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국불교전서

대승기신론소필삭기회편(大乘起信論疏筆削記會編) / 大乘起信論䟽 筆削記會編卷第二

ABC_BJ_H0177_T_003

008_0681_b_01L大乘起信論䟽
008_0681_b_02L筆削記會編卷第二

008_0681_b_03L
008_0681_b_04L
珍中天竺菩薩馬鳴造論

008_0681_b_05L
梁三藏法師眞諦譯論

008_0681_b_06L
西太
原寺
沙門法藏述䟽

008_0681_b_07L
唐草堂宗密錄䟽注論

008_0681_b_08L
宋長水法師子璿錄記

008_0681_b_09L
海東國後學性聰會編

008_0681_b_10L
疏二立義分二 一結前生後

008_0681_b_11L
已說因緣分 次說立義分

008_0681_b_12L
疏二正立義宗三 一標總開別

008_0681_b_13L
摩訶衍者 總說有二種

008_0681_b_14L
疏二寄問列名

008_0681_b_15L
云何爲二 一者法 二者義 記䟽文二
初釋法

008_0681_b_16L
疏法者 出大乘法體 謂自體故 對
008_0681_b_17L智故 顯義故 即宗本法也 大位在
008_0681_b_18L因 通於染淨 記大乘法體者 大乘之體 即
是於心 名心爲法也 此中

008_0681_b_19L且說法爲大乘體 次下一文 方說心爲法體 此
乃展轉 釋出其體也 今言出大乘法體者 恐多

008_0681_b_20L法字 有智詳焉 謂自下 以三義釋名法之由 夫
言法者 有其二義 一任持自體義 二軌生物解義

008_0681_b_21L今初一句 即初義也 謂本有自體 眞實不變 非
同依他從緣假立 無有自性 以從無始來 任持

008_0681_b_22L不失故 故下論云 如實不空 以有自體 具足無
量性功德故 後二即軌生物解義 又法者 對智

008_0681_c_01L得名 以此一心 是法界理 能軌於智 令成無漏
無分別也 斯則以無相境 對無緣智 故云對智

008_0681_c_02L下論云 唯證相應故 復能顯於三大之義 未有
一義 不從法顯 故下文云 依於此心 顯示摩訶

008_0681_c_03L衍義 義理旣彰 物則生解 故此二句皆後義也
宗本法者 謂一論所宗 染淨根本 故或可宗即

008_0681_c_04L是本 謂約義所依曰宗 能立萬法曰本 故下䟽
云 依宗所顯差別義理 又淨名云 依無住本 立

008_0681_c_05L一切法也 又起論云 爲欲解釋如來根本之義
即斯法也 大位在因者 謂此論中 所明法體 大

008_0681_c_06L都所判 屬於因位 以文云 所言法者 謂衆生心
旣標衆生之言 故知大槩合當因位 不同佛性

008_0681_c_07L圓覺究竟覺不思議解脫等 大位在果 今約因
中性德所標 故云衆生心也 通染淨者 若隨名

008_0681_c_08L取義 則位在於因 若克論體性 則通於因果 因
果即染淨也 斯則心實通於因果 以帶衆生之言

008_0681_c_09L故判在因也 然亦有在果名心 在因名覺之處
如圓覺經云 是諸衆生 淸淨覺地 又云一切如

008_0681_c_10L來 妙圓覺心 故云通染淨也 所以下文云 是心
則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 攝世間法 是通染 攝

008_0681_c_11L出世間法 是通淨也
◆二釋義文三 初釋文

008_0681_c_12L
疏義者 辨大乘名義 何故此心 是
008_0681_c_13L大乘耶 謂此心具三大義 故名爲大
008_0681_c_14L有二運轉 故名爲乘 記大乘名義者 謂
大乘是名 名約

008_0681_c_15L義立 故須辨義 未有無義而有名者 何故等者
雙徵名義 謂約於何義 得名大乘 未審大乘 有

008_0681_c_16L於何義 以雙徵故 不言何故名 而言何故是 是
之一字 雙含兩勢 盖文之巧也 謂此下釋三大

008_0681_c_17L可知 二運者 有兩意 一則自運運他 二則已運
當運 今此論中 正唯後意 故下文云 一切諸佛

008_0681_c_18L本所乘故 一切菩薩 皆乘此法 到如來地故 於
此二中 皆具自運運他也 以約此義 名爲大乘

008_0681_c_19L◆二
結意

008_0681_c_20L
疏是故先顯法體 後釋義理 收義足
008_0681_c_21L也 記如文云 所言法者 謂衆生心 是先顯法
體 次云所言義者 則有三種等 是後顯

008_0682_a_01L義理 大乘之中 唯玆法義 今旣法義
並陳無所遺矣 故云義足 ◆三彰位

008_0682_a_02L
疏依宗所顯差別義理 大位在果 唯
008_0682_a_03L取於淨 記所依之法 染淨雖通 所顯之義
唯局於淨 體相用三 各不相是

008_0682_a_04L故名差別 離障所顯 翻染得名 故云唯淨 故下
相大文云 心性無動 則有過河沙等 諸淨功德

008_0682_a_05L相義示現 用大云 除滅無明 見本法身 自然而
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 據此所說 正唯屬乘 而

008_0682_a_06L言大位者 以體大通染淨 故今約多分 判在果
也 又體大 雖通於染 以彼之名 亦從顯得 若在

008_0682_a_07L因時 則無體大之名 至相用顯時 方對
此二 以彰體名 由是三義 皆屬淨也

008_0682_a_08L
疏三依名辨相二 初法起下釋中初
008_0682_a_09L釋法體之文 記起下法體等者 即起下顯正
義中緫之一段 文云顯示正

008_0682_a_10L義者 依一心法有二種門
乃至以是二門 不相離故

008_0682_a_11L
疏文二 一擧法總立

008_0682_a_12L
所言法者 謂衆生心 記衆生心者 衆生即
能能 心即所依 所

008_0682_a_13L依之體 從能依以彰名 前劣後勝 衆生之心 依士釋
也 故下文云 衆生依心意意識轉故 ◆䟽三 初正釋

008_0682_a_14L
疏出其法體 謂如來藏心 具和合不
008_0682_a_15L和合二門 以其在於衆生位故 記

008_0682_a_16L體者 前出大乘體 名之爲法 此出法體 名之爲
心 從寛之狹 此爲至也 如來藏心者 謂在纒自

008_0682_a_17L性淸淨心 具足含攝如來功德 名如來藏 如下
自釋 具和合下 明心之行相也 和合即生滅門

008_0682_a_18L以彼隨緣 成染淨故 不和合即眞如門 以約體
絕相 顯不變故 以其下釋所以 此心具上二種

008_0682_a_19L義者 以在衆生位中辨故 是
故論云衆生心也 ◆二反顯

008_0682_a_20L
疏若在佛地 則無和合義 以始覺同
008_0682_a_21L本 唯是眞如 即當所顯義也 記謂此
心隨

008_0682_a_22L染之時 則云與生滅和合 今在佛位 純淨無垢
唯不生滅 故無和合義也 以始下出所以 顯無

008_0682_b_01L生滅之相 故云唯是眞如 旣無彼相 但是一眞
約何說合 故中論云 一法云何合 下文顯佛地云

008_0682_b_02L破和合識相 滅相續心相 顯現法身智純淨故
所顯義者 三大之義 自此方彰 生滅相無 則唯

008_0682_b_03L局淨 故無和
合 ◆三順結

008_0682_b_04L
疏今就隨染衆生位中故 得具二門
008_0682_b_05L也 記却成前義衆生即染相 以眞體隨緣 起
爲衆生 相不離體 故名和台 雖全體起

008_0682_b_06L相 而體未甞改變 故名不
和合 由是在纒 具二門也

008_0682_b_07L
是心則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 記䟽文二
初總叙

008_0682_b_08L

008_0682_b_09L
疏辨法功能 以其此心 體相無礙
008_0682_b_10L染淨同依 隨流反流 唯轉此心 記

008_0682_b_11L句標指 餘皆正叙 體即眞如門 相即生滅門 二
門相攝 不相捨離 故云無礙 染淨同依者 二門

008_0682_b_12L之中 各攝染淨 眞如門 是染淨通相 生滅門
別顯染淨 通別雖殊 不出一心 故云同依 隨流

008_0682_b_13L謂不覺迷眞 乃至造業受報 反流謂始覺翻染
曁乎菩提涅槃 迷悟雖殊 唯此心轉 故經云 無

008_0682_b_14L始時來性 一切法依止 由此有諸趣 及證涅槃
果 是故萬法唯心 心即是主 故其迷悟 皆心

008_0682_b_15L所爲 ◆二別釋相二
今初約生滅門釋

008_0682_b_16L
疏是故若隨染 成於不覺 即攝世間
008_0682_b_17L法 不變之本覺 及反流之始覺 則
008_0682_b_18L攝出世間法 此唯約生滅門辨 記

008_0682_b_19L攝世間法者 以不覺 是世間法根本 一切染法
皆此所成 由是所成之染 皆不覺攝 則三細六麁

008_0682_b_20L五意六染等 是所攝之法也 故下文云 當知無
明 能生一切染法 以一切染法 皆是不覺相故

008_0682_b_21L攝出世法者 以本始二覺 是出世法本 一切淨
法 皆覺所成 由是所成之淨 皆屬覺之所攝也

008_0682_b_22L本覺所攝 即大智慧光明義等 始覺所攝 即三
明八解力無畏等 然此且就相用有異 分其二殊

008_0682_c_01L若約體同 所攝無別 此猶下
結示可知 ◆二約眞如門釋

008_0682_c_02L
疏若約眞如門者 則鎔融含攝 染淨
008_0682_c_03L不殊 下文具顯 記鎔融含攝者 謂消和包
納 令彼染淨差別之相

008_0682_c_04L無有障礙也 染淨不殊者 出鎔融之相也 謂以
一眞如理融之 使染即非染 淨即非淨 即染即

008_0682_c_05L淨 渾爲一味 故云不殊 故下文云 一切諸法
唯依妄念 而有差別 若離心念 即無一切境界

008_0682_c_06L之相 乃至唯是一心 故名眞如 斯則生滅門中
名爲該攝 眞如門中 名爲融攝 該攝則染淨俱

008_0682_c_07L存 融攝則染淨俱泯 俱泯故一味不分 俱存故
歷然差別 是故二門 雖皆言攝 而攝義不同也

008_0682_c_08L下文顯者
相次即辨

008_0682_c_09L
依於此心 顯示摩訶衍義

008_0682_c_10L
疏釋其法名 謂依此一心宗本法上
008_0682_c_11L顯示大乘三大之義 故名此心以爲
008_0682_c_12L法也 記釋其法名者 標指此文也 法即是名
今此文中 正釋此心得名 法之所以

008_0682_c_13L也 謂依下 於前三義中 約第三顯義 故名
爲法也 其餘二義 論各有文 已如前引

008_0682_c_14L
疏二開門別立二 一責總立難

008_0682_c_15L
何以故

008_0682_c_16L
疏責有二意 一云心通染淨 大乘
008_0682_c_17L唯淨 如何此心 能顯彼義 二云心
008_0682_c_18L法是一 大乘義廣 如何一心 能具
008_0682_c_19L示彼 記二意中初意云 心旣通染 不合顯得
唯淨之義 其猶襍鑛之金 豈能鑄得

008_0682_c_20L純金之像 二意云 心旣是一 一則體狹 大乘義
多 多故成廣 豈能以狹 而示於廣 ◆開別中䟽

008_0682_c_21L二 初緫
叙釋意

008_0682_c_22L
疏二開別釋成 釋初意云 大乘雖淨
008_0682_c_23L相用必對染成 今生滅門中 旣具含

008_0683_a_01L染淨 故能顯也 以廢染之時 即無
008_0683_a_02L淨用故 記大乘雖淨者 牒縱所問也 相用下
分別正答 對染者 謂相大則翻染

008_0683_a_03L成淨 如云心性不動 即有大智慧光明義等 用
大則隨緣而起 如云隨諸衆生 見聞得益 故說

008_0683_a_04L爲用等 此上二義 皆對染成 故下文云 當知染
法淨法 皆悉相待也 今生滅下 正明能顯 旣有

008_0683_a_05L覺不覺二義 故云具含染淨 以有染故 方能顯
淨 淨旣不自淨 待染以成淨 何恠通染之心 能

008_0683_a_06L顯唯淨之義耶 此即結答也 以廢下出對染所
以 或問曰 何故須對於染 方立淨耶 故此釋也

008_0683_a_07L故下文云 若離不覺之心 則無眞覺自相可說
又眞如門中無染 亦不立淨 又云若離業識 則

008_0683_a_08L無見相 以諸佛法身 無
有彼此色相遞相見故

008_0683_a_09L
疏釋後意云 心法雖一 而有二門
008_0683_a_10L眞如門中 示大乘體 生滅門中 具
008_0683_a_11L示三大 記心法雖一者 牒縱所問也 而有下
分別正答 示大乘體者 眞如是

008_0683_a_12L泯相顯實門故 以泯相而相不存 故唯示體也
具示三大者 生滅是攬理成事門故 以攬理而理

008_0683_a_13L不失 故
具三也

008_0683_a_14L
疏大乘之義 莫過是三 故依一心
008_0683_a_15L得具示也 記大乘義下 結成具示 謂此三
大義中 具攝如來 眞應二身

008_0683_a_16L過河沙數德相妙用 以要言之 一切所有無漏功
德 盡不出於三大之義 三大之體 唯此一心 是

008_0683_a_17L故一心 能
顯多義也

008_0683_a_18L
是心眞如 記二別解
論文

008_0683_a_19L
疏總擧眞如門 起下文中 即是一法
008_0683_a_20L界已下文 記總擧等者 盡此一門之義也 一
法界等者 具云心眞如者 即是

008_0683_a_21L一法界大緫相法門體 所謂心性不生不滅 乃至
若離於念 名爲得入 共有一十三行論文 是此

008_0683_a_22L所起

008_0683_b_01L

008_0683_b_02L
疏即是眞如相 起下復次眞如者 依
008_0683_b_03L言說分別已下文 記眞如相者 相即義相
如下文云 復次眞如

008_0683_b_04L者 依言說分別 有二種義 義即相也 不同生滅
可狀之相 復次下 乃至終於此門 共有一十二

008_0683_b_05L行論文 是此所起也 據此所配 若言眞
如門則通 言心眞如 眞如相則別也

008_0683_b_06L
即是摩訶衍體故 是心生滅 記䟽二 初
釋前二句

008_0683_b_07L二初別
釋當文

008_0683_b_08L
疏隨熏變動故 總擧生滅門 起下依
008_0683_b_09L如來藏故 有生滅心已下文 記隨熏
變動

008_0683_b_10L者 謂隨染淨因緣所熏 令心變改動轉 成生滅
故 總擧等者 撮下一門之義 在此生滅二字之

008_0683_b_11L中 故云總擧 依如來藏等者 具云心生滅者 依
如來藏故 有生滅心 所謂不生不滅 與生滅和

008_0683_b_12L合 乃至性染幻差別故 都有
七十五行論文 是此所起也

008_0683_b_13L
因緣

008_0683_b_14L
疏生滅緣由故 起下復次生滅因緣
008_0683_b_15L已下文 記緣由者 所以義 起下等者 具云
復次生滅因緣者 所謂衆生依心

008_0683_b_16L意意識轉故 此義云何 以依阿黎耶識 說有無
明 乃至不能得隨順世間一切境界 種種知故

008_0683_b_17L共有四十九行論
文 是此所起也

008_0683_b_18L

008_0683_b_19L
疏生滅之狀故 起下復次生滅相者
008_0683_b_20L已下文 記狀謂形狀 妄識所知境也 揀異眞
如相 是義相 相即性也 非識境

008_0683_b_21L界 唯智所證故 起下等者 具云復次分別生滅
相者 有二種 云何爲二 一者麁與心相應故 二

008_0683_b_22L者細與心不相應故 乃至唯癡滅故 心相隨滅
非心智滅 共有一十四行 是此起也 然此立義

008_0683_c_01L分中 所立義本 即有八字 謂眞如相 生滅因緣
相 下解釋分中 共有一百六十三行 逐段而釋

008_0683_c_02L如前所配 從四熏習下 即通明染淨生滅 起之
由致也 若更束八字 不出心之一字 更展一百

008_0683_c_03L六十三行論文 以成百餘部大乘
經 此顯論主證悟心中自在之用

008_0683_c_04L
能示摩訶衍 記二通前
料揀

008_0683_c_05L
疏何故眞如門中云即示 生滅門中
008_0683_c_06L云能示者 以眞如是不起門 與彼所
008_0683_c_07L顯詮旨不別 故云即示 以是不起
008_0683_c_08L故唯示體 生滅是起動門 染淨旣異
008_0683_c_09L詮旨又分 能所不同 故不云即 記

008_0683_c_10L外難 何故兩門一能一即耶 故牒云者 以眞下
釋不起者 以眞如有二義 一不變義 二隨緣義

008_0683_c_11L今此門中 但約不變 以顯其體 不約隨緣 故云
不起 所顯謂體大 能顯即此門 能顯爲詮 所顯

008_0683_c_12L爲旨 眞如與體 盖是一義 故云即也 以是下因
顯 唯示體大也 起動者 即隨緣義 以隨緣故

008_0683_c_13L成生滅門 染淨即生滅相也 即此染淨爲能示之
詮 三大是所示之旨 二義各別 故云又分也 能

008_0683_c_14L所下揀異前門也 若喩顯者 一心如水 眞如如
濕 生滅如波 是水濕相 即示水體 是水波相 能

008_0683_c_15L示水之自體〔濕體〕相〔八
功德相〕用〔鍳像潤物〕故

008_0683_c_16L
自體相用故 記二釋後一句文二 初釋
本文二 初別解當文

008_0683_c_17L
疏體謂生滅門中本覺之義 是生滅
008_0683_c_18L之自體 生滅之因 故在生滅門中
008_0683_c_19L亦辨體也 翻染之淨相 及隨染之業
008_0683_c_20L用 並在此門中 故具詮耳 是以
008_0683_c_21L下文釋生滅門內具顯所示三大之義
008_0683_c_22L意在於此 記本覺者 即是前之眞如 至此
門中 轉名本覺 以對始故名

008_0684_a_01L本 對不覺故名覺也 即此本覺 是生滅家之自
體也 此顯生滅 別無其體 全攬本覺 爲自體故

008_0684_a_02L生滅因者 或問若此本覺 是生滅體者 本覺即
是眞如 何故說爲生滅自體耶 故此釋之 謂生

008_0684_a_03L滅之相起時 實賴眞如爲因 以眞如不守自性
爲無明熏 成諸染相 雖成染相 其體不變 以不

008_0684_a_04L變故 熏彼無明 令猒生死 樂求涅槃 漸起始覺
成其淨法也 如是染淨 皆由眞 如是故眞如是

008_0684_a_05L生滅體 故下文云 依如來藏 有生滅心 又云所
謂以有眞如法故 能熏習無明 乃至名得涅槃

008_0684_a_06L成自然業 亦辨體者 謂前眞如門 當體是體 此
生滅門 以眞如爲體 若無眞如之體 生滅終不

008_0684_a_07L能成 故此門中須辨體也 翻染下明示相用也
淨相即相大 謂大智慧光明義等業用 即用大

008_0684_a_08L謂報化二身等 是以下指文結示也 以生滅門中
文科兩段 初釋能示生滅心法 即生滅因緣相等

008_0684_a_09L後辨所示三大之義 即體相用
等 下文具顯 ◆二通前料揀

008_0684_a_10L
疏何故眞如門中直云體 生滅門中
008_0684_a_11L乃云自體等者 以所示三大義 還在
008_0684_a_12L能示生滅門中 顯非別外 故云自也
008_0684_a_13L牒外難可見 以所下釋也 前云能示顯詮旨
不一 今云自體顯詮旨不異 此門雖即能所

008_0684_a_14L有殊 非謂所詮在能詮外 今顯非外 故云自體
等 斯則生滅 是眞如家相 眞如是生滅家體 體

008_0684_a_15L相雖異而不相離也 其猶波水雖果 豈得水在
波外耶 故知其水是波之自體也 ◆二釋妨難

008_0684_a_16L
疏問眞如是不起門 但示於體者 生
008_0684_a_17L滅起動門 應惟示於相用 答眞如是
008_0684_a_18L不起門 不起不必由起立 由無有起
008_0684_a_19L故 所以惟示體 生滅是起動門 起
008_0684_a_20L必賴不起 起含不起故 起中具示三
008_0684_a_21L大 餘如下說 記問意以兩門敵對而難 詳
之可了 荅中眞如下二句

008_0684_a_22L牒門立理 不必由起者 眞如本自立 不藉於生
滅也 自性本常 豈因他有 由無下正釋 謂有起

008_0684_b_01L必有相用 無起但惟存體 故前門中 但只言一
也 生滅下二句 牒前立理 起必賴不起者 異於

008_0684_b_02L前門也 若無不起之眞如 何有起動之生滅 如
無其水 豈有於波 故須藉之 起含不起下正釋

008_0684_b_03L眞如擧體 成生滅故 今生滅含於眞體也 猶水
起成波 波含於水 由是此門 不惟示於相用 亦

008_0684_b_04L示體也 故
云具示

008_0684_b_05L
疏二義 起下復次眞如自體相者已
008_0684_b_06L下釋義之文 記起下等者 如論云復次眞
如自體相者 一切凡夫聲

008_0684_b_07L聞緣覺菩薩諸佛 無有增減 乃至眞如自在
用義故 即有六十四行論文 正是此所起也

008_0684_b_08L
疏文二 一大

008_0684_b_09L
所言義者

008_0684_b_10L
疏牒章

008_0684_b_11L
則有三種

008_0684_b_12L
疏標數

008_0684_b_13L
云何爲三

008_0684_b_14L
疏徵起

008_0684_b_15L
一者體大

008_0684_b_16L
疏眞性深廣 凡聖染淨 皆以爲依
008_0684_b_17L故受大名 記言眞性者 眞謂揀非偏妄 獨
顯圓成 性謂自體常住 不變

008_0684_b_18L不異 即揀諸法空性也 深謂竪窮三際 無去無
來 廣謂橫遍十方 非中非外 凡則六趣差別 聖

008_0684_b_19L即三乘不同 染即穢土 極於三界 淨即淨土 盡
於十方 然凡聖染淨 各通二報 今約別論故 凡

008_0684_b_20L聖屬正 染淨對依也 以諸法雖廣 不出依正二
報 正中不出凡夫聖人 依中不出淨土穢土 故

008_0684_b_21L擧此四 以攝一切 無不盡也 皆以爲依者 上之
四法 並用眞如之體 爲所依故 故華嚴云 未曾

008_0684_b_22L有一法 得離於法性 下文云 如是無漏無明種
種業幻 皆同眞如性相 楞嚴云 一切世界 因果

008_0684_c_01L微塵 因心成體 旣爲一切
所依 體大之名 由此而立

008_0684_c_02L
謂一切法眞如平等 不增減故 記眞如
平等

008_0684_c_03L者 謂眞性於一切法中 爲平等體故 如像
中鏡 非同諸法本空 空故平等 如鏡中像

008_0684_c_04L
疏隨流加染而不增 反流除染而不
008_0684_c_05L減 又反流加淨不增 隨流闕淨不減
008_0684_c_06L良以染淨之所不虧 始終之所不易
008_0684_c_07L故 記隨流等者 約染淨二義 顯不增減 在文
可見 以性非染淨故 染淨皆空故 良以

008_0684_c_08L下結成上義 染淨約法 始終約時 謂隨流爲始
反流爲終 下疏所說 以衆生爲前 以佛爲後 前

008_0684_c_09L後即始終也 或即此段 別約橫竪 以顯平等之
義 染淨不虧者 橫說也 以見在生佛位中 無虧

008_0684_c_10L缺故 始終不易者 竪說也 以過去未來無改易
故前約多人同時說 此約一人異時說 雖一多同

008_0684_c_11L異 橫竪別論 皆
顯眞如平等之義

008_0684_c_12L
二者相大 謂如來藏 具足無量性功德
008_0684_c_13L

008_0684_c_14L
疏即二種如來藏中 不空之義 謂不
008_0684_c_15L異體之相 故云性德 如水八德 不
008_0684_c_16L異於水 記二種等 謂如實空如實不空之二
也 空謂不與妄染相應 不空謂具

008_0684_c_17L性功德 今如後義 故下文云 所言不空者 以顯
法體空無妄故 即是眞心 常恒不變 淨法滿足

008_0684_c_18L則名不空 不異等者 謂一一德相 即是體性 故
不異也 非謂藏爲能具 德爲所具 故有性言 故

008_0684_c_19L下文云 具足如是過於恒沙 不離不斷不異 不
思議佛法 不同生滅之相 定差別故 性相異故

008_0684_c_20L可知見故 如水八德者 即阿耨池水 具八功德
一甘 二冷 三軟 四輕 五淸 六不臭 七飮不傷

008_0684_c_21L喉 八不傷腹 不異
之義 合法可知

008_0684_c_22L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

008_0685_a_01L果故 記疏二 初
釋文

008_0685_a_02L
疏謂隨染業行 然此用大 是報化二
008_0685_a_03L身麁細之用 令諸衆生 始成世善
008_0685_a_04L終成出世善也 下文顯之 記隨染業行
者 謂隨

008_0685_a_05L彼彼染幻衆生 起利他行 即是如來不思議業
故云業行 若將隨染門中 反染之業行 爲此用

008_0685_a_06L大者 恐非文意 以彼但是能顯之淨法 未可便
將爲所顯故 學者詳之 報身即三賢已上之所見

008_0685_a_07L者 化身即二乘十信已下之所見者 麁即化身
隨類各應 各見不同 非受樂相故 細者 報體平

008_0685_a_08L等佛身 身有無量色 色有無量相好 所住依果
亦復無量 種種莊嚴 具足樂相故 世善者 謂有

008_0685_a_09L漏熏習善根力故 起十善等 此但有漏 不逾人
天 故名世也 出世者 令厭生死 樂求涅槃 此

008_0685_a_10L皆無漏 起過三界 故言出世也 於中雖通三乘
究竟惟以一乘 而得滅度 下文用大 廣顯其相

008_0685_a_11L◆二
通妨

008_0685_a_12L
疏何故惟言善 不云不善者 以不善
008_0685_a_13L法 違眞理故 是所治故 非其用也
008_0685_a_14L若爾 諸不善法 應離於眞 釋云以
008_0685_a_15L迷眞故 不得離眞 以違眞故 非其
008_0685_a_16L用也 記牒難可知 以不下正釋 若善因果 內
順眞如 外治諸惡 此法若起 從因至

008_0685_a_17L果 能感勝處 故得名爲眞如淨用 以從眞如內
熏所起 報化二用所發 今玆用大 宜發此法 若

008_0685_a_18L不善因果 內違眞理 外被善治 此法若起 從因
至果 能感苦處 何名淨用 以從不覺所生 塵勞

008_0685_a_19L發現故 故此文中 不言不善也 若爾下轉難 可
知 釋云下重釋 雖是惡法 以是不覺 迷眞所成

008_0685_a_20L所成之法 不離眞體 如水起波 不離濕性 故下
文云 以依眞如法故 有於無明 又云依覺故迷

008_0685_a_21L若離覺性 則無不覺 以違下結成前義 可知 然
此用大 正是果上二身 如下具說 今疏以善洽

008_0685_a_22L用者 乃是旁義 亦即以所生 顯能生
也 然論不言滅惡者 以善起必惡滅故

008_0685_b_01L
疏二乘

008_0685_b_02L
一切諸佛 本所乘故

008_0685_b_03L
疏標果望因以解乘也 記標果望因者 諸
佛即果 本即是

008_0685_b_04L因 以諸如來 本所修 行因地之時 無別所
乘之法 惟以此心 爲其所乘 而至究竟

008_0685_b_05L
一切菩薩 皆乘此法 到如來地故

008_0685_b_06L
疏擧因望果以成運 即始覺之智 是
008_0685_b_07L能乘 本覺之理 爲所乘故 梁攝
008_0685_b_08L論云 乘大性故 名爲大乘 記擧因望
果 在

008_0685_b_09L文可見 此中如來 并前諸佛 皆約自受用報身
所辨 非謂應化知之 以成運者 運即是乘 二義

008_0685_b_10L無別 但文變耳 或可二義不同 謂乘以運載爲
義 今前段約佛本乘 方有載義 故疏云以解乘

008_0685_b_11L今文約從因至果 運義始彰 故論云 到如來地
疏云以成運也 然佛是已乘 菩薩是當乘今乘

008_0685_b_12L於中皆含自運運他之義 即始下 出能所乘體也
始覺爲能乘者 即前佛與菩薩也 雖滿分不同

008_0685_b_13L俱屬始覺能乘智也 本覺爲所乘者 若約今文
即前一心法爲所乘 以對始故言本覺也 若約三

008_0685_b_14L大言之 則用大爲能乘 體相二大爲所乘 然用
即始覺 體相即本覺 大即是乘 持業釋也 乘大

008_0685_b_15L性者 但證本覺 是乘之大性 或雙證本始也 由
是前來標宗 但言法義 不別言乘 今但次於三

008_0685_b_16L大言之 亦不別擧題目
解釋分中 意亦如是

008_0685_b_17L
疏三解釋分二 一結前生後

008_0685_b_18L
已說立義分 次說解釋分 記前雖義宗畧
立 理趣未

008_0685_b_19L詳 若不解以廣文 幽旨如何開釋
此令生解 已見前文 故有此分

008_0685_b_20L
疏二分文解釋二 一標數徵列

008_0685_b_21L
解釋有三種 云何爲三 一者顯示正義

008_0685_b_22L
疏正釋所立大乘法義 記所立等者 即
前分中所立一

008_0685_c_01L心法二門三大之義 彰顯開示 令生
正解 由是正義 解此即成正解也

008_0685_c_02L
二者對治邪執

008_0685_c_03L
疏旣明正理 須遣異計 記非正道理 妄
生計着 爲患

008_0685_c_04L頗深 固
宜除滌

008_0685_c_05L
三者分別發趣道相

008_0685_c_06L
疏趣正理之階降 記趣正等者 發心趣道
行相差別 升降不同

008_0685_c_07L今當分別 令其修證 無惑混濫也 斯乃正義 顯
示令解 邪執對治令遣 道相分別令行 又正義

008_0685_c_08L爲能治 邪執爲所治 正義爲所趣 道
相爲能趣 皆爲正義 有後二文也

008_0685_c_09L
疏二牒名辨相三 一顯示正義二 初
008_0685_c_10L總 釋上立義分中 衆生心攝一切等
008_0685_c_11L也 記釋上等者 謂釋前分之中 所言法者 謂
衆生心 是心即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

008_0685_c_12L
疏於中二 一依法開門

008_0685_c_13L
顯示正義者

008_0685_c_14L
疏牒章

008_0685_c_15L
依一心法 有二種門 云何爲二 一者
008_0685_c_16L心眞如門 二者心生滅門 記二門者 謂一
心上 有其二

008_0685_c_17L義 義具能通出入 故目之爲門 能通者 謂眞如生
滅 互相通故 又此二門 通一心故 通一心者 正是

008_0685_c_18L此段 以一一門 皆言心故 互相通者 以眞如門 有
隨緣故 通於生滅 生滅門 有體空故 通至眞如也

008_0685_c_19L出入義者 謂衆生迷惑流轉 即出眞如門 入生滅
門 若覺悟修證 即出生滅門 入眞如門 旣成道已

008_0685_c_20L即却出眞如門 入生滅門 開悟衆生 能事旣畢 息
化歸眞 即却出生滅門 入眞如門 安住秘藏也 ◆

008_0685_c_21L疏二 初釋一心具
二門又二 初標

008_0685_c_22L
疏謂一如來藏心 含於二義 記一如
來藏

008_0686_a_01L者 以二義不分 故云一也 若例言之 即染淨凡
聖空有理事等 皆一也 此之一義 爲顯不二 强

008_0686_a_02L名爲一 非是數法 故經云 一亦不爲一 爲離諸
數故 ◆二釋中二 初眞如門又二 今初正釋

008_0686_a_03L
疏一約體絕相義 即眞如門 謂非染
008_0686_a_04L非淨 非生非滅 不動不轉 平等一
008_0686_a_05L味 性無差別 記約體等 標立也 非染下
釋上絕相以顯一體 謂染

