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불교전서

계초심학인문(誡初心學人文) / [誡初心學人文]

ABC_BJ_H0072_T_001

004_0738_a_01L1)誡初心學人文

004_0738_a_02L[誡初心學人文]

004_0738_a_03L

004_0738_a_04L2)海東曺溪山沙門 知訥述

004_0738_a_05L
夫初心之人 須遠離惡友 親近賢善
004_0738_a_06L受五戒十戒等 善知持犯開遮 但依金
004_0738_a_07L口聖言 莫順庸流妄說 旣已出家 叅
004_0738_a_08L陪淸衆 常念柔和善順 不得我慢貢高
004_0738_a_09L大者爲兄 小者爲弟 儻有諍者 兩說
004_0738_a_10L和合 但以慈心相向 不得惡語傷人
004_0738_a_11L若也欺凌同伴 論說是非 如此出家
004_0738_a_12L全無利益 財色之禍 甚於毒蛇 省己
004_0738_a_13L知非 常須遠離 無緣事則不得入他房
004_0738_a_14L院 當屏處 不得强知他事 非六日 不
004_0738_a_15L得洗浣內衣 臨3) ((輿-車+水)) 漱 不得高聲涕唾
004_0738_a_16L行益次 不得搪揬越序 經行次 不得
004_0738_a_17L開襟掉臂 言談次 不得高聲戱笑 非
004_0738_a_18L要事 不得出於門外 有病人 須慈心
004_0738_a_19L守護 見賓客 須欣然迎接 逢尊長 須
004_0738_a_20L肅恭廻避 辦道具 須儉約知足 4)㪰食
004_0738_a_21L時 飮啜不得作聲 執放 要須安詳第一
004_0738_a_22L
不得擧顏顧視 不得欣厭精麤 須
004_0738_a_23L默無言說 須防護雜念 須知受食 但
004_0738_a_24L5) ((广+療-疒)) 形枯 爲成道業 須念般若心經 觀

004_0738_b_01L三輪淸淨 不違道用 赴焚修 須早暮
004_0738_b_02L勤行 自6)嘖懈怠 知衆行次 不得雜亂
004_0738_b_03L讃唄7)呪願 須誦文觀義 不得但隨音
004_0738_b_04L聲 不得韻曲不調 瞻敬尊顏 不得攀緣
004_0738_b_05L異境 須知自身罪障 猶如山海 須知理
004_0738_b_06L懺事懺 可以消除 深觀能禮所禮 皆
004_0738_b_07L從眞性緣起 深信感應不虛 影響相從
004_0738_b_08L居衆寮 須相讓不8)諍 須9)互相扶護 愼
004_0738_b_09L10)諍論勝負 愼聚頭閑話 愼誤着他鞋
004_0738_b_10L愼坐臥越次 對客言談 不得揚於家醜
004_0738_b_11L但讃院門佛事 不得詣庫房 見聞雜事
004_0738_b_12L自生疑惑 非要事 不得遊州獵縣 與
004_0738_b_13L俗交通 令他憎嫉 失自道情 儻有要
004_0738_b_14L事出行 告住持人及管衆者 令知去處
004_0738_b_15L若入俗家 切須堅持正念 愼第二張
004_0738_b_16L勿見色聞聲 流蕩邪心 又況披襟戱笑
004_0738_b_17L亂說雜事 非時酒食 妄作無礙之行
004_0738_b_18L深乖佛戒 又處賢善人謙疑之間 豈
004_0738_b_19L11)有智慧人也 住社堂 愼沙彌同行
004_0738_b_20L愼人事往還 愼見他好惡 愼貪求文字
004_0738_b_21L愼睡眠過度 愼散亂攀緣 若遇12)宗師
004_0738_b_22L陞座說法 切不得於法 作懸崖想 生
004_0738_b_23L退屈心 或作13)慣聞想 生容易心 當須

004_0738_c_01L虛懷聞之 必有機發之時 不得隨語學
004_0738_c_02L者 但取口辦 所謂14)蛇飮水成毒 牛飮
004_0738_c_03L水成乳 智學成菩提 愚學成生死是也
004_0738_c_04L又不得於主法人 生輕薄想 因之於道
004_0738_c_05L有障 不能進修 切須愼之 論云如人
004_0738_c_06L夜行 罪人執炬當路 若以人惡故 不
004_0738_c_07L受光明 墮坑落壍去矣 聞法之次 如
004_0738_c_08L履薄氷 必須側耳目而聽玄音 肅15)
004_0738_c_09L塵而賞幽致 下堂後 默坐觀之 如有
004_0738_c_10L所疑 16)愽問先覺 夕惕朝詢 不濫第三
004_0738_c_11L
絲髮 如是乃可能生正信 以道爲
004_0738_c_12L{底}萬曆二年 九月山月精寺開板本(國立圖書
004_0738_c_13L舘所藏 自警文 發心修行章 及四法語合刊本)
004_0738_c_14L{甲}萬曆五年丁丑夏 全羅順天地曺溪山松廣寺
004_0738_c_15L留板本(서울大學校所藏 自警文 發心修行章
004_0738_c_16L合刊本) {乙}萬曆七年 刻后刷神興寺本 (東國
004_0738_c_17L大學校所藏 自警文 發心修行章 及四法語合
004_0738_c_18L刊本) {丙}崇禎六年 釋王寺開刊本(藏書閣所藏
004_0738_c_19L自警文 發心修行章 及四法語合刊本) {丁}崇禎
004_0738_c_20L八年 泰仁龍藏寺刊本(東國大學校所藏 自警
004_0738_c_21L文 發心修行章 及四法語合刊本) {戊}續藏經
004_0738_c_22L第二編十八套五册 {己}康熙十八年刊(國立圖書
004_0738_c_23L舘所藏本 眞心直說附錄所載)
撰者名補入
004_0738_c_24L{編}
((輿-車+水)) 」作「盥」{戊}{己}「㪰」作「齋」{戊}{己}
004_0738_c_25L
((广+療-疒)) 」作「療」{戊}「嘖」作「責」{乙}{丙}{丁}{己}ㆍ作
004_0738_c_26L「貴」{戊}
「呪」作「祝」{乙}{丁}「諍」作「爭」{乙}
004_0738_c_27L{戊}{己}
「互」作「遞」{己}「諍」作「祥」{己}
004_0738_c_28L「有」無有{甲}
「宗」作「示」{戊}「慣」作「串」
004_0738_c_29L{己}
「蛇」作「虵」{乙}{己}「倩」作「情」{甲}{乙}{丙}
004_0738_c_30L{丁}{戊}{己}
「愽」作「博」{乙}{丁}{戊}{己}

