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불교전서

삼가귀감(三家龜鑑) / 三家龜鑑卷下

ABC_BJ_H0136_T_003

007_0619_a_01L

007_0619_a_02L1)三家龜鑑卷下

007_0619_a_03L

007_0619_a_04L2)淸虛堂 休靜撰

007_0619_a_05L佛敎

007_0619_a_06L
有一物於此 從本以來 昭昭靈靈 不
007_0619_a_07L曾生 不曾滅 名不得狀不得

007_0619_a_08L
佛祖出世 無風起浪

007_0619_a_09L
然法有多義 人有多機 不妨施設

007_0619_a_10L
强立種種名字 或心或佛或衆生 不可
007_0619_a_11L守名而生解 當體便是 動念即乖

007_0619_a_12L
世尊三處傳心者 爲禪旨 一代所說者
007_0619_a_13L爲敎門 故曰禪是佛心 敎是佛語

007_0619_a_14L
若人失之於口 則拈花面壁 皆是敎迹
007_0619_a_15L得之於心 則世間麁言細語 皆是敎外
007_0619_a_16L別傳禪旨

007_0619_a_17L
吾有一言 絕慮忘緣 兀然無事坐 春
007_0619_a_18L來草自靑

007_0619_a_19L
咄哉丈夫 將頭覔頭 馳求不歇 若言
007_0619_a_20L下回光 更不別求 與祖佛無殊 當下
007_0619_a_21L無事

007_0619_a_22L
經云狂性自歇 頭非外得 縱未歇狂
007_0619_a_23L亦何遺失

007_0619_a_24L
經云一切衆生 於無生中 妄見生死涅

007_0619_b_01L槃 如見空花起滅 然妙覺圓照 離於
007_0619_b_02L花翳 故云翳眼觀空 無花見花 又云
007_0619_b_03L翳差花除

007_0619_b_04L
離心求佛者外道 執心爲佛者爲魔 大
007_0619_b_05L抵忘機 是佛道 分別是魔境 又分別
007_0619_b_06L不生 虛明自照

007_0619_b_07L
若不秘重得意一念 別求見性神通 則
007_0619_b_08L豈有休歇時 一念者 一法也 所謂衆
007_0619_b_09L生心也

007_0619_b_10L
淨名云 我本性元自淸淨 即時豁然
007_0619_b_11L還得本心 又一悟即至佛3)

007_0619_b_12L
祖師云 性自淸淨 起心着淨 却生淨
007_0619_b_13L妄 妄無處所 着者是妄 若不生心動
007_0619_b_14L念 自然無妄

007_0619_b_15L
敎門惟傳一心法 禪門惟傳見性法 心
007_0619_b_16L即是性 性即是心心者是衆生本源心 非無
明取相之心 性者是一心本

007_0619_b_17L法性 非性
相相對之性

007_0619_b_18L
心則從妙起明 如鏡之光 性則即明而
007_0619_b_19L妙 如鏡之體

007_0619_b_20L
敎門惟執悉達一生成佛者 爲小乘機
007_0619_b_21L也 多劫修行 相盡性顯 方得成佛者
007_0619_b_22L爲大乘機也 一念悟時 名爲佛者 爲
007_0619_b_23L頓機也 本來成佛者 爲圓機也 猶禪
007_0619_b_24L門 煩惱菩提異執者 爲皮也 斷煩惱

007_0619_c_01L得菩提者 爲肉也 迷則煩惱 悟則菩
007_0619_c_02L提者 爲骨也 本無煩惱 元是菩提者
007_0619_c_03L爲髓也

007_0619_c_04L
然諸佛說經 先分別諸法 後說畢竟空
007_0619_c_05L祖師示句 迹絶於意地 理顯於心源

007_0619_c_06L
諸佛說弓 祖師說弦 佛說無碍之法
007_0619_c_07L方歸一味 拂此一味之迹 方現祖師所
007_0619_c_08L示一心 故云庭前栢樹子話 龍藏所未
007_0619_c_09L有底

007_0619_c_10L
故學者 先以如實言敎 委辨不變隨緣
007_0619_c_11L二義 是自心之性相 頓悟漸修兩門
007_0619_c_12L是自行之始終 然後放下敎義 但將自
007_0619_c_13L心現前一念 參詳禪旨 則必有所得
007_0619_c_14L所謂出身活路