008_0686_a_06L淨生滅動轉等 皆屬於相 表此俱無 故言非也
平等下 約體以結 平等約竪結 以無高下 故如

008_0686_a_07L經云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一味約喩結 猶如大
海 同一醎味 性無差別 約橫結 淨名經云 一

008_0686_a_08L切衆生皆如也 一切法亦如也 衆聖賢亦如也
至於彌勒亦如也 又平等一味 絕相也 性無差

008_0686_a_09L別 約體也 故云約體
絕相義 ◆二弓證

008_0686_a_10L
疏衆生即涅槃 不待滅也 凡夫彌勒
008_0686_a_11L同一際也 記此正引前段淨名經文 彼文之
後 乃云諸佛 知一切衆生畢

008_0686_a_12L竟寂滅 即涅槃相 不復更滅等 今䟽取意 故
文少異 下皆如此 ◆二生滅門中三 今初正解

008_0686_a_13L
疏二隨緣起滅義 即生滅門 謂隨熏
008_0686_a_14L轉動 成於染淨 染淨雖成 性恒不
008_0686_a_15L動 正由不動 能成染淨 記隨緣等 標
立也 謂隨

008_0686_a_16L下釋 謂以無明熏眞如 起妄心妄境 成一切染
法 眞如熏無明 滅妄心妄境 成諸淨法 廣如下

008_0686_a_17L釋 染淨雖成下釋妨 或曰旣隨熏動 云何復說
衆生如耶 故此釋之 正於動時動處 元來不動

008_0686_a_18L明非相不動 故言性 顯非暫不動 故言恒也 或
曰性旣不動 如何能成染淨 故云正由不動 能

008_0686_a_19L成染淨 斯則反成上義 謂若性自動 同生滅相
即當時滅 不能自立 尙不自立 將何成於染淨

008_0686_a_20L實由不動 故能
成也 ◆二結指

008_0686_a_21L
疏是故不動 亦在動門 是故下文 識
008_0686_a_22L有二義中本覺是也 上文生滅門中

008_0686_b_01L自體是也 記謂以隨熏動時 性未甞變 故
得生滅門中 有眞如也 故云

008_0686_b_02L不動 亦在動門 若眞如門中 則未必有生滅 生
滅門中 則必有眞如 以生滅藉眞如 眞如不藉

008_0686_b_03L生滅故 畧如前釋 廣在下文 是故下指文 本覺
者 即生滅門初云 此識有二種義 能攝一切法

008_0686_b_04L生一切法 云何爲二 一者覺義 二者不覺義等
即彼覺義 便是生滅門中眞如 名爲不動 但以

008_0686_b_05L至此門中 別約形待義邊 易名爲覺 上文等者
即立義分中云 是心生滅因緣相 能示摩訶衍

008_0686_b_06L自體相用故 彼之自體 亦即生滅門中眞如
也 此上兩段 正是動中有不動義 ◆三引證

008_0686_b_07L
疏勝鬘云 不染而染 染而不染等
008_0686_b_08L楞伽云 如來藏名阿賴耶識 而與無
008_0686_b_09L明七識共俱 如大海波 常無斷絕等
008_0686_b_10L又云如來藏者 爲無始虛僞惡習所
008_0686_b_11L熏 名爲識藏 又云如來藏者 爲善
008_0686_b_12L不善因 受苦樂與因俱 若生若滅
008_0686_b_13L猶如伎兒 作諸伎樂等 此等並約生
008_0686_b_14L滅門說也 記通證隨熏動轉 動中有不動義
不染而染 即眞如成生滅 染

008_0686_b_15L而不染 即動中有不動 如來藏 即眞如 無明七
識 即生滅 阿棃耶識 即上二和合也 謂眞如隨

008_0686_b_16L緣 成棃耶識 以成識故 與無明共俱 亦可如來
藏 即是棃耶 但以通相別相而異 故云如來藏

008_0686_b_17L名阿棃耶識 故經云 佛說如來藏 以爲阿賴耶
惡慧不能知 藏即賴耶識 大海如棃耶 波如無

008_0686_b_18L明七識 水即如來藏 以從無始時來 眞妄和合
未曾捨離 故云常無斷絕 如來藏者 即所熏之

008_0686_b_19L淨性 虛僞惡習 即能熏之染幻 識藏即所成棃耶
也 爲善不善因者 謂此性隨善緣 起諸善法 性

008_0686_b_20L即爲善因 隨不善緣 起諸不善法 性即爲不善
因 隨善受樂 性在其中 隨惡受苦 性亦在中

008_0686_b_21L故云與因俱 若生等者 循環諸趣 生死無窮 藏
性於中 隨而徧受 而其體性 未甞去來 故經云

008_0686_b_22L生滅去來 本如來藏 如伎等者 如人作戱 變改
服章 體是一人 初未曾易 故彼文云 心如工技

008_0686_c_01L兒 意如和技者 五識如音樂 受想觀技衆 如人
弄師子 人入師子活 人出師子死 淨因無明時

008_0686_c_02L當知亦如是 圭山云 樂人本是一形 (身+丘) 乍作官人
乍作奴 名目服章雖改異 始終奴主了無殊 此

008_0686_c_03L等下結指 如上所引 並說眞如隨緣 作
生滅 動中有不動也 ◆二攝二門歸一心

008_0686_c_04L
疏然此二門 擧體通融 際限不分
008_0686_c_05L體相莫二 此無二處 諸法中實 不
008_0686_c_06L同虛空 性自神解 故云一心 記擧體
等者

008_0686_c_07L謂眞如擧體成生滅 生滅無性即眞如 是故生滅
現時 全眞體現 眞如顯時 全生滅顯 擧一全收

008_0686_c_08L故云融通 以融通故 眞無眞相 妄無妄相 眞妄
相即 一體無異 故云際限不分 旣而不分際限

008_0686_c_09L豈更存於體相 故云莫二 波水之喩 可以比知
無二處者 即此眞妄融通之處 實性存焉 此之

008_0686_c_10L實性 爲諸法主 即是諸法中之實性也 又表非
二邊 故名中 離諸差別虛相 故名實 此上二句

008_0686_c_11L是約中實以解心也 故經有中實理心之言 不同
下 約靈鑒以解心 謂虛空體 亦無二邊 亦非差

008_0686_c_12L別虛相 然但昏鈍而無靈鑒 今此實性 自在靈
通 覺了不昧 故云不同等 故祖師云 空寂體上

008_0686_c_13L自有本智能知 知之一字 衆妙之門 大抵意云
於一切染淨融通法中 有眞實之體 了然鑒覺

008_0686_c_14L目之爲心 斯則體相不二
故云一 中實神解故云心

008_0686_c_15L
疏二二門該攝二 一立

008_0686_c_16L
是二種門 皆各總攝一切法 記䟽二 初
正 釋 二

008_0686_c_17L初對前
牒文

008_0686_c_18L
疏上立義分中直云攝 今釋中云各
008_0686_c_19L攝者 記可見 ◆二釋今文
意三 初緫標意

008_0686_c_20L
疏以一心含通別二門故 今分通別
008_0686_c_21L又各攝故 記通別者 釋前文意也 前文以
二門未啓 但約一心通緫包含

008_0686_c_22L而說 故云攝 不言各也 今分下標今意 謂今
文中 二門旣開 每門之中 皆各自攝一切法也

008_0687_a_01L若無標揀 將謂二門共攝一切 則有攝法不盡之
過 故言皆各也 ◆二別釋相二 初約二門各攝

008_0687_a_02L解二
初正釋

008_0687_a_03L
疏以眞如門 是染淨通相 通相之外
008_0687_a_04L無別染淨 故得總攝一切諸法 生滅
008_0687_a_05L門者 別顯染淨 染淨之法 無所不
008_0687_a_06L該 故亦總攝一切諸法 記通相者 以眞
如門 不分染

008_0687_a_07L淨 雖攝染淨 皆同性故 所言相者 謂義相也
以此門中 顯示染淨融通之義 故云通相 以染

008_0687_a_08L淨等法 入此門中 同爲一味眞如之理 更無差
別 故云無別染淨等 故得下結 可知 別顯等者

008_0687_a_09L隨流反流 各不相是 功德塵勞 歷然有異 衆生
諸佛 凡聖宛然 淨土穢土 優劣不等 無所不該

008_0687_a_10L者 謂一切雖多 不出染淨 旣攝染
淨 是故論云攝一切也 ◆二結成

008_0687_a_11L
疏通別雖殊 齊無所遺 故云各攝
008_0687_a_12L謂通相別相 二門雖殊 所攝之法 更無差
異 故云齊無所遺 ◆二約二門互攝解

008_0687_a_13L
疏又以此即是眞如隨緣和合 變作
008_0687_a_14L諸法 諸法即無異體 還攝眞如門也
008_0687_a_15L前約二門各攝通別不同 齊門而說 攝義有
異 初門通相 但明融攝 融則染淨無別 故

008_0687_a_16L名爲通 後門別相 乃是該攝 該則染淨不同 故
名爲別 今此文中 不分通別 只就一義 左右說

008_0687_a_17L之 便成二門各攝之義 今文所說 生滅攝一切
時 即是眞如攝一切也 以生滅無體 全即理故

008_0687_a_18L故云還攝等 又眞如攝一切時 即是生滅攝一切
也 以全事之理 非別外故 今此䟽文 猶闕後義

008_0687_a_19L應合更云 眞如旣是諸法眞性 離眞性外 無別
諸法 還攝生滅門也 若有此文 於義方足 成互

008_0687_a_20L攝也 斯則生滅門攝法時 眞如門法 亦在生滅
中 眞如門攝法時 生滅門法 亦在眞如中 如是

008_0687_a_21L則眞如中所攝染淨 即是生滅門所攝染淨 無
二無別 擧一全收 故云二門互攝 故下結云 齊

008_0687_a_22L攝不二也 問䟽主何故不說眞如攝生滅門耶 荅
前文通相 已含此意 故不復言也 ◆三結成一心

008_0687_b_01L
疏以此二門 齊攝不二 故得說爲一
008_0687_b_02L心也 記良以二門 相攝理齊 鎔融不二 以
不二故 得名一心 斯則二門一心 體

008_0687_b_03L無別異 若約義別說 則一心是緫 二門是別 又
於別中 眞如約體 生滅約相 若克體圓融 則性

008_0687_b_04L相無二 即是一心 今旣二門互攝 全奪兩亡 唯
是一心 更無別法 故今結成爲一心也 ◆二通

008_0687_b_05L難二 今初二門
示義通局難

008_0687_b_06L
疏問二門旣齊相攝者 何故上文眞
008_0687_b_07L如門中 唯示大乘體 不顯於相用
008_0687_b_08L生滅門中 具顯三耶 記初句指定前義
何故下引文正

008_0687_b_09L難 意云眞如旣攝生滅門 何不同彼示三大 生
滅旣攝眞如門 何不同彼示一大 示義旣差 攝

008_0687_b_10L法須別 攝法若等 示義應同
如何攝法即同 示義却別耶

008_0687_b_11L
疏荅眞如是泯相顯實門 不壞相而
008_0687_b_12L即泯 故得攝於生滅 以泯相而相不
008_0687_b_13L存 故但示於體也 生滅是攬理成事
008_0687_b_14L門 不壞理而成事 故得攝於眞如
008_0687_b_15L以成事而理不失 故具示三大 記

008_0687_b_16L標定其門 不壞下正明行相 謂染淨之相 全攬
理成 理非可壞 全理之相 亦不可壞 以不壞故

008_0687_b_17L攝生滅盡 成今相攝義 以泯下 爲即理故 令染
淨相 亡泯不存 以不存故 唯眞體在 故成前文

008_0687_b_18L唯示體也 生滅下 標定其門 不壞下 明理在事
中 以全理而成事 故事起而理不壞 成今相攝

008_0687_b_19L義 斯則事爲能攝 理爲所攝 以成下明事理俱
存 成前具示義成事 故示相用二大 體不失故

008_0687_b_20L示於體大 ◆二性
相存泯不齊難

008_0687_b_21L
疏問前旣泯相 相不存 但示於體
008_0687_b_22L亦可攬理 理不存 應但示相用 何

008_0687_c_01L故不齊耶 記問意可知 但躡前門相不
存義 以難後門理不失也

008_0687_c_02L
疏荅生滅起必賴於眞 故攬理理不
008_0687_c_03L失 眞如未必藉生滅 故泯相相不存
008_0687_c_04L相不存故 唯示於體 理不失故 具
008_0687_c_05L示於三 是故攝義是齊 示義別也
008_0687_c_06L荅中前四句 顯二門存泯之由 各初一句所
以 後一句定義 生滅等者 事依理顯故 事

008_0687_c_07L爲理本故 如波必賴於水 故下文云 依如來藏
有生滅心 理不失者 理若已失 則無生滅也 如

008_0687_c_08L水失則無波 故論云 若無空義者 則無道無果
未必等者 眞理本有 不假緣成 如水不藉於波

008_0687_c_09L故眞如門中 直云眞如者 即是一法界大總相等
不言依生滅有 泯相相不存者 不泯則已 泯則

008_0687_c_10L不存 入理自亡 何存生滅 如水澄靜 豈存波在
下文云 以一切法 皆同如故 相不存下四句 躡

008_0687_c_11L前正荅 相不存者 相存則可示於三 不存但合
示於體 理不失等者 生滅相起 理又不亡 不具

008_0687_c_12L示三 於理如何 是
故下 結荅覺示可知

008_0687_c_13L
疏二釋

008_0687_c_14L
此義云何

008_0687_c_15L
疏責云若二門各別 不可相從 若本
008_0687_c_16L唯一心 未容影攝 下荅云 記不可
相從

008_0687_c_17L者 從 順也 事理別故 其猶水火 敵體相違 豈
008_0687_c_18L能互攝 未容等者 若分二別 可言影互相攝 今
008_0687_c_19L唯一心 影攝何法 斯則二別
亦無攝義 一心亦無攝義也

008_0687_c_20L
以是二門 不相離故 記不相離者 意明不
一不二 不一故二

008_0687_c_21L門各存 不二故唯是一心 以是一心 故不
相離 以不相離 故能影攝 即反前責意也

008_0687_c_22L
疏以體相不離故 如金與莊嚴具 若
008_0687_c_23L以金收具 具無所遺 以具攝金 金

008_0688_a_01L無不盡 良以二門一揆 全體徧收
008_0688_a_02L此義亦然 思之可見 記以體下 體即眞
如 相即生滅 眞

008_0688_a_03L如隨緣 成生滅 生滅無體 即眞如 由是反覆言
之 故不相離也 金具者 金喩眞如 具喩生滅

008_0688_a_04L相收之義 在文可見 良以下結喩例法 良者
實也 以者 由也 實由金具二門 未曾有異 故

008_0688_a_05L云一揆 揆謂端揆 即齊等也 由不異故 擧金時
徧收具盡 具全體是金 擧具時 徧收金盡 金全

008_0688_a_06L體是具 此義下例法也 此義者 即此不相離義
也 擧眞如時 徧收生滅盡 生滅全體 是眞如

008_0688_a_07L擧生滅時 徧收眞如盡 眞如全體 是生
滅 法喩正等 故云亦然 然猶如是也

008_0688_a_08L
疏二別釋上立義分中 何以故下 二
008_0688_a_09L門別義 於中二 一別辨二門 顯動
008_0688_a_10L靜不一 二 一眞如門二 一顯體離
008_0688_a_11L言 以明觀智境 記釋上等者 立義文云
何以故 是心眞如相

008_0688_a_12L即示摩訶衍體等 今此正釋也 科動靜不一不
異如次 是前二門 與不相離義 頓說實難 故成

008_0688_a_13L前後 觀智境者 以體非名相之法 故言念之所
不及 言念尙所不及 豈落見聞 唯久修觀智 方

008_0688_a_14L得相應 所以說者 意令如此用心也 故下文云
離言說相 離名字相 離心緣相 乃至若離於念

008_0688_a_15L名爲得入 亦如楞伽云 眞實離文字 修行示眞
實 次後科云 生信境者 以有空不空二種義相

008_0688_a_16L旣容言說 故得聞者 生於信心 所以說者 亦意
令生信也 故下文云 依言說分別 有二種義等

008_0688_a_17L亦如楞伽云 言說別
施行 分別應初業

008_0688_a_18L
疏釋上立義分中眞如義也 記釋上眞
如義者

008_0688_a_19L彼云是心眞如相
今且釋眞如兩字

008_0688_a_20L
疏於中二 一正擧法體二 一正顯如
008_0688_a_21L體三 一就實略標 記論二 一
牒文

008_0688_a_22L
心眞如者

008_0688_b_01L
疏牒章 記二示

008_0688_b_02L
即是一法界 記䟽二 初釋上句二 初釋
一字二 初約當體釋

008_0688_b_03L
疏即無二眞心 爲一法界 此非筭數
008_0688_b_04L之一 謂如理虛融 平等不二 故稱
008_0688_b_05L爲一 記無二眞心者 竪窮橫徧 爲一切法平
等所依 依正凡聖 唯此爲體 離實

008_0688_b_06L相外 更無別法 故云無二 揀非僞妄 靈鑒不昧
故名眞心 此非下揀濫 夫言一者 見數之首 今

008_0688_b_07L非此等也 謂如下 明一之相 謂眞如之理 虛通
圓融 於一切法 平等平等 體非別異 故云一也

008_0688_b_08L◆二對
二釋

008_0688_b_09L
疏又對下 依言有二義 故今約體
008_0688_b_10L但云一也 記斯但對下空不空二以稱一也
下但約相 今唯顯體 亦非筭

008_0688_b_11L數 ◆二
釋法界

008_0688_b_12L
疏依生聖法 故云法界 中邊論云
008_0688_b_13L法界者 聖法因義故也 記諸有聖法 依
此生故 即菩

008_0688_b_14L提涅槃十力四無所畏等 是聖人所證所得之法
故名聖法 故圓覺云 無上法王 有大陁羅尼門

008_0688_b_15L名爲圓覺 流出一切淸淨眞如菩提涅槃及波羅
密 敎授菩薩 因義者 法即聖法 界即是因 能

008_0688_b_16L生聖法 故云法界 問據前所說眞性 是凡聖染
淨通依 何故此文獨言聖法因義 荅此中 乃是

008_0688_b_17L以勝顯劣也 非謂揀於凡法 聖法尙依 豈況凡
耶 此約終敎 故作此釋 若就圓敎 事理無碍 相

008_0688_b_18L即相入 渾融含
攝 爲一眞法界也

008_0688_b_19L
大總相法門體 記二釋下句三
初釋大續相

008_0688_b_20L
疏二門之中 不取別相門 於中但取
008_0688_b_21L總相 然亦該收別盡 故云大也 記
008_0688_b_22L別相者 生滅門 總相者 眞如門 然亦下釋成大
義 謂別相之中所有染淨諸法 此門收盡 竟無

008_0688_c_01L所遺 故稱大也 故次文云 一切法離言說相等
斯則揀非別 故言總 收別盡 故言大 然論總相

008_0688_c_02L有於四種 謂下中上 上上 下者 謂一切有漏皆
苦 理通苦樂 名爲總相 不通無漏 乃名謂下

008_0688_c_03L中者 謂一切行無常 理該三諦 名爲總相 雖通
無漏 不兼無爲 故名爲中 上者 謂一切法無我

008_0688_c_04L理通四諦 名爲總相 猶是眞詮〔眞諦〕 未窮實
性〔第一義諦〕 但名爲上也 上上者 謂眞如是

008_0688_c_05L一切法之實性 徧通凡聖 情與非情 無所不該
故云上上 論所明者 當於第四 超勝前三 故

008_0688_c_06L云大總相也
◆二釋體字

008_0688_c_07L
疏此一法界 擧體全作生滅門 擧體
008_0688_c_08L全作眞如門 爲顯此義 故云體也
008_0688_c_09L全作生滅 即事法界 全作眞如 即理法界 旣
是一體所爲 則令二無障碍 即是理事無碍法

008_0688_c_10L界也 二皆言作者 生滅即隨緣變作 眞如即轉改
其名曰作 二義俱無能所 義言作也 ◆三釋法門

008_0688_c_11L
疏軌生物解曰法 聖智通遊曰門 記
008_0688_c_12L軌謂軌則 物謂衆生 解即智解 謂諸衆生 內有
熏習之力 於此法界體上 生始覺智 智起反照

008_0688_c_13L常依法界軌則而脩 即不空不有 無我無人等
是法界軌則 始覺之智 依而行之 故下文云 順

008_0688_c_14L本性故 脩檀波羅密等 圓覺亦云 流出波羅密
等 敎授菩薩 然法更有任持之義 今以順文

008_0688_c_15L唯取斯義 聖智等者 謂法體虛通 以能容彼聖
智出入 故受門稱 遊即出入也 謂入則自證 出

008_0688_c_16L則利他 佛及菩薩 皆有二義 然唯局登地已上
乃至究竟 不通凡位 故云聖智 以地前未發無

008_0688_c_17L漏 未能親證 故前科云
觀智境也 ◆三釋成

008_0688_c_18L
所謂心性 不生不滅

008_0688_c_19L
疏釋上法體 謂隨妄不生 約治不滅
008_0688_c_20L又修起不生 處染不滅 故攝論云
008_0688_c_21L世間不破 出世間不盡 記釋法體者 論
云心性 性即

008_0688_c_22L體也 反顯心相 不妨生滅 即屬後門 隨妄不生
者 隨無明九相之妄 妄生而心性不生 約治不

008_0689_a_01L滅者 約始覺反流四位治染 妄滅而心性不滅
此約妄生妄滅 顯心性不生滅也 修起不生者

008_0689_a_02L修行顯起 大智慧光明等 及十力等功德生 而
心性不生 處染不滅者 處於生滅垢染 十力等

008_0689_a_03L功德滅 而心性不滅 此約淨生淨滅 顯心性不
生滅也 世間不破者 明眞如流轉世間 世間有

008_0689_a_04L破 而眞如不破 不破即不變義 故下䟽云 在染
不破 出世間不盡者 謂修行故 眞如顯出世間

008_0689_a_05L世間盡而眞如不盡 故
下䟽云 治道不壞也

008_0689_a_06L
疏二會妄顯眞 記意令體妄即是 不須持
滅也 如經云 色即是

008_0689_a_07L空 非色滅空
◆論二 初會妄

008_0689_a_08L
一切諸法 唯依妄念 而有差別

008_0689_a_09L
疏妄執者云 現見諸法差別遷流 云
008_0689_a_10L何乃言性無生滅 釋云差別相者 是
008_0689_a_11L汝徧計妄情所作 本來無實 如依病
008_0689_a_12L眼 妄見空花 記妄執等者 謂聞前段眞如
是總相法門體 即眞如擧

008_0689_a_13L體作諸法 若爾 應知諸法生滅 即是眞如生滅
何故 乃言心性 不生不滅 釋意云 諸法本無

008_0689_a_14L說何生滅 如見空華 本自
無體 說誰生滅 ◆二顯眞

008_0689_a_15L
若離心念 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008_0689_a_16L
疏疑者又云 以何得知依妄念生 釋
008_0689_a_17L云以諸聖人 離妄念故 旣無此境
008_0689_a_18L即驗此境 㝎從妄生 又若此境 非
008_0689_a_19L妄所作 㝎實有者 聖人不見 應是
008_0689_a_20L迷倒 凡夫旣見 應是覺悟 如不見
008_0689_a_21L空華 誰是病眼 記疑者下 徵其所以可知
釋云下 正顯文意 又

008_0689_a_22L若下 反以釋成 皆可解 誰是病眼者 須知見空
華者 是病眼 若眼明淨 必不見華 楞嚴云 若

008_0689_b_01L無翳目 而能見華 云何晴空 號淸明眼 應知見
諸法者 是曰凡夫 不見法者 斯曰聖人 聖人稱

008_0689_b_02L實 旣不見於諸法 當知諸法 凡夫妄見 實無生
滅也 諸法旣無生滅 眞性何會動搖 是故前云

008_0689_b_03L不生
滅也

008_0689_b_04L
疏三結眞離妄 記論三 初標
擧能離

008_0689_b_05L
是故一切法 從本已來

008_0689_b_06L
疏是所執本空故 眞心不動故 由此
008_0689_b_07L一切諸法 皆即眞如也 記是所執下二
句 解是故

008_0689_b_08L二字 是故者 指前二段爲所以也 所執空 即
指前無一切境相 眞心不動 即指前心性不生滅

008_0689_b_09L也 由斯之故 遂得一切諸法 即眞如也 然此二
句 又迭互相成 乃由所執本空 所以眞心不動

008_0689_b_10L又由眞心不動 故得所執本空 其猶萬像本空 明
鏡不動 由此下正結眞實 由此二字 指前所以

008_0689_b_11L一切下正顯眞如 即釋論中 一切法下文也 此
中顯眞而擧一切法者 以其性不離相故 一切諸

008_0689_b_12L相 性所成故 人皆執相以迷性 故今約相而顯
性 令知相即無相 唯一眞如 觸境對緣 任運合

008_0689_b_13L道 動靜施作 無非妙門 然此論中 從本之言
與下畢竟之言 相望互成影說 謂從本二字 約

008_0689_b_14L望過去 以顯眞義 謂非是先來 不離言等諸相
而今方離 以從本已來 便自離相 影取未來 畢

008_0689_b_15L竟如是下 畢竟二字 約望未來 以明如義 謂非
是只於今日 平等不變不破 以盡未來際 畢竟

008_0689_b_16L平等 不變不破 亦影取過去 從本以來 便自
如此 又此二義 各通下三句而轉 又一切法言

008_0689_b_17L亦通下畢竟而轉 思之 ◆二
正顯所離二 初離妄相以顯眞

008_0689_b_18L
離言說相 記即音聲
不及

008_0689_b_19L
疏非如音聲之所說也

008_0689_b_20L
離名字相 記即名句
文不及

008_0689_b_21L
疏非如文句之所詮表 此二句 言語
008_0689_b_22L路絕 非聞慧境 記旣聲名句文不及 即當
言語路絕也 非聞慧境

008_0689_c_01L者 聲名句文
是所聞故

008_0689_c_02L
離心緣相

008_0689_c_03L
疏非意言分別故 即心行處滅 非思
008_0689_c_04L慧境 上來離僞妄 故名眞 自下離異
008_0689_c_05L相 故名如 又下三句 展轉相釋 離
008_0689_c_06L世間非修慧境 唯正智與之相應 記
008_0689_c_07L意言分別者 意言即是分別也 以形口曰言 在
意曰分別 今以所分別與所言同 故云意言也

008_0689_c_08L夫人發言 皆意中之事 故詩序云 情動於中 而
形於言也 心行處滅者 以相是心之行處 行猶

008_0689_c_09L緣也 旣離於相 心無所緣 所緣旣無 能緣亦絕
無相眞理 何思慧之所及乎 離僞等者 僞則鍮

008_0689_c_10L似眞金 妄謂影如本質 凡是有名相法 悉皆僞
妄 故金剛云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又楞嚴云

008_0689_c_11L幻妄稱相 以僞妄故 則非是眞 今旣離於名相
即非僞妄 故名爲眞 離異等者 謂有差別 有變

008_0689_c_12L異 可破壞也 今旣皆離 故名如也 又若約的訓
如者 似也 夫法異則不似 不似即非如 今旣不

008_0689_c_13L異 不異即相似 似即如義也 故圭山云 謂此實
體 於未來 常如過去 於色中 常如受中 眞實

008_0689_c_14L相如 非爲妄似 展轉釋者 爲何畢竟平等 爲無
有變異故 因何無有變異 爲不可破壞故 又不

008_0689_c_15L可破壞者 爲無有變異故 無有變異者 爲畢竟
平等故 離世間者 世謂遷流 間謂墮在其中 以

008_0689_c_16L差別變異破壞 是世間法 今皆反此 故云離也
非修慧境者 修即是定 非定境也 夫苦空無常

008_0689_c_17L不淨等 皆是定所緣故 正智相應者 即如之智
證即智之如 除此之外 莫能及焉 故下文云 以

008_0689_c_18L離念境界 唯證相應故 從上來下 乃是通斷前
後二文 仍辨下段之意 以對非三慧境也 ◆二

008_0689_c_19L離異相
以顯如

008_0689_c_20L
畢竟平等

008_0689_c_21L
疏雖徧通染淨 而性恒無二 記雖徧
等者

008_0689_c_22L在染時與在淨時同 謂凡夫眞性 的同諸佛眞
性 如淨室空 與穢室空等 此約同時橫說也

008_0690_a_01L
無有變異

008_0690_a_02L
疏所以得無二者 以在緣時 始終不
008_0690_a_03L改變 記在緣者 謂在染淨緣中 過去如現在
現在如未來 猶昨日空 與今日空等

008_0690_a_04L染淨雖自改變 眞如於此無遷異也 又染緣即以
生相爲始 業繫苦相爲終 淨緣即以覺滅相爲始

008_0690_a_05L覺生相爲終 眞如於中 竟
無改變 此約異時竪說

008_0690_a_06L
不可破壞

008_0690_a_07L
疏所以在有爲中 得不變異者 以不
008_0690_a_08L同有爲可破壞故 此則在染不破 治
008_0690_a_09L道不壞 記不同有爲者 是無作法故 體若虛
空 欲何破壞 在染不破等者 隨

008_0690_a_10L流則妄染起 而眞體無損 反流則妄染壞 而眞
體如舊 故圓覺䟽云 處生死流 驪珠獨耀於滄

008_0690_a_11L海 踞涅槃岸 桂輪孤朗
於碧天 ◆三結體立名

008_0690_a_12L
唯是一心

008_0690_a_13L
疏結歸法體 記法體者 一心即是法體 故
前文云 所言法者 謂衆生

008_0690_a_14L心 諸法旣無 故唯心在 如萬像本空 唯
是一鏡 圓覺云 諸幻盡滅 覺心不動

008_0690_a_15L
故名眞如

008_0690_a_16L
疏依義立名 記於一心上 依離僞妄變
易之義 以立眞如之名

008_0690_a_17L
疏二會執釋名二 一釋三 一正會謂
008_0690_a_18L

008_0690_a_19L
以一切言說 假名無實

008_0690_a_20L
疏明言敎非實 不可如言取也 記

008_0690_a_21L非實等者 以權設故 因緣有故 意令假其有言
以契無言 無言之理 可以證悟 有言之敎 不可

008_0690_a_22L取著 取之即成認指亡月也 十地論說 隨聲取
義 有五過失 一不正信 聽旣逐聲 不會深意

008_0690_a_23L二退勇猛 由不正信 則無勝解 不能決定 三誑
他 由不會故 或以深爲淺 以淺爲深 四謗佛

008_0690_b_01L執權爲實 或執事迷理 便謂如來 言成
虛妄 五輕法 以謬解成性 聞深不重

008_0690_b_02L
但隨妄念 不可得故

008_0690_b_03L
疏釋成無實所以 恐諸凡愚 聞上眞
008_0690_b_04L如名 即謂論主自語相違 上文旣云
008_0690_b_05L離名字相 何故復立此眞如名 故今
008_0690_b_06L釋遣 假名非實 不相違也 記釋無實
所以者

008_0690_b_07L以一切境界 皆從妄念所生 念尙無體 況所生法
而是實耶 故前文云 一切境界 唯依妄念而有

008_0690_b_08L差別 若離心念 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由是一切
言說 皆是假名 無有實體 性不可得也 恐諸下

008_0690_b_09L叙外疑可見 故今下 以釋論也 若據䟽意 從一
切言說下 盡是釋前 故名眞如四字也 在文可見

008_0690_b_10L然此釋疑之文 合在次前文下注釋 方得文便 學
者應知 不相違者 假名與離名 雖言異而義同

008_0690_b_11L
言眞如者 亦無有相

008_0690_b_12L
疏良以名依相立 但是徧計所緣 故
008_0690_b_13L楞伽云 相名常相隨 而生諸妄想
008_0690_b_14L故名相雙遣 記良以等者 凡是有名 皆依
相立 眞如無相 所立即空