004_0739_a_01L懷者歟 無始習熟 愛欲恚癡 纒綿意
004_0739_a_02L地 暫伏還起 如隔日1)䖈 一切時中
004_0739_a_03L直須用加行方便智慧之力 痛自遮護
004_0739_a_04L豈可閑謾 遊談無根 虛喪天日 欲冀心
004_0739_a_05L宗而求出路哉 但堅志節 責躬匪懈
004_0739_a_06L知非遷善 改悔調柔 勤修而觀力轉深
004_0739_a_07L鍊磨而行門益淨 長起難遭之想 道業
004_0739_a_08L恒新 常懷慶幸之心 終不退轉 如是
004_0739_a_09L久久 自然定慧圓明 見自心性 用如
004_0739_a_10L幻悲智 還度衆生 作人天大福田 切
004_0739_a_11L須勉之第四張

004_0739_a_12L
004_0739_a_13L
2)萬曆二年甲戌季夏九月山月精寺開3)

004_0739_a_14L「䖈」作「瘧」{己}卷末有發心ㆍ自警文ㆍ蒙
004_0739_a_15L山法語等諸文 編者除之 刊記在卷末 編者於
004_0739_a_16L此補入
己本刊記如下「姑蘇來吳優婆夷法
004_0739_a_17L紀 發心施貲刻寶藏論一卷 祈父水思河 福慧
004_0739_a_18L雙嚴 薦亡母吳氏 超生淨土者 長洲徐普書 建
004_0739_a_19L陽鄒友刻 萬曆甲午秋九月 武林能仁禪院識
004_0739_a_20L奉佛弟子大學土明珠 室覺羅氏 謹發誠心 印
004_0739_a_21L造大藏經於千佛寺 至誠供養 願將此功德 溥
004_0739_a_22L及於一切 我等與衆生 同歸無上道 康熙拾捌
004_0739_a_23L年己末昞月」
    1. 1){底}萬曆二年 九月山月精寺開板本(國立圖書舘所藏 自警文 發心修行章 及四法語合刊本){甲}萬曆五年丁丑夏 全羅順天地曺溪山松廣寺留板本(서울大學校所藏 自警文 發心修行章合刊本) {乙}萬曆七年 刻后刷神興寺本 (東國大學校所藏 自警文 發心修行章 及四法語合刊本) {丙}崇禎六年 釋王寺開刊本(藏書閣所藏自警文 發心修行章 及四法語合刊本) {丁}崇禎八年 泰仁龍藏寺刊本(東國大學校所藏 自警文 發心修行章 及四法語合刊本) {戊}續藏經第二編十八套五册 {己}康熙十八年刊(國立圖書舘所藏本 眞心直說附錄所載)
    2. 2)撰者名補入{編}。
    3. 3)「(輿-車+水)」作「盥」{戊}{己}。
    4. 4)「㪰」作「齋」{戊}{己}。
    5. 5)「(广+療-疒)」作「療」{戊}。
    6. 6)「嘖」作「責」{乙}{丙}{丁}{己}ㆍ作「貴」{戊}。
    7. 7)「呪」作「祝」{乙}{丁}。
    8. 8)「諍」作「爭」{乙}{戊}{己}。
    9. 9)「互」作「遞」{己}。
    10. 10)「諍」作「祥」{己}。
    11. 11)「有」無有{甲}。
    12. 12)「宗」作「示」{戊}。
    13. 13)「慣」作「串」{己}。
    14. 14)「蛇」作「虵」{乙}{己}。
    15. 15)「倩」作「情」{甲}{乙}{丙}{丁}{戊}{己}。
    16. 16)「愽」作「博」{乙}{丁}{戊}{己}。
    17. 1)「䖈」作「瘧」{己}。
    18. 2)卷末有發心ㆍ自警文ㆍ蒙山法語等諸文 編者除之 刊記在卷末 編者於此補入。
    19. 3)己本刊記如下「姑蘇來吳優婆夷法紀 發心施貲刻寶藏論一卷 祈父水思河 福慧雙嚴 薦亡母吳氏 超生淨土者 長洲徐普書 建陽鄒友刻 萬曆甲午秋九月 武林能仁禪院識奉佛弟子大學土明珠 室覺羅氏 謹發誠心 印造大藏經於千佛寺 至誠供養 願將此功德 溥及於一切 我等與衆生 同歸無上道 康熙拾捌年己末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