007_0619_c_15L
大抵學者 須叅活句 莫叅死句

007_0619_c_16L
凡本叅公案上 切心做工夫 如雞抱卵
007_0619_c_17L4)㹨捕鼠 如飢思食 如渴思水 如兒
007_0619_c_18L憶母 心有透徹之期

007_0619_c_19L
先德云 叅禪須透祖師關 妙悟要窮心
007_0619_c_20L路絕

007_0619_c_21L
高峰云 叅禪須具三要 一有大信根
007_0619_c_22L二有大憤志 三有大疑情 苟5) ((門+報)) 其一
007_0619_c_23L「三家龜鑑卷下」無有{甲}撰者名 補入{編}
007_0619_c_24L
「地」作「也 」{甲}「㹨」作「猫」{甲} ((門+報)) 」作
007_0619_c_25L「闕」{甲}

007_0620_a_01L如折足之鼎 終成廢器

007_0620_a_02L
妙喜云 日用應緣處 只擧狗子無佛性
007_0620_a_03L話 擧來擧去 看來看去 覺得沒理路
007_0620_a_04L沒義路 沒滋味 心頭熱1)悶時 便是當
007_0620_a_05L人放身命處 亦是成佛作祖底基本也
007_0620_a_06L又云若欲敵生死 須得這一念子 嚗地
007_0620_a_07L一破 方了得生死

007_0620_a_08L
先德云 這箇無字 三世諸佛面目 歷
007_0620_a_09L代祖師骨髓 亦是諸人命根 諸人還肯
007_0620_a_10L也無 大疑之下 必有大悟

007_0620_a_11L
話頭不得擧起處承當 不得思量卜度
007_0620_a_12L又不得將迷待悟 就不可思量處思量
007_0620_a_13L心無所之 如老鼠入牛角 便見倒斷也
007_0620_a_14L又尋常計較安排底 是識情 隨生死
007_0620_a_15L2)遷流底 是識情 怕怖3)障隍底 是識
007_0620_a_16L情 今人不知是病 只管在裏許 頭出
007_0620_a_17L頭沒

007_0620_a_18L
大抵此事 如蚊子上鐵牛 更不問如何
007_0620_a_19L若何 下觜不得處 4) ((扌+棄)) 命一攅 和身透
007_0620_a_20L

007_0620_a_21L
工未如調5)弦之法 緊緩得其中 勤則
007_0620_a_22L近執着 忘則落無明 惺惺歷歷 密密
007_0620_a_23L綿綿

007_0620_a_24L
工夫到行不知行 坐不知坐 當此之時

007_0620_b_01L八萬四千魔軍 在六根門頭伺6)侯 隨
007_0620_b_02L心生設 心若不起 爭如之何

007_0620_b_03L
起心是天魔 不起心是陰魔 或起或不
007_0620_b_04L起 是煩惱魔 然我正法中 本無如是
007_0620_b_05L

007_0620_b_06L
工夫若打成一片 則縱今生透不得 眼
007_0620_b_07L光落地之時 不爲惡業所牽

007_0620_b_08L
於法有親切返照之功 自肯點頭者 始
007_0620_b_09L有語話分

007_0620_b_10L
心如木石者 始有學道分

007_0620_b_11L
大抵叅禪者 還知四恩深厚麽 還知四
007_0620_b_12L大醜身 念念衰朽麽 還知人命在呼吸
007_0620_b_13L麽 生來値遇佛祖麽 及聞無上法 生
007_0620_b_14L希有心麽 不離僧堂守節麽 不與鄰單
007_0620_b_15L雜話麽 切忌皷扇是非麽 話頭十二時
007_0620_b_16L中 明明不昧麽 對人接話時 無間斷
007_0620_b_17L麽 見聞覺知時 打成一片麽 返觀自己
007_0620_b_18L捉敗佛祖麽 今生7)決㝎續佛慧命麽
007_0620_b_19L此一報身 㝎脫輪廻麽 當八風境 心不
007_0620_b_20L動麽 起坐便宜時 還思地獄苦麽 此
007_0620_b_21L是叅禪人日用中 點8)撿底道理 古人
007_0620_b_22L云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007_0620_b_23L
9)上來法語 如人飮水冷暖自知 聰
007_0620_b_24L明不能敵業 乾慧未免苦輪 各須察

007_0620_c_01L念 勿以媕娿自謾

007_0620_c_02L
學語之輩 說時似悟 對境還迷 所謂
007_0620_c_03L言行相違10)