008_0690_b_15L以徧計所緣 不入眞實故 故楞伽下 引證名相
俱徧計也 相從想生 名依相立 不離相故 故曰

008_0690_b_16L相隨 緣此相名 又生妄想 即徧計心也 然此段
論以愚詳之 從以一切下四句 合是前科所離相

008_0690_b_17L中 釋所以也 䟽文節釋科解 俱不穩暢 今於䟽
外 略助一解 或問曰 何以眞如體上 離前言說

008_0690_b_18L等相耶 故論釋云 以一切言說 假名無實故也
此之二句 乃是釋前離言說名字二相所以也 謂

008_0690_b_19L心性眞實 不與虛妄相應 言說名字 但是虛妄
假有 無其實體 不與眞合 是故離也 但隨下二

008_0690_b_20L句 文通兩勢 一則釋前離心緣相所以也 以心緣
之相 但是隨彼妄念而生 念無自性 緣相何有

008_0690_b_21L故云但隨妄念 不可得故 故字通於前段 以眞體
無念 念則違眞 是故離也 二則釋前假名無實

008_0690_b_22L所以 此如䟽解 譯者務簡 兩段一釋 此文之巧
略也 從言眞如者下 方是釋疑 疑曰前云離言

008_0690_c_01L說等相 以顯眞如無相 今復結云 故名眞如 豈
非言說等相耶 故此牒而標云 言眞如者 亦無

008_0690_c_02L有相 疑者復云 顯言眞如 正是名相 何謂無相
故論釋云 謂言說之極 因言遣言也 意云非謂

008_0690_c_03L立此眞如一名 便滯於相 以寄此假立之極名
以遺於言相也 有智至此 希爲詳焉 餘文如䟽

008_0690_c_04L
疏二結名釋疑

008_0690_c_05L
謂言說之極

008_0690_c_06L
疏立名分齊也 疑云旣絕名相 但假
008_0690_c_07L立客名者 何故不立餘名 而唯云眞
008_0690_c_08L如耶 釋云眞如者 是言說之極 謂
008_0690_c_09L此名之後 更無有名 即諸名之中
008_0690_c_10L最後邊際 故攝論中 十種名內 眞
008_0690_c_11L如是第十究竟名 故云極也 記立名
分齊

008_0690_c_12L下 叙疑荅釋 文並可知 諸名邊際者 如極微 是
色邊際等 今眞如是名之邊際 故此名後更無名

008_0690_c_13L也 十種名者 一法名 謂蘊處界三科 二人名 謂
信等五十二位 三敎名 謂修多嚴等十二分 四

008_0690_c_14L義名 謂蘊處等所顯義理 五性名 謂無義文字
無所詮表 不生義解 六畧名 謂衆生等 七廣名

008_0690_c_15L謂衆生等 各有差別義名 八不淨名 謂凡夫
等 九淨名 謂生滅即眞 十究竟名 謂眞如也

008_0690_c_16L
因言遣言

008_0690_c_17L
疏立名之意也 立此極名 爲遣於名
008_0690_c_18L如以聲止聲也 若無此名 無以遣名
008_0690_c_19L若存此名 亦不成遣名 記遣於名者 遣
於諸名也 若

008_0690_c_20L不立此極名 不能遣於諸名 例如扣犍息喧 若
無此聲 不能止於諸聲也 若存等者 若存眞如

008_0690_c_21L名 亦同不遺名 雖是極名 體畢竟假 存而不亡
豈稱法體 須知雖立眞如之名 名即無名 無名

008_0690_c_22L之名 故曰假名 即是離名也 故淨名云 文字性
離 即是解脫 學者至此 雖因名而生解 必亡名

008_0691_a_01L而證

008_0691_a_02L
疏三約相釋遣

008_0691_a_03L
此眞如體 無有可遣

008_0691_a_04L
疏二釋 一云外人 見前文雙遣眞如
008_0691_a_05L名相 即云眞如本體 亦是可遣之法
008_0691_a_06L則生斷見 故此釋云 但遣虛妄名相
008_0691_a_07L不遣眞如實法 以是妙智觀境故 二
008_0691_a_08L云非以眞體 遣生滅法也 何以不遣
008_0691_a_09L下云 記一云下 克就眞如自體釋 可知 妙智
等者 旣無名相 則非心識所緣 但唯

008_0691_a_10L微妙眞智 觀行所及 謂徧計所緣 是假 假故可
遣 妙智所證 是實 實故不可遣 圓覺云 諸幻

008_0691_a_11L滅盡 覺心不動 前則能所皆妄 此則能所皆眞
也 二云下 會顯生滅無相釋 意明非謂以眞如

008_0691_a_12L體 遣生滅法也 何
以下 徵起下文

008_0691_a_13L
以一切法 悉皆眞故

008_0691_a_14L
疏釋上不遣也 以法悉眞 無法可遣
008_0691_a_15L又以生滅門染淨等法 即無自性 不
008_0691_a_16L異眞如 故不待遣 記以法下 釋有二
意 初約唯眞無

008_0691_a_17L法解 即約眞如門釋 但有眞如 更無餘法 性何
可遣 又以下 二約有法無性解 即約生滅門釋

008_0691_a_18L雖有染淨 自性本空 何用更遣 前
如鏡體無像 後如影像則空也

008_0691_a_19L
亦無可立

008_0691_a_20L
疏外人旣聞眞理不遣 則謂有法可
008_0691_a_21L立 當情執取 故釋云亦無可立 以
008_0691_a_22L離妄情故 又生滅等法 即眞不待立
008_0691_a_23L也 何以不立 下云 記外人下 約眞如門
釋 離妄情者 名

008_0691_b_01L相俱絕 情有理無 若使可立 焉能離妄 故下文
云 以離念境界 唯證相應故 又生滅下 約生滅

008_0691_b_02L門釋 生滅無性 無性故即眞 眞本自立 故云不
待 斯則眞如本立 更不須待立生滅法 以爲眞

008_0691_b_03L也 其猶於波 本自是水 何須待立
以爲水耶 何以下躡前徵起下文

008_0691_b_04L
以一切法 皆同如故

008_0691_b_05L
疏眞故不可遣 如故不可立 又生滅
008_0691_b_06L等法 本來同如 故此眞如 未曾不
008_0691_b_07L顯 更何所立也 記眞故下 約眞如門釋
夫眞者 非僞非妄 如

008_0691_b_08L者 不變不易 今若可遣 即成僞妄 可立 即成
變改 以先不立 今方立故 又生滅下 約生滅門

008_0691_b_09L釋 以眞如從本以來 擧體成生滅 生滅無性 常
即眞如 如是性相 曾不捨離 以生滅顯時 即如

008_0691_b_10L體顯也 斯則本自
顯然 何須更立

008_0691_b_11L
疏二結

008_0691_b_12L
當知一切法 不可說不可念 故名爲眞
008_0691_b_13L

008_0691_b_14L
疏結離言絕慮也 記離言者 不可說故 絕
慮者 不可念故 以

008_0691_b_15L前文云 離名字相 離心緣相 故此結也 然一切
衆生 從無始來 執相迷性 不能即妄會眞 雖終

008_0691_b_16L日行 而不自覺 故今示眞而約生滅也 學大乘
者 須終日不食 終夜不寐 以思此事 何曾是無

008_0691_b_17L聖凡依正空色等時 何處眞體不常顯現 何有一
法不是性爲 何有一法體不空寂 又空法何嘗

008_0691_b_18L得離眞性 苟或不同此說 則墮斷常 無有
是處 是故論中 每節顯眞 皆言一切法也

008_0691_b_19L
疏二問答斷疑二 一疑眞絕修問

008_0691_b_20L
問曰若如是義者 諸衆生等 云何隨順
008_0691_b_21L若如是義者 指上不可說不可念之義 諸衆生等
者 旣發言違理 動念乖眞 諸衆生等念念相續

008_0691_b_22L未會離念 欲得
不乖 如何隨順

008_0691_c_01L
疏問方便觀也

008_0691_c_02L
而能得入 記欲得契證
如何造入

008_0691_c_03L
疏問正觀也 二擧眞勸修答

008_0691_c_04L
答曰若知一切法 雖說 無有能說可說
008_0691_c_05L雖念 亦無能念可念 是名隨順 記

008_0691_c_06L者 即所說也
念亦如是

008_0691_c_07L
疏答方便觀也 說念皆無能所者 明
008_0691_c_08L念即無念 非滅於念 非滅念故 故
008_0691_c_09L名雖念 離於斷見也 即無念故 皆
008_0691_c_10L無能所 離於常見也 於一念間 離
008_0691_c_11L此二見 無此二故 故能稱順中道
008_0691_c_12L隨順法性 又亦可雖在於念等 即觀
008_0691_c_13L此念等 常無能所 雖未能離念 而
008_0691_c_14L順於無念 故名隨順也 記念即無念等
者 謂知念

008_0691_c_15L諸法時 本無能念所念 非謂滅此令無 以念體
本絕 即無念也 故圓覺云 於諸妄心 亦不息滅

008_0691_c_16L非滅下雙釋 即念無念 以離二邊 若滅念令絕
即墮斷見 若不知念即空 即墮常見也 今旣不

008_0691_c_17L滅 復知即無 故免斯過 此則即言忘言 非都不
語 即念無念 非都不思 故經云 無離文字 而

008_0691_c_18L說解脫 文字性離 即是解脫 下文云 衆生迷故
謂心爲念 心實不動 若能觀察 知心無念 即得

008_0691_c_19L隨順 入眞如門 於一下結益 只於一念無念 已
離二過 二過旣無 乃順中道法性 即不乖眞如

008_0691_c_20L也 又亦等者 前則眞就法體 說念即無念 此即
起念之時 用觀觀察 能念所念 已起未起 了不

008_0691_c_21L可得 說亦如是 故云等也 雖未離念者 如是觀
時 麁念不起 細念猶存 故云未離 如但得火滅

008_0691_c_22L火杖猶存 而順無念者 常觀無能所故 如是觀
時 即是順無念也 如下文云 若有衆生 能觀無

008_0692_a_01L念者 則爲
向佛智故

008_0692_a_02L
若離於念 名爲得入

008_0692_a_03L
疏答正觀也 如上久觀不已 即能離
008_0692_a_04L玆妄念 契彼無念眞理 故名正觀
008_0692_a_05L云得入者 觀智契入也 十地論云
008_0692_a_06L智行處故 又亦可正智無能所之念
008_0692_a_07L亦離 方入眞如 記如上等者 以前來所說
但是入理之方便 故前

008_0692_a_08L䟽云 荅方便觀 即能等者 由前觀察純熟 便能
離此能所之念 契於無念眞理 以眞無能所念想

008_0692_a_09L今旣離此 則能契眞 正觀者 此觀正與眞如相
當 如匣與葢也 又正者 聖也 位當登地已去 名

008_0692_a_10L爲入理聖人 前之方便 即當地前 契入即證義
也 以離能所念故 得證眞如 名爲契入 故唯識

008_0692_a_11L云 若時於所緣 智都無所得 爾時住唯識 離二
取相故 然上所說 且約一分 得無漏正智 名離

008_0692_a_12L念得入 若約究竟離者 唯妙覺一人而已 智行
處者 眞如是正智所遊履處 明非倒惑所行之處

008_0692_a_13L故華嚴云 甚深眞法性 妙智隨順入 又亦等者
前解約所觀念無 今解約能觀亦無也 觀念之心

008_0692_a_14L此心名爲知無能所之念 苟存斯念 然亦不入
擬心即差故 故圓覺云 離遠離幻 亦復遠離 得

008_0692_a_15L無所離 即除諸幻 荷澤云 妄起即覺 妄滅覺滅
覺妄俱滅 即是眞如 然則如體離念 動即乖眞

008_0692_a_16L苟能知念無念 觀察不息 如是隨順 還有入期
冀諸行人 勤修妙智 然據前之問荅 雙明說念

008_0692_a_17L後荅正觀中 不論於說者 以細況麁故 心
念微細 尙須遠離 言語麁淺 豈得存焉

008_0692_a_18L
疏二依言辨德 以明生信境 釋上立
008_0692_a_19L義分中眞如相也 記釋眞如相者 前云是
心眞如相 自此之前

008_0692_a_20L已釋眞如兩字 從此
向後 方釋相之一字

008_0692_a_21L
疏於中三 一擧數總標

008_0692_a_22L
復次眞如者 依言說分別 有二種義

008_0692_b_01L
問此旣說眞如之相 何不牒云相耶 荅以從無相
中辨相 相即無相 不離言之法故 又相即義也

008_0692_b_02L今於眞體之中 開說二義
故云有二種義 義即相也

008_0692_b_03L
疏顯此二義者 若離於言 即唯一味
008_0692_b_04L今旣依言 故說有二 即顯不可隨言
008_0692_b_05L執取也 但爲生物信解 故說此文
008_0692_b_06L故十地論云 何故不但說無言 示現依言求解故 記一味者 前云一心一法界
故 然且約理 離諸相故

008_0692_b_07L强名爲一 而此一相 即不可得 法句經云 森羅
及萬像 一法之所印 一亦不爲一 爲欲破諸數

008_0692_b_08L淺智之所聞 見一謂爲一 幸諸深智者 忘懷而
體之 有二者 旣容言說分別 故有一二之相也

008_0692_b_09L不可隨言者 前雖顯體離言 不可執爲無說 以
有二義故 今雖分別二義 不可取爲有相 以相

008_0692_b_10L即無相 不異離言故 故不得隨言執取也 但爲
下 必若無言 憑何信解 必若有二 法體全乖

008_0692_b_11L證入絕分
引文可知

008_0692_b_12L
疏二開章略辨

008_0692_b_13L
云何爲二

008_0692_b_14L
疏徵起

008_0692_b_15L
一者如實空

008_0692_b_16L
疏此以如實之中 空無妄染 非謂如
008_0692_b_17L實自空 此則如實之空也 記無妄染者
以如實體

008_0692_b_18L中 本不與九相六染相應 故名爲空 不是眞體
是空 如實之空者 如實是眞性 空是無妄染 如

008_0692_b_19L實之空 依主釋 如言瓶空 盖爲瓶中無
物 非謂瓶體是空 涅槃經中 具有此喩

008_0692_b_20L
以能究竟顯實故 記究竟者 至極義 意明立
空之言至極 只爲顯於

008_0692_b_21L眞實

008_0692_c_01L
疏以妄空故 遂能顯示眞理 故云顯
008_0692_c_02L實 記遂能等者 以妄空爲能顯 眞實爲
所顯 不因彼妄空 焉知此眞實

008_0692_c_03L
二者如實不空

008_0692_c_04L
疏有二義

008_0692_c_05L
以有自體

008_0692_c_06L
疏一異妄無體故 記妄攬眞有 眞元
自有 故云異也

008_0692_c_07L
具足無漏性功德故

008_0692_c_08L
疏二異恒沙有流煩惱故 故佛性論
008_0692_c_09L偈云 由客塵空故 與法界相離 無
008_0692_c_10L上法不空 與法界相隨 記有流者 有
謂三有二十

008_0692_c_11L五有 流即四流九流 以彼諸有煩惱 能漂溺群
物 故總名流 即根隨等 共有二十六使 此論即

008_0692_c_12L三細四麁 如是煩惱 多不可計 故曰恒沙 若準
此論所說 即過河沙數 理實無量 豈止河沙 若

008_0692_c_13L有定數 恐非了義 所言異者 彼曰煩惱 此名功
德 彼染此淨 彼空此有故 相離者 妄體本空

008_0692_c_14L無可相隨 故下文云 一切煩惱染法 皆是妄有
性自本無 未曾與如來藏相應故 無上法者 即

008_0692_c_15L大智慧光明義等 是佛所證之法 故云無上 此
皆即性之德 德皆是性 不相捨離 故曰相隨

008_0692_c_16L
疏三依章廣釋二 一空三 一略明

008_0692_c_17L
所言空者 從本已來 一切染法不相應
008_0692_c_18L

008_0692_c_19L
疏總擧能所分別 皆不相應 記能所
分別

008_0692_c_20L者 即心境也 染法雖多 統唯此攝 故
論云一切 而䟽云能所 下即心境別明

008_0692_c_21L
謂離一切法差別之相

008_0692_c_22L
疏所取相也 記即境界相 於中有色香
味觸等不同 故云差別

008_0692_c_23L
以無虛妄心念故

008_0693_a_01L
疏能取見也 記能取見者 即智相相續等
於中分見聞覺知不同 總

008_0693_a_02L名能取 即下分離識也
此即約雙遣心境釋

008_0693_a_03L
疏又以妄境 從妄念生故 釋顯空無
008_0693_a_04L也 良以倒心妄境 情有理無 眞如
008_0693_a_05L之德 理有情無 故不相應也 記

008_0693_a_06L下 約唯遣境界釋 前二句 但說境無 此則出境
無所以 謂凡是境界 皆從心念所生 心念旣無

008_0693_a_07L境從何有 故前文云 一切境界 唯依妄念而有
差別 若離於念 則無一切境界 據此是本識中

008_0693_a_08L能見相也 以與智相 生境取境 功能別故 良以
下 通釋文意 情有理無者 妄情中有 眞理中無

008_0693_a_09L猶如空華 翳病故見 理有已下 反前可見 故不
相應者 結前妄法 理中旣無 說何相應 斯則却

008_0693_a_10L與情爲相應 以從妄念生
故 離念則無一切法故

008_0693_a_11L
疏二廣釋 記論二四句 初
有無四句

008_0693_a_12L
當知眞如自性 非有相

008_0693_a_13L
疏明眞離妄有也 記離妄有者 謂人執有
故言非有 若無所執

008_0693_a_14L約何言非 妄有
之言 攝一切相

008_0693_a_15L
非無相

008_0693_a_16L
疏惑者云 旣其非有 即應是無 故
008_0693_a_17L釋云非無也 記惑者下 爲不了非有之言
是遣情執之有 却認法體

008_0693_a_18L是無 今此釋云 上但以非 非汝執
有 不道此法 便是於無 故云非無

008_0693_a_19L
非非有相 非非無相

008_0693_a_20L
疏惑者聞上非有非無 則謂雙非 是
008_0693_a_21L眞如法 釋云我非汝謂有 說非有
008_0693_a_22L非謂法體是非有 非汝謂無說非無

008_0693_b_01L非謂法體是非無 故又非却雙非也

008_0693_b_02L
雙非是眞法者 將謂眞如 是非有 是非無 故
破云非非有相 非非無相 此皆上非字 是能

008_0693_b_03L治之藥 下三字 是所治之病 釋云下 細詳可解
此中前後四箇謂字 前二箇中 上是計謂之謂

008_0693_b_04L下是言謂之
謂 後二例之

008_0693_b_05L
非有無俱相

008_0693_b_06L
疏惑者云 我上立有立無 汝立雙非
008_0693_b_07L雙非若存 即有無隨喪 今雙非旣非
008_0693_b_08L我有無還立 釋云我非汝雙非 故說
008_0693_b_09L非非 非許雙是 如何復執俱相 記
008_0693_b_10L還立等者 執第一第二句 同時有無相 並爲眞
如也 非許雙是等者 我若單言非非 則從汝雙

008_0693_b_11L執有相無相 我以兩非 和非有相非無相 一時
非却 何以迷倒 雙執有無 故今論云 非有無俱

008_0693_b_12L相 俱相者 即有無同時也
今皆非却 ◆句二一異四

008_0693_b_13L
非一相 非異相 非非一相 非非異相
008_0693_b_14L非一異俱相

008_0693_b_15L
疏準前四句可知 然執取雖多 總攝
008_0693_b_16L不過此二四句 故廣百論云 復次爲
008_0693_b_17L顯世間所執諸法 皆非眞實 及顯外
008_0693_b_18L道所執不同 故偈曰 有非有俱非
008_0693_b_19L一非一雙泯 隨次而配屬 智者達非
008_0693_b_20L眞 彼論次第 廣破四宗外道 今此
008_0693_b_21L約展轉計執 不同彼論後段 破外道
008_0693_b_22L說 記準前等者 但前約有無 此約一異 二執
不同 餘皆無別 但如前䟽配釋 可知 然

008_0693_b_23L執下 結總攝別 謂衆生執取 無量無邊根本 從
此二四句起 所以百非 只約此說 義見前文 故

008_0693_c_01L廣下引例 皆非眞實者 是妄計着 不稱實理 同
此有無一異二四句也 所執不同者 四人各執一

008_0693_c_02L句 有則有句 是此初句所遣也 非有即無句 是
此次句所遣也 俱即亦有亦無句 是此第四句所

008_0693_c_03L遣 非即非有非無句 是此第三句所遣 一等例
此配之 隨次配者 如上配爲四句 然但一向就

008_0693_c_04L彼所配 非與此論相配 皆是妄執 故云非眞 四
宗外道者 一數論外道 執有等性與諸法一 即

008_0693_c_05L當有句 故彼破云 此執非眞 所以者何 若靑等
色 與色性一 應如色性 其體皆同 五樂等聲與

008_0693_c_06L聲性一 應如聲性 其體皆同 眼等諸根與根性
一 應如根性 其體皆同 應一一根 取一切境

008_0693_c_07L應一一境 對一切根 又一切法與有性一 應如
有性 其體皆同 二勝論外道 說有等性與法非

008_0693_c_08L一 當非有句 此亦非眞 所以者何 若靑等色與
色性異 應如聲等 非眼所行 聲等亦爾 又一切

008_0693_c_09L法異有性者 應如兔角 其體本無 乃至廣破 三
無慚外道 執有等性與彼諸法 亦一亦異 當於

008_0693_c_10L亦有亦非有句 此亦非眞 所以者何 若有性等
與色等一 同數論過 與色等異 同勝論矣 一異

008_0693_c_11L二種 性相相違 而言體同 理不成立 一應非一
以即異故如異 異應非異 以即一故如一 乃至

008_0693_c_12L廣破 四邪命外道 執有等性與彼諸法 非一非
異 當非有非非有句 此亦非眞 所以者何 汝此

008_0693_c_13L所說非一非異者 爲但是遮 爲偏有表 若偏有
表 應不雙非 若但是遮 應無所執 有遮有表

008_0693_c_14L理互相違 無遮無表 言成戱論 乃至廣破 如是
世間 起四種謗 謂有非有 雙許雙非 如次是增

008_0693_c_15L益 損減 相違 戱論 是故世間所執非實 今此
下揀異 此是一人展轉 彼乃四宗各殊 又此則

008_0693_c_16L爲顯眞如 彼則一向治執 故不同也 後段等者
今但取皆非眞實已上文 不取及顯外道已下也

008_0693_c_17L
疏三總結

008_0693_c_18L
乃至總說 依一切衆生 以有妄心 念
008_0693_c_19L念分別 皆不相應 故說爲空

008_0693_c_20L
疏妄計塵沙 難可徧歷 故今總攝
008_0693_c_21L辨不相應 此順結也 記妄計塵沙者 顯
妄執多也 旣從

008_0694_a_01L念生 豈順無念眞理 故不相應 然此文中 但約
心結 而不納境者 以一切境界 皆從心生 但說

008_0694_a_02L無心 則知無
境 故略不言

008_0694_a_03L
若離妄心 實無可空故

008_0694_a_04L
疏反結也 以對染無 說眞爲空 非
008_0694_a_05L無如體以爲空也 亦可此文是釋疑
008_0694_a_06L疑者聞上眞空 則撥無眞體 及恒沙
008_0694_a_07L功德 故爲此釋 是則聞空 不異不
008_0694_a_08L空也 記以對下 謂如實之體 約無妄故 說名
爲空 非謂眞體是無 名爲空也 亦可

008_0694_a_09L下 通指此段總結之文 皆是釋疑恐聞前眞如自
性非有相等 便謂全無自體及功德法 成斷滅見

008_0694_a_10L故今釋之云 乃至等 聞空謂眞無
妄相 不空謂自性功德 淸淨本然

008_0694_a_11L
疏二不空二 一正釋

008_0694_a_12L
所言不空者 已顯法體 空無妄故

008_0694_a_13L
疏牒前顯後 記牒前體空無妄
顯下不空之法

008_0694_a_14L
即是眞心

008_0694_a_15L
疏擧體 記體是所依 下常等
諸義 皆依此說故

008_0694_a_16L

008_0694_a_17L
疏常德 記常者 三際四
相 不能遷故

008_0694_a_18L

008_0694_a_19L
疏樂德 記樂者 三苦八苦不能害故 䟽以恒
爲樂者 以無生老病死 故名恒 此

008_0694_a_20L生老等 正是苦法 故今配此 前約惑
業 故配四相 今約果報 故配老死等

008_0694_a_21L
不變

008_0694_a_22L
疏我德也 以離變易苦 非業所繫
008_0694_a_23L自在故也 記我者 自在義 爲對所繫不自
在故 以離業行繫縛 故論云

008_0694_b_01L不變 不變是離行也 行即是業
旣非業繫 則得自在 故云我也

008_0694_b_02L
淨法滿足

008_0694_b_03L
疏淨德 記淨者 染而不染故 然此注合在淨
字之下 以滿足之言 葢是都結

008_0694_b_04L謂除此四德之外 所有過河沙數功德 悉在其中
故云滿足 即如下所說大智慧光明 徧照法界等

008_0694_b_05L故本䟽 以淨法爲淨德 不該滿足之言 然法一
字 猶通上下 又詳常恒不變之文 但成一義 緃

008_0694_b_06L此各配 自是一塗 今助一解 則與䟽異 常恒不
變者 竪顯眞體 三際無窮 斯則釋前以有自體也

008_0694_b_07L
則名不空

008_0694_b_08L
疏結也 記橫顯淨德十方無盡 斯則顯前具
足無漏等 自體旣常不變 復具無

008_0694_b_09L漏功德 法體若然 豈
是空耶 故結不空

008_0694_b_10L
疏二釋疑

008_0694_b_11L
亦無有相可取

008_0694_b_12L
疏惑者 聞淨法不空 則謂同於情執
008_0694_b_13L之有 故此釋也 是則不空 不異於
008_0694_b_14L空 記情執有者 謂徧計所執色等諸法 是妄
情中有故 是則等者 眞實法體 自性功

008_0694_b_15L德 雖無欠少 然無一
相可得 故不異空

008_0694_b_16L
以離念境界 唯證相應故

008_0694_b_17L
疏釋無相所以也 若妄念所緣 是則
008_0694_b_18L有相 旣唯眞智之境 明知無妄執之
008_0694_b_19L相也 記釋無相等者 夫有相者 是妄念所緣
今旣唯以證智相應 故知無相 故唯

008_0694_b_20L識偈云 若時於所緣 智都無所
得 爾時住唯識 離二取相故

008_0694_b_21L
疏二生滅門二 初釋生滅心法 記

008_0694_b_22L義分中云 是心生滅因緣相 能示摩訶衍自
體相用故 今此一文 正解生滅因緣相也

008_0694_c_01L
疏二 一明染淨生滅 記以染法淨法 各
有生滅 染以順

008_0694_c_02L流爲生 反流爲滅 淨以反流爲生 順流爲滅 又
染法生時 是淨法滅時 淨法生時 是染法滅時

008_0694_c_03L又染法生是妄生 滅是盡滅 淨法生是顯
生 滅是隱滅 雖通云生滅 而義有此異也

008_0694_c_04L
疏二 一就體總標三 一標體

008_0694_c_05L
心生滅者

008_0694_c_06L
疏牒章

008_0694_c_07L
依如來藏故 有生滅心 記如來藏者 具三
種義 謂隱覆含

008_0694_c_08L攝出生義 隱覆之中 復有二義 一者藏如來故 名如
來藏 即煩惱爲能藏 如來爲所藏 藏於如來 如來

008_0694_c_09L之藏 依主釋也 如櫃中有金 名爲金櫃 櫃不是金
二者如來自隱不現 名如來藏 法身無相 不可以

008_0694_c_10L智知識識 況眼見耶 斯如來即藏 持業釋也 含攝
之中 復有三義 一體含用 謂法身中有身土相用

008_0694_c_11L等 二聖含凡 謂一切衆生 皆在如來智內 三因含
果 謂因故已攝果位功德 此則以因爲藏 藏果佛

008_0694_c_12L故 前二持業釋 後一依主釋 出生者 謂十地證眞
名藏 能成佛果名如來 亦持業釋 今論於六義中

008_0694_c_13L除於四六 餘者皆通
◆䟽二 今初正釋

008_0694_c_14L
疏標體也 謂不生滅心 因無明風動
008_0694_c_15L作生滅 故說生滅心 依不生滅心
008_0694_c_16L然此二心 竟無二體 但約二義 以
008_0694_c_17L說相依 如不動之水 爲風所吹 而
008_0694_c_18L作動水 動靜雖殊 而水體是一 亦
008_0694_c_19L得說言依靜水故 有其動水 當知此
008_0694_c_20L中 理趣亦爾 宜可思之 謂自性淸
008_0694_c_21L淨心 名如來藏 因無明風動作生滅
008_0694_c_22L故云依如來藏 有生滅心也 楞伽勝

008_0695_a_01L鬘 俱同此說 記標體者 說有通別 別則
唯取所依 即如來藏是體

008_0695_a_02L通則兼取能依 即如來藏與生滅心俱爲體 以生
滅法 皆依此故 今通兩說 然此下 顯生滅與

008_0695_a_03L不生滅 義說能依所依 實無二體也 但有相依
之義理 而無相依之法體 如不動下喩顯 當知

008_0695_a_04L下法合 並如文 言思之者 意令細合 使法如喩
皆無二體也 楞伽下引證 經云大慧 如來藏者

008_0695_a_05L輪轉苦樂因也 亂意慧 愚痴凡夫所不能覺 勝
鬘云世尊 依如來藏 故有生滅 依如來藏 故證

008_0695_a_06L涅槃 世尊 若無如來藏者 不能
猒生死苦 求涅槃樂 ◆二揀濫

008_0695_a_07L
疏此顯眞心隨動 故作生滅 非謂擧
008_0695_a_08L所依 取能依 以此門中 有二義故
008_0695_a_09L能示三大 是故通攝所依 亦入此門
008_0695_a_10L如說依水有波 意顯所依之水 全起成能依
之波 不同依母有子 非全母成子 能所別故

008_0695_a_11L斯則舉一法以竪論 非約兩法橫說 以此下出
所以 以是所依之眞 起成能依之妄 故得有覺

008_0695_a_12L不覺二義 以有二義故 遂以不覺妄法 顯示覺
義之中三大也 如水起成波已 而動濕兩全 以

008_0695_a_13L有動濕故 遂能以動顯於濕也 若言依母有子
母不在子中 以不在中故 不能以子顯母 是故

008_0695_a_14L下 結成上義 所
依即如來藏

008_0695_a_15L
疏二辨相

008_0695_a_16L
所謂不生不滅 與生滅和合 記䟽二 初
釋和合義

008_0695_a_17L三 今初
略指

008_0695_a_18L
疏不生不滅者 是上如來藏自性淸
008_0695_a_19L淨心 動作生滅不相離故 故云和合
008_0695_a_20L非謂別有生滅來 與眞如合 謂生滅
008_0695_a_21L之心 心之生滅 無二相故 記非謂等
者 意

008_0695_b_01L云眞如家所起生滅 還與生滅家眞如和合 非謂
別有一段生滅 自外而來 與眞如合 生滅之心

008_0695_b_02L者 謂全妄之眞也 心之生滅者 全眞之妄也 此
則本末更互相攝 非謂結成六釋 無二相者 心

008_0695_b_03L即是體 生滅是相 反覆皆一 故
無有二 ◆二備釋二 初正釋

008_0695_b_04L
疏心之不生滅 因無明 成生滅之心
008_0695_b_05L從本覺起 而無二體 不相捨離 記

008_0695_b_06L不生滅 即眞如門 生滅之心 即生滅門 從本覺
起者 窮妄源也 然是本覺 起成生滅 非謂別有

008_0695_b_07L生滅 從覺而起 如水起波 斯義無別 本覺即如
來藏也 無二體者 前云無二相 此云無二體 意

008_0695_b_08L明只有一相一體 以心是生滅體 生滅是心相 覺
成不覺 不覺與覺 不相捨離 ◆二引證三初引文

008_0695_b_09L
疏故下文云 如大海水 因風波動
008_0695_b_10L水相風相 不相捨離 乃至廣說 記
008_0695_b_11L二釋

008_0695_b_12L
疏此中水之動 是風相 動之濕 是水
008_0695_b_13L相 以水擧體動故 水不離於風相 無
008_0695_b_14L動而非濕故 動不離於水相 記三法

