陁」下有「佛」{甲}。
- 1)「童」上有「世子」{甲}{乙}{丙}。
- 2)「傳」作「徃生」{甲}{乙}{丙}。
- 3)「童女」作「法苑珠林云 童女宋朝威世子」{甲}{乙}{丙}。
- 4)「唯母」作「惟妻」{甲}{乙}{丙}。
- 5)「回」作「廻」{甲}{乙}{丙}。
- 6)「化」作「徃」{甲}{乙}{丙}。
- 7)「唯」作「惟」{丙}。
- 8)「彌陀」作「陀佛」{甲}{乙}{丙}。
- 9)「四人」無有{甲}{乙}{丙}。
- 1)「時」下疑脫「心」{編}。
- 2)▩▩底本磨滅 疑「觀想」{編}。
- 3){甲}本刊記如下「宗師秩照愿 性雨 維善 朗奎 攝行 斗定 持殿雲戒 賛惠 時維那肅聦 住持孟震 僧統法利 前御秩椘仁 補信 照信 寶行 和信 爾允 攝彥 智祥 智軒 記室 勸榮 奉玄 朗旬 坦演 謹學 玹閏 典益 性惣 大淑 惣允 刻手秩管榮 永元 願哲 惣允 惣性 善一 是還 益順 儀官 呂行 俊和 克念 色和 三綱 琢賛 允性 義官 鍊板萬初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 三月 日 慶尙道 陜川 海印寺開刊」。丙本刊記如下「奉爲主上殿下壽萬歲 國界恒安於萬歲 王妑殿下壽齊年 法輪常轉於無窮 世子邸下壽千秋 雨順風調於太平 伏爲 普勸念佛功德主寬休與結緣等 願以此先亡父母 九族亡魂 多生師長 累世宗親 兼及法界亡魂 咸脫苦趣 同生極樂 亦願十方世界 人與含靈 咸脫娑婆之苦處 同歸西方之樂邦 見佛聞法 同成正覺 訂正大德泰鵬 載訔 任性 進賢 施主佛養財 維邦廳 補用廳 淸眼 宗位 就成 月端 寬玄 擇璘 幸律 肯秋 錦六 漢哲 漢俊 國淨 快永 國淸 淸楫 錦蓮 高益章 吳仍邑山 崔氏月瑞 張氏五承 女文娥德 自蘭 翠蘭 曺氏錦禮 金氏重承 李順才 李泰玄 趙重成 比丘性宗 來往䡄性 具覈 忠亮 處士敬梵 月精三綱軏敏 厚
- 3)吅 演根 興律三綱彩裕 寬仅 敏眞 刊工交哲世雄謹書 乾隆三十年三月 日 九月山 興律寺開刊」。丁本刊訐如下「引牛 載遠 曇華 會鵬 奉初 內外持殿覺心 快俊 雨漸 楚梅 龍海 浮板楚閑 采淸 敏元 鍊板碩坦 致明 來徃 性賛 施主慧熙 金命化 採心 躰尊 化主秩處行 萬祥 印和 信摠 月奎 (宀/尤)慧 處英 躰叔 時僧統普天 前御秩頴熏 頴珠 淸悟 曇彥 國林 醉愚 海隱 海悅 海演 楚玧 快順 老德秩允明 學暉 智哲 願刻都監楚玧 惠鵬 施主秩載遠 會鵬 海淨 海悅 允明 淸演 晤默 再坦 太輝 玉善 明淑 會白 璽澄 道元 偉坦 眞哲 性宗 以俊 月岑 玄甘 碧玉 碧捴 豊熙 思熙 爲祥 各熏 進淳 天和 天己 天眼 友惠 普賛 朴進奉 朴弼文 金聲遠 柳再河 鄭仅仙 金愛春 安汝音男 姜召史 徐命益 權世興 金碩昌 魯淡沙里 魯介萬 魯介先 李世必 權末叱世 李太古 權萬白 鄭日先 金正先 金馬乙同 金汝賛 金石化 孫信白 朴日萬 林夢禮 鄭居士 大施金萬才 金銑 李日丹 金尙寬 玉賢 妙眞 河太增 韓德天 河大海 朴光守 敏淳 三隱 學熏 躰正 國海 朗熏 海輝 處仁 再坦 朗白 銀海寺秩 淸敏 采眞 國信 惠哲 普察 采學 惠澄 自允 普賛 願行 惠俊 德能 友擇 達熏 在軒 熙遠 國安 賛揮 善益 法行 宗熙 漢淸 國活 有仁 惠玉 日惠 寬軒 爲玉 頓圓 德還 淸一 思察 謹叔 敏善 善察 幸訔 就仁 惠明 演賛 守初 演什 快忍 各天 友日 太澄 至賛 豊悅 李興茂 李召史 李三先 鄭貴天 林椘善 林牙只 林進發 林椘成 林椘丹 金甲南 河增甲 智行 隱玉 夏正李召史 湖白女 書記有澄 首僧太性 持事偉順 三寶通義 都監信巡 校正性衍 別座處仁 供養主玄察 來徃太澄 乾隆 十八年 十一月 日 慶尙道大丘 八公山 桐華寺開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