007_0620_c_04L
悟入不甚深者 雖終日內照 常爲淨潔
007_0620_c_05L所拘 雖觀物虛 恒爲境界所縛 此人
007_0620_c_06L之病 只在認見聞覺知 爲空寂知 坐
007_0620_c_07L在光影門頭也 故若不深知心體離念
007_0620_c_08L則終未免見聞覺知所轉

007_0620_c_09L
法離三世 不可因果中契

007_0620_c_10L
須虛懷自照 信一念緣起無生 然無明
007_0620_c_11L力大 故後後長養 保任不忘爲難

007_0620_c_12L
惑本無從 迷眞忽起

007_0620_c_13L
若照惑無本 則空花三界 如風捲烟
007_0620_c_14L幻化六塵 如湯銷氷

007_0620_c_15L
然此心雖凡聖等有 果顯易信 因隱難
007_0620_c_16L明 故淺識之流 輕因重果 願諸道者
007_0620_c_17L深信自心 不自屈不自高

007_0620_c_18L
悟人即頓見 迷人期遠劫

007_0620_c_19L
經云理雖頓悟解似電光 事非頓除行同
007_0620_c_20L窮子 又云文殊達天眞 普賢明緣起

007_0620_c_21L
善達覺性 不因修生 名正知見

007_0620_c_22L「悶」作「㦖」{甲}「遷」作「還」{甲}「障隍」作
007_0620_c_23L「慞惶」{甲}
((扌+棄)) 」作「棄」{甲}「弦」作「絃」{甲}
007_0620_c_24L
「侯」作「候」{甲}「決」無有{甲}「撿」作
007_0620_c_25L「檢」{甲}
「上」上有「評曰」{甲}「者」下有
007_0620_c_26L「也 」{甲}

007_0621_a_01L
大道本乎其心 心法本乎無住 無住心
007_0621_a_02L體 靈知不昧 性相寂然 包含德用

007_0621_a_03L
古德云 只貴子眼正 不貴汝行履處

007_0621_a_04L
古德云 若未悟煩惱性空 心性本淨
007_0621_a_05L則悟旣未徹 修豈稱眞哉故 云迷心修
007_0621_a_06L道 但助無明 又不能了自心 云何知
007_0621_a_07L正道

007_0621_a_08L
先修後悟 有功之功 功歸生滅 先悟
007_0621_a_09L後修 無功之功 功不虛棄

007_0621_a_10L
自悟修行 無能所觀 譬如弄傀儡 線
007_0621_a_11L斷一時休

007_0621_a_12L
法本無縛何用解 法本不染何用洗

007_0621_a_13L
不用捨衆生心 但莫染汚自性 求正法
007_0621_a_14L是邪

007_0621_a_15L
一念情生 即墮異趣 亦名守屍鬼子

007_0621_a_16L
斷煩惱者名二乘 煩惱不生名大涅槃

007_0621_a_17L
諦觀殺盜婬妄 從一心上起 當處便寂
007_0621_a_18L何須更斷

007_0621_a_19L
不識其相 賊即能爲 不達其空 永不
007_0621_a_20L可斷

007_0621_a_21L
經云覺性本淨 無明本空 悟此理 不
007_0621_a_22L生一念 名爲永斷無明 又斷斷無斷
007_0621_a_23L修修無修 又念起即覺

007_0621_a_24L
先德云 修道如磨鏡光生 雖云磨鏡

007_0621_b_01L却是磨塵 所言修道 只是遣妄

007_0621_b_02L
八風五欲 心如日月 天堂地獄 所不
007_0621_b_03L能攝

007_0621_b_04L
心者萬形之模範 業者一心之影響 又
007_0621_b_05L云一切萬法 從心幻生 心旣無形法
007_0621_b_06L1)何相

007_0621_b_07L
先德亦云 心爲大幻師 身爲大幻城
007_0621_b_08L沙界大幻衣 名相大幻食 凡夫不識幻
007_0621_b_09L處處迷幻業 聲聞怕幻境 昧心而入寂
007_0621_b_10L菩薩識幻境 不拘諸名相

007_0621_b_11L
經云知幻即離 不作方便 離幻即覺
007_0621_b_12L亦無漸次

007_0621_b_13L
離幻者 如雲散月出 非謂無雲便名爲
007_0621_b_14L月 但於無雲處見月矣 非謂無幻便是
007_0621_b_15L眞如 但於無幻處見眞理矣