008_0695_b_15L
疏心亦如是 不生滅心擧體動故 心
008_0695_b_16L不離生滅之相 生滅之相 莫非神解
008_0695_b_17L故 生滅不離於心相 如是不離 名
008_0695_b_18L爲和合 記神解者 本覺不昧 鍳
照靈通也 餘文可知

008_0695_b_19L
疏此是不生滅心 與生滅合 以是隨
008_0695_b_20L緣門故 非是生滅 與不生滅合 以
008_0695_b_21L此非是向本眞如門故 記揀濫 不生滅
與生滅合者

008_0695_b_22L謂眞隨妄轉 流轉門也 即背覺合塵義 非是等
者 謂息妄歸眞 還滅門也 即滅塵合覺義 然此

008_0695_c_01L二中 隨合則體隱相現 反合則相泯體彰 故前門
云 一切法悉皆眞故 皆同如故 此反合也 此門

008_0695_c_02L即云 依如來藏故 有生滅心 又云依覺故迷等
此隨合也 由是䟽中 前義即生滅門 後義即眞

008_0695_c_03L如門 ◆論三
初約法畧明

008_0695_c_04L
非一非異

008_0695_c_05L
疏眞如全體動故 心與生滅非異 而
008_0695_c_06L恒不變眞性故 與生滅不一 記眞如者
即前不

008_0695_c_07L生滅也 非少分動 故云全體 旣全體動 成生滅
法 何異之有 雖成生滅 而性不變 從本便爾

008_0695_c_08L非適今也 故云而恒 生滅是變 與
不變義別 故云非一 ◆二按經出體

008_0695_c_09L
疏依楞伽經 以七識染法爲生滅 以
008_0695_c_10L如來藏淨法爲不生滅 此二和合 爲
008_0695_c_11L阿棃耶識 以和合故 非一非異 記

008_0695_c_12L是見聞齅甞覺知末那 餘文可知 ◆三據義廣釋
三 初離釋二 初釋非異三 然三段中皆以眞如

008_0695_c_13L爲本 生滅爲末 初則以不生滅 望生滅說 次則
以生滅 望不生滅說 後則兩門 同時同處說

008_0695_c_14L
疏非異門者 有三種 一以本從末
008_0695_c_15L明不異 經云如來藏 是善不善因
008_0695_c_16L能徧興造一切趣生 乃至下云 若生
008_0695_c_17L若滅等 又經云 佛性隨流 成別味
008_0695_c_18L等 記其不異者 義在能成即唯同俱 六字之
中 隨文詳會 問論云 非一非異 䟽合順

008_0695_c_19L論以明 何故先釋非異 後解非一耶 答論順依
眞起妄義便 故先擧非一 後言非異 文云依如

008_0695_c_20L來藏 有生滅心 不生不滅與生滅合 此非一義
也 然此生滅 旣依心體 不相離性 故後方可言

008_0695_c_21L非異也 䟽文約法廣釋 令人生解 要先知體無
二 由無二 故方不成一 此則順法備明 令悟本

008_0695_c_22L無眞妄之異 悟此法已 任辨義異 則不迷本也
故下䟽云 此中非直不乖不異 以明不一 亦乃

008_0696_a_01L由不異故 成於不一也 今初以本從末釋 經云
即楞伽經 善不善因者 殺等十惡爲不善 不殺

008_0696_a_02L等十爲善 一切趣生者 六趣四生 其中兼有善
與不善 生滅者 捨陰取陰之義 斯則如來藏 是

008_0696_a_03L眞如 善不善等爲生滅 旣言如來藏 爲因能造
即不異也 又經 涅槃也 文云譬如雪山 有一味

008_0696_a_04L藥 名曰樂味 其味極甜 在深藂下 人無見者
有人聞香 知其地中 當有是藥 過去徃世 有轉

008_0696_a_05L輪王 於雪山中 爲此藥故 在在處處 造作木筩
以接是藥 是藥熟時 從地流出 集木筩中 其味

008_0696_a_06L正眞 其王殁後 是藥或醋或醎 甜苦辛酸 六味
成別 如是一味 隨其流處 有種種味 喩如佛性

008_0696_a_07L以煩惱故 出種種味 所謂六道等 此則佛性 是
眞如 六道爲生滅 旣言佛性隨成 即是無異之義

008_0696_a_08L◆二攝末下二
初正釋今義

008_0696_a_09L
疏二攝末歸本 明不異 經云衆生即
008_0696_a_10L如也 又涅槃云 十二因緣 即佛性
008_0696_a_11L故 又十地論云 三界唯一心者 第
008_0696_a_12L一義諦也 又此論下文云 四相本來
008_0696_a_13L平等 同一覺故 記衆生即如者 淨名經也
如前所引 然衆生 是

008_0696_a_14L生滅 如是眞如 旣言其即 當知不異 涅槃等者
文云善男子 我於諸經說 若人見十二因緣者

008_0696_a_15L即是見法 見法者 即是見佛 見佛者 即見佛性
何以故 一切諸佛 以此爲性 善男子 觀十二因

008_0696_a_16L緣 有四種之智 得四種菩提 乃至云 以是義故
十二因緣 名爲佛性 斯則佛性 是眞如 十二因

008_0696_a_17L緣 爲生滅 旣說十二因緣爲佛性 豈曰異乎 十
地等者 此是華嚴經意 彼經文云 佛子 善薩復

008_0696_a_18L作是念 三界所有 唯是一心 如來於此 分別演
說十二有支 皆於一心 如是而立 今䟽所引 是

008_0696_a_19L彼論牒經也 第一義諦者 是論釋也 心是中道實
相 故云第一義諦 斯乃三界是生滅 一心是眞

008_0696_a_20L如 唯之一字 顯不異也 又此下 即始覺中文
四相是生滅 一覺即眞如 旣云平等而同 欲何

008_0696_a_21L爲異 然此非異之義 深而且隱 難有信解 故此
廣引經論證之 ◆二對前重辨 即重對前科以明

008_0696_b_01L非異

008_0696_b_02L
疏又前即末之本 本無別本故 唯有
008_0696_b_03L生滅 更無別法可相異也 後即本之
008_0696_b_04L末 末無別末故 唯有不生滅 亦無
008_0696_b_05L別法可相異也 記即末之本者 重釋前科
也 此則以末收本 無本

008_0696_b_06L而非末 如以波攝水 無水而非波 更有何水 與
波爲異 故云非異 後即等者 重辨此科 攝末歸

008_0696_b_07L本義也 此則以本收末 無末而非本 如以水攝
波 無波而非水 更有何波 與水爲異 前則唯末

008_0696_b_08L後則唯本 旣無
二相 故云非異

008_0696_b_09L
疏三本末平等 明不異 經云甚深如
008_0696_b_10L來藏 而與七識俱 又經云 阿棃耶
008_0696_b_11L識 名如來藏 而與無明七識共俱
008_0696_b_12L如大海波 常不斷絕 又論云 唯眞不
008_0696_b_13L生 單妄不成 眞妄和合 方有所爲
008_0696_b_14L此則本末 際限不分 故云不異也
008_0696_b_15L經云即楞伽經文 云大慧 如來藏藏識 本性
淸淨 爲客塵所染 而爲不淨 我爲勝鬘夫人

008_0696_b_16L及餘深妙淨智菩薩 說如來藏 名爲識藏 與七識
俱起 令諸聲聞 見法無我 我爲勝鬘 說佛境界

008_0696_b_17L非外道境界 此言如來藏 即是眞如 眞如是本
七識是生滅 生滅是末 旣云其俱 即平等義 又

008_0696_b_18L經亦彼經也 與前文小異 而意大同 詳之可會
又論即十地論 唯眞不生者 果佛無生故 單妄

008_0696_b_19L不成者 無所依故 然唯眞之法則容有 單妄之
法則全無 今以相對 且作斯說 此則下都結 亦

008_0696_b_20L通結三門詳之 ◆二釋非一文
四 今初攝前正釋四 初正釋

008_0696_b_21L
疏不一義者 即以前攝末之本 唯不
008_0696_b_22L生滅故與 彼攝本之末 唯生滅法而

008_0696_c_01L不一也 記攝末之本 即生滅之眞如 攝本之
末 即眞如之生滅 旣一生滅 一

008_0696_c_02L不生滅 豈爲一義 是則於心
不異中明不一義 ◆二引證

008_0696_c_03L
疏依是義故 經云如來藏者 不在阿
008_0696_c_04L賴耶中 是故七識 有生有滅 如來
008_0696_c_05L藏者 不生不滅 記三釋引
文意

008_0696_c_06L
疏解云此中唯生滅 是七識 唯不生
008_0696_c_07L滅 是如來藏 二義旣分 遂使棃耶
008_0696_c_08L無別自體 故云不在中 記不在中者 無
中可在也 不

008_0696_c_09L同二人 同在一室中 即如兩木成林 兩木
旣分 乃得云 一木不在林中 ◆四通妨

008_0696_c_10L
疏此約不一義說 非謂不和合 何以
008_0696_c_11L故 此中如來藏 不生滅 即七識生
008_0696_c_12L滅之不生滅 故與自生滅不一也 七
008_0696_c_13L識生滅 即如來藏不生滅之生滅 故
008_0696_c_14L與自不生滅 亦不一也 記或問曰 義旣
不一 應不和

008_0696_c_15L合 故此釋之 謂於二義之中 徧擧此義而說 非
謂壞彼和合 以成不一 即知正說此不一義時

008_0696_c_16L彼法元自和合 何以故者 徵意云 何以不壞和
合 又能不一耶 此中下釋也 如來藏等者 謂不

008_0696_c_17L生滅 旣是即生滅之不生滅 當知此不生滅 與
自七識生滅 未曾不和合 於和合中而論不一

008_0696_c_18L也 七識等者 謂生滅 旣是即不生滅之生滅 當
知此生滅 與自如來藏不生滅 未曾不和合 而

008_0696_c_19L於此中 以論不一也 所言自者 顯非別外 本不
相離 不相離者 即和合也 斯則只於非異處 說

008_0696_c_20L非一義 誰言破此和合耶
◆二反藉非異二 初標

008_0696_c_21L
疏此中非直不乖不異 以明不一 亦
008_0696_c_22L乃由不異故 成於不一 記

008_0697_a_01L
疏何以故 若如來藏 隨緣作生滅時
008_0697_a_02L失自不生滅者 則不得有生滅 是故
008_0697_a_03L由不生滅 得有生滅 是則不異故不
008_0697_a_04L一也 記何以故者 徵意云 不乖非異 其義
已明 有何所以 能成非一 若如等

008_0697_a_05L者 釋意云 若如來藏隨緣時 失自不生滅體 即
兼無生滅相 以無所依故 此文且顯二法若異 有

008_0697_a_06L如此失 是則不成不異義也 彼義旣不成 兼此
不一義 亦不成 以二義旣失 約於何法 以明不

008_0697_a_07L一耶 是故下 明不異義 今由不異故 生滅起時
不失不生滅 由不失故 生滅得存 二義旣存 故

008_0697_a_08L得不一義成立 豈非由不異故 成得不一耶 又
亦由此非一義故 得成彼非異義 以眞起成妄 故

008_0697_a_09L得說有妄不異眞 妄若不起 說何不異 前段所
不言者 以未說後義故 ◆三擧體相攝二 初正辨

008_0697_a_10L
疏又此中眞妄和合 諸識緣起 以四
008_0697_a_11L句辨之 一以如來藏 唯不生滅 如
008_0697_a_12L水濕性 二七識唯生滅 如水波浪
008_0697_a_13L三棃耶識 亦生滅 亦不生滅 如海
008_0697_a_14L含動靜 四無明倒執 非生滅 非不
008_0697_a_15L生滅 如起浪猛風 非水非浪 此四
008_0697_a_16L義中 隨擧一義 即融攝自體 緣起
008_0697_a_17L義理 無二相故 記眞妄下 各出其體 如
文可知 此以無明爲

008_0697_a_18L非生滅者 非麁相之生滅故 非不生滅者 以有
細相流注之生滅故 例如非想非非想處耳 此四

008_0697_a_19L下 正辨擧體相收 且擧如來藏者 必收諸法 以
是在纒名故 又擧棃耶 由無明動 眞妄合故 若

008_0697_a_20L擧七識 亦由無明與藏 俱在棃耶中故 若擧無
明 無明無體 依覺有故 亦在棃耶 故下文說 依

008_0697_a_21L棃耶有無明 又說無明滅時 和合識破 由是擧
一 即蔽諸也 緣起等者 衆法和合 方成一大緣

008_0697_a_22L起之相 ◆
二釋疑

008_0697_b_01L
疏此中且約濕性不失義邊 動靜不
008_0697_b_02L一 故說水不在於浪中 豈可此浪
008_0697_b_03L離水之外 別有體耶 餘義準此思之
008_0697_b_04L或問曰 若然者 云何前引經言如來藏 不在
梨耶中 故此釋通 以義說如此 非事異也 餘

008_0697_b_05L義準此者 今文擧喩 且約濕性對浪而說 以喩
藏性 唯不生滅 對七識唯生滅一義 以論即離

008_0697_b_06L對餘二義 理亦準知 故云思之 故前文云
隨擧一義 即融攝自體也 ◆四問荅通妨

008_0697_b_07L
疏問旣云 動靜不一 則應云如來藏
008_0697_b_08L不在七識中 何故乃云 不在梨耶中
008_0697_b_09L答梨耶融動靜 動靜不二 是梨耶
008_0697_b_10L今旣動靜分 梨耶無別體 故云不在
008_0697_b_11L中也 記有二問荅 初問中 恠前所引經文云
如來藏者 不在阿梨耶中 荅意云眞

008_0697_b_12L與妄合 方曰梨耶 其如梨耶 都無自體 且約義
說 則眞妄二法 悉在其中 由是梨耶爲總 眞妄
爲別 只合言在總中 不合言在別中 今旣分動
靜 則使梨耶總義不成 無中可在 故云不在梨

008_0697_b_13L

008_0697_b_14L
疏問梨耶旣通動靜 不應唯在生滅
008_0697_b_15L門 答爲起靜以成動 無別有動體
008_0697_b_16L是故靜性 隨於動 亦在生滅中 非
008_0697_b_17L直梨耶具動靜 在此生滅中 亦乃如
008_0697_b_18L來藏唯不動 亦在此門中 何以故
008_0697_b_19L以彼生滅無別體故 應思準之 記

008_0697_b_20L意云 今梨耶旣通動靜 應合亦在眞如門 何故
獨在生滅門耶 荅中且說唯在生滅門意 自然

008_0697_b_21L例知 不在眞如門也 以梨耶是起靜以成動 體
不相離 故靜隨動 在此門中也 非直等者 意云

008_0697_c_01L謂不動尙在動門 何況動靜兼者 何以下徵釋可
知 應思準之者 意令準知不在眞如門也 以梨

008_0697_c_02L耶雖有靜義 然不在眞如門者 以此靜是隨動之
靜 非同眞如門 是不起之靜 靜體雖同 靜義且

008_0697_c_03L異 梨耶旣動靜相帶 故不在眞如門也 以此門
是唯靜 故䟽略不說此義 乃云應思準之 ◆二

008_0697_c_04L合釋二義二
初遮一異

008_0697_c_05L
疏又若一者 生滅識相 滅盡之時
008_0697_c_06L眞心應滅 即墮斷過 若是異者 依
008_0697_c_07L無明風 熏動之時 靜心之體 應不
008_0697_c_08L隨緣 則墮常過 離此二邊 故非一
008_0697_c_09L異 記然則相無相宗學人 有失意者 於此二中
各負一過離此等者 故前云依如來藏有

008_0697_c_10L生滅心 後云無明滅故 智性
不壞 ◆二顯和合三 初正釋

008_0697_c_11L
疏又若一 則無和合 若異 亦無和合
008_0697_c_12L非一非異 故得和合也 記無和合等者
例如中論偈

008_0697_c_13L云染法染者一 一法云何合 染法染者異 異法
云何合 此則由非一異義 成和合義也 ◆二引

008_0697_c_14L證三 初雙
標 二喩

008_0697_c_15L
疏如經云 譬如泥團微塵 非異非不
008_0697_c_16L異 金藏嚴具 亦復如是 記即楞伽經
也 如文

008_0697_c_17L◆二單
釋塵泥

008_0697_c_18L
疏若泥團微塵異者 非彼所成 而實
008_0697_c_19L彼成 是故非異 若不異者 泥團微
008_0697_c_20L塵 應無差別 記非彼所成者 非彼微塵成
泥團也 應無差者 塵未

008_0697_c_21L和水 應名泥團 旣成泥團
應曰微塵 ◆三總以法合

008_0697_c_22L
疏如是轉識藏識眞相 若異者 藏

008_0698_a_01L識非因 若不異者 轉識滅 藏識亦
008_0698_a_02L應滅 而自眞相實不滅 是故非自
008_0698_a_03L眞相滅 但業相滅 記藏識非因者 非 無
也 因 眞相也 旣

008_0698_a_04L若成異 則藏識不因眞相所成 如前泥團 不因
微塵 又如何云 依如來藏 有生滅心 藏識亦應

008_0698_a_05L滅者 以無和合義故 故下云 破和合識相 今言
滅者 但無一分生滅 是故非眞相滅者 下文云

008_0698_a_06L妄心則滅 法身顯現 又云心相隨滅 非心智
滅 業相滅者 擧細攝麁也 ◆三釋其所引

008_0698_a_07L
疏解云此中眞相 是如來藏 轉識是
008_0698_a_08L七識 藏識是棃耶 記三總
結成

008_0698_a_09L
疏今此論主 (牛+忩) 括彼楞伽上下文意
008_0698_a_10L作此安立 故云非一異也 三立名

008_0698_a_11L
名爲阿棃耶識 記䟽二 初正
釋論意

008_0698_a_12L
疏此生滅不生滅 即之義不一 辨之
008_0698_a_13L心不異 目此二義不二之心 名阿棃
008_0698_a_14L耶識 記此生等者 再牒前文之義 目此下 合
彼二義 以結此名 ◆二廣辨名相二

008_0698_a_15L初對二師
以辨名

008_0698_a_16L
疏或云阿賴耶者 但梵音楚夏耳 梁
008_0698_a_17L朝眞諦三藏 就名翻爲無沒識 今時
008_0698_a_18L奘法師 就義翻爲藏識 藏是攝藏義
008_0698_a_19L無沒是不失義 義一名異也 記楚夏者
謂如此

008_0698_a_20L方吳楚華夏 言音訛轉 西域五天亦爾 故指彼
同此 又云阿棃耶 阿陁那等 此但輕重有異也

008_0698_a_21L無沒者 即正與梵文敵對 藏識即取名下義翻
藏是下 會二名也 由彼我見所攝藏故 遂令無

008_0698_a_22L始相續不斷 故云不失 是以義上之名 雖少不
同 名下之義 故無異也 如佛性爲覺爲知 了了

008_0698_b_01L分明等 ◆二約
三藏以釋義

008_0698_b_02L
疏所攝名藏 謂諸衆生 取爲我故
008_0698_b_03L所以然者 良以眞心 不守自性 隨
008_0698_b_04L熏和合 似一似常 故諸愚者 以似
008_0698_b_05L爲實 執爲內我 我見所攝 故名爲
008_0698_b_06L藏 由是義故 二種我見 永不起位
008_0698_b_07L失賴耶名也 又能藏自體於諸法中
008_0698_b_08L又能藏諸法於自體內 論云能藏所
008_0698_b_09L藏 我愛執藏 此之謂也 此依義立
008_0698_b_10L名也 記於中有執藏所藏能藏之義 如次辨釋
謂諸下標 所以下釋 似一者 業相

008_0698_b_11L初起 未分王數及與外境 實非一而似一也 似
常者 生滅微細 似常而非常也 楞嚴云 又汝精

008_0698_b_12L明 湛不搖處 名恒常者 於身不出見聞覺知 若
實精眞 不容習妄 故云似常 諸愚者 一切異生

008_0698_b_13L無二空智者 以似爲實 即法執智相 執之確然
不改 即六七二識 是能執心也 內我即我執 於

008_0698_b_14L自身內而生執故 以執他身及諸法 各有自性
亦名爲我 故此揀云自內也 我見下 結爲藏義

008_0698_b_15L也 攝即執也 旣爲我見所執 故名爲藏 執即藏
也 由是下出所以 二種我見 即人法也 永不起

008_0698_b_16L位 即第八地 準唯識說 此識有三位 一我愛執
藏位 通一切異生 二乘有學 及七地已前菩薩

008_0698_b_17L皆起我執 執第八見 分爲我故 第八識名阿賴耶
此云執藏也 二善惡業果位 即通一切異生 至

008_0698_b_18L十地滿心二乘無學等位 由善惡因 感無記果 果
異於因 名異熟識 三相續執持位 即通因果一

008_0698_b_19L切位 以第八識 執持諸法種子等 令不散失 故
名阿陀那 阿陁那 義翻執持 今云不起位者 即

008_0698_b_20L第八地已上也 以離我見所執 不名賴耶 故失
斯名 仍揀下位入觀之時 有蹔不起 故云永也

008_0698_b_21L然不亡識體 故言失名 又能藏下 所藏義 謂此
識體 藏在根身種子器世間中 以根身等 是此

008_0698_b_22L識之相分故 如珠在像中 不同身在室中 若覔
棃耶識 只在色心中 欲覔摩尼珠 只在靑黃內

008_0698_c_01L又能藏諸法下 能藏義也 謂根身等法 皆藏在
識體之中 如像在珠內 欲覔一切法 總在棃耶

008_0698_c_02L中 欲覔一切像 總在摩尼內 然但以前義
互爲能所也 論云下 引唯識證戒可知

008_0698_c_03L
疏二依義別解三 一釋上生滅心
008_0698_c_04L立義分中云 是心生滅因
緣相 今則且釋心生滅也

008_0698_c_05L
疏三 一開數辨德

008_0698_c_06L
此識有二種義 記䟽二 初釋開數
二 初標擧釋意

008_0698_c_07L
疏此義稍難 今 (牛+忩) 括上下文 略叙其
008_0698_c_08L意 餘可至文當知 記稍難者 以此一識
二義之中 含有多

008_0698_c_09L法 外則包羅萬像 內則能所俱成 存之則生死
無涯 破之則涅槃有得 若不分別 何以了知 行

008_0698_c_10L相幽隱 故名爲難 然其深智 於此可了 故復言
稍 稍 少也 括 檢也 謂總檢括 論之前後 以

008_0698_c_11L釋此意 然亦但齊生滅一門 ◆二依義具釋中三
初約眞妄開合 以釋義文有七 一開眞妄成四義

008_0698_c_12L
疏何者謂眞如有二義 一不變義 二
008_0698_c_13L隨緣義 無明亦二義 一無體即空義
008_0698_c_14L二有用成事義 記然眞之與妄 皆依一法
界心所說 盖以此心 本

008_0698_c_15L來有體有用 即用之體 則蕩然空寂 即體之用
則了然覺知 以無始迷之 故於空寂之處 則確

008_0698_c_16L然根身塵境 於覺知之處 則紛然分別緣慮 故
肇公云 法身隱於形㲉之中 眞智隱於緣慮之內

008_0698_c_17L然其形㲉緣慮 本來體空 空寂覺知 元來不變
不變之眞 本自隨緣 體空之妄 元來成事 非因

008_0698_c_18L造作 法爾如斯 衆生身心 見今若此 即約此義
以明染淨緣起之義也 今不別標一心者 含在

008_0698_c_19L眞字中 以無二體故 不變者 未甞不空寂 未甞
不覺知故 故論云 所謂心性不生不滅 又云一切

008_0698_c_20L染法 不相應故 又云所言覺者 心體離念 等虛
空界 隨緣者 隨染順流而成九相故 文云依如

008_0698_c_21L來藏故 有生滅心等 隨淨反末 而成四位故 下
文云 覺知前念起惡 能止後念 令其不起等 體

008_0698_c_22L空者 徧計之法 情有理無故 故論云 一切諸法
唯依忘念而有差別等 又依他之法 相有性無故

008_0699_a_01L故論云 是故一切法 如鏡中像 無體可得 成事
者 成染事則三界依正 成淨事則三乘因果 如

008_0699_a_02L下所說 九相二身是也 此則隨緣如作夢 成事
如夢物 體空如夢物元虛 不變如內身宛爾 ◆
008_0699_a_03L二束四義
成二門

008_0699_a_04L
疏此眞妄中 各由初義故 成上眞如
008_0699_a_05L門也 各由後義故 成此生滅門也
008_0699_a_06L初義即眞中不變 妄中體空 由此二義 成眞
如門 此門攝妄則妄體空 攝眞則眞不變 染

008_0699_a_07L淨平等 一相無相 故有此門 後義即眞中隨緣
妄中成事 由此二義 成生滅門 此門攝眞則眞

008_0699_a_08L隨緣 攝妄則妄成事 即成染淨諸法差
別等相 故有此門 ◆三開生滅成四義

008_0699_a_09L
疏此隨緣眞如 及成事無明 亦各有
008_0699_a_10L二義 一違自順他義 二違他順自義
008_0699_a_11L此約生滅門中 眞妄相對 互論自他 便成四
義 然眞中違他順自 即是妄中違自順他 眞

008_0699_a_12L中違自順他 即是妄中違他順自 但爲門不同而
義一也 違順行相 即見下文 ◆四開四義成八

008_0699_a_13L義三 初正
示八義

008_0699_a_14L
疏無明中初違自順他 亦有二義 一
008_0699_a_15L能反對 詮示性功德 二能知名義
008_0699_a_16L成淨用 違他順自 亦有二義 一覆
008_0699_a_17L眞理 二成妄心 眞如中違他順自
008_0699_a_18L亦有二義 一翻對妄染 顯自眞德
008_0699_a_19L二內熏無明 令起淨用 違自順他
008_0699_a_20L亦有二義 一隱自眞體義 二顯現妄
008_0699_a_21L法義 記無明下 且明妄中四義 示性等者 謂
反流對染 詮顯示現眞性功德 如下

008_0699_a_22L云 不覺念起 見諸境界 故說無明 心性不起
即是大智慧光明義 乃至若心有動 具有過恒

008_0699_b_01L沙等 妄染之義 心性不動 則有過恒沙等諸佛
功德相義示現 又說性本無慳 順修檀度等 知

008_0699_b_02L名義等者 謂分別妄心 順生滅時 屬於無明 名
爲染用 若順眞如 故名淨用 故下文云 以有不

008_0699_b_03L覺妄想心故 能知名義 爲說眞覺 若離不覺之
心 則無眞覺自相可說 又云無明染法 實無淨

008_0699_b_04L用 但以眞如而熏習故 則有淨用 覆眞者 眞理
平等 妄心差別 差別之妄現時 平等之眞即隱

008_0699_b_05L故下云 染心義者 名煩惱碍 能障眞如根本智
故 無明義者 名爲智碍 能障世間自然業智故

008_0699_b_06L成妄心者 以無明熏習之所起故 故論云 以有
無明染法因故 則熏習眞如以熏習故 則有妄心

008_0699_b_07L等 又云無明熏翟義有二種 一者根本熏習 以
能成就業識義故 二者所起見愛熏習 以能成

008_0699_b_08L就分別事識義故 眞如下 明眞中四義 顯眞德
者 反流翻染 形對妄法 顯此眞德 即下隨染本

008_0699_b_09L覺中智淨相文云 謂依法力熏習 如實修行 滿
足方便故 破和合識相 滅相續心相 顯現法身

008_0699_b_10L智淳淨故 起淨用者 無明是妄 恒起染用 以眞
熏有力 令彼反流 順眞如性 故名淨用 下云自

008_0699_b_11L體相熏習者 從無始世來 具無漏法 備有不思
議業 作境界之性 依此二義 恒常熏習 能令衆

008_0699_b_12L生 猒生死苦 樂求涅槃 又云以有眞如法故 能
熏習無明 乃至得涅槃 成自然業等 隱眞者 即

008_0699_b_13L前說眞如隨緣 成梨耶識 旣成識已 隱在識中
以其隱故 名如來藏 已見上文 現妄者 眞體旣

008_0699_b_14L隱 妄相即現 謂境界相是也 下云不了眞如
法故 不覺念起 現妄境界 ◆二合對四覺

008_0699_b_15L
疏此上眞妄各四義中 由無明中反
008_0699_b_16L對詮示義 及眞如中翻妄現德義 從
008_0699_b_17L此二義 得有本覺 又由無明中能知
008_0699_b_18L名義 及眞如中內熏義 從此二義
008_0699_b_19L得有始覺 又由無明中覆眞義 及眞
008_0699_b_20L如中隱體義 從此二義 得有根本不
008_0699_b_21L覺 又由無明中成妄義 及眞如中
008_0699_b_22L顯妄義 從此二義 得有枝末不覺

008_0699_c_01L然此覺與不覺 但以眞妄相對 爲門不同 各
有四義 故開成八 今於眞妄 各分體用 故兩

008_0699_c_02L兩相從 但唯有四 如䟽四段 前二段約淨分其
體用 初段合二順體成本覺 次又由下 合二順

008_0699_c_03L用成始覺 後又由下二段 約染分其體用 初段
合二順體成根本不覺 次又由下 合二順用成枝

008_0699_c_04L末不覺 是以二二合論 乃成染淨 各分體
用 故合前八 成四義也 ◆三結指廣略

008_0699_c_05L
疏此生滅門中 眞妄略開四義 廣即
008_0699_c_06L有八門 記然八門之廣則已極 四門之畧則
未極 以次更有爲二爲一故 言四

008_0699_c_07L義者 即上違順等四 非取今四覺爲四
以此是結指上文也 ◆五束八義成四門

008_0699_c_08L
疏若約兩兩相對和合 成緣起分相
008_0699_c_09L有四門 謂二覺二不覺 記言分相者 謂
分齊法相也

008_0699_c_10L以一切淨緣分齊法相 屬於二覺 一切染緣分齊
法相 屬二不覺 又於中淨法之體 屬於本覺 淨

008_0699_c_11L法之用 屬於始覺 染法之體 屬根本不覺 染法
之相 屬枝未不覺 故合前八以成四也 ◆六束

008_0699_c_12L四門成
二義

008_0699_c_13L
疏若本末不相離 但唯有二門 謂覺
008_0699_c_14L與不覺 記謂始覺是末 不離本覺之本 故下
文云 以始覺者 即同本覺 又云

008_0699_c_15L而實無有始覺之異 乃至平等 同一覺故 枝末
不覺 不離根本不覺 故下文云 當知無明 能生

008_0699_c_16L一切染法 以一切染法 皆是不覺相故 然本始
二覺 但是體用之異 本末二不覺 但是麁細之異 豈得離體有用 離細有麁
故唯二也 ◆七合二義成一門

008_0699_c_17L
疏若鎔融總攝 唯有一門 謂一心生
008_0699_c_18L滅門也 記以本從一生滅門 展轉開成八門
之義 乃是據本以彰末 今却收束

008_0699_c_19L以成生滅門 則是攝末以歸本
008_0699_c_20L也 ◆二約諸識分齊以結成

008_0699_c_21L
疏又若約諸識分相門 本覺本不覺
008_0699_c_22L在本識中 餘二在生起事識中 若約

008_0700_a_01L本末不二門 並在一本識中 故云此
008_0700_a_02L識有二義也 記諸識等者 即本事二識也
然此二識分齊行相 各不

008_0700_a_03L相是 以本識是體 事識屬用 今以二本是體 宜
在體分 以梨耶無始相續 具覺不覺 行相相順

008_0700_a_04L是故二本 皆在其中 故下文云 以如來藏無前
際故 無明之相 亦無有始 餘二等者 始覺悟時

008_0700_a_05L方有六麁 託境而生 行相麁浮 宜在麁分 是故
此二 在生起識中 此則攝四覺歸二識也 若約

008_0700_a_06L本下 攝事識歸本識 以體用不二 如波與水 是
故四義 俱不離本識也 此則同前一生滅門耳

008_0700_a_07L但前約門說 今約識論也 故云下結 由是廣之
成八 攝之成二 二義皆從一識中出 故今論云

008_0700_a_08L此識有二義 ◆三約問答通
妨以辨異二 初辨異二義

008_0700_a_09L
疏問此中一識有二義 與上一心有
008_0700_a_10L二門 何別耶 荅上一心中 含於二
008_0700_a_11L義 謂不守自性隨緣義 及不變自性
008_0700_a_12L絕相義 今此但就隨緣門中 染淨理
008_0700_a_13L事無二之相 明此識也 是則前一心
008_0700_a_14L義寛 該收於二門 此一識義陿 局
008_0700_a_15L在於一門 記問意可知 荅中先分別正荅 初
辨一心二義 即依一心法 有

008_0700_a_16L二種門義 隨緣即生滅門 不變即眞如門 今此
下 辨一識二義 即唯約生滅門 不該眞如門 此

008_0700_a_17L中理淨即覺義 染事即不覺義 即前生滅不生滅
和合之義 廣如前釋 無二相 即前和合非異義

008_0700_a_18L染淨等 即非一義 是則下判
成寛狹可知 ◆二辨異二眞

008_0700_a_19L
疏問此中本覺 與上眞如門何別 荅
008_0700_a_20L眞如門 約體絕相說 本覺約性功德
008_0700_a_21L說 謂大智慧光明義等 名本覺相
008_0700_a_22L本者是性義 覺者 是智慧義 以

008_0700_b_01L此皆爲翻妄染顯 故在生滅門中攝
008_0700_b_02L以眞如門中 無翻染等義 故與此
008_0700_b_03L不同也 是故體相二大 俱名本覺
008_0700_b_04L並在生滅門中 故得具三大也 記

008_0700_b_05L云 若言同者 應合俱名眞如 不然 俱名本覺 何
以前後立名別耶 若言異者 約何論別 荅中約

008_0700_b_06L體絕相者 如前云心眞如者 即是一法界大總相
法門體 乃至離言說名字心緣等相 本覺等者

008_0700_b_07L是所示相大中文 本者下釋所以 謂本性功德
即是覺也 今就畧以立名 謂之本覺 約廣以顯

008_0700_b_08L相 號性功德也 以此下結揀所異 謂本覺之名
不於眞如門中說 而於生滅門中說者 以約翻妄

008_0700_b_09L而立故 是故下 引所
示之法 證成前義

008_0700_b_10L
能攝一切法 生一切法 記䟽三 今初對前
門以通各義

008_0700_b_11L
疏上二門中云皆各 (牛+忩) 攝 此中不云
008_0700_b_12L各者 以此二義 陿於二門故 但明一
008_0700_b_13L識 由含二義 故攝一切 不言二義
008_0700_b_14L各攝一切 記上二下牒外難 以此下通釋 狹
義如前已見 由含下 正明攝

008_0700_b_15L一切也 一切雖多 不出染淨 今有覺義故攝淨
有不覺義故攝染 故云一切法 不言下 明不同

008_0700_b_16L二門也 以染淨相兼 方成一切 今覺義 攝淨不
攝染 不覺義 攝染不攝淨 斯則二義 共攝一切

008_0700_b_17L則可 各攝一切則不可 若一心二門之中 則每
門已自攝染攝淨 由是不同 故不言各也 ◆二

008_0700_b_18L揀前文以
釋生義

008_0700_b_19L
疏又上文中 但云攝而不云生者 以
008_0700_b_20L眞如門 無能生義故 此識之中 以
008_0700_b_21L不覺熏本覺 故生諸染法 流轉生死
008_0700_b_22L以本覺熏不覺 故生諸淨法 反流出

008_0700_c_01L纒 成於始覺 依此二義 徧生一切
008_0700_c_02L染淨法 故云能生也 下四熏習中
008_0700_c_03L廣辨此也 記先牒難 以眞下通釋 無能生
義者 文云所謂心性 不生不

008_0700_c_04L滅等故 以不覺下 約順流 生諸染法 即三細六
麁等 以本覺下 約反流 生諸淨法 即四位二身

008_0700_c_05L等 依此下通結 下四下引說處 問此門旣有生
義 何不於二門之初便言耶 荅前文以生滅與

008_0700_c_06L眞如 同處標示 無便言之 今此獨明
故得言生也 ◆三躡下句以辨攝義

008_0700_c_07L
疏非直相熏能生諸法 亦乃生諸法
008_0700_c_08L已 不離此心 爲此心所攝 故云攝
008_0700_c_09L如上二門各攝處釋也 記其猶金能成像
像不離金 水

008_0700_c_10L能生波 波不離水 即
三藏之中 能藏之義

008_0700_c_11L
疏二寄問列名

008_0700_c_12L
云何爲二 一者覺義 二者不覺義

008_0700_c_13L
疏三依名辨釋三 一明覺 約淨法 明
008_0700_c_14L心生滅故 記約淨等者 覺是淨法 於中有
始有本 則隨流時 體〔本覺〕

008_0700_c_15L隱用〔始覺〕癈爲滅 反
流時 體顯用起爲生

008_0700_c_16L
疏文二 一略辨始本二覺二 一本覺
008_0700_c_17L二 一顯本覺體 記論二 初正
顯覺體

008_0700_c_18L
所言覺義者

008_0700_c_19L
疏牒章

008_0700_c_20L
謂心體離念 記

008_0700_c_21L
疏離於妄念 顯無不覺 記離於等 心體
眞實 本自靈

008_0700_c_22L鍳 念想虛妄 從來闇昧 若心有念 是謂暗昧
名爲不覺 心旣離念 則無闇昧 唯一靈知 名之

008_0701_a_01L謂覺 復言體離者 當知本
無 以本無故 名爲本覺

008_0701_a_02L
離念相者 等虛空界 記釋也 相謂義相 即
下二義是也 此之

008_0701_a_03L二義 正是本覺相 即相大也 等謂
齊等 本覺之義 興空齊等故也

008_0701_a_04L
疏非唯無不覺之闇 乃有大智慧光
008_0701_a_05L明義等故也 虛空有二義 以况於本
008_0701_a_06L覺 記非唯等者 即正釋相之一字 即大智慧
光明等義 以一一義 稱體而周 不異不

008_0701_a_07L二 皆等虛空 故云與虛空等 此文乃是
海東䟽義 故今引用 二義如下所配

008_0701_a_08L
無所不徧

008_0701_a_09L
疏一周徧義 謂橫徧三際 竪通凡聖
008_0701_a_10L故 記橫徧三際者 若言徧 則合云凡聖 若言
通 則合云三際 今所異者 以三際凡聖

008_0701_a_11L互有相通 擧三際時 一一際中 必具凡聖 凡聖
皆如 故云橫徧三際 擧凡聖時 一一凡聖 必具

008_0701_a_12L三際 始終皆爾 故云竪通凡聖 蓋欲異於
常說 橫不該竪 故有此言 顯無不徧也

008_0701_a_13L
法界一相

008_0701_a_14L
疏二無差別義 謂在纒出障 性恒無
008_0701_a_15L二故 記在纒等者 此雖約時竪說 語似未盡
然理亦該收 謂在纒 必具情器 出障

008_0701_a_16L必收身土 二俱無二
也 ◆二會體立名

008_0701_a_17L
即是如來平等法身 記如來者 是應身法身
是眞身 如來之法身

008_0701_a_18L依士釋 意明心體與法身無二 故云即是 又離眞
無應 應即是眞 故云即是 又如來法身 並同眞身

008_0701_a_19L但以約人標法 故曰如來法身 亦是即義 上二皆持
業釋 由是即字 通玆三用 然初一是正餘二是兼也

008_0701_a_20L學者應知 言平等者 聖
凡情器 無二圓滿故

008_0701_a_21L
疏欲明覺義 出纒相顯故 記欲明等者
欲顯在纒

008_0701_a_22L之本覺 遂擧出纒之法身 此則約果以顯因也
名雖因果有殊 而眞實之體無二 故論云即是也

008_0701_b_01L
依此法身 說名本覺 記依此等者 依體立
名也 謂心體寂滅

008_0701_b_02L無有變改 從本已來 可軌則故 名之爲法 是體依
聚故 名之爲身 今依此體而立覺名者 以顯法身

008_0701_b_03L非是一向凝然寂滅無知無覺也 又顯此覺 非是有
爲生滅之法 故約法身以立 是則一體之上 寂故

008_0701_b_04L名法身 照故名本覺 所言依者 但是依約之義 不
同草木 依根有苗 分能所也 亦不同依如來藏 有

008_0701_b_05L生滅心 有眞妄也 此乃一體眞實 但
約此體上靈照之義 便名本覺也

008_0701_b_06L
疏旣是法身之覺 理非新成 故云本
008_0701_b_07L也 無性攝論云 無垢無罣礙智 名
008_0701_b_08L爲法身 金光明經 名大圓鏡智 爲
008_0701_b_09L法身等 皆此義也 記旣是等者 法身之
理 三乘敎中 同許

008_0701_b_10L不生不滅 是本有之法 旣目此法爲覺 是可爲
本 無性下引證本覺 即法身義也 以此宗中 理

008_0701_b_11L智無別 謂即理之智 名爲本覺 即智之理 名爲
法身 如珠即明 無二無別 不同權宗爲無爲異

008_0701_b_12L
疏二釋本覺名

008_0701_b_13L
何以故 記䟽二 初隨文別
釋三 一責立名

008_0701_b_14L
疏責其立名 責有二意 一云上開章
008_0701_b_15L中 直云覺義 何故今結 乃名本覺
008_0701_b_16L二云此中旣云本覺 何故上文但云
008_0701_b_17L覺耶 記責意云二者 但反覆成難 而
實無二 故本䟽云 進退成難

008_0701_b_18L
本覺義者 對始覺義說 記二荅
初意

008_0701_b_19L
疏以對始故 說之爲本 答初意也
008_0701_b_20L又以本覺隨染 生於始覺 還對此始
008_0701_b_21L覺 方名本覺 記以對等者下云 當知染法
淨法 皆悉相待 今此且約

008_0701_b_22L對於新生 立爲本有 以始覺從修新生 本覺性
自元有 由是對始 以立於本 又以下 約別義釋

008_0701_c_01L前約對始名本 今約生始名本 原其始覺 是本
所生 內因熏習 外假緣力 創然而有 故名爲始

008_0701_c_02L生於始故 名爲本也 苟無所生
亦不名本 如女生子 方得母稱

008_0701_c_03L
以始覺者即同本覺 記三荅
後意

008_0701_c_04L
疏以至心源時 始本無二相故 是故
008_0701_c_05L上文 但云其覺 答後意也 又此始覺
008_0701_c_06L是本所成 還契心源 融同一體 方名
008_0701_c_07L始覺故 記以至下 此辨但名覺之所以 以始
本旣合 則無二相 無二相故 但是

008_0701_c_08L一覺 故下文云 亦無始覺之異 以四相本來平
等 同一覺故 又此下 約別義釋 前段是辨一覺

008_0701_c_09L所以 此即辨始覺所以 意明此段論文 是明始
覺 以依本起始 始還同本 故名始覺 以始得無

008_0701_c_10L念之覺 名眞始覺也 已前雖亦名始覺 以未離
念 猶名不覺 或立相似隨分等名 至此念盡 已

008_0701_c_11L覺初相 故名始覺 是知直待合同本覺心源 故名
究竟覺 智淨相等 並同是始覺也 ◆二問荅違妨

008_0701_c_12L
疏問若始覺異本 則不成始 若始同
008_0701_c_13L本 即無始覺之異 如何說言對始名
008_0701_c_14L本 答今在生滅門中 約隨染義形本
008_0701_c_15L不覺 說爲始覺 而實始覺 至心源
008_0701_c_16L時 染緣旣盡 始本不殊 平等絕言
008_0701_c_17L即眞如門攝也 故本覺之名 在生
008_0701_c_18L滅門中 非眞如門也 記異不成始者 以
前文云 是本所

008_0701_c_19L成故 融同本體 方名始覺故 同不成始者 以前
云至心源時 始本無二 平等一相 無所待故 旣

008_0701_c_20L而同異 二俱不立 如何說言對始立本耶 此問
因次前䟽文中來 荅意昔日不覺 而今始覺 若

008_0701_c_21L窮其體 與本不殊 就生滅門相待義邊 得名始
本也 形本不覺者 形本覺故立爲始 形不覺故

008_0701_c_22L立爲覺也 若至心源 已屬眞如門攝 不同前難
而實始覺等者 無不覺之染緣可形待 故無覺名

008_0702_a_01L與本平等不殊 故無始名 但名眞如 不名始
本覺也 由是眞如門中 但顯於體 不顯相用

008_0702_a_02L
疏二始覺

008_0702_a_03L
始覺義者

008_0702_a_04L
疏牒名

008_0702_a_05L
依本覺故 而有不覺

008_0702_a_06L
疏明起始覺之所由 謂即此心體 隨
008_0702_a_07L無明緣 動作妄念 記明起等者 正明始
覺 文雖在後 轉推

008_0702_a_08L其源 元因本覺 由迷本覺 方有妄念 妄念即不
覺也 則前依如來藏有生滅心 後依覺故迷等

008_0702_a_09L如依不睡人
有睡人也

008_0702_a_10L
依不覺故 說有始覺 記如依睡人 方有覺
人 ◆䟽三 初別

008_0702_a_11L

008_0702_a_12L
疏本覺內熏力故 漸有微覺厭求 乃
008_0702_a_13L至究竟還同本覺 故下文云 本覺
008_0702_a_14L隨染 生智淨相者 即此始覺也 記

008_0702_a_15L等者 下云以有眞如法故 能熏習無明 以熏習
故 則令妄心 猒生死苦 樂求涅槃等 究竟同本

008_0702_a_16L者 下云而實無有始覺之異 本來平等 同一覺
故 下文引證 者即隨染本覺中文 斯則本覺 離

008_0702_a_17L染初淨 便名始覺
◆二通辨論意

008_0702_a_18L
疏此文意 明本覺成不覺 不覺成
008_0702_a_19L始覺 始覺同本覺 以同本覺故 則
008_0702_a_20L無不覺 無不覺故 則無始覺 無始
008_0702_a_21L覺故 即無本覺 無本覺故 平等平
008_0702_a_22L等 離言絕慮 記如好人成睡人 睡人成覺
人 此顯展轉成立也 始

008_0702_b_01L覺同本下 明展轉泯絕也 如覺人同好人 以同
好人故 即無睡人 無睡人故 即無覺人 無覺人

008_0702_b_02L故 即無好人 無好人故 平等平等 亦不可言平
等者 無始本異故 再言之者 有二意 一則始覺

008_0702_b_03L與本覺平等 始即本故 本覺與不覺平等 不覺
即本覺故 二即始本不覺 竟無差別 本自平等

008_0702_b_04L又差別平等 亦復平等 離言者 欲言始覺 體同
本故 欲言本覺 無所對故 欲言不覺 體即覺故

008_0702_b_05L言之不及 故云離言 以離言故 無相可得 心行
處滅 故云絕慮 此即泯同眞如門也 ◆三總結示

008_0702_b_06L
疏是故佛果圓融 翛然無寄 尙無始
008_0702_b_07L覺之殊 况有三身之異 但隨物心現
008_0702_b_08L故說報化之用 下文顯之 記圓融者
圓攝染

008_0702_b_09L淨覺與不覺 融歸一體 淸虛無累 故曰翛然 迷
覺中道 一不住着 故名無寄 況有三身異者 以

008_0702_b_10L三身 由始本所成 始本旣不安立 豈有三身之
殊 此揀權敎定說三身差別 於中分爲無爲別

008_0702_b_11L及三常之異也 但隨下釋疑也 或曰下 說不思
議業相 緣熏習鏡 報身應身 又云無明盡 有

008_0702_b_12L不思議業 能現十方 利益衆生 此豈非報化之
用 何言無三身耶 故此釋之 但約機見有異 名

008_0702_b_13L爲報化之身 若約果海 實無身說 下文即眞如
用大文云 諸佛如來 唯是法身智相之身 第一

008_0702_b_14L義諦 無有世諦 可見之法 但
隨衆生 見聞得益 故說爲用

008_0702_b_15L
疏二廣明二覺二 一始覺三 一總標
008_0702_b_16L因果 二覺 記亦可前畧明始覺體 今廣明
始覺相 後始不異本 即結

008_0702_b_17L相同

008_0702_b_18L
又以覺心源故

008_0702_b_19L
疏染心之源 謂性淨也 又麁相之源
008_0702_b_20L謂生相也 記染心者 即六染心 性淨者 即
如來藏 以汗淨成染故 說淨

008_0702_b_21L爲染源 故下文云 是心從本以來 自性淸淨 而
有無明 爲無明所染 有其染心 麁相者 即轉現

008_0702_c_01L二相 并六麁等 轉現亦是細中之麁 並爲麁相
生相即業相 妄中最細者 以麁從細生 故說細

008_0702_c_02L爲麁源 故下文云 麁中之細 細中之麁 菩薩境
界 細中細 是佛境界 然心源之言 䟽中兩解 初

008_0702_c_03L解依士釋 次解依士持業二釋俱通 或可淨心即
源 持業釋 此解與䟽初解 俱約所證之極 䟽之

008_0702_c_04L次解 約所斷之極 斯則心源二字 通於眞妄 覺
之一字 即是始覺 始覺至於生相 生相足以斷

008_0702_c_05L除始覺至於性淨 性淨足以冥合 故下文云 覺
〔始覺〕心〔性淨〕初起〔生相〕 心〔㝠合〕無初相

008_0702_c_06L〔斷除〕 以遠離微細念〔上所斷者〕 故得見心
性 心即常住〔上注合者〕 名究竟覺〔能所合已

008_0702_c_07L別立此
名〕

008_0702_c_08L
名究竟覺

008_0702_c_09L
疏始覺道圓 同於本覺故也 此在佛
008_0702_c_10L地 記始覺道圓者 道即因義 至此位中 因滿
成果 無始本異 名究竟覺 即佛地也

008_0702_c_11L
不覺心源故 非究竟覺

008_0702_c_12L
疏不了其源 始未同本故也 此在金
008_0702_c_13L剛已還 記不了等者 有生相等之所隔故 金
剛等者 金剛喩定 無間已還 乃

008_0702_c_14L至一切異生 即下文隨分相似 及不覺等
是也 斯則究竟是果 非究竟是因也

008_0702_c_15L
疏二廣寄四相釋成 前三相 釋上
008_0702_c_16L不究竟覺 後一相 釋上究竟覺 記
008_0702_c_17L前三者 則滅異住 覺此三相已還 名不究竟 後
一則生相 此一相盡 故名究竟 此約反流故 生

008_0702_c_18L相居後 若約順
流 則滅相爲後

008_0702_c_19L
疏文二 一正寄四相 顯其四位 記
008_0702_c_20L此同圓覺凡賢聖果之四 或開爲五位 即資糧加
行通達修習究竟也 或合爲三 謂信行淨心究竟

008_0702_c_21L也 廣即五十二位 ◆疏三 初
總叙意文七 今初畧標大意

008_0703_a_01L
疏此中文意 將四相麁細 寄顯反流
008_0703_a_02L四位 以明始覺分齊 記麁則滅相 細
則生相 中間

008_0703_a_03L相望 互通麁細 寄顯等者 寄託四種鹿勞相 上
顯明始覺功力分齊 是則約所覺之麁細 辨能覺

008_0703_a_04L之淺深也 ◆
二料揀四相

008_0703_a_05L
疏然此四相 約眞心隨熏麁細差別
008_0703_a_06L寄說爲四 非約一刹那心 明四相也
008_0703_a_07L意顯眞心 隨無明熏 從細至麁 從惑至業
寄此惑業之上 說爲四義 乃是一期之四相

008_0703_a_08L也 非約等者 刹那之中 雖具四相 非今所
辨 故乃揀之 ◆三正釋本義二 初標列如文

008_0703_a_09L
疏今以二門畧辨 一總明 二別說
008_0703_a_10L二釋文二 初總三 初
總叙起妄二 初正叙

008_0703_a_11L
疏總者 原夫心性 離念無生無滅
008_0703_a_12L而有無明 迷自心體 違寂靜性 皷
008_0703_a_13L動起念 有生滅四相 是故由無明風
008_0703_a_14L力 能令心體 生住異滅 從細至麁
008_0703_a_15L原者 鞠窮之義 夫 語辭也 謂窮此四相之
由 本因迷心所成也 或二字俱是發語之端

008_0703_a_16L心性下 叙所迷心體 即眞如門 如前文云 所謂
心性不生不滅 乃至離心緣相等 而者下明迷成

008_0703_a_17L生滅 即生滅門 如前云依如來
藏故 有生滅心等 ◆二引證

008_0703_a_18L
疏經云佛性隨流 成種種味等 又經
008_0703_a_19L云 即此法身 爲煩惱之所漂動 徃
008_0703_a_20L來生死 名爲衆生 此下文云 自性
008_0703_a_21L淸淨心 因無明風動等 記初則涅槃 如
前所引 又經

008_0703_a_22L即法身不增不減經 彼云即此法身 爲過於恒
河沙無邊煩惱所纒 從無始世來 隨順世間 波

008_0703_b_01L浪漂流 徃來生死 名爲衆生 今䟽畧引大槩
此下下 即隨染本覺中文 ◆二總配四相

008_0703_b_02L
疏今就此義 以明四相 旣皷靜令動
008_0703_b_03L遂有微著不同 先後際異 就彼先際
008_0703_b_04L最微 名爲生相 乃至後際最麁 名
008_0703_b_05L爲滅相 記三引論
釋成

008_0703_b_06L
疏故佛性論云 一切有爲法 約前際
008_0703_b_07L與生相相應 約後際與滅相相應 約
008_0703_b_08L中際與住異相相應也 記彼論所說 一
一有爲 莫不

008_0703_b_09L皆爲四相所遷 以證今論一期
四相 ◆二別二 初畧配下文

008_0703_b_10L
疏二別明者 對彼下文約位別分 生
008_0703_b_11L相有一 住相有四 異相有二 滅相還
008_0703_b_12L一 記約位等者 即將此覺四相位 對下六染
文 即知此四別分 各成多少不等 如下

008_0703_b_13L文云 一者執相應染 依二乘解脫 及信相應地
遠離 即是此文 如二乘觀智 初發意菩薩等 覺

008_0703_b_14L於念異 念無異相等 下文具云 二者不斷相應
染 依信相應地 修學方便 漸漸能捨 得淨心地

008_0703_b_15L究竟離故 乃至五者 能見心不相應染 依心自
在地能離故 此上四染 即是此文云 如法身菩

008_0703_b_16L薩 覺於念住 念無住相等 又下文云 六者根本
業不相應染 依菩薩盡地 得入如來地能離故

008_0703_b_17L即是此文 如菩薩地盡 滿足方便 一念相應 覺
心初起 心無初相等也 以此對彼 足見四相別

008_0703_b_18L分之義 但以彼約淨智翻染 一向就煩惱道說
故不說於滅相 今文約覺起始終具論 故總明四

008_0703_b_19L相也 準海東䟽配 生相有三 三細也 住相四
即七識四惑 異相六 即根本六煩惱 滅相有七

008_0703_b_20L即身三口四 然彼所說 法體即同 但開合有異
今䟽即就當論所辨 以要順宗故 無以棄近而就

008_0703_b_21L遠也 ◆二廣釋
四 今初生相

008_0703_b_22L
疏生相一者 名爲業相 謂由無明

008_0703_c_01L不覺心動 雖有起滅 而相見未分
008_0703_c_02L以無明力故 轉彼淨心 至此最微
008_0703_c_03L名爲生相 甚深微細 唯佛能知 下
008_0703_c_04L文云 依無明所起識者 乃至唯佛能
008_0703_c_05L知故 即下文三細中初一 及六染中
008_0703_c_06L後一 五意中第一 此等並同此生相
008_0703_c_07L攝 記初業相者 標名 謂由下釋相 以無明下
結成 表此先無 故名生相 甚深下別

008_0703_c_08L歎 下文下引證 即生滅因緣中文 即下文下類
攝 初一即業相 後一即根本業不相應染 第一即

008_0703_c_09L業識 此等下都結 但以所說爲門不同 而法體是
一 故皆攝之 爲門不同者 九相是明不覺 五意

008_0703_c_10L六染 是明生滅因緣 但五意是生因緣 六染是
滅因緣也 由義異故 名字不同 及說處亦別 以

008_0703_c_11L體同故 故通攝也 下諸段
標釋結攝 例此 ◆二住相

008_0703_c_12L
疏住相四者 一名轉相 謂由無明力
008_0703_c_13L不覺前動相即無動故 轉成能見 二
008_0703_c_14L名現相 謂由無明 依前能見 不
008_0703_c_15L了無相 遂令境界妄現 此二及初
008_0703_c_16L並在賴耶位中 屬不相應心 三名智
008_0703_c_17L相 謂由無明 迷前自心所現之境
008_0703_c_18L妄起分別染淨之相 故云智也 四名
008_0703_c_19L相續相 謂由無明 不了前所分別
008_0703_c_20L空無所有 更復起念 相續不斷 此
008_0703_c_21L二並在分別事識細分之位 屬相應
008_0703_c_22L心 無明與前生相和合 轉彼靜心
008_0703_c_23L乃至此位 行相猶細 法執堅住 名

008_0704_a_01L爲住相 下文三細中後二 及六麁中
008_0704_a_02L初二 并五意中後四 亦六染中中四
008_0704_a_03L此等並同是此住相攝 記此二等者 巳
上三細 是三

008_0704_a_04L不相應心 屬於本識 此二並在等者 此是麁中
之細 屬於事識 無明等者 結成也 確然不改

008_0704_a_05L故名堅住 後二即轉相現相 初二即智相相續
相 後四即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 中四即能見

008_0704_a_06L心不相應染 所現色不相應染 分別
智相應染 不斷相應染 ◆三異相

008_0704_a_07L
疏言異相二者 一執取相 二計名字
008_0704_a_08L相 謂此無明 迷前染淨違順之法
008_0704_a_09L更起貪瞋人我見愛 執相計名 取着
008_0704_a_10L轉深 此在事識麁分之位 無明與前
008_0704_a_11L住相和合 轉彼靜心 令至此位 行
008_0704_a_12L相稍麁 發動身口 令其造業 名爲
008_0704_a_13L異相 下文六麁中中二 及六染中初
008_0704_a_14L一 并五意中後意識 此等並同是此
008_0704_a_15L異相攝 記此在等者 此二是麁中之麁 屬於
事識 無明等者 惑妄麁顯 能發

008_0704_a_16L身口貪瞋等別 故名異相 下文下類攝 中二者
即執取計名字相 初一者 執相應染 以合二相

008_0704_a_17L爲一染故 意識即
意之識 ◆四滅相

008_0704_a_18L
疏言滅相一者 名起業相 謂此無明
008_0704_a_19L不了善惡二業 㝎招苦樂二報故 廣
008_0704_a_20L對諸緣 造集諸業 依業受果 滅前
008_0704_a_21L異心 令墮諸趣 以無明力 轉彼淨
008_0704_a_22L心 至此後際 行相最麁 極至於此
008_0704_a_23L周盡之終 名爲滅相 下文六麁中

008_0704_b_01L第五相是也 以果報非可斷故 不論
008_0704_b_02L第六相也 記滅前異心者 謂惑至此終極 入
於業道也 如小乘滅相 滅現

008_0704_b_03L在心 令入過去 以無明等者 從微至著 起惑造
業 業因旣成 必招來果 一期事畢 故名周盡

008_0704_b_04L以周盡故 故言滅相 非謂從此不起煩惱 如人
謀事 緣備事遂 名馬周盡 以果下 或問曰 生

008_0704_b_05L等四相 於九相中 已攝前八 何故不攝業繫苦
相耶 故此釋之 意云因則未造者不造 已造者

008_0704_b_06L轉滅 即有可斷之義 若至果報 已當受處 即不
可斷 如已至地獄 必當須受也 故佛令知苦斷

008_0704_b_07L集 不令斷苦 是斯意也 故今文中 廢置不說
言第六者 即六麁之最後也 ◆四總結前說

008_0704_b_08L
疏是故三界四相 唯一夢心 皆因根
008_0704_b_09L本無明之力 故經云 無明住地 其
008_0704_b_10L力最大 此論下文 當知無明 能生
008_0704_b_11L一切染法 此之謂也 記唯一夢心 喩
也 如有一人

008_0704_b_12L〔眞如〕 忽然睡着〔無明〕 作夢〔業相〕 見〔轉相〕
種種事〔現相〕 起心分別〔智相〕 念念無間〔相

008_0704_b_13L續〕 於其違順 深生取着〔執取〕 爲善爲惡 是
親是踈〔計名〕 於善於親 則種種惠利 於惡於

008_0704_b_14L踈 則種種陵損〔起業〕 或有報恩受樂 或遭報
怨受苦〔業繫苦相〕 忽然覺來 上事都遺 當知

008_0704_b_15L此事 唯一夢心 皆因等者 法也 九相之興 皆
依此力 如依於睡 有諸夢事 經云下引證 即勝

008_0704_b_16L鬘經也 彼云世尊 如是無明住地力 於有愛數
四住地 無明住地 其力最大 大論云 譬如大地

008_0704_b_17L有勝力故 持四重擔 故名住地 一大海 二諸山
三草木 四衆生 無明亦爾 於五住地中 此最難

008_0704_b_18L除 故知力大 下文則九相
未都結之文 ◆五據理融攝

008_0704_b_19L
疏雖復從微至著 辨四相階降 然其
008_0704_b_20L始終 竟無前後 總此四相 以爲一
008_0704_b_21L念 謂麁細鎔融 唯是一心 故說俱
008_0704_b_22L時而有 皆無自立也 記先縱牒前文 謂
細不是麁 惑不

008_0704_c_01L是業 法執非我執 本識非事識 前位異後位 故
云階降 然其下 攝彼麁細差別 以爲一念 所言

008_0704_c_02L一念有兩意 一則但是一無明之念 二則一刹那
之念 且如一人 忽逢一怨 便行殺害〔業起〕 如

008_0704_c_03L以爲張人王人〔計名〕 定言於我有怨〔執取〕 惡
心無間〔相續〕 分別是怨非親〔智相〕 彼爲所見

008_0704_c_04L〔現相〕 己爲能見〔轉相〕 心念起動〔業相〕 即
於一念之中 八相具足 然於二義中 正唯前義

008_0704_c_05L亦可一念者 即一心也 故下文云 一念相應 即
無念之一念也 謂麁下出所以 或問曰 旣有麁

008_0704_c_06L細前後等差 何得說爲一念 故此釋也 謂雖有
麁細等差 而是一心而作 豈有心在滅相 而生

008_0704_c_07L相中無心 若言無者 生何所依 亦不可分此一心
以應四相 旣心不可分 復無前後 如何四相得

008_0704_c_08L有前後耶 如人是一 夢種種事 夢事雖多 即無
前後 故說下引證 即始覺末文 正云而實無有始

008_0704_c_09L覺之異 以四相俱時而有 皆無自立
本來平等 同一覺故 ◆六決通伏難

008_0704_c_10L
疏然未窮源者 隨位淺深 覺有前後
008_0704_c_11L達心源者 一念四相 俱時而知 經
008_0704_c_12L云菩薩知終不知始 唯佛如來 始終
008_0704_c_13L俱知 始者 謂生相也 終者 謂餘相
008_0704_c_14L乃至滅相也 記或難云 旣四相同時 何故
覺者有其前後 故此釋之

008_0704_c_15L達心源下 以了四相 同依心者 方得俱時而知
也 如人夢中說夢 漸漸而知 或至覺來 方可解

008_0704_c_16L悟 斯乃得失在人 不應疑法 經云下引證 始者
下轉釋所引 並可知 ◆七結成始覺二 初順流

008_0704_c_17L釋所覺 所覺
即不覺也

008_0704_c_18L
疏旣因無明不覺之力 起生相等種
008_0704_c_19L種夢念 動其心源 轉至滅相 長眠
008_0704_c_20L三界 流轉六趣 記種種夢念 即煩惱障
轉至滅相 即業障 長