007_0621_b_16L
大抵起心動念言妄
言眞
無非幻也

007_0621_b_17L
007_0621_b_18L
2)此上論解 此下論行〕

007_0621_b_19L
頓悟自性 發三心起四信 廣修萬行

007_0621_b_20L
佛法本根源 衆生心裏出 先師云 一
007_0621_b_21L念齊修八萬行

007_0621_b_22L
然衆生生無慧目 必借善知識開示 故
007_0621_b_23L親近善友 敬事如佛 不惜身命 諮決
007_0621_b_24L衆疑如涅槃具足因緣 法
句無量功德云云等
先須念念 自歸

007_0621_c_01L三寶 自度衆生

007_0621_c_02L
心淸淨是佛 心光明是法 心不二是僧
007_0621_c_03L又性本知覺爲佛 性本寂滅爲法 性上
007_0621_c_04L妙用爲僧 忽得自家底今日 方知本來
007_0621_c_05L無事

007_0621_c_06L
經云度衆生入滅度 又實無衆生得滅
007_0621_c_07L度者 何也 菩薩只以念念者 爲衆生
007_0621_c_08L也 了念體空者 度衆生也 念旣空寂
007_0621_c_09L者 實無衆生得滅度者也 然則悟者佛
007_0621_c_10L也 迷者衆生也 悲者度衆生也 智者
007_0621_c_11L了達也 願者勤行也 皆自性中建立事
007_0621_c_12L

007_0621_c_13L
然修行之要 但盡凡情 別無聖解

007_0621_c_14L
經云末世諸衆生 心不生虗妄 佛說如
007_0621_c_15L是人 現世即菩薩

007_0621_c_16L
無德之人 不依佛戒 不護三業 放逸
007_0621_c_17L懈怠 輕慢他人 較量是非 而爲根本
007_0621_c_18L經云帶婬修禪 如蒸沙作飯 帶殺修禪
007_0621_c_19L如塞耳呌聲 帶偸修禪 如漏巵求滿
007_0621_c_20L帶妄修禪 如刻糞爲香 縱有多智 皆
007_0621_c_21L成魔道

007_0621_c_22L
經云若不持戒 尙不得疥癩野干之身
007_0621_c_23L況淸淨菩提果可冀乎靈山會上 還曾見無行
底佛麽 還曾見妄語底

007_0621_c_24L「何」下有「有」{甲}「此」作「以」{甲}

007_0622_a_01L祖師

007_0622_a_02L
先德云 重戒如佛 佛常在焉 又云以
007_0622_a_03L戒爲師

007_0622_a_04L
經云欲脫生死 先斷貪欲及諸愛渴

007_0622_a_05L
經云無碍淸淨慧 皆因禪㝎生 是知超
007_0622_a_06L凡入聖 坐脫立亡者 皆禪㝎之力也
007_0622_a_07L故云欲求聖道 離此無路

007_0622_a_08L
心在㝎 則能知世間生滅諸相虛隙日光
塵擾擾

007_0622_a_09L淸潭水底
影昭昭

007_0622_a_10L
心念不起 名爲坐 自性不動 名爲禪
007_0622_a_11L見境心不起 名不生 不生名無念 無
007_0622_a_12L念名解脫

007_0622_a_13L
正念不忘 煩惱不生 如云眼若不睡
007_0622_a_14L諸夢自除

007_0622_a_15L
修道證滅 是亦非眞也 心法本寂 乃
007_0622_a_16L眞滅也 故曰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
007_0622_a_17L若有見正覺 解脫離諸漏 不着一切世
007_0622_a_18L彼非證道眼

007_0622_a_19L
見生趣滅 聲聞見 不見生 惟見滅 緣
007_0622_a_20L覺見 法本不生 今亦無滅 不起二見
007_0622_a_21L菩薩見

007_0622_a_22L
水澄珠瑩 雲散月明 三業淸淨 百福
007_0622_a_23L俱集

007_0622_a_24L
貧人來乞 隨分施與 同體大悲 是眞

007_0622_b_01L布施

007_0622_b_02L
有人來害 當自攝心 勿生瞋恨

007_0622_b_03L
一念瞋心起 百萬障門開

007_0622_b_04L
若無忍行 萬行不成

007_0622_b_05L
凡有下心者 萬福自歸依

007_0622_b_06L
生死中不失正念 大力菩薩 正念者無
007_0622_b_07L念也

007_0622_b_08L
守本眞心 大精進人也 又身心不動
007_0622_b_09L第一精進

007_0622_b_10L
經云若起精進心 是妄非精進 古德云
007_0622_b_11L莫妄想休得也

007_0622_b_12L
於道懈怠者 常常望後 是自棄人也

007_0622_b_13L
經云持1)呪現業易制 自行可違 宿業
007_0622_b_14L難除 必借神力

007_0622_b_15L
達摩云 禮拜 禮者敬也 拜者伏也 恭
007_0622_b_16L敬眞性 屈伏無明 又云身口意淸2)