008_0704_c_21L眠下即報障 旣三障所覆 殊不覺知 無始至今
未曾覺悟 故云長眠 三界即依報 六趣謂正報

008_0704_c_22L於此六中 數數歸徃 故名爲趣 ◆二約反流
以明能覺 能覺即始覺二 初明起覺因緣

008_0705_a_01L
疏今因本覺不思議熏力 起壓求心
008_0705_a_02L又因眞如所流聞熏敎法 熏於本覺
008_0705_a_03L本覺熏者 內因熏也 覺力冥熏 微妙叵測
名不思議 本覺是體 熏令厭求是用 此即內

008_0705_a_04L因體用也 又因下 明外緣熏力 眞如是體 所流
敎法是用 此即外緣體用也 梁攝論說 從淸淨

008_0705_a_05L法界 流出正體智 正體智流出後得智 後得智
流出大悲心 大悲心流出十二分敎 淸淨法界

008_0705_a_06L即是眞如 據本而言 故云眞如所流敎法 聞熏
者 謂以聞慧 熏得眞流之敎 反資覺性 令彼有

008_0705_a_07L力 是則本覺所流敎法 還即
熏於本覺 ◆二顯覺起功用

008_0705_a_08L
疏以體同用融 領彼聞熏 益性解力
008_0705_a_09L損無明能 漸向心源 始息滅相 終
008_0705_a_10L息生相 朗然大悟 覺了心源 本無
008_0705_a_11L所動 今無始靜 平等平等 無始覺
008_0705_a_12L之異 如經所說夢渡大河喩等 大意
008_0705_a_13L如此 記即指前內外熏力 能起始覺也 體同
即外緣之體與內因體 無二相故 即

008_0705_a_14L眞如同本覺也 用融即外緣敎法與內猒求 二相
通和 不相違拒也 領彼聞熏者 正顯同融之相

008_0705_a_15L若不同融 即不領受 以領彼故 遂能資益 內熏
覺性 起始覺之解 解力旣增 無明力劣 故得反

008_0705_a_16L流 漸向心源也 始息滅相下 明其漸向之義 從
初信位 止其造惡 次了我空 漸斷法執 覺至本

008_0705_a_17L識 窮了生相 纎鹿旣盡 覺照獨存 故曰朗然大
悟 即無明夢盡 成究竟覺也 覺了等者 心源常

008_0705_a_18L湛 本自不動 動相旣無 對誰云靜 下云覺心初
起 心無初相故 又云譬如有人 迷東爲西 方實

008_0705_a_19L不轉等 平等者 心無二相故 再言之者 平等之
相 亦復平等故 或即本末平等 能所平等 自他

008_0705_a_20L平等 以要言之 諸相待法 悉平等故 如經下引
證 即華嚴經 經云譬如有人 夢中見身墮在大

008_0705_a_21L河 爲欲渡故 發大勇猛 施大方便 以大勇猛
施方便故 即便寤寤 旣寤寤已 所作皆息 菩薩

008_0705_a_22L亦爾 見衆生身 在四流中 爲救度故 發大勇猛
起大精進 以勇猛精進故 至不動地 旣至此已

008_0705_b_01L一切皆息 二行相行 悉不現前 彼之意者 說此
菩薩 從有相有功用 入此地無相無功用 得無

008_0705_b_02L生忍 不見我及衆生菩提涅槃 生死煩惱故 二
行俱息 以得法無分別故 今此約究竟位 始覺

008_0705_b_03L同本 無相可覺 平等平等 位雖不同 大意無
異 故云大意如此 ◆三別釋文二 初示文

008_0705_b_04L
疏次正釋四相 各爲四段 一能觀人
008_0705_b_05L二所觀相 三辨觀利益 四結觀分齊
008_0705_b_06L對文詳之 記

008_0705_b_07L
疏文四 一滅 記二正釋論
四 今初

008_0705_b_08L
此義云何

008_0705_b_09L
疏且總相躡前徵起 記徵者 意問究竟
與不究竟覺 約

008_0705_b_10L人約法 其義云何 以
躡總標之文而徵起故

008_0705_b_11L
如凡夫人

008_0705_b_12L
疏一能觀人 位在十信 記十信 即劫外
凡夫 夫言凡

008_0705_b_13L夫 通至地前 今此旣能止惡 則非迷倒之類 未
覺煩惱 又非十住已上 正在不定聚中 故云

008_0705_b_14L

008_0705_b_15L
覺知前念起惡

008_0705_b_16L
疏二所觀相 謂未入十信已前 廣造
008_0705_b_17L身口惡業 而不覺知 今入信已 能
008_0705_b_18L知惡業 㝎招苦報 故言覺知 此明
008_0705_b_19L覺於滅相義也 記未入下 且明所覺滅相
未入信位 迷倒之時 所

008_0705_b_20L行之行 唯惡是從 身有三種 謂殺盜婬 口有
四惡 謂妄言綺語惡口兩舌 不了此業 定招苦

008_0705_b_21L果 以不知故 熾然造作 斯則不識因果 罔知罪
福之時也 今入下 明能覺功用 信於善惡業緣

008_0705_b_22L受報好醜 如聲響形影 必無差忒故 覺滅相者
方知此相 過患如是 論文但言 覺知起惡 而無

008_0705_c_01L滅相之言
故䟽對之

008_0705_c_02L
故能止後念 令其不起

008_0705_c_03L
疏三辨觀利益 今旣覺故 能不造惡
008_0705_c_04L止滅相也 記不造惡等者 前念雖起 但是
惑門 止後不生 終非業道 意

008_0705_c_05L地旣止 即身
口不爲也

008_0705_c_06L
雖復名覺 即是不覺故

008_0705_c_07L
疏四結觀分齊 能知滅相 實是不善
008_0705_c_08L故不造惡 名爲雖覺 而猶未知滅相
008_0705_c_09L是夢 故云不覺 此但能止惡業 故
008_0705_c_10L云雖覺 未覺煩惱 故云不覺 記能知
等者

008_0705_c_11L但知善惡之業不亡 不知無我無造 由是雖覺
即是不覺 此約當位釋 此但下 約望後位釋 後

008_0705_c_12L位已覺惑 故此位但覺於業 惑與覺義 敵
體相翻 業與始覺 猶非敵對 故但名止也

008_0705_c_13L
疏二異

008_0705_c_14L
如二乘觀智 初發意菩薩等

008_0705_c_15L
疏三賢菩薩也 十解初心 名發心住
008_0705_c_16L擧初等後 以此菩薩 雖留惑故 不
008_0705_c_17L證人空 然於人空 實得自在 故與
008_0705_c_18L二乘 同一位論 記十解 即十住之異名
彼名發心 此名發意

008_0705_c_19L名義俱同 等之一字 意該九住 及與行向 故云
後也 留惑者 伏而未斷故 不證者 意爲利生故

008_0705_c_20L謂此菩薩 悟眞本有 達妄本空 隨順眞如 修唯
識觀 雙伏二障 不起現行 但留種子 若準法相

008_0705_c_21L宗說 以止觀力微 不斷隨眠也 若依涅槃經 地
前菩薩 依敎起行 不可思議 惑障不起 以悲願

008_0705_c_22L力 助惑潤業 受生死身 六道敎化 正當此義
若唯識說 初地已上 悲增菩薩 方有留惑之義

008_0706_a_01L今此䟽中 於三賢位 而論留惑者 以此是法性
宗實敎菩薩 根性猛利 初發心時 便能頓了本

008_0706_a_02L性 達妄體空 順性修行諸波羅蜜 趣理速疾 於
惑自在 故於三賢 便說留也 得自在者 能入此

008_0706_a_03L觀 能伏此惑故 用觀旣齊 故同一位 問論文何
故 不直言二乘 而言觀智者 何謂耶 荅以二乘

008_0706_a_04L偏觀人空 菩薩雙觀二空故 分大小之別 今但
就用人空觀 同處爲言 故得合論也 此則但約

008_0706_a_05L觀智力用 分同菩薩 而非全同 如或直言二
乘者 恐成濫失 此則不同而同 須言觀智

008_0706_a_06L
覺於念異

008_0706_a_07L
疏如上所說二種異相 分別內外 計
008_0706_a_08L我我所 貪瞋見愛等 此二種人 共
008_0706_a_09L了知故 明本淨心 爲無明所眠 夢
008_0706_a_10L於異相 起諸煩惱 而今漸與智慧相
008_0706_a_11L應 從異相夢而得微覺 故云覺於念
008_0706_a_12L異也 記二種者 執取計名字相 分別等者 於
身內計我 於外計所 於中具含俱生

008_0706_a_13L分別 故云見愛 然於六根本中 除我見是見惑
餘皆是愛 如常所論 此二等者 即二乘三賢 同

008_0706_a_14L覺此相 俱能了知 此我執故 明本下 明所覺
異相發起因緣 謂未起智時 無明之念 與異相

008_0706_a_15L和合 起諸煩惱 熾然不息 殊不覺知也 而今下
明能覺功用 謂於無明念中 照察人我愛見有無

008_0706_a_16L道理 知此煩惱 由無明生 始了麁
念 故云微覺 是覺念中之異義

008_0706_a_17L
念無異相

008_0706_a_18L
疏旣能覺異相之夢 彼所夢異相 永
008_0706_a_19L無所有 記旣能等者 於無明中 如理照察人
我之體 了無所得 故云念無異相

008_0706_a_20L斯則我
空義也

008_0706_a_21L
以捨麁分別執着相故 記以捨等者 此文兩
勢 一則結觀 二

008_0706_a_22L是釋前 下
二相 例知

008_0706_b_01L
疏釋上以成觀益也 起貪瞋等 名麁
008_0706_b_02L分別 着違順境 名執着相 以於異
008_0706_b_03L相夢覺 故能捨之 記以於等者 以覺我
空故 不起我執煩

008_0706_b_04L惱 故云捨
麁分別等

008_0706_b_05L
名相似覺

008_0706_b_06L
疏而猶眠在住相夢中 故云相似覺
008_0706_b_07L以此位中菩薩 未至證位 二乘不了
008_0706_b_08L法空 故云相似覺 問覺異相等 亦
008_0706_b_09L不覺後位 何不亦立不覺之名 答據
008_0706_b_10L覺前不覺後 亦得名不覺 故下文乃
008_0706_b_11L至十地 皆名不覺 若約覺業不覺惑
008_0706_b_12L正名爲不覺 即此文中 以覺了惑
008_0706_b_13L正敵對故 非同業也 記而猶等者 以未
能覺法執故 此

008_0706_b_14L乃通明二乘三賢 俱名似覺 以此下釋所以也
菩薩未證本分是似 二乘雖在自乘 名爲入證

008_0706_b_15L以望大乘 但得我空 未證法空 亦名未證 故同
似覺 斯則望於初地證眞 故此名似 問中引前

008_0706_b_16L爲難可知 荅中先縱 若約下奪也 謂依覺有不
覺 不覺是惑 不覺與覺 是正敵對 轉依不覺之

008_0706_b_17L惑 方始造業 業與覺義 猶隔一重 故非敵對
以敵對故 名爲似覺 非敵對故 名爲不覺 其猶

008_0706_b_18L塵鏡在匣 匣與鏡非正敵對 塵
與鏡是正敵對也 此義亦然

008_0706_b_19L
疏三住

008_0706_b_20L
如法身菩薩等

008_0706_b_21L
疏初地證法身徧滿 乃至九地 悉同
008_0706_b_22L證得 皆名法身菩薩也 記初地等者 謂
十地菩薩 皆

008_0706_c_01L證眞如 依眞如法 爲自體故 名法身菩薩 以
十地滿心 便成正覺故 此位中 但標前九

008_0706_c_02L
覺於念住 念無住相 記覺念住者 以此菩
薩 於無明念中 次

008_0706_c_03L第覺於四種住相 謂初地覺相續 從二地至七地
覺智相 八地覺現相 九地覺轉相 此四俱名爲住

008_0706_c_04L故云覺
於念住

008_0706_c_05L
疏覺前四種住相 雖知一切法 唯是
008_0706_c_06L識故 不起心念麁執分別 然出觀後
008_0706_c_07L於自心所現法上 猶起染淨法執分
008_0706_c_08L別 明彼淨心 爲無明所眠 夢於住相
008_0706_c_09L今與無分別智相應 從住相夢而得
008_0706_c_10L覺悟 反照住相 竟無所有 記雖知等
者 意

008_0706_c_11L明此地相續雖亡 二地至六地 智相猶在 在觀
則無 出觀還有 雖不故意 任運如斯 以是俱生

008_0706_c_12L修道惑故 今論無住相者 但約在觀時 及後位
說故 又亦可此文 是却說地前行相 意明在地

008_0706_c_13L前時 信敎修觀 知一切法 唯是識現 不起麁念
分別執着 此即已離前異相也 然未親證法空

008_0706_c_14L至出觀後 而於染淨法上 尙起法執分別 即相
續相也 若至初地 親證唯心境界 遠離二取分

008_0706_c_15L別隨眠 覺相續相 乃至見相 故云念無住相 今
論無住相者 但通約後位而說也 明彼下 辨所覺

008_0706_c_16L住相 生起因緣 謂未覺之時 無明之念 與此住
相和合 堅執而住 竟無所改也 今與下 明能覺

008_0706_c_17L功用 謂於無明念中 照察法我及能所心境有無
道理 了不可得 即轉分別之心 成無分別智故

008_0706_c_18L故云念
無住相

008_0706_c_19L
以離分別麁念相故

008_0706_c_20L
疏異前人執及着外境 故今約心 但
008_0706_c_21L云分別 又異後根本無明生相細念
008_0706_c_22L故云麁念相也 此四種住相中 於初

008_0707_a_01L地七地八地九地 各離一相也 下文
008_0707_a_02L自當顯耳 記異前等者 揀異前後 前云麁
分別執着 今但云分別 故異

008_0707_a_03L前也 後云微細念 今云麁念 故異後也 此四下
明前九地所覺四種住相 多少不同 如前所配

008_0707_a_04L此菩薩以於無明念中 各隨其分 以始覺力 離
此念中四種相也 然則前不離後 後兼離前 今

008_0707_a_05L就別意 各指一相也 下文即生
滅因緣六染義中 廣釋如彼

008_0707_a_06L
名隨分覺

008_0707_a_07L
疏雖於麁念住相 而得覺悟 猶自眠
008_0707_a_08L於生相夢中 覺道未圓 故云隨分

008_0707_a_09L
眠生相等者 然今且約通意而指生相 若別
而言之 初地尙餘智等四相 二地至七地 餘

008_0707_a_10L現等三相 八地餘轉生二相 九地餘一生相
由是隨其智力 覺彼多少不同 故名隨分

008_0707_a_11L
疏四生

008_0707_a_12L
如菩薩地盡

008_0707_a_13L
疏謂十地學窮 故云盡 此是總擧
008_0707_a_14L下二句別明 記學窮者 十地滿
心 有學位極

008_0707_a_15L
滿足方便

008_0707_a_16L
疏是方便道 記方便道者 是證佛果之方便
故 萬行已圓 故名滿足 此

008_0707_a_17L明行
滿

008_0707_a_18L
一念相應

008_0707_a_19L
疏是無間道 記無間道者 自此相應 永無
間絕故 無間道內 以此爲

008_0707_a_20L初 故論云一念 此則無念之念也 亦即始覺合
本之一念也 此明智圓 故對法論云 究竟道者

008_0707_a_21L謂金剛喩定 此有二種 謂方便道攝 無間道攝
然準論文 依常所配 即此二句 是標無間解脫

008_0707_a_22L也 以無間道斷 解脫道證故 從覺心下 至離微
細念故 是釋無間道 得見心性下 是釋解脫道

008_0707_b_01L尋文
可解

008_0707_b_02L
覺心初起 心無初相 記覺心初起者 始覺
覺彼心體初起之相

008_0707_b_03L即生相也
起謂生也

008_0707_b_04L
疏根本無明 依覺故迷 動彼靜心
008_0707_b_05L令起微念 今乃覺知 離本覺無不覺
008_0707_b_06L即動心本來寂 猶如迷方 謂東爲西
008_0707_b_07L悟時即西是東 更無西相 故云心
008_0707_b_08L無初相也 前三位中 雖各有所覺
008_0707_b_09L以其動念未盡故 但言念無住相等
008_0707_b_10L今此究竟位中 動念都盡 唯一心在
008_0707_b_11L故云心無初相也 記根本下 明所覺生相
所起因緣 謂無始迷

008_0707_b_12L時 根本無明 轉靜令動 最初微細 名爲生相
由與無明和合 相續不滅 漸至麁著 起惑造業

008_0707_b_13L流轉無窮 前位雖覺麁相 至此位中 微念方現
也 今乃下 明能覺功能也 謂於眞靜心中 照察

008_0707_b_14L能起有無道理 於淨心中 了無所得 眞靜心體
本自不動 故云本來寂 由是本寂 故無初相也

008_0707_b_15L此則十地住心 猶有微念 及至滿心 不見微念
也 猶如下喩明可見 前三下對前辨異 然覺業

008_0707_b_16L之位 不足可論 且第二位中 由有二相未盡 第
三位中 有一相未盡 旣於念中覺念 未得言心

008_0707_b_17L但於無明念中 無住相等 唯此窮極 洞徹
心體 眞淨獨存 更無別法 故特言心也

008_0707_b_18L
以遠離微細念故

008_0707_b_19L
疏業識動念 念中最細 名微細念
008_0707_b_20L謂生相也 此相都盡 永無所餘 故
008_0707_b_21L言遠離 記念中最細者 故下文云 無明熏習
所起識者 乃至菩薩究竟地 不能

008_0707_b_22L盡知 唯佛窮了 生相者 配屬四相也 以在九爲
業 在四名生 今約四位 故須配入 又以論中

008_0707_c_01L無生相之言故 如前凡位 亦無滅相之言 䟽亦
配也 此相等者 前諸位中 但言以捨以離等 而

008_0707_c_02L無遠字 今以業相最微 更無微細爲此相
本 旣能覺了 更無遺餘 方稱遠離也

008_0707_c_03L
得見心性

008_0707_c_04L
疏遠離虛妄故 眞性即顯現 故云見
008_0707_c_05L心性也 前三位中 相未盡故 不云
008_0707_c_06L見性 記眞性顯者 以妄覆故 眞性不現 以
不現故 不得見性 今旣離妄 性即

008_0707_c_07L現前 以現前故 即得見性 前三下 對前辨異也
下云一切衆生 不名爲覺 以從本已來 未曾離

008_0707_c_08L念故 旣有念在 爲念所障 豈得云見心性耶 仁
王云 始從伏忍 至願三昧 照第一義 不名爲見

008_0707_c_09L所謂見者
是薩婆若

008_0707_c_10L
心即常住

008_0707_c_11L
疏前三位中 覺未至源 猶夢生相 動
008_0707_c_12L彼靜心 業識起滅 故不云常住 今
008_0707_c_13L生相夢盡 無明風止 性海浪歇 湛
008_0707_c_14L然常住也 記前三下 叙前位也 業識爲生
滅本 前旣未離 豈名常住 今

008_0707_c_15L生下 辨此位也 前但夢中覺夢 今此夢念都盡
是謂大覺 方名常住 佛地論云 如大夢覺 即斯

008_0707_c_16L

008_0707_c_17L
名究竟覺 記究竟覺者 此正結名也 此有五義
故稱究竟 一斷究竟 即前遠離微

008_0707_c_18L細念故 二證究竟 即見心常住也 并前行滿智圓
故成四矣 四事旣備 即位究竟也 即前云 菩薩地

008_0707_c_19L

008_0707_c_20L
疏前未至心源 夢念未盡 求滅此動
008_0707_c_21L望到彼岸 今即夢念都盡 覺了心源
008_0707_c_22L本不流轉 今無始靜 常自一心 平

008_0708_a_01L等平等 始不異本 名究竟覺 記前未
下叙

008_0708_a_02L前位 旣言望到 則知未至 今即下 明此位可知
以更無所進 故名究竟也 然此十地滿心 與等

008_0708_a_03L妙二覺 義說分三 若究其體 更無三異 是故此
文 與後相望 互出不定 此中約斷四相 只言菩

008_0708_a_04L薩地盡 斷於生相 便是究竟 若下文中又云 此
無明所起識者 乃至菩薩究竟地 不能盡知 唯

008_0708_a_05L佛窮了 又云根本業染 依菩薩盡地 得入如來
地能離 又不了一法界義者 從信相應地 觀察

008_0708_a_06L學斷 乃至如來地 能究竟離 應知第十地 覺生
相 只一刹那 覺生無生 便是佛位 義說前後也

008_0708_a_07L若準纓絡經說 等覺照寂 妙覺寂照 今見性常
住 即是照寂 名究竟覺 即是寂照 此即一位之

008_0708_a_08L中 約寂照二義 而
分二覺無二體也

008_0708_a_09L
疏二引經釋成心源無念四 一引經
008_0708_a_10L證成

008_0708_a_11L
是故脩多羅說 若有衆生 能觀無念者
008_0708_a_12L則爲向佛智故

008_0708_a_13L
疏在因地時 雖未離念 能觀如此無
008_0708_a_14L念道理 說此能觀 爲向佛智 以是
008_0708_a_15L證知佛地無念 此是擧因望果說也
008_0708_a_16L在因者 以因中 未能親觀無念眞理 故但能
觀無念道理 此約地前說耳 然以無念 是佛

008_0708_a_17L地故 能觀此者 是向佛地之智也 亦可智字 通
於所觀 是則向於佛智 故後譯云 能觀一切妄念

008_0708_a_18L無相 則爲證得如來智慧 以是下明引經意 經
中旣言觀無念者 是向佛智 當知佛果 決定無

008_0708_a_19L念也 此是等者 衆生是因 佛即是
果 能觀無念 即是望義 望即向也

008_0708_a_20L
疏二重釋前文

008_0708_a_21L
又心起者

008_0708_a_22L
疏牒上覺心初起之言 記牒上等者 恐
聞覺心初起之

008_0708_b_01L言 將謂眞心 實有所起之相 今方覺
此 名覺初相 今欲釋出 故此牒之

008_0708_b_02L
無有初相可知

008_0708_b_03L
疏非謂覺時知有初相故也 記非謂等
者 以

008_0708_b_04L迷時謂有 覺處元無 唯是一心 何有初相
此亦例前位 皆無所知之相 方成知異住等

008_0708_b_05L
而言知初相者 即謂無念

008_0708_b_06L
疏問旣無初相 何故 說言知初相耶
008_0708_b_07L故爲此答也 如覺迷方時 知西即東
008_0708_b_08L更無西相可知 言知西相者 謂即東
008_0708_b_09L也 覺心之時 知初動念 即本來靜
008_0708_b_10L故云即無念也 記問旣下 躡前難起 故爲
下 指論以荅 如覺下

008_0708_b_11L約喩釋意 覺心下
合顯論文 並可知

008_0708_b_12L
疏三擧不覺之失

008_0708_b_13L
是故一切衆生 不名爲覺

008_0708_b_14L
疏是前無念 得名爲覺故 即顯有念
008_0708_b_15L不得名覺 記是前下 釋是故二
字 即顯下解餘文

008_0708_b_16L
以從本來 念念相續 未曾離念

008_0708_b_17L
疏顯不覺所以 即金剛已還一切衆
008_0708_b_18L生 未離無始無明之念 故不得名覺
008_0708_b_19L然則前對四相夢之差別 故說漸覺
008_0708_b_20L今約無明 眠之無異 故說不覺 記

008_0708_b_21L已還者 無間道前諸位菩薩與諸異生 故云一
切 未離等者 以生相念盡 始得名覺 當知前之

008_0708_b_22L三位 皆名不覺 況異生耶 然則下 對前釋成也
以前說隨分覺 及相似覺者 以約無明夢中四相

008_0708_c_01L差別 各齊一相而論 故有覺義 由分淺深 遂有
隨分等別 今約無明 眠之不別 俱名不覺 夢雖

008_0708_c_02L有差 眠豈有異
無明即生相也

008_0708_c_03L
故說無始無明

008_0708_c_04L
疏結成不覺義也 此顯無有染法 始
008_0708_c_05L於無明 故云無始也 又無明依眞 同
008_0708_c_06L無始故也 記此顯等者 顯無明即爲諸法
之始 以是五住煩惱之端 十

008_0708_c_07L二因緣之首故 故下云 當知無明 能生一切染
法 旣爲能生 則知無有先於此者 斯則無始屬

008_0708_c_08L於他染 無始之無明 依士得名 又無明下 約當
體 釋無始也 謂此無明 無有初際 以依眞故

008_0708_c_09L斯則無始即無明 持業得名 故下文云 以
如來藏 無前際故 無明之相 亦無有始

008_0708_c_10L
疏四顯覺者之得

008_0708_c_11L
若得無念者 則知心相生住異滅

008_0708_c_12L
疏若至心源 得於無念 則徧知一切
008_0708_c_13L衆生 一心動轉 四相差別 記若至等
者 此

008_0708_c_14L顯始覺 覺至心源 見自無念 亦知一切衆生 皆
悉轉彼靜心 成四相差別也 雖云知四相 乃是知

008_0708_c_15L衆生 同是一心 本來成佛也 如華嚴說
如來成正覺時 普見一切衆生 悉皆成佛

008_0708_c_16L
以無念等故

008_0708_c_17L
疏釋成上義 疑云佛得無念 衆生有
008_0708_c_18L念 有無懸隔 何能知也 釋云衆生
008_0708_c_19L有念 本來無念 佛旣得彼無念 無
008_0708_c_20L念與念 本來平等 故云無念等故
008_0708_c_21L是故得知也 又釋云 以四相念中 各
008_0708_c_22L即無念 故云以無念等也 是故得無

008_0709_a_01L念者 徧知四相諸念也 記釋云等者 佛
得無念 知念

008_0709_a_02L本無 衆生雖現在念中 佛知彼念 亦即無念也
斯則佛無念 與衆生有念義齊 故云等也 以念即

008_0709_a_03L無念故 得彼無念 始知四相念也 此即生佛相
望 論等義 又釋下 約四相相望 明等義 意明四

008_0709_a_04L相 皆是轉彼靜心所成 所成四相 旣各無體 豈
不即是一靜心耶 靜心即無念也 旣一一相 皆

008_0709_a_05L即無念 是故平等 以平等故 得無念者 而能知
之 如一珠中 現四色像 見珠體者 悉能知之

008_0709_a_06L然前以有念即無念 爲等義 此以四相各即無念
爲等義也 此上前解 是海東疏 依大論釋義 則

008_0709_a_07L約覺至心源 以已得無念故 則知一切衆生 生
住異滅也 然據論文 只有知心相之言 且無衆

008_0709_a_08L生之語 今直就論文 更助一解 謂得此無念之
時 已覺初相 本無所起 常自一心 本來無念

008_0709_a_09L由是則知四相皆然 即是一心 是心之相 元未
曾起 非謂別有生住異滅 從心而起也 何以故

008_0709_a_10L以一一相 皆同初相 即是無念 故云以無念等
故 無念唯一 故云等也 故次文云 四相俱時同

008_0709_a_11L一覺故 一覺即無念也 故後譯云 若妄念息 即
知心相 生住異滅 皆悉無相也 即符此解 有智

008_0709_a_12L

008_0709_a_13L
疏三明始不異本 記論二 初
標立

008_0709_a_14L
而實無有始覺之異

008_0709_a_15L
疏標也 雖始得無念之覺 然其所覺
008_0709_a_16L四相 本來無起 待何不覺 而有始
008_0709_a_17L覺之異 記雖得無念等者 謂得覺無念之始
覺也 本無起者 即四相本無念故

008_0709_a_18L待何等者 以因不覺有始覺 今不
覺旣無 始覺亦絕也 ◆二釋成

008_0709_a_19L
以四相俱時而有 皆無自立 本來平等
008_0709_a_20L同一覺故 記四相俱時有者 以轉彼靜心 一念
所成 一念本無念 四相無自性

008_0709_a_21L故云皆無自立
◆疏三初正釋

008_0709_b_01L
疏釋成上義也 以彼四相 一心所成
008_0709_b_02L鈎鏁連注 無有前後 離淨心外 無
008_0709_b_03L別自體 無自體故 本來平等 同一
008_0709_b_04L本覺 然未至此位 隨其智力 前後
008_0709_b_05L而覺 未稱法故 不得同本 今旣四
008_0709_b_06L相 俱時平等 覺知皆無自體 同一
008_0709_b_07L本覺 是故即無始覺之異 記如依一水
而有千波

008_0709_b_08L波無別體 皆同一水 然未下 對前辨異 初指音
今旣下顯今 並可知 ◆二問荅通妨二 初正問

008_0709_b_09L
疏問四相云何而得俱時 旣其俱時
008_0709_b_10L何故上文 覺有前後 答上已辨竟
008_0709_b_11L謂唯一夢心 四相流轉 處夢之士
008_0709_b_12L謂爲前後 各各隨其智力淺深 分分
008_0709_b_13L而覺 然大覺之者 知夢四相 唯一
008_0709_b_14L淨心 無有體性 可辨前後 故云俱
008_0709_b_15L時 無有自立等也 記荅問中兼難 並可
詳悉 辨竟者 前正

008_0709_b_16L釋是也 唯一下重釋 處夢士者 即金剛已還 及
一切異生也 大覺即佛位 並如前說 文易可知

008_0709_b_17L◆二引證二
初引攝論

008_0709_b_18L
疏故攝論云 處夢謂經年 悟乃須臾
008_0709_b_19L頃故 時雖無量 攝在一刹那 此中
008_0709_b_20L一刹那者 即謂無念 記前二句擧喩 後
二句法合 以須

008_0709_b_21L臾間睡 成多年夢 如有說言 一夢之間 經歷三
世 受身生死 此之謂也 此中下 指引文意 意

008_0709_b_22L云經年夢事 不出須臾 無涯生死 不出刹那 彼
論刹那 即今之無念 指彼同此也 ◆二引楞伽

008_0709_c_01L三 初
正引

008_0709_c_02L
疏楞伽云 一切法不生 我說刹那義
008_0709_c_03L初生即有滅 不爲愚者說 記二解

008_0709_c_04L
疏解云以刹那流轉 必無自性 無自
008_0709_c_05L性故 即是無生 若非無生 則不流轉
008_0709_c_06L是故契無生者 方見刹那也 記意云
刹那

008_0709_c_07L生即無生 以無自性故 若非下反明也 謂若刹
那不是無生 即有自性也 旣有自性 即不流轉

008_0709_c_08L今旣流轉 即知無有自性 是故無生也 是故下
結也 由是刹那即無生故 所以契無生者 即是

008_0709_c_09L見刹那也 此則例前四相諸念即無念故 是故
得無念者 方覺四相 唯是一心 ◆三重證

008_0709_c_10L
疏又淨名經中 不生不滅 是無常義
008_0709_c_11L等 楞伽又云 七識不流轉 不受苦
008_0709_c_12L樂 非涅槃因 如來藏者 受苦樂與
008_0709_c_13L因俱 若生若滅 記不生等者 意云無常性
法 必無自性 以無之

008_0709_c_14L故 即不生滅 此與楞伽 文異義同 七識等者
亦即流轉無性 四相無念義故 圓覺云 知是空

008_0709_c_15L華 即無流轉 亦無身心 受彼生死 楞伽正文云
五識身不流轉 今云七識 䟽筆悞爾 如來藏等者

008_0709_c_16L以有實體 不可泯故 故生滅處 即如來藏 楞嚴云
生滅去來 本如來藏妙眞如性 ◆三總結大意

008_0709_c_17L
疏此等經意 並明眞心隨流 動作諸
008_0709_c_18L法 諸法無別體性 故唯是眞心 無
008_0709_c_19L有別法 是故四相 即一眞心 不覺
008_0709_c_20L即同本覺故 記文旨可知 然前四位 及引
經下至後段 正同圓覺 依