007_0622_b_17L
3)佛在口曰誦 在心曰念 徒誦失念
007_0622_b_18L於道無益

007_0622_b_19L
五祖云 守本眞心 勝念十方諸佛

007_0622_b_20L
六祖云 常念他佛 不免生死 守我本
007_0622_b_21L心 即4)度彼岸

007_0622_b_22L
念念見性 常行平等 徃如彈指 便覩
007_0622_b_23L彌陁

007_0622_b_24L
迷心念佛 有取捨義 欣彼極樂爲取

007_0622_c_01L厭此娑婆爲捨 經云種種取捨 皆是輪
007_0622_c_02L

007_0622_c_03L
佛向性中作 莫向身外求 性迷即凡
007_0622_c_04L性覺即佛

007_0622_c_05L
淨名云 迷人念佛求生 悟人自淨其心
007_0622_c_06L又云5)心淨佛土淨 又淨穢在心 何關
007_0622_c_07L國土

007_0622_c_08L
先德云 大抵衆生 識心自度 佛不能
007_0622_c_09L度衆生 佛若能度 過去諸佛 已恒沙
007_0622_c_10L無量 何故我等今不成佛 故知自不修
007_0622_c_11L道 徒望淨土者錯矣

007_0622_c_12L
評曰6)上來諸德 直指7)一心 別無方
007_0622_c_13L便方將一法
便逗諸根
理實如是 然迹門 實有
007_0622_c_14L極樂世界 阿彌陁佛 有四十八大願
007_0622_c_15L凡念十聲者 承此願力 必徃生蓮胎
007_0622_c_16L徑脫輪廻 三世諸佛 異口讃歎 十
007_0622_c_17L方菩薩 同願徃生 又況古今徃生之
007_0622_c_18L人 傳記昭昭 願諸行者 愼勿錯認
007_0622_c_19L但除其病 不除其8)

007_0622_c_20L
9)誦經有經耳之緣 隨喜之福 幻 ((身+丘))
007_0622_c_21L盡 實行不亡

007_0622_c_22L「呪」下有「者」{甲}「淨」下有「則佛出世」{甲}
007_0622_c_23L
「佛」下有「者」{甲}「度」作「到」{甲}「心」
007_0622_c_24L下有「淸」{甲}
「上」上有「如」{甲}「一」作
007_0622_c_25L「本」{甲}
「法」下有「勉之勉之」{甲}「誦」作
007_0622_c_26L「聽」{甲}

007_0623_a_01L
看經 若不向自己上做工夫 雖看盡萬
007_0623_a_02L藏 猶無益也

007_0623_a_03L
或有不窮世出世 善惡因果 皆從一念
007_0623_a_04L起者 居常時中 輕御自心 不解省察
007_0623_a_05L以故雖有看經及禪偈 忽然得意之時
007_0623_a_06L但即時欣幸 後便輕擲 不加決擇 返
007_0623_a_07L逐塵緣 念念流轉 豈有成辦之期

007_0623_a_08L
學者不能返照自心 煩惱性空故 但將
007_0623_a_09L聦慧 終年竟歲 數他珎寶

007_0623_a_10L
凡人多於敎法上悟 不於自心上悟 雖
007_0623_a_11L至成佛 皆謂之聲聞見

007_0623_a_12L
先德云 迷人向文字中求悟 悟人向自
007_0623_a_13L心而覺 迷人修因待果 悟人了心本空
007_0623_a_14L祖師云 千經萬論 莫過守本眞心

007_0623_a_15L
直饒講得千經論 也落禪家第二機

007_0623_a_16L
先德云 一法通而萬法自通故 好愽聞
007_0623_a_17L者 不知道

007_0623_a_18L
學未至於道 衒耀見聞 徒以口舌辯利
007_0623_a_19L相勝者 如厠屋塗丹雘

007_0623_a_20L
學本修性 豈慍人之不知 道本全生
007_0623_a_21L何蘄世之爲用

007_0623_a_22L
出家人習外典 如以刀割泥 泥無所用
007_0623_a_23L而刀自傷焉

007_0623_a_24L
出家爲僧 豈細事乎 非求安逸也 非

007_0623_b_01L求溫飽也 非求利名也 爲生死也 爲
007_0623_b_02L斷煩惱也 爲續佛慧命也 爲出三界
007_0623_b_03L度衆生也

007_0623_b_04L
經云無常之火 燒諸世間 又曰衆生苦
007_0623_b_05L火 四面俱焚 1)又諸煩惱賊 常伺殺人
007_0623_b_06L道人宜自警悟 如救頭燃

007_0623_b_07L
貪世浮名 枉功勞形 營求世利 業火
007_0623_b_08L加薪

007_0623_b_09L
先德云 名利衲子 不如草衣野人

007_0623_b_10L
末法羊質虎皮之輩 不識廉耻 望風
007_0623_b_11L隨勢 陰媚取寵 噫其懲也夫

007_0623_b_12L
先德云 末世佛法 變於人情 以世利
007_0623_b_13L賤賣可悲

007_0623_b_14L
經云云何賊人 假我衣服 裨販如來
007_0623_b_15L造種種業

007_0623_b_16L
末法比丘 有多般名字 或鳥鼠僧
007_0623_b_17L或啞羊僧 或秃居士 或地獄滓 或
007_0623_b_18L披袈裟賊 噫 其所以以此

007_0623_b_19L
於戱 佛子一衣一食 莫非農夫之血
007_0623_b_20L織女之苦 道眼未明 如何消得如木
菌等

007_0623_b_21L
故曰要識披毛戴角底麽 即今虛受信
007_0623_b_22L施者是 有人未飢而食 未寒而衣 是
007_0623_b_23L誠何心哉 都不思目前之樂 便是身後
007_0623_b_24L之苦也

007_0623_c_01L
故曰寧以熱鐵纒身 不受信心人衣 寧
007_0623_c_02L以洋銅灌口 不受信心人食 寧以鐵鑊
007_0623_c_03L投身 不受信心人房舍等2)廣如梵
網經說

007_0623_c_04L
故曰道人進食如進毒 受施如受箭 幣
007_0623_c_05L厚言甘 道人所畏

007_0623_c_06L
故曰逆境界易打 順境界難打

007_0623_c_07L
故曰修道之人 如一塊磨刀之石 張三
007_0623_c_08L也來磨 李四也來磨 磨來磨去 別人
007_0623_c_09L刀快 而自家石漸消 然有人更嫌他人
007_0623_c_10L不來我石上磨 實爲可惜

007_0623_c_11L
故古語亦有之 曰三途苦未是苦 袈裟
007_0623_c_12L下失人身 始是苦也

007_0623_c_13L
咄哉 此身九孔常流 百千癰疸 一片
007_0623_c_14L薄皮 又云革囊盛糞 膿血之聚 臭穢
007_0623_c_15L可鄙 無貪惜之 何況百年將養 一息
007_0623_c_16L背恩

007_0623_c_17L
3)經云凡登厠不洗淨者 不得入大僧數
007_0623_c_18L不得坐禪床 又云以觸手禮佛請經者
007_0623_c_19L必當作厠蟲

007_0623_c_20L
凡入厠時 先須彈指三下 以警在穢之
007_0623_c_21L鬼 不可痰吐 不可語言作聲 亦不可
007_0623_c_22L畫壁書字 亦須省約用籌 點滴使水
007_0623_c_23L「又」下有「云」{甲}「網」作「綱」{甲}「經」
007_0623_c_24L下有「又」{甲}

007_0624_a_01L默誦五神呪散在
諸錄
著實洗淨各限
七度

007_0624_a_02L
經云若不持誦五呪者 縱用七恒河水
007_0624_a_03L洗至金剛水際 亦不得身器淸淨

007_0624_a_04L
洗淨須用冷水 洗手須用灰泥木屑等
007_0624_a_05L一一如法具如
經說

007_0624_a_06L
槽中莫停死水 水留三日 必生細蟲
007_0624_a_07L須頻換水 免傷物命

007_0624_a_08L
實際理地 不受一塵 佛事門中 不捨
007_0624_a_09L一法

007_0624_a_10L
大抵道人 宜應端心 以質直爲本 一
007_0624_a_11L瓢一衲 旅泊無累 1)凡出言渉典章 說
007_0624_a_12L2)乃稽古 語是心苗 豈恣胸臆