008_0709_c_21L位漸證 忘心頓證 具明此者 意令頓悟漸修 自
然成位 其猶學射 心唯在的 箭有近遠 楞嚴亦

008_0709_c_22L云 理即頓悟 乘悟併消 事非頓除 因次第盡
由是若不說漸位 則階降何知 若不說頓門 則

008_0710_a_01L終卒難入 由是
具說 以備修行

008_0710_a_02L
疏二本覺二一明隨染本覺三一總標

008_0710_a_03L
復次本覺 隨染分別 生二種相 記
008_0710_a_04L隨染本覺者 亦前畧說是體 文云心體離念故 此
段是相 文云生二種相故 後四鏡 是體相雙辨 文

008_0710_a_05L云覺體
相故

008_0710_a_06L
疏此二旣在隨染門中 故云生也 記
008_0710_a_07L此二下 以是本覺不合言生 今隨染緣還淨而顯
故有生義 斯則顯故名生 非創然而生也 故下

008_0710_a_08L文云 顯現
法身等

008_0710_a_09L
與彼本覺 不相捨離

008_0710_a_10L
疏生已不離 不動覺體故 記生已不離
者 其實

008_0710_a_11L即是 今猶義說也 其猶明
鏡 在塵出鹿 其體不別

008_0710_a_12L
疏二徵列

008_0710_a_13L
云何爲二 一者智淨相

008_0710_a_14L
疏明本覺隨染還淨之相 記明本等者
自隨流而

008_0710_a_15L還源 自垢染而淸淨 亦即自隱而顯也 覺
處不覺 久被染塵 却復本眞 故云還淨

008_0710_a_16L
二者不思議業相

008_0710_a_17L
疏明還淨本覺業用之相 此之二相
008_0710_a_18L若離染緣 則不得成 故云隨染也
008_0710_a_19L明還等者 昔以相隱而用癈 今以相顯而用
興 其猶出塵之鏡 形對而像生也 此之下

008_0710_a_20L總明二相 得稱隨染所以也 然智淨相 離自業
識等染緣 故不成 以無能顯故 故下云 若離不

008_0710_a_21L覺之心 則無眞覺自相可說等 若不思議業相
離彼衆生等染緣 故亦不成 以無能惑故 故下云

008_0710_a_22L諸佛如來 唯是法身智相之身 第一義諦 無有
世諦境界 離於施作 但隨衆生見聞得益 故說

008_0710_b_01L爲用 由是此
二 俱名隨染

008_0710_b_02L
疏三辨相二 一智淨相二 一直明淨
008_0710_b_03L相二 一因

008_0710_b_04L
智淨相者

008_0710_b_05L
疏牒章

008_0710_b_06L
謂依法力熏習

008_0710_b_07L
疏眞如內熏之力 及所流敎法外緣
008_0710_b_08L熏力 此在地前 依此熏力 修習資
008_0710_b_09L糧加行善根 記眞如等者 謂在內爲理法
在外爲敎法 雖內外不同

008_0710_b_10L皆名爲法 由是論中 通言法也 此在等者 但由
熏習力故 緣教修行 從初信位 終至第十回向

008_0710_b_11L也 資粮者 謂十信三賢 具修福智 爲成佛之資
粮故 亦名順解脫分善 加行者 即暖頂忍世第

008_0710_b_12L一 四種加行 此在三賢位後 十地位前 加功用
行 以求見道故 亦名順決擇分善 此四加行 依

008_0710_b_13L四尋伺 四如實觀 觀名義 名義自性 名義差
別 假有實無 如暖頂二位 同修四尋伺觀 忍世

008_0710_b_14L第一 同修四如實觀 暖位修明得定 發下尋伺
觀無所取 頂位修明增定 發上尋伺 重觀無所

008_0710_b_15L取 忍位修印順定 印前順後 發下如實智 此有
三品 下品印無所取 中品順無能取 上品印無

008_0710_b_16L能取 言如實智者 如實徧知名等四法 離識非
有 所取若無 能取亦無也 世第一位 依無間定

008_0710_b_17L發上如實智 雙印二空 又離所取 能除徧計 離
能取 除依他起 雙印二空 得圓成實 猶帶空相

008_0710_b_18L非眞唯識 故彼頌云 現前立少物 謂是
唯識性 以有所得故 非實住唯識也

008_0710_b_19L
如實修行

008_0710_b_20L
疏登地已上 行契眞如 記登地已上
者 初地

008_0710_b_21L見道 二地已上 即是修道 以此二位 證眞起行
還契於眞也 非同地前緣敎而修 故云如實 以

008_0710_b_22L地前是敎道
此名證道故

008_0710_c_01L
滿足方便故

008_0710_c_02L
疏十地行終也 此在金剛因位極也

008_0710_c_03L
金剛等者 於此定位二種道
中 方便道也 義見前文

008_0710_c_04L
疏二果

008_0710_c_05L
破和合識相

008_0710_c_06L
疏由前方便 能破和合識內生滅之
008_0710_c_07L相 顯不生滅之性 此根本無明盡
008_0710_c_08L故 心無所合 即顯法身本覺義也
008_0710_c_09L由前等者 即方便行爲能破 生滅相爲所破
又方便道爲能顯 不生滅性爲所顯 此根等

008_0710_c_10L者 以未至此位之前 根本無明 與眞淨心 常相
和合 成此識相 今至此位 無明旣盡 唯一心在

008_0710_c_11L照體獨立 與誰爲合 故中論云 一法云何合 即
顯等者 此中䟽意 明今論文 隔句顯發 謂破和

008_0710_c_12L合識內 根本無明生滅之相 即顯不生滅法身本
覺 滅染心之中業等相續等相 成淳淨圓智報身

008_0710_c_13L始覺 今此且明初段顯法身義 法身即本
覺 隱顯得名 今雙擧者 要對後始覺故也

008_0710_c_14L
滅相續心相 顯現法身 智淳淨故

008_0710_c_15L
疏即於此時 能滅染心之中業相等
008_0710_c_16L相續之相 不滅相續心體 故令隨染
008_0710_c_17L本覺之心 遂即還源 成淳淨圓智
008_0710_c_18L成於應身始覺義也 然此始覺 無別
008_0710_c_19L始起 即是本覺隨染作也 今染緣旣
008_0710_c_20L息 始還同本 故云淳淨 淳淨智即
008_0710_c_21L智德 餘皆斷德也 記即於等者 以六染
心 皆依無明 與眞

008_0710_c_22L和合而得相續 今無明旣盡 和合不成 染心依
何而得相續 故並隨滅 然諸染心 皆相妄而體

008_0710_c_23L眞 故相滅而體不滅 故云不滅心體也 故令等
者 比以無明和合 染心相續 故使本覺 曠劫隨

008_0711_a_01L流 今旣無明破 染心滅 無所拘累 故得此心
却復元淨 其猶窮子歸家 摩尼出垢也 成淳淨

008_0711_a_02L圓智者 不襍故淳 離染故淨 無缺故圓 滅識故
智 成應身始覺者 應字平聲呼 謂始覺智與本

008_0711_a_03L覺相應 即報身也 眞諦三藏 亦呼報身爲應身
然此始覺 與前本覺 皆是能成 此應身與前法身

008_0711_a_04L皆是所成 意謂識相破而性在 性即本覺 本覺能
成法身 心相滅而智淨 智即始覺 始覺能成報

008_0711_a_05L身 此皆義說能所成也 然此段文 是海東䟽義
圭山叅而用之 石壁失照 作應化解 深爲不可

008_0711_a_06L以下不思識業相 方是應化身故 若如上解 三
身義足 不爾 文中便成欠剩 剩一化身 欠一報

008_0711_a_07L也 有智請詳 然此下 始本同也 以始覺是本之
用 由有染故 本覺用起 以爲對治 今染緣旣息

008_0711_a_08L用還歸體 故轉其名 爲圓淨智也 斷德者 除淳
淨智外 餘文悉是斷德 識與心相 是所斷法 法

008_0711_a_09L身是彼斷所顯故 後之一相 即是恩德 即三德
備矣 若依此說 前之應身 正當屬報 文理甚順

008_0711_a_10L
疏二問答釋成二 一執眞同妄問

008_0711_a_11L
此義云何

008_0711_a_12L
疏問意云 如上所說 動彼靜心 成
008_0711_a_13L於起滅 今旣盡於生滅 應滅靜心
008_0711_a_14L問意等者 前云依如來識故 有生滅心 仍說
和合 不相捨離 今生滅旣滅 眞亦合滅 如

008_0711_a_15L何却云滅相續心 顯現法身智淳淨
耶 斯則約相即門 以相難性也

008_0711_a_16L
疏二簡法異眞答三 一法 記論三 初
釋正難

008_0711_a_17L
以一切心識之相 皆是無明

008_0711_a_18L
疏意云業等染心 名諸識相 此等皆
008_0711_a_19L是不覺之相 非約心體說 轉難云 旣
008_0711_a_20L言識相 皆是無明 故說滅者 皆應
008_0711_a_21L別有體性 離於眞如 即眞妄別體難
008_0711_a_22L也 故下答云 記意云等者 前說心成識者
但是心相成識 今言識滅

008_0711_b_01L者 亦是心相滅 斯則生之與滅 皆約心相 不約
心體 故得說言滅相續心顯法身等 此則約非一

008_0711_b_02L門性相不即而荅也 轉難等者 意云旣若起滅
不干心體 斯則眞妄迢然 如何前云 轉彼靜心

008_0711_b_03L成起滅耶 此約性相相離
義爲轉難也 ◆二釋轉難

008_0711_b_04L
無明之相 不離覺性

008_0711_b_05L
疏如此諸識不覺之相 不離隨染本
008_0711_b_06L覺之性 記如此等者 意云前雖云相滅 但是
相融歸性 義說爲滅 以此識相

008_0711_b_07L不離覺性故 是則眞妄 元無別體 而難云離眞
有妄耶 此乃約性相不離義以荅也 ◆三雙結成

008_0711_b_08L前二

008_0711_b_09L
非可壞 非不可壞 記前句結後義 相不離性
成得轉彼靜心爲起滅

008_0711_b_10L等 後句結前義 心相是無
明 成得滅相續心現法身等

008_0711_b_11L
疏此無明之相 與彼本覺之性 非一
008_0711_b_12L非異 非異故非可壞 非一故非不可
008_0711_b_13L壞 若依非異非可壞義說 無明即明
008_0711_b_14L故涅槃經云 明與無明 其性無二
008_0711_b_15L無二之性 即是實性 若就非一非不
008_0711_b_16L可壞義說 無明有可滅 故涅槃云
008_0711_b_17L因滅無明 得菩提燈 無明滅 覺性
008_0711_b_18L不壞 滅惑之義 準此知之 記非一
異等

008_0711_b_19L者 後譯本云 相與本覺 非一非異 非是可壞
非不可壞等 生滅門初 已曾廣釋 今却以彼非

008_0711_b_20L一異義 成此文中 非壞不壞義 此即約義總標
也 若依下 引經別釋 無明即明故 不可壞 壞

008_0711_b_21L則壞於明體 故涅槃具云 明與無明 凡夫爲二
智者了達 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 即是實性 若就

008_0711_b_22L等者 以識相即非心體故 所以因滅無明 得菩
提也 無明滅下 結成可壞之義 此即正顯前文

008_0711_c_01L滅相續心顯法身也 如正法念經說 水乳一處
鵝王飮之 乳盡水在 滅惑準知者 世人皆謂斷

008_0711_c_02L盡惑結 然后證眞 殊不知惑體本眞 全覺之不
覺 如迷東爲西 誰之過耶 而欲求滅西相 然後

008_0711_c_03L見東愚
之甚矣

008_0711_c_04L
疏二喩

008_0711_c_05L
如大海水 因風波動

008_0711_c_06L
疏一眞隨妄轉喩 記即下淨心 因
無明風動

008_0711_c_07L
水相風相 不相捨離 記濕是水相 動是風
相 動處全濕 濕處

008_0711_c_08L全動 是不相捨離 亦可水相者 波動也 風相者 亦
波動也 以水之與風 俱用波爲相 故云不相捨離

008_0711_c_09L以喩一切染法 依眞而起 由癡所發 染法望眞 是
眞之相 若望於癡 是癡之相 如下云 以一切染法

008_0711_c_10L皆是不覺相故 又云皆
同眞如性相 故此喩之

008_0711_c_11L
疏二眞妄相依喩 記即下心與無明
不相捨離

008_0711_c_12L
而水非動性

008_0711_c_13L
疏三眞體不變喩 此顯非自性動 但
008_0711_c_14L隨他動也 記即下心非動性 以心性寂滅
本非動作 以不守自性 隨他

008_0711_c_15L無明 故成起滅 如水濕性
本不動搖 由風故動也

008_0711_c_16L
若風止滅 動相即滅 濕性不壞故

008_0711_c_17L
疏四息妄顯眞喩 此明若自性動者
008_0711_c_18L動相滅時 濕性隨滅 而但隨他動 故
008_0711_c_19L動相滅時 濕性不壞 記息妄顯眞者 即
下無明滅 相續

008_0711_c_20L則滅 智性不壞 此明等者 意明若眞自性是動
法者 識相滅時 眞性應滅 今旣不滅 應知非自

008_0711_c_21L性動也 如彼水性 若自性動 波相滅時
濕性應滅 今旣不滅 應知非自性動也

008_0711_c_22L
疏三合

008_0712_a_01L
如是衆生 自性淸淨心 因無明風動

008_0712_a_02L
疏一合水隨風動也 以水不能自浪
008_0712_a_03L要因風起波 風不能自現動相 要因
008_0712_a_04L水方現動相 故風動即水動 無別體
008_0712_a_05L也 所況可知 記水隨風動者 即前大海因
風波動也 以水下 喩文

008_0712_a_06L可知 所況者 應云以心不能自生 要因無明 以
成識等 無明不能自現妄相 要因心 方現妄相

008_0712_a_07L故 無明動相 即心動相無別體也 故前云 染
法望眞 是眞之相 若望無明 是無明相也

008_0712_a_08L
心與無明 俱無形相 不相捨離

008_0712_a_09L
疏二合水風相依也 以濕全動 故無
008_0712_a_10L於水相 以動全濕 故無於風相 心
008_0712_a_11L法亦爾 眞心隨熏 全作識浪 故無
008_0712_a_12L心相 然彼識浪 無非是眞 故無無
008_0712_a_13L明相 記風水相依者 即前水相風相 不相捨
離 然於中俱無形相義 喩中不言

008_0712_a_14L故今䟽中 約法顯喩 以濕下喩明 心法下法說
並可見 若據䟽意 即約全奪兩亡之義 今於䟽

008_0712_a_15L外 別助一解 言心與無明 俱無形相者 此約眞
妄 各住自位時說也 擧此義者 要顯眞妄之相

008_0712_a_16L不相離故 以眞本無形相 約染心以說其相 無
明亦無形相 還指染心 以爲其相 斯則住自位

008_0712_a_17L時 雖無形相 而眞妄和合 共現染相 以此染法
亦是眞如相 亦是無明相 故云不相捨離 如父母

008_0712_a_18L共生一子 此子 亦是父之子 亦是母之兒也 問
何故前喩中 只言風相水相 不相捨離 而不云俱

008_0712_a_19L無形相耶 荅以前文中 但喩不相捨離義 不喩
無形相義 以水不起波時 亦有相故 風亦如是

008_0712_a_20L但取分喩 故不言無形相也 問喩中云 風相水
相 法中云 俱無形相 法喩豈齊耶 荅喩中就所

008_0712_a_21L起共相說 故皆云相 法中就能起自相說 故云
俱無 雖無自相之相 而有共相之相 法喩正齊也

008_0712_a_22L然喩中約已起 故云相 法中約未起 故云俱無
又喩中約合法 故云相 法中約開說 故云俱無

008_0712_b_01L然今法喩正意 只明無明之相 與覺性不相捨
離義 不顯無形相義 故前喩中 不喩此也 合中

008_0712_b_02L雖有無形相言 正意亦要顯不
相離 有智請詳 非爲僣越

008_0712_b_03L
而心非動性

008_0712_b_04L
疏三合水性不動也 此下第四 合風
008_0712_b_05L息顯水云 記水性不動者 即前水非動性
風息顯水者 即前云 若風止

008_0712_b_06L滅 動相則滅 濕性不
壞 餘一一別配可知

008_0712_b_07L
若無明滅

008_0712_b_08L
疏根本無明滅 合風滅

008_0712_b_09L
相續則滅

008_0712_b_10L
疏業識滅 合動相滅也

008_0712_b_11L
智性不壞故

008_0712_b_12L
疏隨染本覺照察之性不滅 是合濕
008_0712_b_13L性不壞 二不思議業相二 一依體總
008_0712_b_14L

008_0712_b_15L
不思議業相者

008_0712_b_16L
疏牒章

008_0712_b_17L
以依智淨相 能作一切勝妙境界 記

008_0712_b_18L智等者 是依眞起應 如依鏡明 現諸色像也 謂前
隨染本覺之心 始得淳淨 依此智力 現應化身 與

008_0712_b_19L彼衆生 作利益故 故寶性論云 何者成就自身利
益 謂得解脫 遠離煩惱障智障 得無障碍淸淨法

008_0712_b_20L身故 何者 他身利益 旣得成就自身利益已 無始
世來 自然依彼二種佛身 示現世間自在力行 是

008_0712_b_21L名成就他身利益 他身即應身也 故唯
識云 大圓鏡智 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等

008_0712_b_22L
疏謂與衆生 作六根境界 故寶性論
008_0712_b_23L云 諸佛如來身 如虛空無相 爲諸

008_0712_c_01L勝智者 作六根境界 示現微妙色 出
008_0712_c_02L于妙音聲 令臭佛戒香 與佛妙法味
008_0712_c_03L使覺三昧觸 令知深妙法 故名妙境
008_0712_c_04L界 記謂與等者 一切雖多 不出六境 故標此
也 寶性下 引論釋義 虛空無相者 即前

008_0712_c_05L所依之眞身 唯是如如及如如智 周徧一切 無
有差別 故如虛空 爲勝智者 即能感應化之機

008_0712_c_06L深猒生死 樂求涅槃 故云勝智者 此有二類 一
地上 感勝應身 二地前等 感劣應身 作六根境

008_0712_c_07L如文
具顯

008_0712_c_08L
疏二約用別辨

008_0712_c_09L
所謂無量功德之相 記䟽二 初通
釋上文

008_0712_c_10L
疏一橫顯業德 廣多無量 記顯業德
者 如

008_0712_c_11L下云 身有無量色 色有無量相 相有無
量好 所住依果 亦有無量種種莊嚴等

008_0712_c_12L
常無斷絕

008_0712_c_13L
疏二竪顯業根 深窮來際 記業根者
如下云

008_0712_c_14L隨其所應 常能住持 不毁不失 斯
則橫竪皆依眞覺 故得無量無斷

008_0712_c_15L
隨衆生根 自然相應

008_0712_c_16L
疏三顯業勝能 無功應機 記勝能者 如
法華云 應

008_0712_c_17L以佛身得度者 即現佛身而爲說法等 有感斯應
不用加功 如百水不上升 一月不下降 慈善根

008_0712_c_18L力 法爾如此
故曰自然也

008_0712_c_19L
種種而現 得利益故

008_0712_c_20L
疏四顯業勝益 利潤不虛 如此則是
008_0712_c_21L報化二身 眞如大用 無始無終 相
008_0712_c_22L續不絕故 記勝益者 或見形以發心 或聞
法以起行 乃至知覺 功不唐

008_0713_a_01L捐 故云不虛 此上二句 猶是別指此文也 如此
下 則通釋上義 報化等者 報即地上所見 亦名

008_0713_a_02L勝應 化即地前所見 亦名劣應 此二種身 皆淨
智所顯眞如之用也 無始等者 即前常無斷絕也

008_0713_a_03L下文自顯 ◆二問
荅釋妨二 初問

008_0713_a_04L
疏問始得自利 方起利他之業 云何
008_0713_a_05L利他說無始耶 記意云始得智淨相以自
利 方起不思議業以

008_0713_a_06L利他故上云 以依智淨 作勝境界 若然者 則利
他有始 何言無始耶 ◆二答三 初約一佛釋

008_0713_a_07L
疏答以無明盡故 始覺即本覺 然彼
008_0713_a_08L本覺 無始世來 常起業用 利益衆
008_0713_a_09L生 是故始覺同彼 亦無有始 記以無
明下

008_0713_a_10L如文 言本覺常起用者 有其兩意 一約內熏說
即自體相熏習義 故下云 從無始來 具無漏法

008_0713_a_11L備有不思議業 作境界之性 依此二義 恒常熏習
等 二約應化說 應化不起者 但以妄染覆之 非

008_0713_a_12L謂本覺 無此應用 亦非固心 抑令不起 斯則過
在於妄 何責於覺 實如崑竹有龍鳳之音 塵鏡

008_0713_a_13L有光明之用 如或裁之以利 磨之於塵 則何
患乎雅韵精明而不顯發耶 ◆二等諸佛釋

008_0713_a_14L
疏以一切佛 無差別故 無新舊故
008_0713_a_15L皆無始覺之異故 本覺平等 無始無
008_0713_a_16L終故 故能常化衆生 是眞如之用
008_0713_a_17L故云不思議業也 記通約十方三世諸佛
皆以始覺同本 故

008_0713_a_18L得應用無始終也
◆三同衆生釋

008_0713_a_19L
疏此本覺用 與衆生心 本來無二
008_0713_a_20L但不覺隨流 用即不現 妄心厭求
008_0713_a_21L用則於彼心中 稱根顯現 而不作意
008_0713_a_22L我現差別 故云隨根自然相應 雖不

008_0713_b_01L作意 現無不益 記以衆生眞心 與佛眞
心不別 故佛應用 即

008_0713_b_02L是衆生應用 用即體起 故云無二 若就佛說 用
即屬佛 若就衆生說 則屬衆生 畧同明月 現在

008_0713_b_03L澄潭 此所現月 亦是月
影 亦是潭影 下文廣釋

008_0713_b_04L
疏二明性淨本覺二 一總標

008_0713_b_05L
復次覺體相者

008_0713_b_06L
疏再辨前本覺 故標云 復次牒云者

008_0713_b_07L
有四種大義 與虛空等 猶如淨鏡 記
008_0713_b_08L䟽二 初雙標
空鏡二喩

008_0713_b_09L
疏以空及鏡 皆有四義故 取之爲喩
008_0713_b_10L若據論意 但明覺相有四種義 以一一義 皆
徧法界 遂擧二喩 以虛空喩周徧 以淨鏡喩

008_0713_b_11L四種 具明二喩者 若單擧空喩 則不顯四義 若
單擧鏡喩 則不顯周徧 遂擧二喩 互相顯發也

008_0713_b_12L未必虛空 亦有四義 今隨鏡說 故言皆
有也 ◆二單釋鏡中四義 文二 初畧配

008_0713_b_13L
疏一空鏡 謂離一切外物之體 二不
008_0713_b_14L空鏡 鏡體不無 能現萬像 三淨鏡
008_0713_b_15L謂磨治離垢 四受用鏡 置之高臺
008_0713_b_16L須者受用 記空者 此就眞體 本無妄染 如
文云 以從本已來 一切染法

008_0713_b_17L不相應故 猶如於鏡 唯有性明 故云空也 鏡中
所現 但是影像 其相元無 亦成空義 不空等者

008_0713_b_18L雖無妄染 然有自體 及性功德 若無其體 將何
現物 餘二可見 此四如次以配四義 此中雙標

008_0713_b_19L而後單釋者 以空隨鏡顯也 但釋鏡義 自挾虛空
以一一義 皆有周徧 如虛空故 是故單釋 ◆二

008_0713_b_20L

008_0713_b_21L
疏四中前二自性淨 後二離垢淨 又
008_0713_b_22L初二就因隱時說 後二就果顯時說

008_0713_c_01L又前中約空不空爲二 後中約體用
008_0713_c_02L爲二 又初二體 後二相 故云覺體
008_0713_c_03L相也 又初一及第三 明有空義 第
008_0713_c_04L二第四 明有鏡義 故擧二喩 記配有
五對

008_0713_c_05L第一性淨離垢對 二因隱果顯對 三空有體用對
四體相對 五空鏡對 一三有空義者 然空語雖

008_0713_c_06L同 而空義不同 以第一就因 無妄體爲空 第三
據果 離妄相爲空 二四有鏡義者 義亦不同 二

008_0713_c_07L以本未現物爲鏡 四以隨時照物爲鏡 然則一三
非無鏡義 二四非無空義 今但取增勝配之 餘

008_0713_c_08L如本

008_0713_c_09L
疏二別釋四鏡 各依論中本名 分爲
008_0713_c_10L四唱 記後別釋四 初空
鏡三 初標名

008_0713_c_11L
云何爲四 一者如實空鏡

008_0713_c_12L
疏眞如中 妄法本無 非先有後無

008_0713_c_13L
本無等者 以從本已來不相應故 非同隨相
之說 未斷則有 斷已始無 故名本無 亦非

008_0713_c_14L推之使無 故名本
無 ◆二辨相

008_0713_c_15L
遠離一切心境界相 無法可現 記初二
句正

008_0713_c_16L顯空義 無法下
一句重辨所空

008_0713_c_17L
疏倒心忘境 本不相應 非謂有而不
008_0713_c_18L現 但以妄法理無 故無可現 如鏡
008_0713_c_19L非不能現 但以兔角無 故無可現也
008_0713_c_20L法喩對顯昭然可
見 ◆三結所以

008_0713_c_21L
非覺照義故 記䟽二 初正釋二 初
約妄無眞照之功

008_0713_c_22L
疏有二義 一以妄念 望於眞智 本

008_0714_a_01L無覺照之功 以情執違理故 如鏡非
008_0714_a_02L有外物 以彼外物 無照用義故 即
008_0714_a_03L顯鏡中 無外物體 記先法說違理者 理
有覺照 妄旣違理

008_0714_a_04L即無覺照 旣無照用 理中豈能容彼妄耶 由是
前文云 遠離也 如鏡下喩顯也 如鏡本有照用

008_0714_a_05L外物違鏡 則無照用 旣無照用 鏡中豈能容彼
物耶 以照與無照 非和合故 亦猶仁人之家 豈

008_0714_a_06L容不人共住 以性相違故 ◆後約眞無妄覺之用

008_0714_a_07L
疏二以本覺望於妄念 亦無覺照功
008_0714_a_08L能 以妄本無故 如淨眼望空華 無
008_0714_a_09L照燭之功 亦如鏡望兔角 記先法次
喩並可

008_0714_a_10L知 圓覺云 無知覺明 卽斯義也 然此二義之中
雖約妄約眞 皆就無能照說也 問妄屬無明 容無

008_0714_a_11L能照 眞性明了 敎理俱成 何言無照 荅今言眞
無照者 但無能所之照 不無性明之照 如楞嚴

008_0714_a_12L云 性覺必明 妄爲明覺 今此但無妄爲明覺之
照也 䟽中約所顯能 非謂但無所照義爾 智者

008_0714_a_13L詳焉 ◆
二通妨

008_0714_a_14L
疏此約徧計說 下約依他說 故能現
008_0714_a_15L世間境界 記問曰次云 一切境界 悉於中
現 云何此言 無可現耶 故此

008_0714_a_16L釋通徧計情有理無 依他相有性無 故知此言無
可現者 無妄體故 下云現者 有虛相故 其次云

008_0714_a_17L常住一心等 即明依他無體 唯是圓成 則三
性之義備矣 ◆論二鏡中二 初標名出體

008_0714_a_18L
二者因熏習鏡

008_0714_a_19L
疏有二因義 初能作現法之因 二作
008_0714_a_20L內熏之因 亦可初是因義 後是熏習
008_0714_a_21L義 故云因熏習也 記現法因者 以次云
現境界故 內熏因

008_0714_a_22L者 其次云 熏衆生故 亦可下重辨 斯則因義通
而熏義局也 以現法及熏習 俱名因故 現法非

008_0714_b_01L是熏習
義故

008_0714_b_02L
謂如實不空

008_0714_b_03L
疏此總出因熏法體 謂有自體 及性
008_0714_b_04L功德故 下別釋二因 初因云 記有自
體者

008_0714_b_05L異妄無自體故 及功德者 異恒沙煩惱故 妄則
不唯無功德 兼無自體 眞則不唯有自體 兼有

008_0714_b_06L功德 前文云 以有自體 具足無量性功德
故 ◆二別釋二因二 初現法因二 初正辨

008_0714_b_07L
一切世間境界 悉於中現

008_0714_b_08L
疏明一切法 離此心外 無別體性
008_0714_b_09L猶如鏡中 能顯影也 記心外等者 下論
云 三界虛僞 唯

008_0714_b_10L心所現 離心則
無六鹿境界

008_0714_b_11L
不出

008_0714_b_12L
疏明心待熏 故變現諸法 非不待熏
008_0714_b_13L而自出也 記明心等者 待無明熏 方變諸
法 若自出者 無明斷後 應出

008_0714_b_14L法無窮 則修斷何益 故
知不待無明 法則不出

008_0714_b_15L
不入

008_0714_b_16L
疏離心 無別能熏 故不從外入 記
008_0714_b_17L雖云待熏方出 非謂別有法 自外而入 爲能熏
耳 以是即心不覺 爲能熏故 能熏旣非心外 所

008_0714_b_18L現安得離眞 故非外入 又此諸法 全心而成 非
謂諸法 從心內出 而現於外也 此即非如人從

008_0714_b_19L室內出 名爲現也 又非別有諸法 自外而來 入
此心中 而現其影 此即非如形對於鏡 而現其

008_0714_b_20L像也 以心無內外故 此二句揀濫 後二句正顯
如䟽所明 良以不失不壞 常住一心 故名爲現

008_0714_b_21L
不失

008_0714_b_22L
疏雖復不從內出外入 緣起之法 顯

008_0714_c_01L現不無 記雖復等者 心境歷
然 染淨宛爾故

008_0714_c_02L
不壞

008_0714_c_03L
疏諸法緣集 起無所從 不異眞如
008_0714_c_04L故不可壞 如鏡中影 非刃能傷 以
008_0714_c_05L同鏡故 記諸法等者 法喩可見 斯則性起
爲相 故不失 相同於性 故不壞

008_0714_c_06L
常住一心 記有二意 一者以一切法 常依一心
而住 故得不出不入 不失不壞也

008_0714_c_07L二則諸法當體常住 唯是一心 一心之外 無有一法
可爲出入失壞也 故經云 世間相常住 此二義中

008_0714_c_08L前義爲正 以下
有論自釋成故

008_0714_c_09L
疏會相同體 記可知 ◆
二釋成

008_0714_c_10L
以一切法 即眞實性故

008_0714_c_11L
疏釋成同體所由 以於心中顯現 無
008_0714_c_12L出入等故 即無體性 無體性故 本
008_0714_c_13L來平等 不異眞如 故云常住一心
008_0714_c_14L乃至眞實性故 下釋後因云 記釋成
同體

008_0714_c_15L等者 意云何以諸法 常依一心而住耶 故此釋
云 以法即是眞實性故 斯則以此二句 轉釋前

008_0714_c_16L義也 據䟽指配 合如此釋 今䟽却叙前文 釋成
此段 意謂前後互釋皆得 故此反明也 ◆二熏

008_0714_c_17L習因二 初
顯體離染

008_0714_c_18L
又一切染法 所不能染

008_0714_c_19L
疏以性淨故 雖現染法 非染所汗
008_0714_c_20L非直現染之時 非染所染 亦乃由現
008_0714_c_21L染故 反顯本淨 如鏡明淨 能現穢
008_0714_c_22L物 穢物現時 反顯鏡淨 豈此穢物
008_0714_c_23L能汙鏡耶 若不現染 則無以顯其不

008_0715_a_01L染 是故顯染 釋成不染義 記以性下
順釋文

008_0715_a_02L非直下別顯意 先法次喩 若不下
反以結成 並可知 ◆二釋成因義

008_0715_a_03L
以智體不動 記論脫以字從
舊本補入

008_0715_a_04L
疏以本無染 今無始淨 是故本覺之
008_0715_a_05L智 未曾移動 又雖現染 不爲所染
008_0715_a_06L故云不動 如鏡中像 隨質轉變 然
008_0715_a_07L其鏡體 未曾移動也 記以本下 約本淨
今淨明不動 又

008_0715_a_08L雖下 約現染不染 明不
動 亦先法後喩 並易解

008_0715_a_09L
具足無漏 熏衆生故

008_0715_a_10L
疏此本覺中 恒沙性德 無所少也
008_0715_a_11L又與衆生 作內熏之因 令厭生死苦
008_0715_a_12L樂求涅槃 故勝鬘經云 由有如來藏
008_0715_a_13L能厭生死苦 樂求涅槃也 佛性論云
008_0715_a_14L自性淸淨心 名爲道諦 記此本下 釋論
初句 即下所

008_0715_a_15L說大智慧光明義等 後結云 乃至無有所少義故
又與下 釋論下句 即自體相熏習義 如前引 勝

008_0715_a_16L鬘下 引經論證可知 道諦即出世因
因即熏習義 ◆三中二 初標名出體

008_0715_a_17L
三者法出離鏡

008_0715_a_18L
疏謂眞如之法 出於二障 離於和合
008_0715_a_19L故云出離 前在纒性淨不空如來藏
008_0715_a_20L今明不空出纒離垢法身 如寶性論
008_0715_a_21L云 有二淨 一自性淨 以同相故 二
008_0715_a_22L離垢淨 以勝相故 記眞如下 釋此當文
前在下 料揀前後

008_0715_b_01L性淨即初義 不空即第二義 如來藏者 彼二在
纒 故通名如來藏 但以空不空異耳 今明不空

008_0715_b_02L等者 與前不空義同 法身者 與前如來藏 義異
體同 彼隱此顯 故前云依法身說本覺 後云名

008_0715_b_03L如來藏 亦名如來法身 然法身但屬第三鏡 其
後一鏡 即是報化身也 寶性下引證 同相者通

008_0715_b_04L凡聖故 勝相者勝於因故 然初
淨即前二義 後淨即後二義

008_0715_b_05L
謂不空法

008_0715_b_06L
疏出法體也 即前因熏之法 記出體

008_0715_b_07L即前爲二因之法也 故前云 謂如實不空
等 今明離障 故重指之 ◆二正辨其相

008_0715_b_08L
出煩惱礙

008_0715_b_09L
疏麁細染心 記麁細染心者 四麁三細 如
下文云 染心義者 名煩惱

008_0715_b_10L

008_0715_b_11L
智礙

008_0715_b_12L
疏所依無明 記所依無明者 根本枝末 是
六染所依法故 如下文云

008_0715_b_13L無明義者
名爲智碍

008_0715_b_14L
離和合相

008_0715_b_15L
疏淨心出障 破業識等和合 記淨心
出障

008_0715_b_16L者 出前二碍 碍即障也 二障旣出
業識等亡 心無所合 故云離也

008_0715_b_17L

008_0715_b_18L
疏離和合雜相故 記離和合等三段䟽 即
翻前和合煩惱智碍

008_0715_b_19L成此淳淨明等三字 如䟽可知 然此三字 淳字
是總 淨明爲別 謂淳淨故 淳明故 淳淨即滿淨

008_0715_b_20L義 揀異菩薩等 是分淨故 淳明即滿覺義 揀異
菩薩等 是分覺故 斯則六染盡故 謂之淳淨 二

008_0715_b_21L覺圓故 謂之淳明也 又此三字 即圓三德 謂如
次是法身解脫般若 備此三點 以成大般涅槃

008_0715_b_22L

008_0715_c_01L
疏無惑染故

008_0715_c_02L
明故

008_0715_c_03L
疏出無明故 謂大智慧光明等 記

008_0715_c_04L初標名
顯體

008_0715_c_05L
四者緣熏習鏡 謂依法出離故 記緣熏
等者

008_0715_c_06L緣即外緣 爲諸衆生 而作發起善根之外緣故 熏習
者 熏謂資熏 熏成習氣 發善根故 依法出離者 依

008_0715_c_07L於體相以起用也
◆二正釋其相

008_0715_c_08L徧照衆生之心 令修善根 隨念示現故
008_0715_c_09L徧照等者 即明此法出離惑染 遂成三輪不思議
化也 徧照即意輪鍳機 示現即身口說化 以此

008_0715_c_10L爲緣熏習力故 令修善根
也 ◆䟽二 初通釋上文

008_0715_c_11L
疏即彼本覺出障之時 隨照物機 示
008_0715_c_12L現萬化 與彼衆生 作外緣熏力 故
008_0715_c_13L云依法 乃至示現故 記與彼等 謂與二
乘十信 作差別

008_0715_c_14L緣 與三賢十地 作平等緣 如下用熏
習中說 ◆二料揀前後二 初辨異二義

008_0715_c_15L
疏問前隨染中智淨 與此法出離 何
008_0715_c_16L別 前業用 與此緣熏何別 答前約
008_0715_c_17L隨染故 還淨說爲智 即明彼智用
008_0715_c_18L俱就始覺說 此約自性故 離障顯法
008_0715_c_19L體 即明此法用俱就法體說 是故
008_0715_c_20L前云智 此云法 前云業 此云緣也
008_0715_c_21L問意可知 荅中前約等者 意明前之二相 與
此二鏡 法體無二 爲門有殊 謂前二相以智

008_0715_c_22L爲門 故云俱就始覺說 後二鏡以理爲門 故云
俱就法體說 又前約相說 故云生二種相 此約

008_0716_a_01L性說故 二種俱言法 又前約對染明淨相 故云
智淨等 此約自性顯大義 故云有四種大義 與

008_0716_a_02L虛空等也 又前以顯爲門 此以隱爲門 所以有
斯二說者 恐有人言顯時方淨 隱時不淨故 因

008_0716_a_03L說二隱 又重說二顯 故有法出離緣熏習 又先
明二顯者 以取始覺之末文便故 又亦即是始覺

008_0716_a_04L義故 亦即隱處難信 且就顯處而
開示故 餘義易知 ◆二結同一體

008_0716_a_05L
疏然法智雖殊 體無差別 以始覺即
008_0716_a_06L本覺故 但今就義開說 故有境智不
008_0716_a_07L同也 記此明爲門雖異 其體是一 故此結同
也 但今下 境即是法 以是始覺所緣

008_0716_a_08L所證 故言境也 又以對體故稱用
對因故稱緣 斯皆不出眞應之身也

008_0716_a_09L
疏二明不覺三 一明根本不覺二 一
008_0716_a_10L依覺成迷三 一法 記不覺者 即棃耶識
中第二義 不無覺

008_0716_a_11L明也 是則無明之別號 亦名之痴 亦名爲迷無知
等 斯約染法 以明心生滅義 然生是妄生 滅是

008_0716_a_12L喪滅 其中三段 亦名初
體 次相 後即結相同體

008_0716_a_13L
所言不覺義者

008_0716_a_14L
疏牒章

008_0716_a_15L
謂不如實知眞如法一故

008_0716_a_16L
疏不了如理一味故 釋根本不覺義
008_0716_a_17L如迷正方也 記如理平等 本唯一相 無不
覺之異 今旣不如理知 故

008_0716_a_18L云不了 不了即無明也 由無明故 妄生異相 首
楞嚴云 無同異中 熾然成異也 如迷正方者 不

008_0716_a_19L了是正
東故

008_0716_a_20L
不覺心起 而有其念

008_0716_a_21L
疏業等相念 即邪方也 記業相者 以論
云起念 起即

008_0716_a_22L是動 動即是業相也 經中亦名爲起 故文云 起
爲世界 靜成虛空 虛空爲同 世界爲異 邪方者

008_0716_b_01L前雖迷其正方 且是不了是束 今於束處 別作
西解 故云邪方 前即迷眞 此即起似也 以根本

008_0716_b_02L無明 有迷眞執妄二義 今論此段 并下三細 正
是初義也 下智相等 即執妄義 亦即楞嚴背覺

008_0716_b_03L合塵義 經云迷失本妙圓妙明心 寶明妙性 認
悟中迷等 此皆具明二義也 華嚴云 於第一義

008_0716_b_04L不了 名爲無明 此迷眞也 圓覺云 妄認四大緣
慮 爲身心等 此執妄也 然迷眞必執妄 執妄必

008_0716_b_05L迷眞 故此二經
各擧一義也

008_0716_b_06L
念無自相 不離本覺

008_0716_b_07L
疏邪無別體 不離正方 記邪不離正者
西處即東故

008_0716_b_08L不覺處
即覺故

008_0716_b_09L
疏二喩

008_0716_b_10L
猶如迷人 依方故迷 若離於方 則無
008_0716_b_11L有迷 記依方迷者 依東方故 迷爲西方 若離正
東 即無邪西 亦如依水起波 若離於水

008_0716_b_12L則無
有波

008_0716_b_13L
疏三合

008_0716_b_14L
衆生亦爾 依覺故迷 若離覺性 則無
008_0716_b_15L不覺

008_0716_b_16L
疏喩合可知 二依迷顯覺

008_0716_b_17L
以有不覺妄想心故 能知名義 爲說眞
008_0716_b_18L覺 若離不覺之心 則無眞覺自相可說

008_0716_b_19L
疏於中二 初明妄有起淨之功 後明
008_0716_b_20L眞有待妄之義 良以依眞之妄 方能
008_0716_b_21L顯眞 隨妄之眞 還待妄顯故也 記

008_0716_b_22L者 即文云 以有不覺 乃至爲說眞覺 後義者
即文云 若離不覺等 此即節釋論文也 良以下

008_0716_c_01L正辨其意 依眞下 顯初意 如依金之器 方能顯
金 反之則不可也 隨妄下 顯後意 如隨器之金

008_0716_c_02L還待器顯 反之亦不可也 此乃前依覺故迷 則
爲妄之所損 今依迷顯覺 則爲妄之所益也 然

008_0716_c_03L論之大意 明不覺與覺 皆是相待 以顯生滅染
淨 無有自相 皆不可得也 此中初言以有不覺

008_0716_c_04L妄想心者 無明所起妄想分別 由此分別 能知
名義 故有言說 說於眞覺 是明眞覺之名 待於

008_0716_c_05L妄立也 若離不覺 即無眞覺 自相可說者 是反
明眞覺 必持不覺 若不相待 即無自相 待他而

008_0716_c_06L有 豈成自相 自相旣無 他亦不立 是顯染淨無
所得義 故後譯云 然彼不覺 自無實相 不離本

008_0716_c_07L覺 復待不覺 以說眞覺 不覺旣無 眞覺亦遣
如下文云 當知一切染法淨法 皆悉相待 無有

008_0716_c_08L自相可說 故圓覺云 依幻說覺 亦名爲幻 智論
亦云 若世諦如毫釐許有實者 第一義諦 亦應

008_0716_c_09L有實 此之謂也 ◆䟽二 初列 二釋 釋中二
初䟽文十一重喩合 義相昭然 尋文易解

008_0716_c_10L
疏二明枝末不覺 此一段文 略作二
008_0716_c_11L種釋 一約喩說意 二就識釋文 初
008_0716_c_12L者本覺眞如 其猶淨眼 熱翳之氣
008_0716_c_13L如根本無明 翳與眼合 動彼淨眼
008_0716_c_14L業識亦爾 由淨眼動故 有病眼起
008_0716_c_15L能見相亦爾 以有病眼 向外觀故
008_0716_c_16L即見空華 妄境界現 境界相亦爾
008_0716_c_17L以有空華境故 令其起心 分別好華
008_0716_c_18L惡華等 智相亦爾 由此分別 堅執
008_0716_c_19L不改 相續相亦爾 由執㝎故 於違
008_0716_c_20L順境 取捨追求 執取相亦爾 由取
008_0716_c_21L相故 於其相上 復立名字 若彼相
008_0716_c_22L未對之時 但聞名即執 計名字相亦

008_0717_a_01L爾 旣計名取相 發動身口 攀此空
008_0717_a_02L華 造善惡業 起業相亦爾 受苦樂
008_0717_a_03L報 長眠生死 而不能脫 業繫苦相
008_0717_a_04L亦爾 皆由根本無明力也 記然此翳喩
亦未全似

008_0717_a_05L若以首末比況 最切者 不過夢喩 已見前文 皆
由無明力者 如下文云 當知無明 能生一切染法

008_0717_a_06L
疏二釋文二 一無明爲因 生三細

008_0717_a_07L
無明爲因等者 楞伽云 妄想爲因 境界爲緣
和合而生 䟽中用此 以科論文 經中妄想

008_0717_a_08L即無明也 無明生三細者 下文即展轉
相生 令但約根本而言 故云無明爲因

008_0717_a_09L
疏二 一總標

008_0717_a_10L
復次依不覺故 生三種相 與彼不覺
008_0717_a_11L相應不離

008_0717_a_12L
疏相不離體故 末不離本故 依無明
008_0717_a_13L起妄心 依妄心起無明故 記相不離體
者 業等

008_0717_a_14L九相 不離不覺體故 以即體之相 即相之體 故
不相離 末不離本者 三細六麁之枝末 不離不

008_0717_a_15L覺無明之根本 以即本之末 即末之本 故不相
離 依無明起妄心者 即不覺生三相 如下云

008_0717_a_16L以依無明有棃耶 依妄心起無明者 以依阿棃耶
識 說有無明也 其猶依水起波 波相起已 不離

008_0717_a_17L於水 由斯義故 名曰相應 非約心王心
數 說相應義 以此三種 是不相應染故

008_0717_a_18L
疏二別解二 一徵

008_0717_a_19L
云何爲三

008_0717_a_20L
疏總徵

008_0717_a_21L
疏二釋三 一業相 記三中各有標名 所
依正釋 講者詳之

008_0717_a_22L◆初
標名

008_0717_b_01L
一者無明業相 記意表此二 無異體也 所以
知者 前說業相盡處 便見

008_0717_b_02L心性 成究竟覺 但以約義 故說相依 顯體無別 故
今雙擧 又揀本覺隨染業相 故云無明業相 顯覺不

008_0717_b_03L覺 皆有業相
而眞妄不同也

008_0717_b_04L
疏標名也 記二所

008_0717_b_05L
以依不覺故

008_0717_b_06L
疏釋標中無明也 即根本無明 記

008_0717_b_07L無明者 以是所依 故當根
本 如夢依睡也 ◆三正釋

008_0717_b_08L
心動說名爲業 記䟽二 初別解論
文二 初動作義

008_0717_b_09L
疏釋標中業也 此中業有二義 一動
008_0717_b_10L作 是業義 即此心動是也 記動作是
業義者

008_0717_b_11L是無明之業用 後之八相 亦是動作 亦是無明業
用 然約別義 以立其名 唯此最初起用之始 故

008_0717_b_12L名爲

008_0717_b_13L
覺則不動

008_0717_b_14L
疏反擧釋成 旣得始覺時 即無動念
008_0717_b_15L始知今動 只由不覺 記反擧等者 如不
睡則無夢 始覺

008_0717_b_16L者 即究竟時也
◆二爲因義

008_0717_b_17L
動則有苦

008_0717_b_18L
疏二爲因 是業義 此旣招苦 即爲
008_0717_b_19L因也 如得寂靜無念之時 即是涅槃
008_0717_b_20L妙樂 故知今動 則有生死苦患 記

008_0717_b_21L是業義者 然九中前八 皆得名因 所以不言業
者 亦約別義故 今此初相 能爲苦本 故名業也

008_0717_b_22L如得下反顯 以靜是妙樂之
因故 反知動念 即是苦因也

008_0717_c_01L
果不離因故

008_0717_c_02L
疏不動旣樂 即知動必有苦 動因苦
008_0717_c_03L果 旣無別時 故云不離也 記動因苦
果等者

008_0717_c_04L以一念起動 即具微細四相 四相之苦果 不離
一念之動因 據此位中 即是棃耶行苦 若準前

008_0717_c_05L明四相 俱時而有故 四相攝於九相分段麁苦
亦在其中 所以次第說者 文不頓書故 義有因

008_0717_c_06L依故 若約時說 則一念不覺 無有前後 故有說
云一念不覺 五蘊俱生 即斯義也 ◆二通明行相

008_0717_c_07L
疏此雖動念 而極微細緣起一相 能
008_0717_c_08L所不分 即當棃耶自體分也 如無相
008_0717_c_09L論云 問此識何相 何境界 答相及
008_0717_c_10L境界 不可分別 一體無異 當知此
008_0717_c_11L約賴耶業相義說也 下二約本識見
008_0717_c_12L相二分爲二 記此乃九相之端 細中之細
未有轉現心境差別 故云

008_0717_c_13L一相 能所不分等 即當等者 自體即自證分也
如無相下引證 相即自體 境界即所緣 當知下

008_0717_c_14L會彼
同此

008_0717_c_15L
疏二轉相

008_0717_c_16L
二者能見相

008_0717_c_17L
疏標也 即是轉相

008_0717_c_18L
以依動故能見

008_0717_c_19L
疏依前業識 轉成能見 記依前等者 轉
猶起也 是前

008_0717_c_20L業相 起爲此見 然餘相皆有起義 不名
轉者 亦約別義故 如依於夢 而有夢心

008_0717_c_21L
不動則無見

008_0717_c_22L
疏若依性淨門 則無能見也 反顯能

008_0718_a_01L見 必依動義 如是轉相 雖有能緣
008_0718_a_02L以境界微細故 猶未辨之 如攝論云
008_0718_a_03L意識緣三世境 及非三世境 是則可
008_0718_a_04L知 此識所緣境 不可知故 旣云所
008_0718_a_05L緣不可知 即約能緣 以明本識轉相
008_0718_a_06L義也 記若依下 若約果海性淨不動 則無有
彼此之見 應知有見者 但依動故 如

008_0718_a_07L無於夢 則無夢心 如是下 就此一相位中 以明
不說境界所以 以微細故 且說能見 以爲轉相

008_0718_a_08L然此境界 便是向下現相以論中 分能見所見
各爲一相 今此見相 由內所發 非託境生 故名

008_0718_a_09L爲轉 依此轉相 帶起所緣 復立現相 非謂於此
能見之中 又自別有微細境也 學者應知 攝論

008_0718_a_10L下引證 意識即第六識 智相是也 三世境者 諸
有爲法 非三世境者 諸無爲法 斯皆意識所緣

008_0718_a_11L之境 可知者 意識麁浮 能所緣念 可以現今分
別取解也 以有三世等境 爲可知故 此識等者

008_0718_a_12L即第八也 以無可知境故 旣無境可知故 唯就
能緣見分 以明此識也 如說十二因緣 始不可

008_0718_a_13L知 此亦如是 唯識亦云 不
可知執受處 旣云下結意

008_0718_a_14L
疏三現相

008_0718_a_15L
三者境界相

008_0718_a_16L
疏標也 即是現相

008_0718_a_17L
以依能見故 境界妄現

008_0718_a_18L
疏依前轉相 能現境界 記依前等者 如
依夢心 而有

008_0718_a_19L

008_0718_a_20L
離見則無境界

008_0718_a_21L
疏反釋可知 記反釋者 應云聖人離見 旣
無此境 當知此境 定從見

008_0718_a_22L生 如無夢心 則無夢境 然上三相 皆反以釋成
者 以此是八地已上 所知境界 非下流所覺 由

008_0718_b_01L是 以聖人不見相等 比決反
驗 令義明了 可見可信也

008_0718_b_02L
疏二境界爲緣生六麁 即分別事識
008_0718_b_03L也 記事即是境 分別境事之識 故名分別事
識 ◆䟽二 初引經料揀二 初引經指配

008_0718_b_04L
疏如楞伽經云 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
008_0718_b_05L識浪 此之謂也 記楞伽等者 具云藏識海
常住〔本識〕 境界風所

008_0718_b_06L動〔現識〕 種種諸識浪 騰躍而轉生
〔事識〕 ◆二問荅釋妨三 初問

008_0718_b_07L
疏問三細屬賴耶 六麁屬意識 何故
008_0718_b_08L不說末那識耶 記末那者 具云訖利瑟吒
耶 末那此云染汗意 謂

008_0718_b_09L與四惑相應 故云染汙 恒審思量 故云意 即第
七也 問意可知 ◆二荅三 初六八相從荅二 初

008_0718_b_10L約能執從所
執 故不說

008_0718_b_11L
疏答有二義意 一前旣說賴耶 末那
008_0718_b_12L必執相應 故不說 瑜伽論云 賴耶
008_0718_b_13L識起 必二識相應故 記必執相應者 謂
第七種子 在第

008_0718_b_14L八中 第八見分 爲第七所執 故曰相應 況二識
相依 互爲根耶 瑜伽下引證 可知 ◆二約所依

008_0718_b_15L從能依
故不說

008_0718_b_16L
疏又由意識緣外境時 必內依末那
008_0718_b_17L爲染汙根 方得生起 是故旣說六麁
008_0718_b_18L必內依末那故 亦不別說 記內依等者
以第八第

008_0718_b_19L七互依 第六依於七八 前五依六七八及同境依
故有偈云 五四六有二 七八一俱依 但說能依

008_0718_b_20L必知有所 故畧不云 ◆二以義
不便荅二 初無和合義 故不說

008_0718_b_21L
疏二以義不便故 略不說之 不便相

008_0718_c_01L者 以無明住地 動本靜心 令起和
008_0718_c_02L合 成棃耶 末那旣無此義 故前三
008_0718_c_03L細中 略不說 記無明等者 前說無明 與眞
和合 成棃耶三相 末那但

008_0718_c_04L一向生滅 無和合義 若言和合 自成棃耶 若無
和合 識從何生 義旣不便 求說不及 ◆二無綠

008_0718_c_05L外義 故
不說

008_0718_c_06L
疏又由外境 牽起事識 末那無緣外
008_0718_c_07L境義 故六麁中 亦略不說 記末那無
緣外者

008_0718_c_08L以前五 唯緣外塵 第八緣內根身種子及器世間
第六通緣一切 第七唯緣第八見分 今六麁皆緣

008_0718_c_09L外境 故不說也
◆三約計內外荅

008_0718_c_10L
疏亦可計內爲我 屬前三細 計外爲
008_0718_c_11L我所 屬後六麁 故略不論也 記此約
我我

008_0718_c_12L所分 亦屬六八 故不言第七 意云第七 正是執
我我所 今分兩處 無體可言 ◆楞伽下三引證

008_0718_c_13L二 初引
經可知

008_0718_c_14L
疏楞伽經中 亦同此說 故彼經云
008_0718_c_15L大慧 略說有三種識 廣說有八種相
008_0718_c_16L何等爲三 謂眞識現識分別事識 乃
008_0718_c_17L至廣說 記經中下
二釋義

008_0718_c_18L
疏經中現識 即是三細中現相也 分
008_0718_c_19L別事識 即是下六麁也 所以知者
008_0718_c_20L彼經下 釋分別事識中 乃云攀緣外
008_0718_c_21L境界 起前事識等 故知事識 非是
008_0718_c_22L末那 此論下文 並同此說 宜可記

008_0719_a_01L之 記現識等者 正配釋可知 所以下 辨事識
義也 旣云攀緣外境 非六而誰 由是論

008_0719_a_02L依經說 故不復論第七識也 故知下 結會彼此
然上多義 明此論中 不說第七者 要異曉公說

008_0719_a_03L下智相即第七故 故彼文云 言智相者 是第七
識 麁中之始 始有慧數 分別我塵 故名智相

008_0719_a_04L夫人經說 六識及心法智 今之智相即心法智也
若具而言之 緣於本識 計以爲我 緣所現境 計

008_0719_a_05L爲我所 今就麁現說 依境界心起分別 又此境
界 不離現識 猶如影像 不離鏡面 此第七識

008_0719_a_06L直爾內向 計我我所 而不別計心外有塵 故餘
處說 還緣彼識 問云何得知第七末那 非但緣

008_0719_a_07L識 亦緣六塵 荅此有二釋 一依比量 二聖言量
比量者 量云意根是有法 必與意識同境故 是

008_0719_a_08L宗因云不共所依故 同喩如眼等根 異喩如次第
滅意 三支無過 故知意根 徧行六塵 聖言量者

008_0719_a_09L一金皷經云 眼根受色 耳分別聲 乃至意根 分
別一切諸法 大乘意根 即是末那 故知徧緣一

008_0719_a_10L切也 又對法論十種分別中言 第一相分別者
謂身所居處 所受用義 彼復如其次第 如諸色

008_0719_a_11L根器世間色等境界爲相 第二相顯分別者 謂六
識身及意 如前所說 所取相而顯現故 此中五

008_0719_a_12L識 唯現色等鹿 意識及意 通現色根 及器世界
色等境界 設使末那 不緣色根器世界等 即能

008_0719_a_13L現分別 唯應取六識 而言及意 故知通緣 已上
皆略彼䟽 今此䟽意 說無第七 乃是影攝 無違

008_0719_a_14L常式 意不緣外
故有多義也

008_0719_a_15L
疏文中二 一躡前總標

008_0719_a_16L
以有境界緣故 復生六種相 記以有等者
此之六相

008_0719_a_17L雖則展轉 各有所依 今亦但取根本而言 故云依境
也 楞伽 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 騰躍而轉生

008_0719_a_18L此之
謂也

008_0719_a_19L
疏二立名別釋二 一徵

008_0719_a_20L
云何爲六

008_0719_b_01L
疏二釋六 一起計

008_0719_b_02L
一者智相 依於境界 心起分別愛與不
008_0719_b_03L愛故 記依於境界者 此但外由境緣牽
起 內根發生 故云心起也

008_0719_b_04L
疏於前現識 所現相上 不了自心所
008_0719_b_05L現 故創起慧數 分別染淨 執有㝎
008_0719_b_06L性 記於前等者 不知內發 謂是外來 楞伽云
外實無有色 唯自心所現 愚夫不覺知

008_0719_b_07L妄分別有爲 不知外境界 種種皆自心 智者悉
了知 境界自心現 創起等者 隨其心王 復起心

008_0719_b_08L數 揀擇染淨 決定如此 故名智也
體是別境心所中慧 故云慧數

008_0719_b_09L
疏二生受

008_0719_b_10L
二者相續相 依於智故 生其苦樂覺心
008_0719_b_11L起念相應不斷故

008_0719_b_12L
疏謂依前分別 愛境起樂受覺 不愛
008_0719_b_13L境起苦受覺 數數起念 相續現前
008_0719_b_14L此明自相續也 又能起惑潤業 引持
008_0719_b_15L生死 即令他相續也 故下文云 住
008_0719_b_16L持苦樂等 記依前等者 於順情可愛之境 心
與喜俱 名樂受覺 於違情不愛

008_0719_b_17L之境 心與瞋俱 名苦受覺 不苦即樂 不樂即苦
違順之境旣續 苦樂之心豈斷 略以辨麁 故不

008_0719_b_18L論其捨 而實有之 但在苦樂之間耳 自相續者
當相不斷故 又能等者 以目相續故 復能發起

008_0719_b_19L煩惱 潤於巳熟之業 令受報 未熟之業 令成熟
由是引導任持 令其生死 不斷不絕 此則令他

008_0719_b_20L後四 相續不斷也 廣如
下 生滅因緣五意中釋

008_0719_b_21L
疏三取着

008_0719_b_22L
三者執取相 依於相續 緣念境界 住

008_0719_c_01L持苦樂 記住持等者 謂於苦樂境上 堅固
停止 無有變改 執持不捨也

008_0719_c_02L
疏上皆是前相續相也 記上皆等者 是
執取相所依

008_0719_c_03L故具
牒之

008_0719_c_04L
心起着故

008_0719_c_05L
疏是此執取相也 謂於前苦樂等境
008_0719_c_06L不了虛無 深起取着 故下文云 即
008_0719_c_07L此相續識 依諸凡夫 取着轉深 計
008_0719_c_08L我我所等也 記是此下 唯此一句 是第三
相 以不知違順境如空華

008_0719_c_09L不了苦樂心如幻化 的取爲實 確然不改
故云深取 故下等者 即下因緣意識中文

008_0719_c_10L
疏四立名

008_0719_c_11L
四者計名字相 依於妄執 分別假名言
008_0719_c_12L相故

008_0719_c_13L
疏依前顚倒所執相上 更立假名 是
008_0719_c_14L分別 故楞伽云 相名常相隨 而生
008_0719_c_15L諸妄想 故云依於妄執等也 上來起
008_0719_c_16L惑 自下造業受報 記依前下 境本非善
以順己之情 便名

008_0719_c_17L爲善 境亦非惡 以違己之情 便名爲惡 且善惡
相 已自不實 況其名字 起自倒情 寧非是假

008_0719_c_18L何以故 他人於此 或以善爲惡 以惡爲善 二不
定故 肇公云 物無當名之實 名無得物之功 由

008_0719_c_19L此名故 不待眼見違順之相 但耳聞善惡之名
便生喜怒 是故目爲計名字也 楞伽下引證 義

008_0719_c_20L見前文 上來下配三障 自此已上 直至根本無
明 盡名爲惑 若準佛名經 云獨頭無明 爲煩惱

008_0719_c_21L種 則別開無明 以爲煩惱所依 其實無明是癡
乃根本六惑之數 若也合論 皆名煩惱 開合雖

008_0720_a_01L異 俱是惑門 自下等 即業
008_0720_a_02L苦 斯則三障 即三道也

008_0720_a_03L
疏五造業

008_0720_a_04L
五者起業相 依於名字 尋名取着 造
008_0720_a_05L種種業故

008_0720_a_06L
疏謂執相計名 依此麁惑 發動身口
008_0720_a_07L造一切業 即苦因也 記執相等者 謂
於我執貪瞋愛

008_0720_a_08L見 發動身口七支 造善惡不動等無量差別之業
於中雖有善及不動 然俱有漏 不出三界 三界

008_0720_a_09L無安 猶如火宅
故皆苦因也

008_0720_a_10L
疏六受報

008_0720_a_11L
六者業繫苦相 以依業受報 不自在故

008_0720_a_12L
疏業因已成 招果必然 循環諸道
008_0720_a_13L生死長縛 記必然者 必 定 然 是也 斯有
兩意 一不得不受故 二善不

008_0720_a_14L爲苦 惡不爲樂 故書曰 天作孽猶可違 自作孽
不可逭 涅槃經云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

008_0720_a_15L有地方所 脫之不受報 故云必然 三界輪轉 無
有罷期 故曰循環 死此生彼 不能脫免 故云長

008_0720_a_16L縛 如螘循環 如蠶作繭 終而復始 不自在故 正
法念云 如繩繫飛鳥 雖遠攝即還 衆生業所牽

008_0720_a_17L當知亦如是 苟非覺悟 無有
解期 今約此言 故云長縛

008_0720_a_18L
疏三結末歸本二 正釋

008_0720_a_19L
當知無明 能生一切染法

008_0720_a_20L
疏三細六麁 總攝一切染法 皆因根
008_0720_a_21L本無明 不了眞如而起 記三細等者 染
法雖多 不出

008_0720_a_22L三界因果惑業 今以三細六麁攝之 罊無不盡
如是染法 皆由根本無明迷眞所起 故云當知等

008_0720_a_23L
疏二轉釋

008_0720_b_01L
以一切染法 皆是不覺相故

008_0720_b_02L
疏問染法多種 差別不同 如何根本
008_0720_b_03L唯一無明 答染法雖多 皆是無明之
008_0720_b_04L業氣 悉是不覺之差別相 故不異不
008_0720_b_05L覺也 記問意可知 答文便是解論意也 業氣
即差別相 此相皆是不覺業用氣分

008_0720_b_06L然此不覺 是九相之總名 九相乃不覺之別號
故圓覺云 身心等相 皆是無明 即斯義也

008_0720_b_07L
大乘起信論䟽記會編卷第二

008_0720_b_08L
008_0720_b_09L
本寺守英 天輝 海敏 廣輝 懷甘 普元

008_0720_b_10L
性修義初 一行

008_0720_b_11L
緣化信敏 哲明 神眼 六澄 守英 智和

008_0720_b_12L
義存元甘 性閑 利秋 振雄

008_0720_b_13L
別座雪淡

008_0720_b_14L
都監智元

008_0720_b_15L
化士勝寬 證悟 性能 金海云 信正

008_0720_b_16L
校對秋眼

008_0720_b_17L
康熙乙亥 智異山雙溪寺開刊