007_0624_a_13L
佛言心如直絃 淨名云 直心是道塲
007_0624_a_14L直心是淨土

007_0624_a_15L
有罪即懺悔 發業即慚愧 有丈夫氣象
007_0624_a_16L又改過自新 罪隨心滅 又知非底一念
007_0624_a_17L成佛作祖基本

007_0624_a_18L
凡夫取境 道人取心 心境兩忘 乃是
007_0624_a_19L眞法

007_0624_a_20L
聲聞宴坐林中 被魔王捉 菩薩遊戱世
007_0624_a_21L間 外魔不覓 衆生迷己逐物 故說諸
007_0624_a_22L法 本來空寂 爲第一體句 又恐沉空
007_0624_a_23L滯寂 故說3)恒沙妙用 爲第二用句 又
007_0624_a_24L是走殺兩頭 故說不空不有 爲第三體

007_0624_b_01L用句 此佛祖不易之軌則也

007_0624_b_02L
大抵衆生 外迷4)著相 內迷*著空

007_0624_b_03L
經云衆生虛妄浮心 多諸巧見

007_0624_b_04L
先德云 禪學者 取湛然不動淸淨境界
007_0624_b_05L爲是佛法也 大錯也 古云湛湛黑暗深
007_0624_b_06L坑 寔可怖畏

007_0624_b_07L
禪學者 本地風光 若未發明 則孤峭
007_0624_b_08L玄關 擬從何透 徃徃斷滅空以爲禪
007_0624_b_09L無記空以爲道 一切俱無 以爲高見
007_0624_b_10L此㝠然頑空 受病幽矣 今天下之言禪
007_0624_b_11L者 多坐在此病

007_0624_b_12L
宗師亦有5)多病 病在耳目者 以瞠眉
007_0624_b_13L努目 側耳點頭爲禪 病在口舌者 以
007_0624_b_14L顚言倒語 胡喝亂喝爲禪 病在手足者
007_0624_b_15L以進前退後 指東畫西爲禪 病在心腹
007_0624_b_16L者 以窮玄究妙 超情離見爲禪 據實
007_0624_b_17L而論 無非是病

007_0624_b_18L
凡人臨命終時 若一毫 凡聖情量不盡
007_0624_b_19L思慮未忘 向驢胎馬腹裏托質 泥犁鑊
007_0624_b_20L湯中煑煠 乃至依前再爲螻6)蟻蚊7)

007_0624_b_21L
凡人臨命終時 但觀五蘊皆空 四大無
007_0624_b_22L我 眞心無相 不去不來 生時性亦不
007_0624_b_23L生 死時性亦不去 湛然圓寂 心境一
007_0624_b_24L如 但能如是 直下頓了 不爲三世所

007_0624_c_01L拘繫 便是出世自由人也 若見諸佛
007_0624_c_02L無心隨去 若見地獄 無心怖畏 但自
007_0624_c_03L8)忘心 同於法界 此即是要節也 然則
007_0624_c_04L平常是因 臨終是果 道人須着眼看

007_0624_c_05L
若能悟我本9)空 生死怖畏都息

007_0624_c_06L
祖師云 不坐禪不持律 妙覺心珠白如
007_0624_c_07L日 當體虛玄一物無 阿誰承受燃燈佛
007_0624_c_08L是故釋迦八相 聲聞曲見 凡夫劣解
007_0624_c_09L龐居士所謂學無爲心空及第者 便是
007_0624_c_10L此意

007_0624_c_11L
禪學者 要須識句始得

007_0624_c_12L
本分宗師 全提此句 如木人唱拍 紅
007_0624_c_13L爐點雪 亦如石火電光 學者實不可擬
007_0624_c_14L議也 故古人知師恩曰 不重先師道德
007_0624_c_15L只重先師不爲我說破 此禪家格言

007_0624_c_16L
大抵學者 先須詳辨宗10)途 昔馬祖一
007_0624_c_17L喝也 百丈耳䏊 黃蘗吐舌 這一喝便
007_0624_c_18L是拈花消息 亦是達摩初來底面目 吁
007_0624_c_19L此臨11)㴉宗之淵源也

007_0624_c_20L
大凡一句中具三玄 一玄中具三要 一
007_0624_c_21L「凡」無有{甲}「乃」作「傍」{甲}「恒」下有
007_0624_c_22L「河」{甲}
「著」作「着」{甲}次同「多」無有{甲}
007_0624_c_23L
「蟻」作「蛾」{甲}「䖟」作「蝱」{甲}「忘」作
007_0624_c_24L「無」{甲}
「空」作「實」{甲}「途」作「道」{甲}
007_0624_c_25L
「㴉」作「濟」{甲}次同

007_0625_a_01L句者 無文綵印也 三玄三要者 有文
007_0625_a_02L綵也 權實是玄 照用是要

007_0625_a_03L
一要照即大機 二要照即大用 三要照
007_0625_a_04L用同時

007_0625_a_05L
一體中玄三世一
念等
二句中玄徑截言
句等
三玄
007_0625_a_06L中玄良久棒
喝等

007_0625_a_07L
臨*㴉喝德山棒 皆徹證無生 透頂透
007_0625_a_08L底 大機大用 自在無方 全身出沒 全
007_0625_a_09L身擔荷 退守文殊普賢大人境界 然據
007_0625_a_10L實而論 此二師亦不免偸心鬼子大機以
圓應爲

007_0625_a_11L義 大用以
直截爲義

007_0625_a_12L
大丈夫見佛見祖如寃家 若着佛求 被
007_0625_a_13L佛縛 若着祖求 被祖縛 有求皆苦 不
007_0625_a_14L如無事

007_0625_a_15L
先德云 神光不昧 萬古徽猷 入此門
007_0625_a_16L來 莫存知解 所謂金屑雖貴 落1)眼成
007_0625_a_17L翳 又不以智知 不以識識

007_0625_a_18L
007_0625_a_19L
古云儒植根 老培根 釋拔根 其次序槩
007_0625_a_20L可見矣 今爲初學 略開三門戶而通之爾
007_0625_a_21L他日若開心眼則必大笑而罵之

007_0625_a_22L
三家龜鑑2)

007_0625_a_23L「眼」下有「則」{甲}甲本卷末有「淸虛堂行
007_0625_a_24L狀ㆍ正宗大王御製西山大師畵像堂銘并序」
    1. 1)「三家龜鑑卷下」無有{甲}。
    2. 2)撰者名 補入{編}。
    3. 3)「地」作「也 」{甲}。
    4. 4)「㹨」作「猫」{甲}。
    5. 5)「(門+報)」作「闕」{甲}。
    6. 1)「悶」作「㦖」{甲}。
    7. 2)「遷」作「還」{甲}。
    8. 3)「障隍」作「慞惶」{甲}。
    9. 4)「(扌+棄)」作「棄」{甲}。
    10. 5)「弦」作「絃」{甲}。
    11. 6)「侯」作「候」{甲}。
    12. 7)「決」無有{甲}。
    13. 8)「撿」作「檢」{甲}。
    14. 9)「上」上有「評曰」{甲}。
    15. 10)「者」下有「也 」{甲}。
    16. 1)「何」下有「有」{甲}。
    17. 2)「此」作「以」{甲}。
    18. 1)「呪」下有「者」{甲}。
    19. 2)「淨」下有「則佛出世」{甲}。
    20. 3)「佛」下有「者」{甲}。
    21. 4)「度」作「到」{甲}。
    22. 5)「心」下有「淸」{甲}。
    23. 6)「上」上有「如」{甲}。
    24. 7)「一」作「本」{甲}。
    25. 8)「法」下有「勉之勉之」{甲}。
    26. 9)「誦」作「聽」{甲}。
    27. 1)「又」下有「云」{甲}。
    28. 2)「網」作「綱」{甲}。
    29. 3)「經」下有「又」{甲}。
    30. 1)「凡」無有{甲}。
    31. 2)「乃」作「傍」{甲}。
    32. 3)「恒」下有「河」{甲}。
    33. 4)「著」作「着」{甲}次同。
    34. 5)「多」無有{甲}。
    35. 6)「蟻」作「蛾」{甲}。
    36. 7)「䖟」作「蝱」{甲}。
    37. 8)「忘」作「無」{甲}。
    38. 9)「空」作「實」{甲}。
    39. 10)「途」作「道」{甲}。
    40. 11)「㴉」作「濟」{甲}次同。
    41. 1)「眼」下有「則」{甲}。
    42. 2)甲本卷末有「淸虛堂行狀ㆍ正宗大王御製西山大師畵像堂銘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